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名玄 《海洋渔业》1992,14(5):216-218
<正> 沉子纲是底拖网具的主要构件之一,其作用是维持网形正常展开,保证底拖网迅速沉降,同时在底拖曳作业时,能紧贴海底移动,不被勾进,或嵌入泥沙里,并承受网具阻力。底拖网沉子纲的扎制方式与材料,根据作业的渔场底质和捕捞对象,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王贤德 《海洋渔业》1987,9(4):178-179
<正> 由上海市水产局下达的《变位底拖网研究》课题,在经过了三年的试验研究后日前已通过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变位吊纲装置能在一定幅度内有效地调整  相似文献   

3.
底拖网作业捕捞努力量标准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拖网网次渔获量的数学表达式入手,在假设捕捞效率与拖网作业宏观技术水平呈幂函数关系的情况下,推导出底拖网作业捕捞努力量和捕捞努力量指数的数学表达式。公式表明一个海域(或渔场)所投入(或所承受)的底拖网作业捕捞努力量不仅与单位渔船数量(决定渔具数量)和单位渔船主机功率有关,而且还与渔船类型(性能)、拖网网型、作业技术水平和作业时问有关。同时,作者还探讨了各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可为底拖网作业的捕捞努力量标准化计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而且在进行不同底拖网网型捕捞努力量标准化的同时,也完成了其年间的标准化。因此,该公式能较全面、较真实地反映底拖网作业的捕捞努力量面貌,有助于较合面地描述和理解捕捞努力量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4.
《渔业现代化》2010,(1):71-71
基于大西洋鳕和黑线鳕在进入拖网时的行为差异,即,大西洋鳕更贴近海底而黑线鳕往上游动,设计了一张选择性拖网。将拖网的底纲抬高至距海底约60cm,允许大西洋鳕从拖网底下逃脱而黑线鳕则留在拖网内。为了收集逃逸的大西洋鳕,在抬高的底纲下附加了3个采样网袋。黑线鳕的可选择性拖网在白天可减少55%的大西洋鳕总兼捕量,在夜间可减少82%;在白天捕捞,  相似文献   

5.
针对拖网捕捞作业中较难保持曳纲张力恒值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渔船拖网绞机恒张力控制系统。在对渔船拖网绞机传动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恒张力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构建模糊PID控制器,通过控制拖网绞机转速而调节曳纲张力。介绍了系统硬、软件的构成,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能在0.8 s内实现曳纲张力恒值,并能在收到干扰后0.7 s内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状态,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研究表明,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渔船拖网绞机恒张力控制系统具有系统响应快、超调量小、鲁棒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保持曳纲张力恒值,提高捕捞效率,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来源。“群众渔业近底层变位拖网的研究”系1988年4月农业部水产司下达的研究课题,上海市郊区渔指部、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该项研究通过网具设计研究,模型网试验,实船测试以及试捕与推广使用等步骤,突破了双船拖网在一定的幅度内,调节网位的技术难关,提高了群众渔业底拖网的捕捞效益。1990年12月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属国内外首创。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几年里,拖网渔具在那些已落后的远洋和中程捕捞的渔船上,已作了大量成功的改进。可以这样说:本文所叙说的绞纲机除了不能用作捕捞金枪鱼以外,可以用作捕捞大多数鱼类。然而,由于在传统的渔场捕捞受到限制,以及过份集中的捕捞,拖网船队被迫向深水区发展,寻找新的渔场和鱼类栖生地。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比较目前中国各地曾使用过的各种底拖网配纲校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翼上、下边缘配纲之差与网盖缩结长度之比”(简称翼纲差比)的新配纲校核方法。翼纲差比较大的拖网,其网口易于升高而沉纲贴底程度较小些;反之,翼纲差比较小的拖网,其网口不易升高而沉纲贴底程度较大些。  相似文献   

9.
底生贝类拖网根据魁蚶、红螺、栉江瑶等底生贝类生态习性,采用铁链下纲、长网袖、短网盖、大网目等措施,比原生产网增产贝类62.43%。推广4年共增加效益7481万元,节约成本320万元。1995年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在拖网捕捞贝类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国海洋捕捞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在十大精神鼓舞下,我们渔业工人要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捕捞更多更好的海鱼,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现在,就青条鱼底拖网瞄准捕捞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