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牛地气田盒2+3段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牛地气田地质、储层及开发情况分析,在地质基础、测井综合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等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地震、钻井、测井、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控制约束的随机性建模方法,分别建立大牛地气田盒2+3段构造、岩相和属性模型,并对应生产实践检验模型可靠性,最终确定出适合大牛地气田盒2+3段的地质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牛地气田储层测井参数与无阻流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了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地质取心、常规测井、试井成果等资料,特别是对“下石盒子组-太原组”各层段主要含气层(盒3、盒2、盒1、山2、山1、太2段)的测井曲线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剖析,在对储层参数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气层产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反复试验研究和精细处理分析,研究了气层无阻流量预测方法--测井储能特征系数法和测井参数优化合成法。前者从测井比值法出发,用测井特征储能系数法建立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系测井产能预测的综合计算方法;后者用优化组合法建立了利用测井参数合成关系预测储层天然气无阻流量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天然气无阻流量的预测中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低压、低渗、储层品质差、气井控制半径小、单井无法经济有效建产、储量动用率低等问题,采用中长水平段+三维地震预测+分段压裂设计优化及管外封隔分段压裂工艺技术实现了盒1储层的有效建产,通过现场应用效果对比表明,水平井施工成功率达到99.2%,措施有效率93.3%,压后产能达到直井产能的5.2倍,实现了难动用储量的高效开发,为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牛地气田盒3段致密储层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致密的特点,产能普遍较低,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难度很大。为了寻找气田的高产层位和分布区域,为气田的开发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气田主力气层盒3段进行了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研究。结合盒3段储层的特点,开展了三维储层预测工作,形成了以振幅为主的属性提取分析、以岩性曲线重构为主的岩性反演、以电阻率反演为主的含气性预测等3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认为,盒3段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主要储层微相为心滩沉积和河道充填沉积,其中心滩微相是本区的高产部位,河道充填微相产气部位主要分布在下部。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把盒3段储层分为了4类,其中一类储层为高产,二类为中高产,三类为低产,四类为非储层。并根据储层预测结果部署了130口开发井,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属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型岩性气藏,储层砂体较薄且纵横叠置,导致储层相变频繁、非均质性强,且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小,因此精确地预测含气富集区带和提高单井产量一直是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两大难题。本文在充分研究大牛地气田储层特征和细致对比各种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基础上,精选多种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牛地气田三维地震储层预测精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保国 《石油物探》2008,47(1):95-102
大牛地气田是以岩性气藏为主的气田,煤系储层发育,储层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煤层的强反射影响了地震资料预测储层的精度,使得有些钻井在预测的储层有利区却没有钻遇到高产气流.因此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是加速大牛地气田产能建设的关键之一.为此,就如何提高大牛地气田三维地震资料储层预测的精度,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大牛地气田D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震和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利用纯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储层预测,由于受到地震资料品质和预测方法多解性的影响,使得预测精度成为制约地震勘探开发的关键。为此,提出了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即利用地震相和沉积相控制地震储层预测。给出了相控储层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综合利用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从地震相出发寻找储层识别模式,利用沉积相(有利地震相)控制地震储层预测。在大牛地气田D井区,应用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对盒3段和山1段的有利储层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井的符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油气预测方法是通过提取地震道的振幅数值,研究其数据排列、组合结构特征与含油气性的关系,以达到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油气层的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陆相含煤碎屑岩系隐蔽气藏(大牛地气田)成藏控制因素不清,背斜构造和含气特征不明显,无断层作用等特点,利用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油气预测法对该区上古生界陆相含煤碎屑岩系的盒2段和盒3段砂岩气层进行了油气预测。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盒2段和盒3段砂岩气层具有明显的地震数据体结构异常响应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8个有利含气区块,部署了一系列开发井,钻井成功率达8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机建模在大牛地气田新区早期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致密气田,具有储量规模大、发育气层多、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早期地质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客观地预测储层分布及其含气性成为难点。文中的研究对象为大牛地气田新区盒1段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根据现有的钻井、测井、地震、岩心、露头等资料,在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控随机建模,以相邻开发成熟密井网区精细储层地质模型作为原型模型,通过地质类比分析,确定新区的储层统计特征参数,建立精细可靠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同时结合储层物性下限预测各小层有利储层的分布,为大牛地气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牛地气田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油气田的钻探和开发过程中容易对储层造成伤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油气田的产量。导致储层伤害的因素有许多,为减少大牛地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对砂岩储层造成的伤害,文中对该区储层的伤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的盒1、盒2、盒3 段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实验分析认为,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碱敏和水锁伤害,且盒2、盒3 段储层存在固相侵入以及较弱的盐敏、水敏伤害。针对大牛地气田储层伤害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降低储层伤害的对策,从而为气田的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实现气田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大牛地气田盒3段富气储层反射模式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气藏,其高效开发的关键是储层预测和储层含气性检测。目前常用的地震解释方法能比较精确地预测砂体分布,但对砂体的含气性预测则缺少有效的手段。针对该问题,从主河道发育区是盒3段高产区这一地质认识出发,以“现象-研究-总结”的思路,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完钻井产能统计的方法探讨了利用反射模式识别主河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总结并提出了河道下切式地质模型,间接实现了对盒3段主河道成因的高产区预测,实钻显示符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大牛地气田井间二次约束的储层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学群 《天然气工业》2007,27(12):46-48
大牛地气田属于岩性气藏,搞清岩性和孔、渗、饱属性的空间展布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点,对于有利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大牛地气田在开发初期井距较大,采用常规的随机模拟方法难以减小井间预测的多解性,故采用井间约束的建模方法是储层建模发展的方向。当前研究的热点仍是相控建模,以及应用地震资料约束建模,但很少讨论根据工区的资料特点设计建模方案并分析约束条件的适用性。为此,根据大牛地气田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特点,提出了“井间二次约束的储层建模方法”。即在地震属性与岩性相关性较好的前提下,利用地震属性的趋势控制井间砂体展布,建立岩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微相属性的地质统计学特征,按分布规律输出结果,进行相控下的属性随机建模。预测结果经过新井验证,精度在85%左右。该方法重视约束适用性的讨论,强调了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料特点设计建模方法的重要性,对于其他地区的建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牛地气田D区块山1段储层为煤系储层,煤层产生的强反射掩盖了储层的反射特征。通过地震反射特 征和钻井统计分析,认为:煤系储层与煤层的发育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并且山1段储层发育时地震剖 面表现为波形加宽或同轴相增多。以此为基础,通过预测煤层寻找有利储层靶区,再利用针对性的地震储层预 测方法技术定性定量地预测山1段储层展布和储层的含气性。预测出3个山1段有利储层分布带,综合储层预 测成果与钻井符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地球物理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以《The Leading Edge》的“开发与生产地球物理”专栏为窗口,系统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与现状,并对其中的井间地震与时延地震两项特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与勘探地球物理相比,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高精度三维地震则是多学科综合的核心技术。此外,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精细程度也要比勘探地球物理高很多。在技术方面,除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外,时延(四维)地震、井中地震、多波地震、随钻测量及微地震等,也是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目前,油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正处在由勘探阶段向开发与生产阶段跨越的时代,油藏地球物理的出现赋予了地球物理技术新的生命力,代表了油气地球物理的发展趋势,是未来石油工业界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主流。使其在油气开发与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一代地球物理学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一段(盒一段)属于典型的辫状河道沉积,砂岩较厚,气层分布存在着较强的非均质性,气藏的水平井开发难度较大。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甜点"钻遇成功率,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盒一段辫状河道沉积相展布规律及沉积特征,提出了综合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地震波形分析、AVO含气检测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地震预测成果设计水平井轨迹的技术方法。其中,AVO负梯度异常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大牛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层序地层理论和有效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结合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甜点"钻遇成功率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油气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总体上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沉积层系,储层段具有砂泥岩交互,上部含油、下部含水的纵向分布特征,即以致密层段为封隔,纵向上发育多个油、气、水小系统,依据这一重要地质特征,结合地震勘探的某些新技术和新手段,提出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储层油气预测方法,在储层精细标定基础上,进行多井的束地震反演和孔隙率约束反演,刻画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表征储层内部物性变化,预测有利储层分布范围,通过三维地震要分析,三维相干体,非线性油气预测和吸收系数油气预测等方法,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内,识别油气高产富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