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征.结果:病灶表现为附件区肿块,单侧14例,双侧1例.9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6例肿块呈腊肠形,3例呈不规则形;5例伴不同程度输卵管积水;8例囊性成分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囊性成分于T1WI、T2WI均呈高信号;实性成分均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4例为实性肿块,其中2例呈腊肠形,1例呈卵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2例为管状囊性肿块伴管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囊液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管壁结节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各种实性成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伴腹水5例、直肠转移性肿块1例.结论:附件区腊肠形囊实性肿块伴输卵管积水或腊肠形实性肿块是输卵管癌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输卵管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洁  陈文新  吴晶涛  王守安  叶靖   《放射学实践》2013,(11):1144-1147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FTC病例,其中9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0例为单侧病灶,2例为双侧病灶。CT表现:输卵管区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实性肿块1例;不规则囊实性肿块5例;腊肠形、“C”形实性肿块3例;管状囊性肿块伴管壁软组织结节3例。增强后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呈延时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MRI表现: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DWI呈高信号。5例伴有输卵管积水。8例患侧子宫圆韧带均匀增粗,走形自然,增强后均匀强化。结论:PFTC典型表现为附件区腊肠样实性肿块,管形囊性肿块伴乳头状突起,伴输卵管积水。患侧子宫圆韧带增粗是PFTC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PFTC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FTC的MRI示附件区腊肠型实性或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PFTC,可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输卵管积水的 MSCT 及 MRI 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水的 CT及 MRI 检查资料,术前25例行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9例输卵管积水为单侧(左侧12例,右侧7例),9例为双侧,CT 及 MRI 均表现为附件区囊性包块,形态多样,病变呈腊肠状改变16例,串珠状9例,多囊型8例,曲颈瓶型4例。CT 平扫病变为水样低密度,MRI 表现为 T1 WI 呈低信号,T2 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明显均匀强化,无强化壁结节,有分隔病灶者见分隔轻度强化。14例伴有慢性输卵管炎,2例合并输卵管周围筋膜增厚,3例合并子宫肌瘤,17例合并盆腔积液。结论输卵管积水的 MSCT 和 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MR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MRI表现,29例行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22例行MRI检查,其中10例先行平扫后增强,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边缘、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32例主要表现为位于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形态各异,病变呈腊肠样改变10例,多房状、蜂窝状改变13例,串珠状改变9例;CT平扫为水样密度,MR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呈厚壁强化,囊内见不全分隔影,分隔均匀强化.囊内出现液-液分层8例.病变周围模糊,可见炎性渗出、粘连及盆腔积液等征象.病理:输卵管迂曲、扩张,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管壁充血、水肿,内见炎性细胞浸润;卵巢肿胀,间质内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CT、MR可以较为精确的显示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形态、边界、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IMT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均行CT扫描,2例行MR检查.结果12例单发病灶均位于肝右叶.6例肿块为实性,4例肿块为囊实混合性,2例表现为门静脉周围浸润性病灶.CT图像上呈实性或囊实性低密度影,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重度强化,囊实混合性病灶周边及灶内实性间隔呈蜂窝样强化.结论CT及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肝脏IMT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R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卵巢淋巴瘤1例,表现双侧附件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影,信号均匀,边缘光滑。无性细胞瘤2例,表现为盆腔巨大实性软组织肿块影,呈T1WI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中心可见少量囊变坏死区。卵巢wolffian管瘤1例,表现为不规则浅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呈T1WI等略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影。卵巢Brener瘤1例,盆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呈T1WI等信号T2WI略低信号,病灶中心可见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提示钙化灶。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晰,瘤体内见不规则斑片状钙化。硬化性间质瘤1例,表现为盆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呈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 MRI对卵巢少见原发肿瘤的定位以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诊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1)青少年易发病,20岁以下多见;(2)病变好发于小脑;(3)肿瘤呈类圆形,伴有不同程度囊变,根据囊变程度可分为囊肿型、囊肿结节型和肿块型,以囊肿结节型最多见;(4)肿瘤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 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壁结节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壁结节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5)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6)肿瘤出血与钙化少见.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CT、MRI上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术前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O)的 CT、MR 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 SO 患者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资料,其中6例行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 SO 均为单发,呈分叶状或椭圆形,边缘清楚,直径<10 cm,4例伴有腹腔积液。6例囊实性,4例囊性,囊性部分密度及信号多变,CT 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4例出现高密度囊腔。MRI 表现为以 T1 WI 低信号、T2 WI 高信号或 T2 WI 低信号为主,1例表现为 T1 WI 低信号、T2 WI 极低信号的“真空征”,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SO 的 CT、MR 表现反映了其病理学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骶骨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CT和MRI表现特点,探讨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骶骨GCT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骶骨GCT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特点,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经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21例中,X线和CT显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1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15例,骨包壳不完整14例,MRI显示骨质破坏10例。X线显示侵犯骶髂关节及髂骨5例,CT显示16例,MRI显示1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12例,CT增强显示16例,MRI显示16例,其中巨大囊实性软组织肿块12例,10例可见液平面,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质破坏在MR 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骨包壳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X线和CT上表现为硬化环。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为等信号,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呈等高信号。囊性部分在T1WI为低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I及STIR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X线、CT和MRI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