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寻找网络中连接紧密的、稳定的社区,对网络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节点属性和网络拓扑对社区发现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真实网络中的节点属性维度大,找寻重要属性困难,而且和深层次的结构信息又不易进行高效整合以进行社区划分.为了有效地提取节点的重要属性信息,并和局部链接拓扑信息深入融合,根据矩阵分解,提出了基于特征选择和属性网络嵌入的社区发现算法.首先采用节点的联合相似度潜在表征指导特征选择,筛选出重要的属性后与原拓扑组成新网络,然后将新网络通过融合邻居信息的属性网络表征学习映射成节点低维向量,最后对该嵌入向量进行聚类从而实现社区划分.在真实网络数据集上与其他代表性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特征选择性能和社团划分性能.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社交网络快速划分社区算法存在质量低、不能充分利用节点链接信息的问题,而效果较好的划分算法也存在时间复杂度高、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社交网络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的社区发现算法。利用PGP算法内信任者推荐模型迭代计算用户之间的信任强度,通过社区传播的方式聚合节点。在经典数据集上和大规模新浪微博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度量用户间的信任度,得到准确的社区发现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度中心性局部扩展的社区划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网络中社区划分问题的研究不仅为网络演化、信息传播和影响力分析等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在好友推荐、商业营销和舆情检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针对基于贪婪优化的社区划分算法AGSO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度中心性局部扩展的社区划分算法(DCLE).首先计算所有节点的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其次将链接两端节点度中心性之和作为链接的度中心性并降序排序,其后将度中心性最大链接作为初始链接加入网络,最后基于贪婪策略局部扩展并迭代,得到最终的社区划分结果.通过在公开的数据集和大型人工网络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DCLE算法能快速且准确地发掘社区结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现有的多标签传播社区划分算法采用的随机顺序策略导致形成的社区划分结果不稳定和社区质量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综合相似度的多标签传播社区划分算法MLPA-NCS。以节点潜在影响力的降序作为节点选择顺序,解决社区结果划分不稳定问题。根据节点的主题相似度和链接相关度计算出节点综合相似度,并以节点综合相似度降序作为更新节点标签时对邻近节点遍历的顺序,提高所划分社区的质量。采用真实数据集和人工网络数据,对多个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可行,社区划分结果更稳定,社区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基于主题与连接的局部社 区划分算法。该算法结合节点的主题相似度和连接相似度,综合计算节点间的相似度。同时 算法采用局部思想,避免了寻找初始的中心节点。此外,该算法引入了局部模块度作为社区 划分的结束判断条件。该算法被应用到参与“海地地震”相关话题讨论的Twitter微博用户 数据集上,并与单纯基于链接、单纯基于主题以及基于主题和链接的社区划分算法在同样数 据集的划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纯度和熵的评估角度看,本文算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智能进化社区发现算法通常存在弱化节点属性和容易过早收敛等问题,提出基于邻边属性群智能聚类的个人社交网络社区发现算法NLA/SCD。在融合邻边结构及其节点属性相似特性的基础上,定义社会蜘蛛优化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并将社区模块度增量作为算子迭代准则。在雌性和雄性个体的进化与交配过程中,利用适应度函数和模块度增量函数从局部和全局角度优化社区划分的寻优过程,以保持种群多样性并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实验结果表明,NLA/SCD算法能有效识别属性信息多样的个人社交网络,且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划分精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有效的社会网络社区发现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网络的社区发现存在划分效果较好的算法时间复杂度过高、现有快速划分算法划分质量不佳、缺乏表达和充分利用个体和链接属性信息的模型和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边稳定系数模型和一种能表达个体间关系紧密度的完全信息图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有效的社区发现算法.提出的完全信息图模型具有较高通用性,适用于需要融合个体和链接属性的社区发现算法.通过系列实验表明,所提出的以边稳定系数模型和完全信息图为基础的算法,对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发现问题是有效的.算法不仅具有较快的速度,也能适用于带权与不带权的网络,得到的社区划分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划分质量.  相似文献   

8.
矩阵分解的推荐模型具有推荐精度高和易扩展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融合社交信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要模型,但在分解过程中,用户偏好矩阵和物品特征矩阵初始赋值的随机性影响了推荐的性能,忽略了物品以及用户之间隐含的联系与区别。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社交信息的矩阵分解改进算法。将评分值分别与社交信息和物品的特征属性相结合,构建用户相似网络与物品相似网络,同时应用社区划分充分挖掘用户、物品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按不同类型节点的近邻差异性,通过建立核心、非核心节点的偏好向量与特征向量得到矩阵分解初始矩阵。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推荐性能优于MF、SR2等同类型算法,运行迭代次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在线社会网络进行社区划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思想的社区划分算法。该算法利用节点和社区聚集系数的性质,结合局部模块度将节点划分成相对独立的社区。算法运行时,只需要了解与目标节点相关的局部网络信息,时间复杂度相对较低,并且也可以用来对整个在线社会网络进行社区划分。利用该算法分别对Zachary空手道俱乐部网络和在线社会网络进行划分实验,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准确地找到复杂网络的社团划分结果,引入相似度指标,提出一种改进的社团划分算法。将网络节点拓扑结构信息作为节点的多维属性,在不改变网络连边的情况下,使输入网络转换为节点多属性网络,并定义节点之间的混合相似度与社团相似度,运用层次聚类思想得到最终的社团划分结果。在真实网络、计算机生成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发现明显的社团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社团划分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拓扑势的社区检测通过节点的链接信息构造拓扑势域,在拓扑势域内进行社区划分.但实际划分过程存在大量孤立性社区.带节点属性信息的社区检测问题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已成为社区检测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标签传播的拓扑势社区检测算法(TPCDLP).首先,结合标签传播思想将属性信息转换为节点间的链接权值.其次,把链接权值加入到拓扑势中构造拓扑势域.再利用核心节点进行子群社区的划分.最后,利用子群社区间核心节点的距离进行社区划分.在3个含标签属性的数据集上,与6种算法对比,该算法在改进的模块度$Q_{ov}^E$、信息熵$Entropy$、社区重叠度$Overlap$和综合指标F上表现更优.在3个真实社区上应用了该算法,并与3种算法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标准化互信息指标$NMI$上表现良好,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规模社会网络的发展,链接预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了在社会网络中融合节点属性信息进行链接预测,在传统的社会-属性网络图模型的基础上,将节点属性的类别这一重要参量加入到网络构建中。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为网络中不同类型的连边分配边权重的方法,最后通过随机游走的方法进行网络链接的预测。实验表明,所提链接预测方法相比同类方法有明显的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熵加权属性子空间的目标社区发现方法,挖掘与用户偏好相关的社区。首先,从属性和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节点间的相似度,利用用户给定的样例节点及其邻居扩展得到目标社区中心点集;其次,在中心点集上,设计一种熵加权的属性权重计算方法,得到目标社区的属性子空间权重;再次,利用目标社区的属性子空间权重,基于节点的属性和结构相似度重写网络中边的权重;最后,定义社区适度函数并结合重写后网络中边的权重改进社区适度函数,以中心节点集为核心,挖掘基于用户偏好的内部连接紧密且与外部分离较好目标社区。此外,该方法可以扩展到网络中多个社区发现及离群点检测任务中。在人工网络和真实网络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算法的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通过已知路径结合相关属性信息和不同关系强度进行链路预测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融合节点标签与强弱关系的链路预测算法。选取两个中心节点,采用基于双半径节点标签算法计算以其为中心的所有网络节点标签;生成中心节点带有节点标签的[h]深度局部子图;提取局部子图并将其作为目标网络获得特征矩阵,在对特征矩阵进行矩阵分解的同时融入节点属性信息与强弱关系,赋予动态权值,构建相似度矩阵。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见的基于共同邻居算法、基于网络嵌入等链路预测算法相比,该算法的精确度最高提升1.83%,且其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和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能够有效且准确地挖掘各节点的内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杜航原  裴希亚  王文剑 《计算机应用》2019,39(11):3151-3157
针对现实世界的网络节点中包含大量属性信息并且社区之间呈现出重叠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属性网络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融合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节点属性定义了节点的密集度和间隔度,分别用于描述社区内部连接紧密和外部连接松散的特点。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思想搜索局部密度中心作为社区中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非中心节点关于各个社区的隶属度的迭代计算方法,实现了重叠社区的划分。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对于LINK、COPRA和DPSCD能获得更好的社区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属性的社区发现博弈算法G_NA(game algorithm based on node attributes for community detection)。将社区发现的过程看做网络中节点的博弈,当所有节点都不能提高自身收益时,博弈结束。首先,G_NA提出基于节点度属性的收益函数;然后,在迭代过程中,节点按照重要度从大到小排序,并依次选择策略提高收益;最后,将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算法分别在不同的真实网络和人工网络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7.
Complex systems in the real world often can be modeled as network structures, and community discovery algorithms for complex networks enable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implicit information of networks. Existing community discovery algorithms are usually designed for single-layer networks or single-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and do not consider the attribute information of nodes. However, many real-world networks consist of multiple types of nodes and edges, and there may be rich semantic information on nodes and edges. The methods for single-layer networks cannot effectively tackle multi-layer information, multi-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and attribut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munity discovery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relationship embedd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irst models the nodes in the network to obtain the embedding matrix for each node relationship type and generates the node embedding matrix for each specific relationship type in the network by node encoder. The node embedding matrix is provided as input for aggregating the node embedding matrix of each specific relationship type using a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GCN) to obtain the final node embedding matrix. This strategy allows capturing of rich structural and attributes information in multi-relational network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different datasets with baselin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btains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community discovery, node clustering, and similarity search tasks, and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with the best performanc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an average improvement of 3.1% on Macro-F1 and 4.7% on Micro-F1,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复杂网络的社区发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层次聚类算法作为社区发现的经典算法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时间复杂度和较低的运行效率。为提高社区发现算法的运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相似度的半监督社区发现新算法--SSGN算法。充分利用先验知识must-link、cannot-link约束集合,将先验信息通过衍生规则进行扩展,并对扩展的信息通过基于距离度量的方式加以验证。采用人工网络和真实网络进行验证,UCI 数据集和大型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节点相似度的半监督社区发现算法较其他半监督聚类算法更准确,也更高效。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community detection methods in attributed networks (eg, social network) usually disregard abundant node attribute information and only focus on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a graph. Existing community detection methods in attributed networks are mostly applied in the detection of nonoverlapping communities and cannot be directly used to detect the overlapping structur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overlapping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 in attributed networks. First, we employ the modified X‐means algorithm to cluster attributes to form different themes. Second, we employ the 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 (LPA), which is based on neighborhood network conductance for priority and the rule of theme weight, to detect communities in each theme. Finally, we perform redundant processing to form the final community divis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mproves the X‐means algorithm to avoid the effects of outliers. Problems of LPA such as instability of division and adjacent communities being easily merged can be corrected by prioritizing the node neighborhood network conductance. As the community is detected in the attribute subspace, the algorithm can find overlapping communities.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real‐attributed and synthetic‐attributed network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excellent with multiple evaluation metrics.  相似文献   

20.
间断连接无线网络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感知网络结构能够有效改善网络性能。提出一种节点重要程度感知的网络结构检测机制,节点根据转发消息数量和邻居数量估计自身的重要程度,并以分布式的方式选取社区中心节点,进而依据与中心节点的共同邻居数确定本社区的邻居节点,完成网络结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本机制检测准确率相较于HCDA提高大约45%,且所提出的方法扩展性较强,适用于各种混杂网络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