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出下列各成语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①信口开河②图穷匕见③被发纹身④博闻强识⑤拨乱反正⑤排沙简金①批饰导③厉兵株马⑤自怨自艾④一倡三叹一暴十寒③疾恶如仇③受益匪浅@后火积薪⑤被坚执锐①捉襟见肘③秀外惠中③高屋建领②不过尔尔成语中的通假字@张广祥  相似文献   

2.
(一)意思理解一、指出下列成语出自何篇,原义何在,意思有无变化。 1、三顾茅庐 2、不耻下问 3、世外桃源 4、水落石出 5、妄自菲薄 6、一鼓作气〔说明〕有些成语,古今义同(如“不耻相师”),有些古今义全然不同(如“钩心斗角”),有些感情色彩有变化(如“踌躇满志”)。有些成语,直述其字面意思即是其解释,而有些成语,意思有引申,有的有了比喻义(如“一鼓作气”),有的有了形容义(如“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3.
通假字是指古汉语书面语里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它实质上是一种用字假借,即弃某些常用的正字不用,而借用音同或音近字来表示。这就出现了古籍中经常由两个意义不同、在声音上有联系的字共同记录语言中某一个词的现象。 训诂上的假借通常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感到困难和费解,造成错释误注的也多属此类。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化,在体育节目的解说中,笔注意到有一些成语经常被错误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襟危·坐(端正)汗流浃·背(濡湿)文不加点·(涂改)越俎代庖·(厨师)明·察秋毫(视力)仓皇失措·(放置)礼尚·往来(崇尚)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趋之若鹜·(鸭子)好高骛·远(追求)徇·私枉·法(徇:曲从;枉:使……歪曲)贻·笑大方(留)罄·竹难书(尽)竭泽而渔·(捕鱼)言简意赅·(完备)前倨·后恭(傲慢)入不敷·出(够)过犹·不及(如同)功败垂·成(将要)厉·行节约(严格)墨·守成规(墨子)要言不烦·(烦琐)不胫·而走(小腿)坚贞不渝·(改变)金榜题·名(写)望穿秋·水·([睛)既往不咎·(责备)盛情难却·(推辞)屡见不鲜·(新鲜)百折不挠·(屈服…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中国劳动人民经过数千年创造、筛选形成的文化精华,它能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语言浓缩精练、寓意深刻。生物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和生命现象的学科,生活中的成语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这些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能形象地解释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更有益于提高教学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7.
●课文里也能含藏成语吗?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8.
含有手字的成语在成语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重要的一类,其作用不可小觑。手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人类通过自己熟知的器官来感知相对陌生的对象,创造出许多与手有关的的成语。文章主要对含有手字的成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揭示含手字成语的理据性,并有助于揭示其文化内涵,为成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漫谈通假字     
丛利红 《考试周刊》2011,(69):23-23
文言文里有很多文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字"。用字通假与写别字不同。通假字是古人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又没有统一的字典可供查找,就用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来代替本字,是古代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字。文言文里还有两种文字现象:假借字和古今字。  相似文献   

10.
说说通假字     
何谓通假字?简言之,通假字就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假字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所以又称同音通假。这种现象类似现代人写别字。所不同的是写别字是个人用了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不合乎规范的字,而用字通假,则是用  相似文献   

11.
通假字概说     
通假字是假借字的一种,是指本有其字的假借。段玉裁分析假借字有这样三种情况:“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又其后也,且至后代之讹字,亦得自冒于假借。博综古今,有此三变。”(《说文解字叙注》)段玉裁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的假借,就是指通假字。王引之在论及通假字时,也注意把它同本无其字的假借区别开来。他说:“盖无本字而后假借,此为造作文字之始也。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经义述闻》卷三十二)因此,通假字也习称假借字或借字。  相似文献   

12.
通假字漫谈     
通假字就是古汉语中的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如果不了解汉字的通假,就会望文生义,导致误解.通假字产生的原因有两条.通假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音同而通假,二是音近而通假.音同的通假,是指借用声、韵、调相同的字来代替本字的通假现象.音近的通假,是指本字与借字之间声、韵、调只是某些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3.
试论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使用上一种特殊的同音替代。通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反映的语方是上古音,只有同音才能通假,通假字字义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谈通假字     
在中学里,我们常把借用的字称之为通假字。通假字属于传统六书假借的范畴,是一种“本有其字”的用字法。故“本有其字”是通假字的特点。所谓“本有其字”,是指在同时代的文献中,已有用本字的例子,甚至同一部古籍,也以用本字为常。通假字的通假义是临时获得的,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通假义就不复存在。音同音近,是通假字的条件,如果声音上没有联系,是不能通假的。当然,古书的通假,是以古音为准则的,不能用现代汉语语音去衡量。如《陈涉世家》里,“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的“适”是“谪”的通假字,今音相距甚远,古音却相近。前面已经谈…  相似文献   

15.
16.
通假字试论     
什么是通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时,某字表示某种意义,是有一定的。我们就管这个字叫本字,这个意义叫本义。但有时,本字与另一字所表示的意义本不相关,可是由于它们具有音近或音同的特点,由于某一原因,使用时不用本字,而借用另一字来替代它,以表示它的本义。我们就叫这个借用的字做通假字,所借用的意义叫做通假义。例如: A.①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诗·豳风·七月》②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  相似文献   

17.
通假字浅说     
通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多学科领域,越来越被专家学者重视.近几年来,归纳整理通假字的专著,杂志上的专论文章也不少,但众说纷纭,对通假字概念的理解及其使用情况相当不一.理论上的模糊,导致教学上知识的混乱,古今字“通”,异体字“通”,多义词“通”,“通”成了万能的钥匙.所以,对通假字给予历史的科学的解释,是古代汉语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8.
通假字刍议     
通假字是指古汉语中声音相同或相近字的互相借用。这种古音通假的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六十六篇(首)古文中(包括阅读课文),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共出现一百二十四个(重现的不包括在内)。其中通假字占80%左右,古今字约占16%,异体字约占4%。这样看来教好通假字在中学古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通假字教学还存在着混乱的现象。不明瞭古音通假原则,而望文生训、误用通假、滥用通假的是不乏其例的。有位中学教  相似文献   

19.
试论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使用上一种特殊的同音替代。通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反映的语言是上古吉,只有同音才能通假,通假字字义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