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彬 《健康必读》2006,5(2):1-2
目的探讨膝部隐性骨折的MR表现及其价值.方法28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4例同时行CT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脂肪抑制T1WI,T2WI与T2*WI.结果本组28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4例CT亦未见骨折征象,部分见周围软组织肿胀.28例共37处膝部隐性骨折,以胫骨上端最多见,21例T1WI可见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14例在T2WI上对应于T1WI上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7例表现为高信号,其周可见水肿信号,以T1脂肪抑制序列和T2*WI序列显示明显.17例合并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结论 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性骨折的水肿、骨折线和并发表现,对于疑为膝部隐性骨折的病例应列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跖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跖骨骨折患者MRI表现及其与相应X线、CT检查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均行MRI常规sE序列扫描,T1WI、T2WI,冠状及水平位。结果普通X线诊断9例全部漏诊,CT9例中有6例漏诊,MRI准确诊断出各种多发性或隐性骨折。骨折线T1WI及T2WI为线状低信号,其周围肌肉、肌腱组织可见片状水肿改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髓水肿呈T1WI片状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MRI对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跖骨骨折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6例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患者累及23处骨骼,44个病灶。13例病变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胫骨下端、上端及肱骨上段各1例;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发病。早期骨梗死,X线表现为阴性,或CT可见骨质疏松。中期,X线、CT可见虫噬样破坏和斑点样钙化及环样、斑片样骨质硬化。早中期MRI表现为地图样改变:病变中心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为迂曲匐行的长T1、长、短T2信号带,可见“双环征”。晚期骨梗死,X线和CT可见不规则条片状、斑片状和环样钙化;MRI呈长T1、短T2的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有效方法,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4.
贺佳俊 《药物与人》2014,(7):99-100
目的:探析隐匿性骨折应用64层螺旋CT及MRI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苏州市九龙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入两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MRI扫描检查法;对照组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法,比较两组的隐匿性骨折阳性检出率及损伤部位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组的异常阳性41例(85.4%),其中31例仅经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10例行斜面或冠状面,结合矢状面图像诊断为骨折,骨折累及关节面者15例,其中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显示11例,4例通过斜面图像调整确诊;MRI组的发现异常阳性45例(93.8%),T2WI周围出现高信号水肿区,T2WI、T1WI呈条状、不规则状低信号带;T2WI部分信号带较T1WI欠清晰,范围缩小;48例T1WI、T2WI均见骨折线周围片状高信号水肿,少数病例T1WI低信号带周围夹杂小片状或斑点状高信号,T2WI呈现一致高信号。MRI膝关节损伤T1WI显示松质骨内低信号带,另外MRI显示膝关节积液3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3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或前、后交叉韧带4例。结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多排螺旋CT扫描,对于诊断不明确者,可进行MRI扫描,二者相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同时可清晰显示骨折损伤部位,便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有急性外伤及局部疼痛,X线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结果 115例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挫伤有133处,其中单发骨挫伤96例,多发骨挫伤19例;骨挫伤发生的部位分别位于股骨内侧髁31例,股骨外侧髁37例,胫骨内侧平台27例,胫骨外侧平台29例,腓骨头9例.MRI检查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STIR序列上,病灶显示更加清楚,MRI能准确地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范围和形态.结论 低场强MRI能清楚地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病变特点,MRI是膝关节骨挫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崔洁  孙晓杰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408-1410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磁共振成像(MRI)应用,总结MRI在骨挫伤及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X线及CT检查为阴性,但MR检查确诊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68例膝关节创伤病历。结果68例膝关节骨挫伤病例X线平片及CT未见骨结构及骨密度改变。而MRI显示骨皮质下区骨质呈形态各异(地图状、斑片状或不规则)长T1信号,其中8例隐性骨折,T-LWI脂肪抑制病变呈高信号,皮质见轻度断裂。结论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敏感性,尤其是STIR序列及脂肪抑制FSE序列的应用对于发现骨髓细微的病变及增加病变的检出率有很大帮助,目前MR是诊断骨挫伤的唯一检查方法,可以减少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7.
桑银保 《药物与人》2014,(9):166-166
目的:对MRI在骨挫伤以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与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09外伤患者102例,对其行X线、MRI扫描,对各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02例患者经常规X线检查骨质未发现明显异常,经MRI检查表现出T1WI不规则、边缘模糊的片状低信号,T2WI呈现为高信号,可对不同部位隐匿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形态进行清晰的显示。结论:MRI在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可对X线平片显示无异常的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形态等进行清晰显示,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及其脂肪抑制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除行常规FSE T1WI、T2WI序列扫描外,均行FRFSE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 19例患者中,MRI显示X线、CT未显示的隐性骨折9处,骨挫伤者5处,7例患者出现膝部韧带损伤,3例患者合并半月板损伤,12例患者关节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积液。结论对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临床症状明显者,MRI尤其是脂肪抑制序列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的MRI、X线平片和CT等影像资料,比较和评价PVNS的MRI信号特点,关节内结构侵犯、关节外侵犯和骨质侵蚀等征象。结果10例膝关节PVNS,8例MRI具有典型的含铁血黄素沉着,T1WI和T2WI呈低信号。MRI可以准确显示X线平片及CT难以显示的关节内软骨和韧带侵蚀以及关节外侵犯的范围。结论MRI在PVNS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MRI信号及很高的诊断价值,可准确评价PVNS在关节内外的侵犯范围,对指导手术、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平片简便易行并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信息。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见"皂泡"样改变;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部分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液平等。结论 X线平片结合CT、MRI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特点与颅脑MRI影像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4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98例行0.35TMRI检查获得常规T1WI、T2WI及FLAIR序列,47例行1.5TMRI检查除采集常规序列外,还采集了DWI序列。分析脑部MRI表现:病灶累及的部位、范围和MRI信号特征。结果MRI平扫中106例(73.1%)发现脑实质异常信号影,其病灶不同程度的累及丘脑,87例同时累及中脑大脑脚,同时累及基底节、脑皮质及小脑受累分别为32例、43例和2例;15例累及脑白质。病灶表现为不同范围的T2WI高信号病变,T1WI多呈低信号,少数呈等信号。FLAIR上全部可见高信号灶,少数高信号灶中心可见低信号影。38例FLAIR显示脑实质异常信号灶较T2WI更多。DWI上28例可见脑实质高信号病灶,12例可见低信号病灶,7例在DWI及ADC图均呈等信号改变。1.5TMRI阳性率(87.2%)明显高于0.35TMRI(66.3%,X^2=7.06,P〈0.01)。结论MRI能显示乙脑患儿颅脑病变的部位及范围,累及丘脑及中脑大脑脚为其特征性表现。FLAIR及DWI对乙脑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夏立凡  谭宜军 《现代保健》2009,(32):162-163
目的探讨滑膜性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通过对11例滑膜性骨软骨瘤病患者的CR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例CR片病变关节四周均见多枚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形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有的聚集团块状、石榴状或不规则形,钙化结节中心密度低,周围密度高;而CT显示细小游离体数目明显多于CR片,能见一些没有钙化的小体,还可见游离体的中心和周边密度的变化,有无骨化或钙化,滑膜的增厚和钙化;MRI可显示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关节及周围游离体包括软骨性游离体,T1WI和T2WI通常显示为低信号结节,T2WI上与滑膜内高信号的液体形成对比,小结节T2WI可见其信号不均,钙化部分呈低信号。结论受软骨结节的钙化或骨化程度的影响,X线平片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CT检查,MRI检查。手术病理的检查往往是提示滑膜有软骨化生改变作为确诊依据。x线诊断简单、方便、及时,而CT、MRI则能提供更多更完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MRI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病理证实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CT检查,2例MRI检查,发病部位肩胛骨、耻骨、股骨。结果:CT示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影;MRI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影像学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确诊需依靠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膝关节微细骨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80例膝关节外伤后微细骨折的MRI表现.膝关节专用线圈,检查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T1WI、T2WI、梯度回波(GE)、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 80例发现微细骨折108处,其部位为股骨髁60处,胫骨平台43处,髌骨5处.其中骨软骨骨折15处,隐性骨折8处,骨挫伤85处.结论 MRI可以准确显示膝关节周围微细骨折的部位、范围及膝关节附属结构的损伤,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I对膝关节急性隐匿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急性膝部创伤患者的MRI图像,采用Mink膝部隐匿性骨损伤分类方法进行观察。结果骨挫伤72例,骨软骨损伤25例,隐匿骨折15例,应力骨折2例。这些损伤的MRI表现形态各异,信号特点较为一致,以T1WI和STIR显示较好。结论 MRI在膝部急性隐匿性骨损伤检查比X线、CT检查更具有明显优势和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理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7-167,169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感染的主要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20例的影像检查资料,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全部患者行CT及MRI检查,分析其特征性CT及MRI表现。结果本组患者20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碎片样弥漫性脊椎骨质破坏(2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19例),椎旁软组织影与骨破坏区相连且形态不规则(6例),椎间盘密度降低17例,椎体边缘骨膜增生10例。MRI表现,T1WI呈条片状或全椎大片模糊低信号改变,与椎间盘信号分界不清;T2WI为混杂高信号改变,与椎间盘信号分界较清。结论原发性脊柱感染性病变表现为碎片样弥漫性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常以椎体病变为中心,如病变围绕间旁强烈提示为感染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司均评价MRI对膝关节急性隐匿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倒符合纳入条件的急性膝部创伤患者的MRI图像,采用Mink膝部隐匿性骨损伤分类方法进行观察。结果骨挫伤72例,骨软骨损伤25例,隐匿骨折15例,应力骨折2倒。这些损伤的MRI表现形态各异,信号特点较为一致,以T1WI和STIR显示较好。结论MRI在膝部急性隐匿性骨损伤检查比X线.CT检查更具有明显优势和可靠的临床应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均进行MSCT、MRI检查,将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诊断设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影像技术的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MRI影像检查灵敏度、特异度、符合度为98.0%、90.0%、96.7%均高于MSCT检查的88.7%、29.4%、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发现存在骨质连续性中断或伴骨折线影情况。MRI检查提示T1WI、T2WI序列像分别表现为片状不均匀低或略低信号、高或略高信号。结论: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方面,相比之下MRI持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能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接收的57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螺旋CT及MRI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及敏感度均显著高于螺旋CT诊断(P0.05);螺旋CT影像学表现患者为骨质连续性中断及伴骨折线重影,MRI影像学显示患者T1W1序列为片状不均匀低或者低信号,T2W1则表现为高于略高信号,STIR则为明显的高信号。结论: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应用MRI诊断的方式比螺旋CT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行X线摄片及CT扫描.其中4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本组5例发生于胫骨上端,各有1例发生于股骨近端和腓骨下端,1例发生于髌骨.X线和CT主要表现为伴有硬化边缘的骨质密度减低区.可呈膨胀性改变.灶内多可见钙化密度;MRI表现为T1WI上呈中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硬化边缘及灶内钙化呈低信号.灶周水肿在T2WI及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 X线平片、CT、MRI在诊断成软骨细胞瘤上各有优势.将其中两者或三者相结合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