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静脉栓塞(DVT)是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尤其剖宫产术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美国孕产妇死亡中,17%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1].现将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术后并发DVT 15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静脉阻塞性疾病,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形成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轻者可造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长期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因栓子脱落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64例综合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诊治及个性化治疗。方法:对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具体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药物治疗等方法个性化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血栓消失,静脉通畅,患肢周径变小恢复。切开取栓患肢周径缩小缓解率在治疗后第1、3天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而在第7天两者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促进恢复,切开取栓近期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总结1366例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的重点是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思想上的认识,注意保护静脉,术中及术后给予正确的体位,术后早活动及下肢保暖,加强病情观察,适当的药物预防,合理饮食,是预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方法:对87例DVT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78例患肢肿胀,并有疼痛感,18例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超声多普勒检查异常率达100%,准确率达97.7%;根据病情个体化溶栓、抗凝及中药治疗,治愈率达77.0%(67/87),显效率达14.9%(13/87),总有效率达98.9%(86/87)。随访53例,可正常生活及工作51例,占96.2%,形成DVT后综合征(PTS)2例,占3.8%;1例复发DVT-PTE,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抗凝治疗病愈。结论:DVT的诊断并非十分困难,治疗宜高度个体化,根据患者病情全面综合考虑,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65例DVT的临床资料.结果: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DVT正确率达94.5%.65例经过抗凝、溶栓、手术等综合治疗,显效38例,有效22例.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DVT的首选诊断方法.抗凝、溶栓、祛聚与手术二者相互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栋 《安徽医学》2010,31(4):366-36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方法改进。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7d内患者22例,经股静脉切开取栓,由大隐静脉侧支留置导管,术后溶栓治疗及造影检查。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3d内肿胀缓解,序贯溶栓治疗10d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留置导管脱落。20例拔管前造影显示:12例患者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陈旧性血栓附壁,大量侧支循环建立,髂静脉内无新鲜血栓。随访20例,平均12个月,仅2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虽然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术中同期处理狭窄或闭塞麻烦、费时,有较多并发症。采取取栓后序贯溶栓治疗效果优良,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无症状情况下可不予处理或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1月收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7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均已施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5例 ,最小年龄 4 1岁 ,最大年龄 6 8岁 ,子宫肌瘤 3例 ,肠梗阻 2例 ,胆囊结石 6例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例 ,胃穿孔 4例。临床表现 :①该组病人分周围型和混合型 ,未见中央型 ,均有高凝血状态家族史 ,有瘫痪家族史 9例 ,有静脉曲张病史 (家人或病人本人 ) 8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例 ,单左下肢 14例 ,手术后均应用大剂量止血敏和止血芳酸等药物。②混合型 14例 ,患肢呈痉挛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最佳预防方案,评价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者280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前瞻性地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n=70)、单纯抗凝组(抗凝组,n=70)、单纯早期被动活动组(CPM组,n=70)和抗凝+CPM锻炼治疗组(观察组,n=70)。手术后第4天观察各组患者下肢的肿胀情况,并行术侧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诊断DVT。统计各组中DVT的发生率。结果:抗凝组术后DVT发生率25.7%,CPM组30.0%,观察组12.9%,对照组45.7%,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被动活动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30例胸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于术后24h开始每12小时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3ml,连续3d,行超声检查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研究组),并以30例未应用肝素者为对照。术后检出DVT7例,其中研究组1例(3%),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例)(P〈0.05),血栓最早于术后1d检出,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6例,胫后静脉血栓1例。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d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3d时FIB、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低分子肝素显著降低术后高凝状态,减少下肢DVT发生;超声可作为术后早期监测无痒状小腿DVT及预防措旆效果的首诜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深静脉置管术的402例患者的置管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血栓形成特点。结果 402例患者中,共检出置管后血栓形成患者58例,阳性率为14.43%;不同深静脉置管血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791);置入管刺入静脉处是形成血栓的最常见部位;深静脉置管后1 d内即可形成血栓,7~12 d是血栓易发生期。结论深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深静脉置管血栓简捷有效的方法,对于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学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42-3543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全面认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体征、治疗及护理要点,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球囊血管成形(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9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栓前是否联合PTA分为PMT+PTA组(50例)和单纯PMT组(4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及栓塞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症状性肺栓塞、腘窝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MT+PTA组平均血栓清除率较单纯PMT组高,吸栓时间较PMT组短(均P < 0.01),但两组间髂股静脉狭窄率、支架植入率及辅助导管直接溶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分别为82.0%(41/50)和81.8%(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MT+PTA组术后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2.0%),腘窝穿刺点出血2例(4.0%);单纯PMT组未发现症状性肺栓塞者,腘窝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为4.5%(2/44),与PMT+P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T联合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仅缩短了吸栓时间、血栓清除效果更好,同时不增加肺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57-16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手术后置管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100例腹腔镜手术后置管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腹胀、感染、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试验组腹胀、感染、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后置管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发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元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及其多元关系.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2727例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手术前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DVT的发生.对17项临床因素与创伤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下肢创伤后DVT的患者有351例,DVT的发生率为12.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4个,其中年龄增大和受伤至检查时间增长使创伤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1.484、1.816倍(P<0.05);女性和无合并伤使创伤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分别减少到0.637、0.671倍(P<0.05).结论 年龄增大和受伤至检查时间增长是下肢创伤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提示我们对高危因素患者最好行常规超声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纤溶酶对慢性期或后遗症期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随机进入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纤溶酶治疗,观察患肢周径下降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合多普勒彩超推测有效率。结果纤溶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6%和8.7%,P〈0.05)。患者健侧同患侧的周径差值,治疗前后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大出血及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本研究认为结合抗凝治疗,纤溶酶临床应用受时间限制少,即使病程超过1周,甚至更长时间,都可以尝试应用,且使用安全,出血风险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TV)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创伤中心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创伤患者50例,术后发生DTV者25例为DVT组;术后未发生DVT者25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自身病因及手术相关因素以比较这些因素对DVT形成的影响.比较DTV组采用机械辅助药物治疗与综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①DTV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烟酗酒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TV组患者手术时间[(3.98 ±0.28) min]及制动时间[(8.21±1.3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34±0.35)、(4.67±0.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TV组患者中机械配合药物的治疗综合效果为63.7%(7/11),低于综合手术治疗的85.7% (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DVT的原因不仅与手术操作等外在因素有关,还跟自身带有的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内在因素有关,因此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