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药材》2015,(7)
目的:对远志筒与根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差异性进行分析。方法:对不同批次远志药材样品进行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酮Ⅲ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测定,优化现有指纹图谱方法,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不同批次远志样品间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高(均大于0.9),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发现,远志筒与根可以明显区分,而远志酮Ⅲ与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的高低对分类影响较大。散点图结果显示,不同批次远志药材样品间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筒中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变化范围较窄,而根中远志酮Ⅲ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堆积图结果表明,不能单以某种成分含量的高低来评价药材质量。结论:远志筒与根中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差异较大。今后应根据临床的不同治疗作用,选择远志不同部位入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王海波  刘勇  邸学  杨洋  邢艳萍 《中药材》2018,(2):378-380
目的:建立远志药材多指标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Kromasil 100-5 ODS-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乙腈溶液-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15 nm切换215 nm;柱温35℃。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 A版)"计算相似度,SPSS软件对10个对照指纹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对照品对照指认西伯利亚远志糖脂A5、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酮Ⅲ、远志皂苷B、远志皂苷元等10个共有峰;16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1;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远志酸为主差异成分。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多指标鉴别专属性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为远志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彭亮  杨冰月  张琳  周可心  颜永刚  李依民  高静  陈莹  王薇  张岗  胡本祥 《中草药》2018,49(21):4998-5003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远志的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来源远志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对20批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远志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野生与栽培远志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4个共有峰,20批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远志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86。PCA可较好地将不同来源远志归为2类,PLS-DA则能将野生与栽培远志完全区分开,远志酮III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等12个成分是导致二者差异的主要标记物。结论建立的远志指纹图谱特征性强,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有效评价远志质量以及区分其野生与栽培品,为远志的质量控制和化学计量分类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琳  杨冰月  王晶  张岗  颜永刚  高静  杨新杰  胡本祥  彭亮 《中草药》2020,51(6):1609-1616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野生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为远志多成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0个产地野生远志中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酸、远志皂苷元和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运用SPSS 20.0和SIMCA 11.5进行差异性、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野生远志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所有样品聚为2类,第Ⅰ类所含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酮Ⅲ、远志皂苷元和细叶远志皂苷含量较高,来自陕西渭南、陕西咸阳和山西新绛,其余样品则聚为第Ⅱ类。结论陕西渭南、陕西咸阳和山西新绛所产野生远志中主要成分含量较高,与其他产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可为远志质量评价、优良种质及栽培基地选择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远志HPLC指纹图谱,评价远志药材、远志根心与不同采收或生长时间远志质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14 nm,柱温30℃。采用相似度计算、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对远志药材质量进行判别分析。结果:26批不同产地远志药材中,相似度大于0.8的有24批;5批不同采收月份或生长时期的栽培远志药材中,相似度大于0.8的有4批;8批远志根心相似度均大于0.875。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对远志药材质量判别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以有效评价远志质量,在栽培远志、野生远志、不同采收月份或生长时期的远志与远志根心中,有效物质种类均相似,但各色谱峰面积不同,远志野生变家栽后,有效物质群含量与野生药材相似,远志根心各色谱峰峰面积远小于远志药材,远志有效物质群积累主要与采收月份有关,与生长月数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复方桔梗止咳片中远志、甘草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桔梗止咳片中远志(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甘草(甘草酸)中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了解复方桔梗止咳片的整体质量情况,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采用HPLC,MG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 05%磷酸水溶液(18∶82)检测远志(3,6'-二芥子酰基蔗糖),(35∶65)检测甘草(甘草酸),进样量20μL,柱温30℃,流速1. 0 m L·min-1,检测波长320 nm检测远志(3,6'-二芥子酰基蔗糖),250 nm检测甘草(甘草酸)。结果: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0. 105 8~2. 643 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5),甘草酸在0. 077 0~5. 773 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 000 0),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甘草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 2%和95. 6%,RSD分别为1. 2%和0. 9%;通过对178批样品中远志和甘草成分的含量测定,发现部分生产企业存在不投、少投或用劣质药材(饮片)投料现象,且不同生产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批号之间的质量情况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为复方桔梗止咳片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华南远志、远志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两者共有的化学成分群,并测定其共有特征成分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方法 PhenomenexLuna(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0℃。结果从华南远志和远志的指纹图谱中分别确定28、33个共有峰,经主成分分析得到二者主要共同成分有7个;华南远志和远志中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分别为(1.63±1.15),(3.51±1.34) mg·g-1。结论该方法可为华南远志和远志的药效活性成分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8份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特征的远志样品进行农艺性状(株高、根直径、根长、第一侧根分叉高度、侧根数、根重)分析,并采用HPLC对18份远志样品的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进行含量测定,最后通过散点图分析6个农艺性状与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8份远志样品中的3个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与远志根直径均无明显相关性,且细叶远志皂苷含量与其余5个农艺性状也无明显相关性;远志酮Ⅲ在主根长较短、第一侧根分叉高度较短,侧根数较多的远志样品中含量较高;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主根长较长的远志样品中含量较高。可见现行远志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及等级划分与良种选育方法,并不符合优等药材其体内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药典标准,所以急需制订出具有科学数据支撑的远志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及良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远志药材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性成分测定的方法,用于不同规格等级远志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不同规格等级远志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测定远志药材中sibiricose A5、sibiricose A6、lancerin、sibiricoxanthone B、glomeratose A、7-O-methyl mangiferin、polygalaxanthone Ⅲ、3,6′-disinapoyl sucrose、tenuifoliside A、tenuifoliside C 10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同时建立综合质量评价函数。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指纹图谱共标定37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22个峰;不同规格等级远志药材样品间的相似度在0.927~0.971;10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质量评价函数表明大筒远志药材样品的整体质量优于中筒远志药材样品,野生远志药材样品的整体质量优于栽培品。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测定的方法可用于远志药材样品的综合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3,6′-二芥子酰基蔗糖浓度的方法,研究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及开心散中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记忆障碍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评价远志药材中其他成分和复方中其他配伍对3,6′-二芥子酰基蔗糖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致记忆障碍模型,分别灌胃给予3,6′-二芥子酰基蔗糖对照品、远志水提物和开心散水提物,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取血清适量,加0.1 mmol磷酸二氢钾-乙腈沉淀蛋白,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水溶解,过滤,用HPLC分析,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在330 nm检测3,6′-二芥子酰基蔗糖血药浓度,Kinetics 4.4软件处理数据.结果:3,6′-二芥子酰基蔗糖血清在0.052 ~2.08 mg·L-1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最低定量限为52μg·L-1.记忆障碍模型大鼠灌胃给予3,6′-二芥子酰基蔗糖对照品、远志水提物和开心散水提物后的药-时曲线均使用非房室模型处理,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Cmax在3,6′-二芥子酰基蔗糖对照品、远志提取物和开心散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RP-HPLC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口服开心散全方和远志提取物后3,6′-二芥子酰基蔗糖呈现双峰吸收,达峰时间均为15,150 min,口服开心散全方的3,6′-二芥子酰基蔗糖AUC值是单味药远志的1.60倍,T1/2是单味药远志的1.57倍,表明通过复方配伍,可在提高生物利用度、加速吸收、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诸方面,调节其药动学特性,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其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宽叶羌活适生地分析及数值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宽叶羌活在中国的适生区域,为人工种植适宜区划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四川、青海、甘肃野生宽叶羌活分布区最适宜生长环境因子为依据,结合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区划宽叶羌活区全国的适宜产地.结果 四川、西藏、青海和甘肃临近区域118个县市是宽叶羌活集中连片的最适宜产区,总面积130 051 km2,四川占最适宜区总面积比例达45%,西藏约占32%;较适宜产区包括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新疆等8个省区197个县市,面积242 365 km2,其中四川占较适宜产区面积35%,西藏约占36%.在相似度80%以上的适宜区范围内,四川涉及的面积最大,西藏包含的县市最多.结论 应用TCMGIS-I系统进行宽叶羌活适生地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分析结果揭示西藏是宽叶羌活潜在重要的资源分布区;根据适生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建议在生态脆弱、农地相对缺乏的最适宜区优先开展宽叶羌活种质保存、资源保护和野生抚育,而在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选择3 000 m以下较低海拔的,农地比较充足、耕作条件和光热比较优越的较适宜区域适度发展规模化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12.
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TCMGIS-Ⅰ系统分析濒危药材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性,为管花肉苁蓉的科学区划及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新疆南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野生分布区的最适宜生长环境因子为依据,分析管花肉苁蓉的适宜产区及分布面积。结果: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5省区是管花肉苁蓉适宜产区,其中最适宜产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3省区的56个县市,总面积为190952.1km2,占所在县市总面积的11.45%;适宜产区包含新疆、甘肃、青海3省区46个县市,总面积为41217.37km2,占所在县市总面积的2.71%;次适宜产区包含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4省区56个县市,总面积为421145.2km2,占所在县市总面积的28.38%。在各级别的适宜产区中,新疆包含的县市数最多、总面积最大,其次为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省区。结论:应用TCMGIS-Ⅰ系统分析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濒危药材管花肉苁蓉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濒危药材肉苁蓉产地适宜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濒危药材肉苁蓉产地适宜性。方法: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内蒙古阿拉善盟及新疆北疆野生肉苁蓉分布区的最适宜生长环境因子为依据,分析了肉苁蓉在全国适宜产地。结果: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5省区分布着肉苁蓉的适宜产区,共包括159个县市,总面积为675 354.9 km2。其中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新疆北疆东部、甘肃河西走廊北部、宁夏中北部是肉苁蓉适宜分布集中区。结论:肉苁蓉适宜区分析结果覆盖了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全部区域,并且与历代本草记载的肉苁蓉产地及现代肉苁蓉引种的成功实践相吻合,证明TCMGIS-Ⅰ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濒危药材肉苁蓉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预测中药秦艽在我国的生态适宜区分布,寻找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共享平台数据获取313份秦艽、186份麻花艽、343份小秦艽和131份粗茎秦艽的分布信息,利用Max Ent模型和Arc GIS技术,综合55项环境因子,分析影响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分析影响4个种的主要环境因子后认为,降水量和海拔对4个种生态适宜性分布均产生主要影响。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甘肃南部、山西全省、陕西中部和青海东部;麻花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四川北部及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小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及南部、青海东部、山西全省和陕西北部;粗茎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北部,西藏东部、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也有分布。秦艽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与每种来源的秦艽实际分布相一致。该研究可以为中药秦艽野生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基于MaxEnt和ArcGIS的羌活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及评价基础上,提出了生长适宜性的概念,并利用ArcGIS软件中标准分级方案的自然断点法,对羌活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生长适宜性等级划分,生成羌活生长适宜性区划图并统计了不同等级适宜区的面积。结果发现,羌活生长最适宜区段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阿坝州境内,约占总最适生区的60%以上;海拔、9月均温以及植被类型是影响羌活生长的主导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和坡度的增加有利于药材中羌活醇积累,而不利于异欧前胡素积累。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药用植物生长适宜性和品质适宜性的区别,为羌活的生产区划、野生抚育及规模化人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濒危物种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的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是保护其野生资源的重要方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通过查询标本馆及实地采样调查,收集大花红景天野外分布点经纬度信息,综合气候、土壤、高程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对大花红景天进行适生性分析,研究其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域以及主要生态特征。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花红景天生长的潜在分布区域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以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区域;对大花红景天生长贡献率大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61.8%)、最暖季度降水量(19%)、降水量变异系数(4.7%)、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4%)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2.5%)。测试集和训练集ROC曲线下的AUC均大于0.9,表明所建立的大花红景天Maxent预测模型准确度高。应用Maxent模型,对大花红景天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准确度高,可为大花红景天野生抚育与人工栽培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藏药狭叶红景天的资源现状,分析野生狭叶红景天的适生生境,保护狭叶红景天的野生资源,促进狭叶红景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采取走访与野外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及蕴藏量估算法对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4个省16个县的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个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种群密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逐渐下降。根据调查结果估算,4个省16个县当前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蕴藏量约1 100 t,目前四川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资源量最大。同时,狭叶红景天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调查中发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防沙治沙狭叶红景天基地。通过调查,为狭叶红景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羌活药材中的重金属及砷盐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四川、青海和甘肃主产区羌活药材的重金属及砷盐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制定羌活药材重金属含量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各主产区19个点57个样的羌活和宽叶羌活药材样品中铜、镉、铅、砷、铬含量(ICP-AES)及汞含量(冷原子吸收法)进行分析。结果:汞未检出;铅在羌活中含量极低,在宽叶羌活中仅个别产地检出较高;铜含量较高,在羌活中为21~73 mg.kg-1,在宽叶羌活中为26~73 mg.kg-1;砷在宽叶羌活中含量较高;镉在羌活中为0~0.29 mg.kg-1,在宽叶羌活中为0~0.32 mg.kg-1;铬在羌活中为0.48~8.36 mg.kg-1,在宽叶羌活中为1.44~8.02 mg.kg-1,不同产地间有较大差异。结论:羌活药材基本上达到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相应的重金属及砷盐限量标准,但铜的含量超标,故应选择土壤和环境中铜含量低的土地进行羌活的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藏药榜嘎的实际基原,掌握榜嘎的使用情况、资源分布及其蕴藏量,该文采用文献调查、走访调查以及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探明藏药榜嘎的实际基原主要为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或船盔乌头A.naviculare的干燥全草或地上部分。其中甘青乌头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昌都地区),船盔乌头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藏区主要使用资源量较大的甘青乌头,西藏地区(除昌都地区外)主要使用船盔乌头,船盔乌头的资源趋于濒危状态,文献记载的其他品种未见使用。表明榜嘎药材的使用与其资源状况有关,建议需加强保护,并引导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研究甘肃省中部地区柴胡属(Bupleurum)植物资源。方法 通过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数据进行整理,结合文献资料,对甘肃省中部地区柴胡属植物种类、分布、栽培现状、药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中部地区野生分布柴胡属植物16种6变种,其中10种5变种有药用记载;该地区近1/3的县种植柴胡,陇西县和甘谷县栽培面积较大。结论 甘肃省中部地区野生柴胡属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适宜柴胡属植物种植。建议在明确柴胡属植物基原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和利用柴胡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