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高原地区320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细菌种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0~ 1999年 ,笔者单位对 32 0例烧伤患者进行了创面细菌培养调查 ,检出细菌 12种共 35 5株 ,其主要感染菌种与内地有明显差异 ,现报告如下。资 料 与 方 法本组男性 2 10例 ,女性 110例 ,年龄 8个月~ 6 9岁。致伤原因 :热力烧伤 2 4 4例 ;化学烧伤 4 2例 ;电弧烧伤 34例。伤后 2 4h内入院 184例 ;2 4~ 72h入院 98例 ;1周入院 38例。烧伤面积 :Ⅱ度 <10 %TBSA 5 0例 ,11%~ 30 % 12 0例 ,30 % 82例 ;Ⅲ度 <10 %TBSA 8例 ,10 %~ 2 0 % 5 2例 ,>2 0 %8例。Ⅱ度创面未行手术治疗 ,Ⅲ度创面均行切痂植皮术。标本采集 :分别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冲洗液处理开放骨折创面后的细菌数,探讨伤口最佳冲洗液量。方法选择30例GustilloⅢ型开放骨折患者,冲洗前立刻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分别在创面冲洗量达到1、2、3.5、4.5 L时采集伤口内组织,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冲洗1L时细菌的残留数较冲洗前明显减少(P0.01);冲洗1 L时和2 L时的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3.5 L时较冲洗2 L时残留细菌数明显减少(P0.05);冲洗3.5L时与冲洗4.5 L时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stilloⅢ型开放骨折的冲洗液量在3.5 L左右时,既能达到了良好的冲洗效果,又能减少了冲洗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烧伤创面感染细菌1116株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1989-1991年536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9种116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19.4%,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08株,检出率为18.6%,居第二位;乙酸钙不动杆菌119株,检出率为10.6%,居第三倍。同时于创面及烧伤病房环境中分离出了蜡样芽胞杆菌,绿色气球菌,曲霉菌等机会致病菌,且创面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几种均可检出。我们还对分离数量较  相似文献   

4.
烧伤创面感染细菌1116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9~1991年536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9种1116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19.4%,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08株,检出率为18.6%,居第二位;乙酸钙不动杆菌119株,检出率为10.6%,居第三位。同时于创面及烧伤病房环境中分离出了蜡样芽胞杆菌、绿色气球菌、曲霉菌等机会致病菌,且创面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几乎均可检出。我们还对分离数量较多的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对1989~1991年536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9种1116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19.4%,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08株,检出率为18.6%,居第二位;乙酸钙不动杆菌119株,检出率为10.6%,居第三位。同时于创面及烧伤病房环境中分离出了蜡样芽胞杆菌、绿色气球菌、曲霉菌等机会致病菌,且创面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几乎均可检出。我们还对分离数量较多的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清创术对手部创面细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清创过程对开放性手外创面常见污染细菌种类的影响。方法:200例开放性手外伤,于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清创后、关闭伤口前分四次取材,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消创后及关闭伤口前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1.5%(143/200),74.0%(148/200),33.5%(67/200)及25.50%(51/200)。术后伤口感染率为3.5%(7/200)。结论:开放性手外创伤面菌种分布广泛,彻底的清创及保持手术室常用器具的清洁是降低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手部创面的细菌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放性手外伤创面常见污染细菌的种类及敏感抗生素。方法 200例开放性手外伤,于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清创后、关闭伤口前分四次取材,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清创后及关闭伤口前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1.5%(143/200)、74.0%(148/200)、33.5%(67/200)及25.50%(51/200)。术后伤口感染率为3.5%(7/200)。对环丙沙星及头孢噻肟敏感性最高。结论 开放性手外伤创面菌种分布广泛,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彻底的清创及保持手术室常用器具的清洁是降低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开放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致创面感染,临床治疗棘手,我院自1995~2001年间收治此类患者19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8例,女1例;年龄9~53岁。损伤部位:小腿16例(上部8例,中部2例,下部及踝部6例),胫骨全长1例,足部2例。创面面积3cm×4cm~60cm×lOcm,创面裸露骨质发黄,有脓性分泌物及异味,周围软组织肿胀。1.2治疗方法与结果术前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反复生理盐水、1%新洁尔灭液冲洗。创面用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生理盐水外敷,待分泌物减少,周围组织肿胀明显减轻时再行修复术…  相似文献   

9.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2008年6月6日从高处跌下致左侧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AO43C3)(图1)。急诊行伤口清创、骨折开放复位、腓骨髓内钉内固定、胫骨LCP内固定、BMP人工骨植骨术。术后出现胫骨侧伤口流液、接骨外露、伤口不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999例住院患者伤口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向纸片法确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以头孢西丁纸片法判定.采用WHONET 5.4软件作耐药率统计.结果 999例患者的感染伤口中共分离出无重复病原菌10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9株(69.98%),革兰阳性菌304株(28.79%),真菌13株(1.23%).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5株,25.09%),铜绿假单胞菌(245株,23.20%),鲍曼不动杆菌(199株,18.84%)和大肠埃希菌(86株,8.14%)等.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58%,21.25%,21.67%和22.45%,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高,为98.04%.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4.29%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5.53%(11/199).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亦较高,耐药率介于1.16%~28.1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8.84% (42/86)和34.38%(11/3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但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分别为100.00%,99.25%和80.06%;MRSA的检出率为41.51%(110/265).肠球菌对红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万古霉素中介株的检出率为4.55% (1/22).结论 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GustiloⅡ型以上128例(1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解决软组织覆盖及伤口愈合问题,尽量恢复跟骨正常骨性结构,用螺钉或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均采用VSD技术治疗为后期处理提供保障,二期根据Sanders分型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丘部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8~72个月,平均40个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6 d,一期愈合率90.8%。浅表感染发生率7.8%,深部感染发生率1.4%,总感染发生率9.2%。足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0足,可10足,差3足,优良率90.8%。结论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应根据伤口损伤和骨折类型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较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伤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率明显下降,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会阴部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8月-2010年7月,收治16例伴会阴部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5~20 min,平均8 min。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型标准:A型2例,B型6例,C型8例。创面范围5 cm×3 cm~15 cm×12 cm。会阴部损伤部位:腹膜内直肠损伤2例,腹膜外直肠肛管损伤14例。按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为25~48分,平均29分。入院后按创伤骨折流程急救处理,主要包括急救复苏、结肠造瘘、外固定架固定、创面多次清创、冲洗、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结果入院4 d内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11例存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6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盆骨折于术后2~4个月达骨性愈合。术后会阴部损伤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感染,经扩创、VSD治疗后,其中10例创面直接拉拢缝合后Ⅱ期愈合,1例行股薄肌皮瓣移位修复后愈合。直肠肛管损伤患者随访期间无失禁表现。结论对于伴会阴部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应早期积极抗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处理合并症,后期抗感染、恢复骨盆环稳定性、修复重建直肠肛管及尿道功能,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system for the irrigation of open frac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accepted that a good washout of contaminated wounds with copious fluids reduces the rate of infection. We describe a simple method of rapidly irrigating wounds with high volumes of fluid.  相似文献   

15.
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开放性Pilon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 ,探讨手术方法及如何提高其疗效。方法 :1995~2 0 0 1年采用手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 2 7例 ,全部病例行解剖重建、坚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参照Ovadia等的功能评定标准 ,优 8例 ,良 13例 ,可 4例 ,差 2例。结论 :术前全面评估、周密设计 ,恰当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术是提高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附107例报道)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估骨外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07例胫骨开放性骨折骨外固定加压治疗。将伤口彻底清创后,交叉穿针骨外固定。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可直接加压固定。对不稳定骨端和粉碎骨块(片)整复后先用1~3枚螺钉固定,不剥离骨膜,使分离的骨折端和骨块互相靠拢以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选用腓肠肌内侧头或腓肠肌肌皮瓣转位修复,中下段用邻近筋膜皮瓣覆盖。结果107例中94例伤口一期愈合(87.8%)。骨折愈合时间4.5~6.5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骨外固定加压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对骨生长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环境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钢针远离骨折端,对骨端的血循环干扰小。  相似文献   

17.
One-stage open cancellous bone grafting of infected fracture and nonun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ineteen patients with either infected fractures or nonunions were managed by a one-stage protocol consisting of thorough debridement of the septic focus, followed by stabilization with an external fixator or a cast and fresh autogenous cancellous bone grafting; the wound was then left open. Nineteen fractures were healed and free of infection at an average of 3.5 years follow-up. Some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debridement, stabilization, bone grafting, and wound coverage, are discussed.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Dec. 11, 1997; accepted on June 17, 1998  相似文献   

18.
海水浸泡股骨开放性骨折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利用犬动物模型研究海水浸泡股骨开放性骨折的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方法。方法20只华北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与海水浸泡两组。于股骨中段截骨制备开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实验组犬浸泡于海水中3h,对照组于笼内放置3h,两组均于3h后行伤口清创、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①对照组和海水浸泡组分别有1只和3只动物伤口感染(P>0.05);②病理结果显示海水浸泡组软骨骨痂较多;③生物力学测试两组骨愈合刚度分别为(451.49±183.00)N和(150.15±20.16)N(P<0.05);④影像学观察两组骨痂形成及骨愈合无明显差别。结论①海水浸泡使开放骨折感染率有增高趋势。②海水浸泡使骨折愈合质量下降,骨折愈合过程有延迟倾向。③生物力学测定示海水浸泡开放骨折愈合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④内固定有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但在股骨这一特定部位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