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辉铜矿和铜蓝的浸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半导体电化学腐蚀原理对辉铜矿和铜蓝浸出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细菌浸出低品位含铜矿石的机理和动力学,并对部分原矿和浸出渣进行了光学显微分析。试验结果证实了辉铜矿在浸出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中间产物。随着铜硫比的降低,中间产物浸出所需的氧化还原电位越来越高,铜的浸出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2.
硫化铜矿酸性氧化浸出过程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电极体系,以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悬浮矿浆为对象,研究浸出过程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辉铜矿较易发生氧化,而黄铜矿最难.黄铜矿在氧化浸出过程中生成铜蓝中间产物.辉铜矿也转化为铜蓝再进行浸出.  相似文献   

3.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硫化铜矿生物堆浸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紫金山铜矿的特点 ,进行生物堆浸提铜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效果良好 ,不同浸矿堆累计浸出时间 10 0 0h ,浸出率在 40 %~ 60 % ,浸出半年 ,浸出率达 80 %以上。次生硫化铜矿物的生物堆浸具有两个阶段 ,在浸出前一阶段 ,浸出速率较快 ,而浸出第二阶段浸出速率较慢。随着浸出的进行 ,浸出液 pH连续下降 ,溶液电位逐步升高。微生物的存在加速堆中Fe2 氧化使溶液电位上升 ,同时氧化中间过程的产物元素硫 ,从而加速硫化矿的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4.
以铜冶炼黑铜泥为原料,研究氧化酸浸和氧化碱浸过程的酸/碱过量系数、反应温度、液固比、通氧气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Cu、As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黑铜泥氧化酸浸Cu、As浸出率分别为93.15%,94.74%;氧化碱浸As浸出率为90.27%。黑铜泥氧化浸出工艺实现了Cu、As与其他有价金属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5.
驯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铜矿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大宝山废铜矿石进行了浸出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次生硫化矿(辉铜矿)浸出10 d, 铜浸出率可达79%;对原生硫化矿(黄铜矿)浸出25 d, 铜浸出率达25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铜的机理在于其氧化分解了矿石中的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及其它硫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金堆城低品位辉钼矿的可浸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细菌和化学浸出方法研究金堆城低品位辉钼矿的可浸性。结果表明,酸性(硫酸)介质下的细菌氧化浸出和化学氧化浸出,钼易与一些金属离子(如Fe,Ca,Al)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钼浸出率很低。低浓度次氯酸钠(NaClO)氧化浸出工艺回收低品位辉钼矿的钼是可行的。保持浸液pH=9~11,有效氯浓度15g/L的NaClO能有效浸出钼.  相似文献   

7.
大红山低品位高铁黄铜矿2t规模细菌溶浸提取铜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0d的堆浸,铜的浸出率可达14.2%,细菌的活性及氧化性能好,浸出参数选择合理。该工艺流程畅通,可作为1500t井下堆浸的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8.
某含铜难浸金精矿常规硫脲浸出率仅48.71%,采用细菌预处理及磁场强化浸出后金浸出率可达92.86%。在常规硫脲浸出、低氧细菌预处理及氧化渣浸金试验中添加磁场可明显促进金的浸出,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9.
细菌法浸出中甸某硫化铜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童雄  郭学君 《矿冶》1998,7(2):54-57
微生物浸出中甸某硫化铜矿模拟堆浸工艺,在不充空气和二氧化碳、不搅拌、静止浸出较粗颗粒的铜矿石条件下,细菌浸出比硫酸浸出的铜浸出率提高2280%,同时细菌法浸铜成本与常规酸法浸出成本基本相当,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溶液为浸出剂,采用常压氧化浸出法处理铜冶炼渣以回收渣中有价金属铜。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浸出液固比,氧化剂(双氧水)添加量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未加入氧化剂时,主要发生的是铜氧化物的简单酸溶反应,硫化铜几乎不溶于浸出液,因此铜浸出率很低;而随着氧化剂添加量的增加硫化铜被氧化浸出,因此铜浸出率增加很明显。此外,铜浸出率随着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浸出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大。浸出过程最佳的条件为:浸出温度70℃,时间180 min,硫酸浓度2 mol/L,液固比8∶1,氧化剂(双氧水)添加量400 m L/kg。铜浸出率可达到91.2%。通过对浸出渣XRD和SEM-EDS分析可得浸出渣中主要的矿物为磁铁矿。在磁场为2T的条件下,浸出渣磁选可以得到品位53.15%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