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聚合物驱杆式泵排量系数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俊德 《石油学报》1999,20(1):88-92
根据室内试验,结合杆式泵抽油特点,确定了油田应用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并建立了吸入过程中泵内压力、进液速度、进液高度和泵排量系数方程组。室内试验测试表明吸入过程中泵内压力随柱塞位移的变化基本上呈下凹非对称的抛物线形式;在有气体存在的情况下,泵内压力下降速度加快。现场实例表明,泵的排量系数受生产气油比、聚合物浓度、沉没度、冲程、冲次、泵径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气油比、聚合物浓度和沉没度。油田实例分析与现场实践是一致的,进一步证明该理论是正确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从泵容积效率出发,分析了气体和使用气锚对有杆泵抽油井泵容积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采用气锚时果体积排量与吸入压力及实际地面产液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泵气锚动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当泵吸入口压力低及地层气油比高时,使用气锚有助于提高泵的容积效率;下气锚的井,不需要过大的沉没度。根据建立的函数关系式,可直接计算泵的容积效率和所需的泵的体积排量,或迭代求出地面产液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含气油井的开采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潜油电泵合理选配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潜油电泵特性,分析了不合理选井、选泵对生产和能耗的影响。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运行在低排量效率区的潜油电泵占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油井产量;运行在高排量效率区的潜油电泵虽然占的比例较小,但是能耗损失较大。对于低排量效率油井,应以提高潜油电泵的适应性来提高排量效率,列举了宽流道混流泵在聚合物驱油井的使用情况。对于高排量效率井,应合理选择泵型,保证泵在高效区内工作,从而降低能耗。采用变频技术,可有效增宽泵的高效区,有利于节能降耗,并可保证泵的举升扬程。频率升高,泵的负载功率比电机的输出功率增加得快,对于电机功率余量较小的工频机组,直接采用变频器只可降频调参。  相似文献   

4.
在气油比较高的油井,气锚的分气效果很差,使常规抽油泵发生气锁.介绍了液气混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表明:液气混抽泵能够强制排出气体,对油井的气油比没有要求,在高气油比时不会发生气锁现象;柱塞上死点位置、气包段长度对泵的效率有影响.现场应用表明:在常规抽油泵不能工作的高气油比油井中,使用液气混抽泵能够提高油气产量,泵效率达69%.  相似文献   

5.
抽油泵漏失系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滨  张琪 《石油机械》2004,32(3):13-15
有杆抽油系统中抽油泵容积效率的计算一般由柱塞行程损失系数、泵筒的充满系数、漏失系数和抽汲液体的体积效应系数等 4部分构成。从分析抽汲液体的损失排量角度分析了各系数的含义 ,并指出传统漏失系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 ,抽油泵的漏失系数为其理论排量和漏失量的差值与理论排量之比 ,按此概念进行计算会得出不同的容积效率。鉴于此 ,给出了漏失系数相应的概念与修正的计算方法 ,并得出以下结论 :(1)泵漏失系数是进入泵筒内的液量和泵筒内液体漏失量之差与进入泵筒内液量之比 ;(2 )传统算法所计算的漏失系数大于修正方法所计算的漏失系数 ;(3)各损失排量分别计算有助于泵效分析 ;(4)现场应用中 ,分析泵效应考虑油管的漏失  相似文献   

6.
一种抽油机井调参选井与设计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获得较高的抽油机井产液量和抽油效率为目标,确定将抽油泵沉没率、抽油杆合理使用系数作为考察参数,用于判断抽油机井工况优劣.在抽油参数简明校核中首次提出抽油泵沉没率的概念.根据测试资料推导出计算合理沉没率的公式和油套环空压力梯度与套管地面出气量的关系,给出考虑多因素计算抽油杆合理使用系数的方法.在对考察参数偏差率进行计算、排序和泵效水平对比的基础上选择出待调参井.归纳出抽油井校核结果与泵排量、下泵深度调整方向的对应关系.根据油田实际情况,给出抽油机井生产参数逐步逼近合理值的调参设计方法和计算下泵深度的简明程序.为了提高抽油效率,针对气液比高、泵挂深、偏磨、机型大、抽油机不平衡等井况制定出增效技术配套方案.在复杂井参数调整的选井与设计中验证了本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引进美国Trico公司技术生产的A、D二大系列水力活塞泵,有10多种规格。该泵具有泵效高、工作平稳、可靠性高和下入深度可达4000m以上等优点。可变P/E比是其又一大特点,P/E比越小,扬程越高,故用于超深井时可选用低P/E比泵。泵的排量调节也很大,每种泵的实际排量范围为最高排量的10%~85%,排量复盖范围为2~187m3/d。油井产量若超过187m3/d时,还可采用串联泵结构,使排量增加1倍而扬程不变。泵系统效率可达60%以上。当采用双管柱结构时,泵  相似文献   

8.
随着聚合物驱油进入工业性开采,使油井液量下降,油井的供排系统发生了变化,严重影响了电泵井的排量效率。特别是对于供排关系变化较大的井,依靠油嘴调整,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只有通过更换机组来实现,这样投入费用昂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变频装置改变机组的转数,来调整泵的排量,以满足聚合物驱块地层供液变化的需要。1.潜油电泵变频调速技术特性潜油电泵变频调速是运用变频控制屏和普通的潜油电泵机组配套调速工艺技术,通过变频控制屏内的变频系统和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跟踪改变电源频率,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调节多级…  相似文献   

9.
多相泵输送技术可以实现油。气、水混合物的单管混相输送,从而大大简化工艺流程,并通过降低井口回压提高产量。增加油井生产通常受到一级分离器压力的限制。利用多相泵输送技术可以经济地开发卫星油田,实现远离中心处理设施的长距离输送。此外,多相设施的投资仅约为常规设备的70%。然而,多相泵的效率却比常规系统低,为30%~50%。选用多相系统时,泵的选型对吸入条件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必须确定需要增压的油井物流中油、气、水各相的流量。此外,还必须确定气液比、吸入压力、要求的压力升、段塞趋势、固体含量及油田生产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0.
高气油比井井下混抽泵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气油比油藏在开发后期油藏压力下降,井筒内游离气大量析出,受泵吸入口含气体积分数的限制,常规举升技术无法应用的问题,研制开发了螺旋轴流式多相混抽泵。该泵利用螺旋轴流泵的增压原理,采用特殊设计的叶导轮,将游离气破碎并与液体混相,从而将气液两相混流抽出井筒。按照推导出的泵特性与结构关系,同时考虑影响增压单元内相态分离的因素,平衡各结构参数,设计了增压单元和试验样机,并进行了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抽泵对含气体积分数大于30%的多相流增压混抽效果明显,泵的排量越大,转速越高,泵效和扬程越高。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油田90%以上的井为定向井。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井筒流体日益复杂,目前抽油泵的平均泵效为51.8%,其中泵效低于30%的井有310口,占总井数的22.6%。针对江苏油田抽油泵泵效现状,通过对泵充满程度、冲程损失以及漏失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造成油井抽油泵泵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对890口井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泵充满系数、冲程损失以及漏失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最大,柱塞与衬套间隙以及固定阀尔漏失次之,再次为抽油杆弹性伸缩引起的冲程损失。  相似文献   

12.
抽汲混气原油时合理沉没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抽汲混气原油时,选择合理的沉没度,是提高泵效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抽油井的沉没度的选择都是凭经验而定的,这样难免形成沉没度或大、或小的不合理现象。本文假设地层供液能力与机采系统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抽油机杆柱、泵系统已经选定,从冲程损失与沉没度的关系入手,推导出了泵效与沉没度的解析关系式,进而对机采系统的沉没度给出了定量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宏博  董世民  甘庆明  辛红  朱葛 《石油学报》2018,39(11):1299-1307
综合考虑柱塞运动规律、阀球运动规律、阀隙瞬时流量与油井流入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流体进泵规律与泵筒内瞬时压力的仿真模型,以此为依据改进了抽油杆柱纵向振动底部边界条件的仿真模型,进而建立了基于抽油杆柱纵向振动与流体进泵规律耦合的抽油机井示功图动态仿真模型;基于流体瞬时进泵规律,建立了抽油泵充满系数、漏失系数的仿真模型,从而改进了排量系数计算模型。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动态参数仿真模型具有通用性,可以提高低沉没度供液不足油井示功图、排量系数与系统动态参数的仿真精度。仿真优化算例表明:①大泵径、长冲程与低冲数的抽汲参数设计原则仍然适用于低产抽油机井的节能设计,但最低冲数存在界线,同时最低冲数界限也限制了泵径上限;最低冲数界限随泵间隙的增加而增加;②对于严重供液不足油井,通过合理降低冲程与冲数,可以确保在油井产液量下降率低于5%的条件下,使系统效率最高提高近120%;③在油井产液量一定、下泵深度相同的条件下,优化冲程、冲数与泵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效率,仿真算例的系统效率变化范围为9.43%~17.48%;④在油井产液量与流压一定条件下,综合优化下泵深度、冲程、冲数与泵径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效率,优化算例的系统效率由10.56%提高到31.49%。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原油田泵效偏低,尤其是深抽井的低泵效情况提出了以提高泵的充满程度为目的的液压补偿泵课题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泵效的因素,展开了方案设计,经反复论证后选定一种结构方案进行了设计、加工、整改、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完成了液压补偿泵的研制及其锚定技术研究,研制出主要由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锚定器组成的液压补偿泵采油配套技术。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采油技术利用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的自然伸长和缩短,增加补偿泵腔内瞬间压力,强行打开抽油泵固定阀,增加抽油泵充满程度,提高泵效。现场37井次试验数据表明,设计原理新颖,结构合理,与抽油泵同步工作,不需要专门作业,能有效增大普通抽油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15.
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其它机械采油方式相比,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突出特点是系统效率较高,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根据螺杆泵井各个部分运动特点及能量损失情况,建立了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型。该模型在二连油田的应用表明,影响二连螺杆泵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抽汲参数偏小、供排不协调以及电动机配置过大等。针对该情况对不同的螺杆泵井提出了具体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使得二连油田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应用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提高其他油田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示功图量油技术主要采用有效冲程法计算产量,结蜡和气体等因素都会对计算值产生影响,存在较大的误差。载荷位移法是根据地面示功图中特定载荷对应的位移计算出泵效,然后进行油井产量计算。以流量计法为标准,对研究区内的油井用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载荷位移法受结蜡和气体等因素影响较小,它的计算值大多在流量计法和有效冲程法之间。综合其他计产方法及沉没度资料,确定泵效修正系数,载荷位移法都能把计算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气体存在可以引起流量计法测量值的增加,却会降低有效冲程法的计算值。结蜡常与严重供液不足、气体影响和固定阀漏失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一方面,结蜡增加示功图载荷的变化幅度,可以增加有效冲程法的计算值。另一方面,结蜡井容易造成原油脱气,形成气体影响示功图,降低有效冲程法的计算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稠油气顶气窜严重影响泵效的问题,进行了长冲程稠油防气泵及其系列化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游动凡尔系统结构,扩大了其流道面积。经现场应用23井次,取得了单井增油5.06t/d.提高泵效8.93个百分点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认为的泵效是由原油中含溶解气和抽油泵沉没度决定的说法进行分析,指出原油中的溶解气并非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而原油在泵腔内的气蚀作用是影响泵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推导出了泵效计算的有关公式,说明了如何改变抽吸参数提高泵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蒸汽喷射泵用于斜直水平井举升稠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蒸汽喷射泵是以水蒸汽代替普通喷射泵的动力液,为井下原油举升至地面提供能量,同时能提高井筒内原油温度的一种采油设备。根据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水蒸汽在喷射系内的流动规律,包括不同蒸汽干度、不同井底流压、不同喷射泵喷嘴组合下的蒸汽注入量和泵排出压力的变化规律:在地层压力一定的条件下,泵口排出压力和蒸汽的干度变化关系不大;产液量随蒸汽干度的增加而增大;井深越浅,需要的排出压力越小,举升相同的液量所需的蒸汽量越少;蒸汽喷射系用于稠油举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结合井筒压力和温度的计算进行稠油井蒸汽喷射泵的举升设计。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