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留置针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穿刺不同特点的静脉血管,比较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率,为不同特点的静脉血管使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我们于2010年1月到2010年10月为500例患者行密闭式留置针静脉穿刺,根据病员的静脉特点分为四类,用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分别穿刺四类静脉。结果穿刺第一类静脉血管:第一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98%P>0.05无临床意义,第二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99%;穿刺第二类静脉血管:第一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92%,第二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46%P<0.05有无临床意义;穿刺第三类静脉血管:第一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52%,第二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90%P<0.01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穿刺第四类静脉血管:第一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26%,第二种方法穿刺静脉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为78%P<0.01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密闭式留置针穿刺第二类静脉血管采用第一种静脉穿刺方法,穿刺第三类、第四类静脉血管采用第二种静脉穿刺方法,可提高密闭式留置针静脉穿刺的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95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依照患者应用穿刺方式的异同分为扣眼穿刺组(n=34)、绳梯穿刺组(n=30)、区域穿刺组(n=31),同时为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扣眼穿刺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2%、绳梯穿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区域穿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26%,扣眼穿刺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组以及区域穿刺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绳梯穿刺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区域穿刺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扣眼穿刺组患者穿刺总满意度为97.06%、绳梯穿刺组穿刺总满意度为83.33%,区域穿刺组穿刺总满意度为77.42%,扣眼穿刺组患者穿刺总满意度明显高于绳梯穿刺组以及区域穿刺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绳梯穿刺组与区域穿刺组患者穿刺总满意度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扣眼穿刺法以及绳梯穿刺法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由于绳梯穿刺对内瘘血管长度具有较高要求,因而临床应用受限,为患者提供扣眼穿刺有助于使其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增加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比握拳静脉穿刺与不握拳静脉穿刺时穿刺成功率的影响,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握拳穿刺成功率为82%,不握拳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4.5%,不握拳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握拳静脉穿刺。结论不握拳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不同的血管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患者在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既可以保护血管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增强护理安全系数。结果通过穿刺前的准备和不同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结论针对不同血管采取的不同穿刺方法,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方法将7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穿刺:静脉输液时,穿刺前放平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器,使其与穿刺点成一个水平面,护士能观察到穿刺过程中的回血情况,判定留置针内套管是否在血管内。结果两种穿刺方法在成功穿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应用的比较,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优越性。方法: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共60例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比较安全性,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种不同途径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腋静脉穿刺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P0.05);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轻拍穿刺部位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住院患者,单日采用常规法:即按常规护理技术进行静脉穿刺,穿刺前不轻拍穿刺部位作为常规组;双日采用实验法:即穿刺前(扎脉压带之后,常规消毒前),轻拍穿刺部位后按常规护理技术进行静脉穿刺作为试验组。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拍穿刺部位有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液中穿刺失误的原因分析及研究,提出对策。方法静脉操作要掌握穿刺的技巧,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穿刺前调整穿刺针头的斜面向上,以减轻对血管内膜的影响。结果静脉穿刺时,要根据患者以及病情的具体情况正确的选择输液器具。结论穿刺前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注意做好血管的保护,是穿刺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静脉穿刺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门诊接受输液治疗2080例患儿做为观察对象,采用负压静脉穿刺法和传统静脉穿刺法进行自身对照。结论:负压静脉穿刺法成功率优于传统静脉穿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静脉穿刺方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顺利完成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穿刺在临床上用途越来越多。颈内静脉穿刺通常作为穿刺路径的首选。现将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为临床遇到穿刺困难时提供分析及处理思路。1临床资料1 008次颈内静脉穿刺,其中普通中心静脉穿刺640例,透析用中心静脉穿刺368例。除心功能不全及颅内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技术在婴儿中心静脉穿刺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择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超声导航组(Ⅰ组)和解剖标志组(Ⅱ组),每组均为30例,超声组以超声图像定位、引导下穿刺颈内静脉,解剖标志组则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每次操作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超声导航组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解剖定位组(P〈0.01);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超声导航技术应用于婴儿颈内静脉穿刺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必要开展的创新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评价超声引导技术在婴儿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选择50例年龄为5 d^12个月需进行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组和传统体表定位组两组,每组各25例。超声引导穿刺组在超声引导技术的辅助下对患儿进行穿刺和置管,而传统体表定位组则采用触摸体表骨性标志进行定位,并进行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套管针使用数量。结果超声引导穿刺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8.0%,总成功率为98%,传统体表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50%,总成功率为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有1例穿刺失败,更换穿刺部位后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超声引导穿刺组首次成功时间为(35.2±15.2)s,总穿刺时间(65.3±48.2)s,明显短于传统体表定位穿刺组首次成功时间(37.8±20.1)s及总穿刺时间(118.3±97.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传统触摸组(χ^2=4.117,P<0.05)。两组穿刺针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传统体表定位组有10例发生局部血肿等并发症,超声引导穿刺组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患者在行动脉穿刺置管时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患儿的痛苦,穿刺相关并发症也有效锐减。  相似文献   

13.
手背静脉输液反方向穿刺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手背小静脉网反方向穿刺输液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血管条件差的输液病人用常规 (顺向 )穿刺法和反方向穿刺法进行对照。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反方向穿刺法>常规穿刺法 ;反方向穿刺对手的活动无影响 ,而常规法穿刺对手的活动均有影响 ;反方向穿刺法的液体渗漏发生率<常规法 ;反方向穿刺后持续静滴时间>常规法。结论 :反方向穿刺法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静脉输液穿刺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静脉穿刺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急诊科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及静脉穿刺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危重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患者54例,静脉穿刺成功率90%,平均穿刺时间(2.01±0.25)min。结论对危重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可改善患者危重状况,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穿刺过程中,应把握好穿刺时机、穿刺点等要素,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丁诺  安可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438-438,440
目的比较纽扣眼穿刺法和绳梯式穿刺法对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纽扣眼穿刺法组30例,绳梯式穿刺法组30例。1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及血流量进行对比。结果纽扣眼穿刺法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明显高于绳梯式穿刺发组,皮下血肿、内瘘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式穿刺法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纽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穿刺中明显优于绳梯式穿刺法,临床糖尿病患者可优先选择纽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16.
细针吸取甲状腺细胞学两种穿刺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的两种穿刺方法,探讨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穿刺方法。方法对76例甲状腺肿块行负压抽吸穿刺法和非负压细针穿刺法,并对FNAC穿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负压抽吸穿刺法和非负压细针穿刺法的穿刺成功率皆较高,穿刺后患者均未出现血肿及其他不适,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穿刺入囊肿。非负压细针穿刺法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单人操作,且涂片质量较好。结论推荐基层医院病理室采用非负压细针穿刺法对甲状腺肿块行FNAC穿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穿刺成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320例接受浅表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患者的舒适感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穿刺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的不适感,缩短穿刺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方法临床肿瘤科病人静脉穿刺800次;外科病人静脉穿刺3800次;康复科病人静脉穿刺200次的静脉输液操作实践,观察患者静脉穿刺后疼痛的程度,分析静脉穿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感觉疼痛程度小,静脉穿刺相关因素与选择血管部位、穿刺的方法、进针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结论总结静脉穿刺的技巧,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临床静脉输液技术提至一个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废弃教科书上传统的握拳穿刺法,采用松拳、双根止血带穿刺、和手指推压法等进行静脉穿刺。结果采用新的穿刺方法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减少患者的痛苦。结论运用合理的静脉穿刺方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最适宜的穿刺方法,不仅提高穿刺成功率,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也在急诊、急救中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废弃教科书上传统的握拳穿刺法,采用松拳、双根止血带穿刺、和手指推压法等进行静脉穿刺。结果采用新的穿刺方法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减少患者的痛苦。结论运用合理的静脉穿刺方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最适宜的穿刺方法,不仅提高穿刺成功率,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也在急诊、急救中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