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良宏 《中国电梯》2014,(11):62-64
电梯是大中型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评价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标志之一。电梯作为关乎百姓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越来越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百姓的风险防范意识越来越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东平  彭燕 《中国电梯》2008,19(1):21-26
电梯已经成为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设备之一。人们在享受电梯的高速和舒适的同时,也饱受了因电梯故障而受困轿厢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电梯的使用安全越来越受到百姓和政府的关注,因此.与电梯安全运行相关的保障条件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不言白明。  相似文献   

3.
张东平  彭燕 《电梯工业》2007,8(5):14-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电梯的拥有量与日俱增。电梯已经成为和居民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设备之一。人们在享受电梯的高速和舒适的同时,也饱受了因电梯故障而受困轿厢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与此同时,电梯的使用安全越来越受到百姓和政府的关注,因此,与电梯安全运行相关的保障条件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不言自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许琪  李广智  李志 《中国电梯》2014,(18):58-61
1 调研概述 目前电梯事故频发,媒体报道频繁,百姓乘坐电梯恐慌,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电梯发展的需求,普及电梯知识,促进电梯行业的正常发展,我们做了电梯方面的一些调研工作,争取让调研成果反馈回来的信息在今后的电梯设计工作中,溶于产品开发,让新的电梯产品更人性化、舒适化、特性化、安全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夏如雨后春笋不断增加,作为大楼垂直运输的交通工具一电梯也日益增多。电梯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电梯的使用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广大百姓的关注。近年来,电梯数量在急剧上升同时,电梯安全事故也呈上升趋势,电梯困人、伤人的报道更是常常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区不断增多,我们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载体,电梯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住宅小区物业公司而言,不论是在电梯的节能还是在电梯的日常管理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物业电梯节电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关探究,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特种设备中,电梯,特别是载人电梯,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作为特殊的交通工具,电梯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命安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国家近期出台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规则》(征求意见稿)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游琳云 《中国电梯》2008,19(7):60-61
当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按动电梯按钮时,可曾想到这座城市是世界上电梯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上海拥有的各类电梯达9万多部!上下班高峰期就有近百万人同时“上上下下”.每天有数千万人次乘坐电梯!而全市的公交车辆只有约2万辆,每天运送乘客不到千万人。可见.电梯远远超过公交系统成为城市中最重要的的交通工具。因而,电梯的安全也就成为突出问题.尤其是诸如应对停电或者电梯故障等突发事件.解救受困乘客.已成大众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张东平 《中国电梯》2005,16(9):52-53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电梯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它的安全使用也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保证电梯安全使用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本文通过对目前电梯维保市场的现状分析,以及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何促进电梯维保市场的良性发展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东平 《中国电梯》2004,15(8):40-41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电梯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而在城市中大量出现。但是,它在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安全事故。为了避免这些安全事故,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地使用电梯,除了应提高电梯制造、安装、维保的质量外,电梯检验作为电梯使用前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电梯检测机构将面  相似文献   

11.
《电梯工业》2006,7(5):53-53
随着城市的发展,电梯事故率的增长,电梯安全问题成为城市新的安全隐患。日前,秦皇岛开发区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PROSPECT电梯远程自动报警安防管理系统,通过石家庄中菱机电公司成功的安装于石家庄市建设银行系统的九部电梯,对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视,实时报告电梯运行情况及故障预警,保证电梯无隐患、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孙平 《中国电梯》2006,17(8):52-55
根据国外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2.81%.百万城市人口拥有电梯6431台的数量关系.有专家预测.上海市电梯的饱和量在12万台左右。而上海市2005年的电梯在用数量是7万多台.预计2006~2010年上海新装电梯在4~5万台。所以有人说.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成为电梯拥有量世界第一的城市。因此我们感到上海电梯行业的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13.
张东平  刘强 《中国电梯》2007,18(5):18-20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楼大厦不断涌现,电梯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重庆作为一个拥有电梯13000余台的大型城市,每年电梯的困人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近百起,而这些事件中虽然有些能够得到很快的解决.然而,还有很大部分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得以迅速解决而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虽然电梯有很完善的安全装置.但是由于电梯本身是一种机电合一的产品,并且有其特殊性。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个系统工程,由设计、制造、安装、维护保养以及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来保证,其质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同时电梯的运行还受外部环境如电源质量和停电等环节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是电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尽管如此我们所希望的是在电梯出现故障时轿厢内的乘客能够被迅速、安全地疏散。然而,从重庆市电梯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客梯都是在主城区内,限于重庆的地形和交通状况,一旦出现电梯故障需要进行应急处理时.电梯技术人员要在很短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是有一定难度的。  相似文献   

14.
《电梯工业》2004,5(3):38-3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楼房建筑”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在国人面前,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装点起一座座新型的城市。而与其配套的电梯设施,作为载人载货的垂直运输手段,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由于楼房越建越高,其功能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因此对电梯的性能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新华 《中国电梯》2009,(16):68-6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城市发展真是繁华而让人眼花缭乱,到处高楼林立,电梯自动扶梯已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到舒适、快捷、安全、便利的源泉。电梯事业的发展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东平  张传基 《中国电梯》2004,15(10):33-3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楼大厦不断涌现,电梯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电梯虽然有很完善的安全装置,而且在投入使用前也经过各级专业部门的检测,但由于电梯本身是一种机电合一的产品,其质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同时电梯的运行还受外部环境影响,如电源质量和停电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是电梯不可能不发生故障。而产生故障后,电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城市停车场地势必得往高空发展,电梯成为了通往空间运输的工具,而运输汽车的电梯——“汽车电梯”也因此出炉。我们平时所称的汽车电梯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轿厢内设有两个操纵按钮箱,司机不用走出汽车就可以操纵电梯;②额定载重量大(一般都是3t以上),轿厢面积大,足以装载各种小型轿车;③前后贯通门的设置,方便汽车进出电梯。  相似文献   

18.
管永忠 《中国电梯》2008,19(1):56-57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百姓的生活中。电梯产品及部件的质量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国家把电梯与锅炉、起重机.压力容器等列为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进行管理.且其管理在所有4类特种设备中是最严格的。如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等就电梯的使用作出了明确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9.
王瑞丽 《中国电梯》2007,18(4):36-43
知道我的工作和电梯有关,有些朋友总是很担心地说:“哎呀,那岂不是很危险?!”我问这险从何来,他们说:“你看,那新闻上关于电梯出事故的消息还少吗”我赶忙浏览网页,果然看到很多城市,很多地方,甚至很多国家关于电梯困人的“惊魂”事件,渲染得有声有色,不能不使人感到电梯更像出其不意要“摆你一道”的冷酷杀手,而不再是助人为乐的城市人们的朋友,那么,电梯困人真的那么可怕,真的像有些新闻上渲染得那么惊魂么?电梯是不是不安全的?时不时发生的困人事件扰乱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对于电梯的恐惧与日俱增。对于不懂电梯的用户来说,电梯困人的确是一件难缠的事,但电梯困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些人想象的是电梯情绪不稳的“坏脾气”?电梯的安全,以及电梯困人后的紧急救援,这是已经成为热得不能再热的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发生了数起与电梯有关的伤亡事故,经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媒体上,有人宣称电梯的设计寿命为15年,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生产的电梯的使用期已经达到或将要达到这一年限。《劳动报》2011年11月1日报道:“目前,上海电梯总量已达14.1万台,居世界城市之首。其中,客运电梯有10.1万台。据统计,全市目前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数量已达12500台,5年后,预计梯龄15年以上的电梯将占电梯总数的1/4,电梯随梯龄增加将逐步进入故障率高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