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城市绿化修剪草与污水厂污泥消化联合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选择了10%,20%,30%,40%和50%共5个修剪草与污泥的干基投加比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修剪草投加量的增加污泥消化系统的产气率亦随之增加,当修剪草投加比例为50%时,消化系统产气率可达348L/kg.TS,与不加修剪草相比,产气率增幅达到30%,修剪草与污水厂污泥消化联合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渗析(ED)-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处理含甘油高盐废水,电渗析过程脱盐率达99%以上,平均能耗为616kJ/L,电流效率91.4%。AnMBR处理含甘油废水过程中COD去除率达95%,膜在COD去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COD截留率为41%~81%。期间发生膜污染现象,跨膜压差快速上升并最终稳定在0.040~0.043MPa。AnMBR沼气中甲烷比例为78.3%,甘油比产甲烷速率0.252LCH4/g甘油。甘油在厌氧条件下首先转变成丙酸,然后再被分解。研究证明,在厌氧处理甘油的过程中有机负荷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积累,尤其是丙酸的积累。此外,CaCl2浓度与甘油转化关系的实验结果表明:厌氧菌群受到4%以下盐度冲击时能在6d内恢复活性,受到6%以上盐度冲击将导致活性恢复缓慢。因此,厌氧反应器进水盐度需控制在4%以内。研究还发现VFA中丙酸所占比例随着盐度升高逐渐下降,说明高盐度会使厌氧菌活性受到抑制,影响甘油降解。  相似文献   

3.
王娟  范迪 《海洋科学》2004,28(3):9-11
研究了海水浓度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淡水中添加海水超过35%时,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废水的化学耗氧量(COD)的效果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海水10%~25%时,COD的去除效果好,25%时COD最高总去除率可达87.8%.处理效果几乎与纯淡水的对照组(COD总去除率88.6%)等同。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的主要分解者,在人工湿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高效污水净化能力目前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污水净化机理、研究方法及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指出根际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的分布和作用特点,以及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的絮凝-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新型高效的絮凝剂Xp,对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进行絮凝,催化氧化处理试验,确定了絮凝剂Xp的最佳使用条件,催化氧化时间和氧化剂用量,结果表明,经本工艺处理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的去除率达到83.9%,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含高浓度有机物及重金属的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由芸  袁璟 《海洋与湖沼》1997,28(5):536-542
采用铁屑综合处理含高浓度有机物及重金属的废水。经处理后的废水,重金属和COD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研究了铁屑用量,作用时间等的最佳值,并对作用机理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絮凝-CO2曝气-催化氧化处理制革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新型高效的絮凝剂MF,对制革废水进行絮凝吸附、CO2曝气、催化氧化回用处理试验,确定了絮凝剂MF的最佳使用条件、催化氧化时间和氧化剂用量.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工艺处理后,对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S2-、Cr3+、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9%、97.5%、95.5%、91.4%、96.5%.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鞣铬工艺用水要求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海雾过程中海洋气象条件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在海雾过程中海温场、气温场、湿度场、风场等海洋气象条件的影响。结论如下:(1)海温主要影响海雾的生成过程,当海雾生成后,它的作用就逐步减小了;(2)气温梯度(暖平流)较大,不利于海雾生成,逆温不是海雾生成的一个充要条件;(3)相对湿度大小及其分布是海雾能否生成的物理基础;(4)风速大不利于海雾生成,但海雾一旦生成,则有利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色无硫细菌处理高浓度鱼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生活污水的沉降污泥中分离出三株红色无硫细菌,经鉴定R1为胶质红假单胞菌(Rhodopscudomonas gelatinosa),R2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 palustris)、RS-1为红螺属(Rhodosprillum)的一种。R1与R2均为兼性需氧和兼性光能利用菌,RS-1为专性厌氧光合菌。作者提出了它们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和最适生长条件,最后确定R1、R2是较有利用前途的优势种类。作者利用上述分离的菌株对高浓度的鱼品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得出R1对CODcr的去除率约为65%,R2的去除率为74%以上。二者混合使用可提高至87%。作者还发现废水中的非光合性杂生菌有助于提高光合细菌的净化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质构法等方法研究了鲣鱼在热处理过程中鱼肉的外形尺寸、质构特性、营养品质和酸度等随中心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鱼体中心温度不断升高,鲣鱼的长度先快后慢的发生了收缩,80°C时收缩率达24.56%;宽度先膨胀后收缩,80°C时膨胀率达到12.15%,厚度则一直膨胀,80°C时膨胀率达22.17%;鲣鱼硬度和咀嚼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弹性则一直降低,内聚性波动很大,但总体上升;盐溶性蛋白、碱不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逐渐减少,且60°C时已检测不出水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和非蛋白氮逐渐增加;鲣鱼肉的酸度不断增加。同时对鲣鱼热处理过程中组胺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鲣鱼中组胺在热处理后有所增加,且初始原料组胺含量越高,热处理后增加越明显。该研究成果将为鲣鱼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海水中养殖的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水温从20℃开始,以1℃/小时速度下降到10℃为终止温度时发现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呼吸次数逐渐减少,水温降至14℃以下时,明显地表现出机能的衰竭。本文对与鱼类体温调节有关的血糖和乳酸的含量,在不同的温度梯度下进行了测定。并对以上两种供能物质的变动情况与呼吸机能衰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4年9~12月在阿拉伯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的探捕生产情况,分海区初步分析了海洋环境因子与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中心渔场分布在62°E~64°E、12°N~13°N,59°E~62°E、15°N~18°N和62°E~64°E、18°N~20°N三个海区。中心作业渔场基本分布在冷水与暖水交汇边缘处,并处于冷水涡边缘一侧。中心渔场的适宜表温27~29℃、表层盐度35.5~36.5。不同作业渔场的温盐结构不同。北部渔场的表温相对要高于南部渔场,但是50m以下水层的温度则相反;中部渔场的各层盐度明显低于南部和北部渔场。GAM模型分析表明,产量与表温、50m水温和200m水温以及各层盐度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马汝建  赵锡平 《海洋科学》2002,26(11):38-43
应用非线性谱分析理论,对三阶Stokes型随机波浪载荷谱进行了分析,将波面方程及海水质点的水平速度用一阶波面的非线性组表示,导出了随机波浪谱的表达式。为了便于求解随机波浪的载荷谱,将阻力项展开为幂级数式,并应用非线性谱分析理论,确定了幂级数的系数,进而将波浪载荷表示为一阶波面及其导数的非线性组合,最后得出波浪载荷谱密度的表达式,并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出单位桩柱波浪力及总波浪力谱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