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测量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不同电位扫描速率下的极化曲线,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结合动电位扫描测量304不锈钢在不同浓度、温度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结果表明,电位扫描速率为0.3~6 mV/s时,其对304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以及滞后环的大小的影响较小。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的点蚀电位表明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随着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Al合金海水腐蚀与环境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灰关联分析法解析海水环境因素与海水腐蚀性,找出 影响Al合金在海水中平均腐蚀率和局部腐蚀深度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溶氧量、pH值与盐度和 海生物附着面积、溶氧量与海水流速.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浸涂-电化学还原工艺制备得到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并研究了Cl-浓度、温度、光照、水流流速及pH值对电极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Nernst响应和温度响应特性较好,温度系数较小;当溶液中有溶解氧存在时,光照会使电极表面生成Ag2O,使电极电位发生漂移;随海水流动速度的升高,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呈下降趋势,而pH值的变化对电极电位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国内外蒸馏海水淡化装备结构及应用材料特点,论述了溶氧量、温度、pH值、盐度、流速等海水侧环境因素对装备材料腐蚀失效的影响规律,以及蒸汽侧材料环境腐蚀机理,并给出了预防和减少蒸馏海水淡化装备材料腐蚀失效的几种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油气井二氧化碳腐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含二氧化碳油气田的开发及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二氧化碳腐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了温度、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流速对油气井二氧化碳腐蚀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方法验证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流速提高,CO2腐蚀速率增大;但随着pH值增大,CO2腐蚀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6.
张虎  杜忠泽  刘长瑞  刘锋 《热加工工艺》2012,41(16):35-36,39
模拟了新疆某油田井下地层水环境,采用恒电流法分别检测P110套管钢在不同温度、pH值、矿化度下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曲线,考察了不同介质条件下P110套管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相对温度而言,pH值和矿化度对P110钢电化学性能影响有限;随着温度的升高,P110钢的开路电位显著负移;温度能影响P110套管表面腐蚀产物膜特性,钝化膜的稳定性随温度上升而逐渐消失,从而导致在高温下P110钢表面不断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7.
退火温度对高纯Al-1wt% 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硬度、电导率的测试,观察高纯Al-1wt%Si合金中共晶相分布随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变化,研究其对材料组织、硬度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开始再结晶温度为300℃,晶粒开始长大温度为450℃;合金硬度值随共晶Si相固溶量的增大而升高,电导率随其固溶量的增大而降低;共晶Si相在a-Al基体中固溶时,退火温度高于450℃扩散系数增大、510℃达到固溶极限.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X65/316L电偶对在模拟油田产出水环境中的电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为7.15的模拟油田产出水中,当阴阳极面积比为2、1和0.5时,电偶电位在-708~-735mV之间,随着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电偶电位正移,阳极电偶电流密度增大,但阴极电偶电流密度的变化范围不大。(SCE)电偶腐蚀效应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阴阳极面积比为1时,电偶电流密度随pH值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在吸收式热泵工况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热泵用管材316L不锈钢在热网水中的点蚀电位Eb关于温度、Cl-浓度和p H值的关系,建立了三元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316L不锈钢点蚀电位影响的显著程度为p H值温度Cl-浓度,且温度与p H值、Cl-浓度与p H值的交互作用较为明显。温度与Cl-浓度对点蚀电位影响负相关,而p H值则正相关。随温度的升高,其显著性在减弱,当高于75℃时,温度对点蚀电位影响则正相关但作用微弱。p H值的显著性明显且随p H值增大而增大。热网水中Cl-浓度较小,其对316L不锈钢的腐蚀无显著性影响。在热泵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热网水p H值与温度的变化,把p H值控制在10.5及其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0.
研究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流动电位,考察膜两侧压差、电解质浓度、离子价态及溶液pH值对流动电位的影响,用Helmoltz-Schmolukovski方程与Gouy-Chapmann方程计算膜表面的Zeta电位与电荷密度.结果表明:芳香聚酰胺膜表面荷负电荷;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绝对值均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溶液pH值对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的影响较大;当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时,芳香聚酰胺膜的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的绝对值在二价阳离子电解质溶液中比一价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均要小,但前者中的等电位点的pH值略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动电位扫描技术等测试手段,考察电沉积工艺条件对Pd-Co合金镀层微观相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钯钴合金沉积层的晶粒尺寸D(111)随电流密度、pH值和沉积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当电流密度为1.0A/dm^2,pH值为8.3,沉积时间为30min时,其晶粒尺寸最小,为8.2396nm;当电流密度为1.0A/dm^2,镀液温度为35℃,pH值为8.3时,钯钴合金沉积层的耐蚀性最强;而沉积时间对合金耐蚀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塔菲尔极化曲线、恒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及Mott-Schottky曲线(M-S曲线)等测试方法对固溶处理锻件GH3536在NaNO_3溶液中钝化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H3536的钝化平台区间为0~0.87 V,钝化膜的维钝电流随恒电位增大而增大;容抗弧半径、最大阻抗膜值、钝化膜膜厚随钝化电位的增大而减小,均在0.8 V时达到最小值;恒电位极化30 min后,钝化膜在0~0.2 V钝化平台内M-S曲线呈现N型半导体特征,而在0.2~0.8 V内呈现P型半导体特征。通过研究分析钝化膜的性能随成膜电位变化的规律,可为后续进行电化学去除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321不锈钢点蚀电位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正交设计和对比实验研究了温度、pH值以及Cl-和SO2-4含量对321不锈钢点蚀电位的影响.正交设计表明,温度和Cl-(Cl-≥0.014mol/L)含量对点蚀电位Eb的影响显著,但pH值(6~9)则没有影响.对比实验表明,当Cl-≤0.014 mol/L时,Cl-对Eb没有影响,当Cl->0.014 mol/L,则Eb随Cl-浓度对数升高而线性下降.点蚀电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如不含Cl-,则SO2-4对Eb没有影响,当Cl-=0.028 mol/L时,Eb随SO2-4浓度升高而升高,并趋于稳定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高温处理对Cr12Mo1V1模具钢组织、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模具钢组织中的碳化物含量先减小后增大,在1150℃达到最小值11.2%;模具钢的淬火、回火硬度随高温处理温度波动,1130℃时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随温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伸长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开路电位、循环极化法和腐蚀形貌表征研究了微量Cl~-与温度对7150-T76超高强度铝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低Cl~-浓度的溶液中,铝合金主要发生点蚀;温度升高、Cl~-浓度增大,晶间腐蚀的倾向逐渐变大。微量Cl~-(20 mmol/L)致使开路电位(OCP)显著负移;温度升高OCP逐渐降低,且在60~70℃温度范围内发生突变,表明腐蚀机理发生变化。还分析了循环极化曲线的各个电位和电流密度参数随Cl~-浓度和温度的变化。点蚀转换电位Eptp的出现表明被侵蚀后的铝合金表面的钝化是分步进行的,Eptp随Cl~-浓度的增大逐渐负移。自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再减小,而自腐蚀电位逐渐负移,均可归因于高温溶液中溶解氧减少的缘故。此外,也论证了自腐蚀电位和再钝化电位的差值ΔE3(Ecorr-Erep)作为评价局部腐蚀发展程度标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LY12铝合金在模拟酸雨溶液中的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方法 ,研究了模拟酸雨溶液 pH值对LY12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模拟酸雨溶液 pH小于 3 1时 ,LY12铝合金的腐蚀电位随pH值的升高而变负 ;当溶液 pH大于 3 4时 ,LY12铝合金的腐蚀电位随 pH值升高而变正 .在 pH小于 3 4的模拟酸雨溶液中 ,LY12铝合金的表面膜发生溶解 ,随着浸泡时间延长 ,膜厚度降低 ,膜阻抗降低 ,LY12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升高 .而在 pH大于 3 8溶液中 ,LY12铝合金的表面膜厚度基本不随浸泡时间发生明显变化 ,随浸泡时间增加 ,膜阻抗增大 ,LY12铝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 .从铝合金表面膜特性和离子吸附及腐蚀产物等方面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准稳态的极化试验研究了各主要试验参数对碳钢在3%NaCl溶液中点蚀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碳钢钝化的临界pH值约为8.0;当T=20℃~35℃时,点蚀电位值Eb100随温度的降低而变正;当电位变化速度慢于30 mV/30 s时,Eb100随电位变化速度的减小而变负;试验面的粗糙度越大,点蚀电位越负. 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溶液pH值对LYl2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酸雨溶液pH小于3.1时,LYl2铝合金的腐蚀电位随pH值的升高而变负;当溶液pH大于3.4时,LYl2铝合金的腐蚀电位随pH值升高而变正.在pH小于3.4的模拟酸雨溶液中,LYl2铝合金的表面膜发生溶解,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膜厚度降低,膜阻抗降低,LYl2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升高.而在pH大于3.8溶液中,LYl2铝合金的表面膜厚度基本不随浸泡时间发生明显变化,随浸泡时间增加,膜阻抗增大,LYl2铝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从铝合金表面膜特性和离子吸附及腐蚀产物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舒玮  王丽英 《金属热处理》2022,47(6):107-110
研究了固溶处理对奥氏体不锈钢07Cr18Ni11Nb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500、600 ℃高温屈服强度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500、600 ℃高温抗拉强度无明显变化。当固溶处理温度≤1100 ℃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当固溶处理温度>1100 ℃后,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固溶处理温度达到1200 ℃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可增大至100 μm以上。在600 ℃以下进行高温拉伸试验时,奥氏体晶界仍然是决定强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晶粒尺寸越小,高温屈服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固溶时效,退火)对TA31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OM、TEM、SEM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形貌,采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之下依次选取不同固溶温度(920、940、960、980℃)对TA31合金试样进行固溶+时效工艺处理,当固溶温度低于960℃时,时效后的强度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固溶温度大于960℃后,强度降低;αkv值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试样固溶时效态的拉伸强度高于试样退火态的强度。TA31合金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减少,且组织中存在等轴初生α相+β转内细小的针状次生α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