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学校工会是学校党政部门与广大师生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必须要在"四个转变"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工作中有创新,用创新推进工作深度,用效果支持学校发展,创出高校工会工作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杜丽 《兰州学刊》2010,(Z1):68-69
建设"关爱型校园"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在文化校园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文章将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载体、打造学习型校园、培养学生敬重生命、关爱他人、关心团队三个着力点上论述关爱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丽华 《兰州学刊》2007,(4):202-205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不足、开发不够、缺乏指导以及系统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从明确导向、突出主体、逐步推进、持续深化、加强指导和注重实效等方面着手,准确把握制度文化的"三大特性",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三大功能",科学处理与制度文化相关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的法治环境通过多年的努力,其局面已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是,其形势仍然不能乐观,校园法制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提高大学生的法制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构建长效的校园法治文化体系,仍然是高等院校当前和今后十分迫切的任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法治化建设已成为21世纪高等学校重要的办学理念,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校园法治的构建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构建和谐校园是校园法治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提高学校管理者法律素养、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设立校园法律服务机构等,是依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文化大循环中,具有特殊社会性的高校校园社区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改革质量,加速高水准的教育发展进程,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在校园内形成共识,增强凝聚力;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校园整体优化,提高竞争力;对外要树立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就是说,高等院校必须以其特有的“校园精神”来显现和加速其发展进程。“校园精神”是体现高校校园群体先进意识的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和校园群众文化的最佳结合,是校园文化的精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它具有校园文化共性基础上的个性特征,是高校校园的灵魂。校园文化是把教育活动与师生员工作为“人”的因素结合起来,把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心放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上,  相似文献   

6.
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和建构高水平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于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当前进一步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的合理途径,以期完善独立学院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体育院校要把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项教育工程来建设.以“一个文化内核、四种文化形态、六个文化系列”为建设思路来统领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工程建设,形成一个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实现一个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优良环境,打造一个校园文化品牌,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增强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钟文渊 《天府新论》2004,(Z1):204-207
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新形态,高校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而忽视、回避它,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回避的.要应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带来的冲击,只有以积极的姿态因势利导,以迎接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全方位入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将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建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开放的、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9.
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阐释和谐校园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从“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建设能力;倡导先进文化,营造人文氛围;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梓筠  陈龙  刘带  倪婧  陈泽霖 《南方论刊》2022,(8):91-92+105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红色文化是近现代以来中华儿女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将校园文创产品与红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对于提升高校红色文化影响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韶关学院为例,在分析其校园文创现状特点上,探讨了校园红色文创的开发意义,并尝试性打造了“汲+走+造+研”的红色文创产品开发路径,着力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校园休闲文化的内涵与认同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兰州学刊》2008,(12):215-217
高校校园休闲文化是一个富有现实性与时代性双重意义的研究问题,因其环境和主体的特殊性,高校校园休闲文化具有其特有的内涵和价值旨归。高校校园休闲文化的认同路向对整个社会休闲文化的塑造具有导向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瞿学武 《兰州学刊》2003,(3):169-169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中华诗词进入校园不仅必要 ,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5,26(2):109-111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富含德育功能。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注重学校文化传统的熏陶影响,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大学生宿舍管理力度,建立多功能的“文化小区”。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要求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揭示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四是终身教育的客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简论“校园一卡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化校园进程的不断加快,"校园一卡通"在各高校也日益发展和壮大.该文旨在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实现、安全性设计及现有问题等方面,对其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坤 《理论界》2008,(6):197-198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重要渠道。本文在阐述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并提出了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策略,从而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转型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独特的作用。文中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分类、价值等基本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问题以及转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冠男  冯德华 《理论界》2009,(1):169-170
在大学文化注重整体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校园的和谐文化建设还应该把社会的整体性与人的个体性相融合,同时关注个体发展空间.以校报为主导的高校校园媒体应确立其在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成为塑造大学整体价值认同和拓展师生员工个体发展空间的文化"支点".高校校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拓展个体发展空间,充分开发服务功能,完善高校校报在信息资讯、舆论监督、娱乐导向、日常服务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品牌形象的典型代表,对促进与推动高品质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进而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明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辩证地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全面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