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探讨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及其部分解热机理。方法:取合格大鼠96只,随机分为12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6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12min高、中、低浓度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鼠于背部皮下注射20%的酵母混悬液10mL/kg,随后每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7h。3.5h后给药,7h后立即断头取出下丘脑组织,测定cAMP的含量。结果:给药后30min银翘散各组未显示出降温作用(P〉0.05);1.5h,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中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6min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均显示出降温作用(P〈0.01);2.5h和3.5h,银翘散各组均显示出降温作用(P〈0.05),且以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6min高浓度组为优。除银翘散煮沸后3min低浓度组,6min低浓度组,12min高中低浓度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未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均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和6min高浓度组效果为优。结论:银翘散具有明显的解热效应,其效果以煮沸后3、6min为优;且可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其效果以煮沸后3、6min为优。  相似文献   

2.
刘亚娴  李悦  霍炳杰 《河北中医》2010,32(4):594-597
目的研究银翘散及银翘散加玄参对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合格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银翘散煮沸后3、6、12min组和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3、6、12、20min组各8只。除空白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背部皮下注射20%的酵母混悬液10mL/kg,3.5h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均以蒸馏水2mL/只灌胃;阿司匹林组以阿司匹林100mg/kg灌胃;其余各组均以银翘散及银翘散加玄参以1g/mL,2mL/只灌胃。造模后每h测体温1次,连续7h。7h后立即断头取出下丘脑组织,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结果给药后30min,银翘散各组未显示出降温作用(P〉0.05);给药后1.5h,银翘散煮沸后3、6min组和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3、6min组均显示出降温作用(P〈0.05),且银翘散煮沸后3、6min组分别与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3、6mi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5h和3.5h,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显示出降温作用(P〈0.05),且银翘散煮沸后3、6min组分别与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3、6min组比较,银翘散煮沸后12min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12min组及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20min组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翘散煮沸后3、6min组和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3、6min组大鼠下丘脑组织cAM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银翘散煮沸后3、6min组分别与银翘散加玄参煮沸后3、6min组比较,下丘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散加入玄参后,不能加强其对致热大鼠的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5):1031-1033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式对银翘散解热抗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取116只大鼠随机分为12组,大鼠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致热后分别给予不同煎煮时间浓度的银翘散与阿司匹林灌胃治疗,观察大鼠体温变化,并在给药结束做游泳耐力试验,观察各组大鼠耐力情况。结果:0.5 h后大鼠体温除阿司匹林组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升高,银翘散未起作用(P0.05)。给药1.5 h、2.5 h后,阿司匹林组大鼠与煮沸3 min高、中浓度组、6 min高、中浓度组大鼠体温有显著下降(P0.05)。灌胃给药2.5 h、3.5 h后,阿司匹林组、银翘散各浓度组大鼠体温未见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体温显著升高,其解热效果明显(P0.05)。且煮沸3 min、6 min高浓度组大鼠体温明显低于其他银翘散给药组,P0.05。大鼠给药2.5 h以后银翘散解热作用明显高于阿司匹林解热疗效。煮沸3 min银翘散高、中浓度组与煮沸6 min高、中浓度组耐力程度明显高于其余银翘散给药组。结论:银翘散以煮沸3 min、6 min解热抗炎作用最佳,其解热抗炎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免疫抑制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流中惰性炭粒的吞噬廓清能力的影响,探讨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及其免疫调整作用。方法:将88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6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12min高、中、低浓度组。除空白组外均用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银翘散灌胃给药7d后测定其对各组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流中惰性炭粒的吞噬廓清能力的影响、游泳耐力时间的影响。结果: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浓度,3min中浓度,6min高浓度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游泳耐力时间(P<0.01),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除银翘散煮沸后6min低浓度、12min中、低浓度外,其余各组均能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K值和α值均见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浓度和6min高浓度的效果为优。结论:银翘散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延长其游泳耐力时间以煮沸后3min和6min效果为佳,其最佳煎煮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娴  霍炳杰  张莉  刘羽  李晶 《中医杂志》2008,49(12):1112-1115
目的 通过观察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方法 将88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3分钟高、中、低浓度组,6分钟高、中、低浓度组,12分钟高、中、低浓度组.除空白组外均用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银翘散灌胃给药7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流中惰性炭粒的吞噬廓清能力、游泳耐力时间、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脾脏和胸腺器官重量.结果 3分钟高浓度组、3分钟中浓度组、6分钟高浓度组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游泳耐力时间(P<0.0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6分钟低浓度组、12分钟中、低浓度组外,其余各组均能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K值和α值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3分钟高浓度和6分钟高浓度的效果为优;银翘散可显著提高各组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的数量(P<0.05),银翘散各组有升高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3分钟高浓度组能显著性增加各组小鼠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P<0.05). 结论 银翘散对免疫抑制小鼠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其效果以煮沸后3分钟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脾脏胸腺器官重量的影响,探讨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及其免疫调整作用。方法:将88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6min高、中、低浓度组,银翘散煮沸后12min高、中、低浓度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银翘散灌胃给药7d后测定其对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脾脏胸腺器官重量的影响。结果:银翘散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数量.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效果优于其他各组.且有显著性差异。银翘散各组有升高小鼠外周血中CD8^+T细胞数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银翘散煮沸后3min高浓度组能显著性增加免疫抑制组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银翘散其余各组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翘散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其效果以煮沸后3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体外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的作用,及其含药血清对FM1刺激小鼠巨噬细胞Ana-1株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银翘散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最佳煎煮时间。方法:采用血凝试验观察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不同浓度下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及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用FM1刺激巨噬细胞Ana-1,同时给予不同煎煮时间的银翘散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培养24 h后提取细胞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TLR3、TLR4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My D88、TRAF-6、TRAM和TRIF m RNA的表达。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不同浓度下均可直接抑制FM1株的活性,其抑制作用时间从1 h持续到24 h,其中以3 min高、中浓度组抑制作用最强;银翘散各组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均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其中以3 min高、中浓度组和6 min高浓度组的作用最强(P0.05)。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的含药血清均能显著降低FM1诱导的巨噬细胞TLR3、TLR4、My D88、TRAF-6、TRAM和TRIF的高表达(P0.05),尤以3 min高、中、低浓度组和6 min高浓度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不同浓度下均可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尤以3~6 min高浓度组的作用最强;不同煎煮时间下的银翘散均能阻断TLR3和TLR4的高表达,并能阻断TLR4信号转导的My D88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尤以3 min和6 min组最显著,由此推断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可能为煮沸后3~6 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翘散最佳煎煮时间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分为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5例,对照组采用煮沸后12 min的银翘散汤剂,试验组采用煮沸后6 min的银翘散汤剂,每剂煎取药液200 m L,根据病情,分别给予100 m L/次,2~4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降温起效时间、解热时间;进行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显率为69.23%,高于对照组的51.61%(P0.05);用药后3 h和6 h试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咽痛、恶风、头胀痛、鼻塞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煮沸后6 min的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解热、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免疫调节方面均优于煮沸后12 min的银翘散,因此临床建议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为煮沸后6 min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翘散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最佳煎煮时间。方法将银翘散药粉分别制备成浓度为0.25(低)、0.50(中)、1.00 g/ml(高)的溶液,加热到100℃时开始计时,分别煎煮至3、6、12 min,4℃保存备用。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流感病毒组、3 min组(高、中、低浓度)、6 min组(高、中、低浓度)、12 min组(高、中、低浓度)。3、6、12 min组大鼠给予相应浓度的银翘散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流感病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2次,每次2 ml,共5天,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用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株Ana-1,同时给予不同煎煮时间下的银翘散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培养24 h后吸取上清,检测Toll样受体3、4型(TLR3、TLR4)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下游髓样分化因子(My D88)依赖和非依赖途径相关因子(My D88、TRAF-6、TRIF、TRAM)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流感病毒组TLR3、TLR4、My D88、TRAF-6、TRAM、TRIF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经不同煎煮时间、不同浓度银翘散干预后,各治疗组细胞的TLR3、TLR4、My D88、TRAF-6、TRAM和TRIF mRNA均明显下降(P0.05),尤以3 min组中、高浓度下降最为明显,较12 min组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感病毒组比较,6 min组中浓度组对TLR3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3 min组和6 min组各浓度均可降低TLR4蛋白含量(P0.05)。与12 min组同浓度比较,3 min组高浓度和6 min组中、高浓度对TLR4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银翘散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最佳煎煮时间可能为煮沸后3~6 min。  相似文献   

10.
刘亚娴  李悦  霍炳杰 《河北中医》2010,32(2):264-267
目的观察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及银翘散加玄参对造模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银翘散煮沸3min治疗组、银翘散煮沸6min治疗组、银翘散煮沸12min治疗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3min治疗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6min治疗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12min治疗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20min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各治疗组分别予相应中药灌胃,7d后测定游泳耐力时间、吞噬指数K、吞噬系数α、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翘散煮沸3min治疗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3min治疗组、银翘散煮沸6min治疗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6min治疗组游泳耐力时间均延长(P0.05),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均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翘散煮沸3min治疗组、银翘散加玄参煮沸3min治疗组脾脏、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散煮沸3min免疫调节作用最强,加入玄参后无增强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曼  翟长云  朱爱勤 《河北中医》2009,31(12):1834-1835
目的观察银翘散合龙胆泻肝汤辅助常规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耳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翘散舍龙胆泻肝汤口服,连续治疗10d,合并面瘫者配合针灸治疗,疗程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0%,对照组总有效率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表现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耳带状疱疹临床表现的痊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 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909、712、516、1322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60、57、41、90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大剂量和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双黄连组方HPLC特征图谱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Madin-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在双黄连原方的基础上按正交法L9(34)组成9个不同配比的组方,分别进行HPLC分析和MDCK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ic effect, CPE)观察病毒感染力,MTT染色结果作为浓度筛选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判定指标。除组方1外,其他各组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P<0.001),对所获得的HPLC数据和药效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双黄连各组方17个特征共有色谱峰中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相关性较大的组分为2,3,6,8和12号峰。将组方数据与药效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金银花、连翘与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呈正相关。通过HPLC图比对,2,3和12号峰来自金银花,而6和8号峰来自连翘。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进一步比较,确定了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B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推测双黄连组方中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相关性较大的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和连翘中咖啡酰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吗啡内关穴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之胸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治疗急性心梗胸痛时吗啡的有效注射途径。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穴位注射组行双侧内关穴分别注射吗啡2 mg,静脉注射组采用吗啡5 mg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组采用吗啡5 mg皮下注射,其他治疗3组相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3组病人治疗5、10、30、60、180 min后镇痛效果,并记录并发症。结果:治疗前3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5 min、30 min、180 min镇痛效果穴位注射组优于其他2组(均P<0.01);穴位注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低于静脉注射组的40.0%和皮下注射组的20.0%(均P<0.01)。结论:小剂量吗啡内关穴注射治疗急性心梗时的胸痛疗效确切,镇痛效果好,吗啡用量少,镇痛时间长,吗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系统对金银花、连翘药材以及药对配伍中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评价配伍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GC-MS对金银花、连翘药材和药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金银花挥发油中检出的香叶醇、十四烷酸甲基酯、十六烷酸乙基酯、荧蒽、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基酯、亚油酸等成分和连翘挥发油中检出的樟脑烯、α-松油烯、紫苏醇、蒎烯、棕榈醛、β-水茴香萜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相对于单煎所得的挥发油,药对挥发油中新增成分有柠檬烯、异长松叶烯、十九烷等.结论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27-1030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探讨黄芪与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治疗早期DN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N患者42例,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小剂量芪归5∶1组、大剂量芪归5∶1组、小剂量芪归3∶1组、大剂量芪归3∶1组、小剂量芪归3∶2组、大剂量芪归3∶2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芪归药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不同剂量、不同配比的黄芪、当归,各组均治疗90 d。治疗后,比较各组血清NO、NOS水平,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各芪归药对组血清NO、NOS水平均下降,其中以大剂量芪归3∶2组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配比情况下,大剂量组的血清NO、NOS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当归3∶2配比能更好地改善早期DN患者血清NO和NOS水平,该配比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可用于治疗早期D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将大鼠分为5组,即益气活血方大剂量组(简称大剂量组)、益气活血方小剂量组(简称小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6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MVC)及微血管面密度(MVD);检测缺血心肌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C、MVD及IGF-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梗死边缘区MVC、MVD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除小剂量组外)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小剂量组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效应,其MVC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VD虽高于模型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小剂量组的IGF-1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大剂量组与麝香保心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麝香保心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大剂量组能够促进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上调心肌局部IGF-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