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AMESim系统仿真软件对锻造操作机双向缓液压油缸的内部结构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双向缓冲液压缸对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机构的影响,分析双向缓冲液压缸的动态特性与工作原理。通过对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机构启动和停止动作过程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揭示出液压缓冲缸双侧活塞的位移变化减小了控制大车行走换向阀的冲击,使得行走马达转速和转矩变化平缓,增加了锻造操作机的平稳性。采用贺德克测量仪测量行走换向阀口压力,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履带车辆平衡肘限位液压缓冲器的工作特性,在分析液压缓冲器缓冲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缓冲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数值计算方法,运用MATLAB编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缓冲器动态特性曲线.对影响液压缓冲器缓冲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活塞与缸壁的缝隙、节流孔的大小及位置对缓冲器的缓冲性能非常重要;冲击载荷的初速度对缓冲器的最大缓冲力影响很大,而冲击质量对最大缓冲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针对越野车用液压缓冲器的机械式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实际检测过程中反映缓冲器特性的缓冲力一行程曲线图。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数据真实可靠,有效地保证了液压缓冲器的出厂质量。  相似文献   

4.
董家辉  李焕良  陈威 《机床与液压》2023,51(11):199-205
液压换挡缓冲系统是车辆减小换挡冲击、提高换挡品质的核心系统。车辆出现换挡失灵、换挡冲击、系统局部发热严重等故障都与液压换挡缓冲系统内部的异常状态紧密相关。对液压换挡缓冲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该系统进行建模,使用仿真结果与数学模型计算数据、试验台数据曲线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可行性。通过注入节流孔堵塞、阀芯卡滞、弹簧疲劳老化等典型故障要素对该系统展开故障仿真分析。得到换挡缓冲系统前端堵塞、缓冲阀阀芯位移量、保压阀弹簧刚度对缓冲油压特性的量化影响结果,并结合换挡油压曲线对具体故障现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低地板轻轨车防折弯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的横向减振功能,在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组合阻尼形成原理,并利用AMESim系统对阻尼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进一步分析了缓冲阀门组设计参数变化对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缓冲阀门组中的节流阀与限压阀组合形成了具有多拐点特征的多段抛物线组合的防折弯液压系统阻尼特性。限压阀的开启压力决定着系统阻尼力峰值,节流阀孔径决定着与阻尼力峰值所对应的转向活塞最小临界速度。研究为防折弯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猛 《锻压机械》2013,(6):48-50
Yx27-800单动薄板冲压液压机,在快进转工进时,缓冲不明显,液压冲击大.采用节流技术对液压系统局部改进,解决了液压系统的缓冲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成  付帅  孟祥 《机床与液压》2018,46(13):148-151
为了获取电梯用液压缓冲器复位弹簧刚度、缓冲质量、下落速度对缓冲特性的影响规律,应用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缓冲器液压阻力数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复位弹簧刚度、不同缓冲质量、不同下落速度工况下的缓冲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位弹簧刚度对缓冲性能有一定影响但优化的空间并不大;在重载工况下,该液压缓冲器满足性能要求,在轻载工况下,缓冲行程较短但缓冲减速度较大;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缓冲过程平均减速度、最大减速度、缓冲行程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
徐明  胡国良  傅新 《机床与液压》2015,43(11):137-139
根据锻造操作机高速、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进行了锻造操作机液压缓冲系统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MESim对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溢流压力对缓冲系统的影响。同时利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对锻造操作机的缓冲系统进行了总体建模,分析了缓冲系统的动态响应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设计能满足操作机的工作要求,为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传动装置的各部件中,液压换挡缓冲系统对换挡品质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换挡冲击、换挡失灵、传动效率下降、发热严重等典型故障与液压换挡缓冲系统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分析液压换挡缓冲系统结构原理及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EMSim仿真软件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实车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对换挡缓冲阀芯卡滞、阻尼孔堵塞、缓冲弹簧老化等典型故障的机制及其对换挡压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不同故障机制与故障特征的定量关系。仿真结果为开展综合传动装置等复杂机液系统的故障智能诊断与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黄景峰  董楠  刘圣杰 《机床与液压》2015,43(13):145-148
为研究液压缓冲器的缓冲特性,根据伯努利方程建立了该液压缓冲装置的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的图形化建模仿真工具,在该平台下搭建了缓冲器的计算模型,根据Simulink模型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分析了流液孔等参数对缓冲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沟槽起始深度越深、节流口长度越短,缓冲的效果越好。该模型为液压缓冲器提供了一个参数化的设计工具,便于不同工况下的液压缓冲器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红  项昌乐 《机床与液压》2007,35(9):197-200
基于对某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的结构和特性分析,建立了其电控液压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其在闭锁过程和制动过程压力动态变化性能.仿真研究表明,特殊设计的液压系统实现了良好的缓冲闭锁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渐变节流液压缓冲器理想缓冲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缓冲过程的节流杆外部轮廓曲线的建模方法。该方法是在分析渐变式液压缓冲器缓冲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阻尼孔两侧等流量方程,推导出节流杆的外部轮廓尺寸方程,并利用MATLAB数值分析方法,绘制出节流杆轮廓曲线。把所得的轮廓曲线应用于实际缓冲过程中,对得到的缓冲特性曲线进行分析,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并对不同冲击载荷的碰撞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该建模方法得到的缓冲器具有理想的缓冲特性,并能安全缓冲掉小于额定值的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输送带定节流缓冲制动平稳性差问题,对传统输送带断裂制动液压系统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变节流缓冲制动输送带的液压系统。利用AMESim搭建优化后的输送带断裂制动液压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优化系统的平稳制动特性,分析了不同输送带制动初速度和制动总质量对输送带制动位移、制动速度、制动位移-制动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输送带制动初速度或增加制动总质量,输送带制动位移不变,维持在1.0 m以内;制动速度和制动总质量对输送带制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一致;提高制动初速度或增加制动总质量,液压缸制动力保持恒定值的制动位移区间延长。  相似文献   

14.
闭合复动挤压成形模具的液压缓冲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闭合复动挤压成形的原理,液压缓冲装置的结构并对挤压成形过程、模具缓冲装置工作过程和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液压缸等液压执行元件的启动缓冲问题,从零遮盖状态启动缓冲专用阀的缓冲性能和高响应性入手,着重分析了启动缓冲专用阀的结构设计、特性曲线及零遮盖状态的调节方法。零遮盖状态的实现使得该阀具备了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对该阀缓冲机制的探讨,将为液压执行元件的启动缓冲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一种应用于工程机械的新型液压缓冲阀,能够实现良好缓冲晶质,建立 了数学模型并对对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典型高压辊式立磨液压加压系统主要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液压系统缓冲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AMESim环境下建立了该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重点分析了蓄能器充气压力与液压系统保压能力和液压缸活塞杆运动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料层厚度变化量对液压系统保压压力和液压缸活塞杆运动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蓄能器总容积越大,液压缸压力变化幅值越小,当容积大到30 L以上时,缓冲效果即不再有明显改善;蓄能器连接油管直径越大,缓冲效果越好,内径在18 mm以上时效果比较好;蓄能器充气压力越大,系统保压能力越强,但过大的充气压力会引起缓冲过程中液压缸活塞杆振动过大;料层厚度变化量的增加会同时引起液压缸活塞杆振动幅值和液压缸压力峰值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渐变节流液压缓冲器工作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基于流体力学以及运动学建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求解,得到了缓冲特性曲线;为达到更加理想的缓冲效果,利用遗传算法对缓冲器进行优化,以阻尼孔的半径与长度以及针形节流杆的最小半径作为优化变量,将理想缓冲效率与实际缓冲效率的差值设为目标函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缓冲器缓冲效率增加,最大缓冲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MSMA)的变形原理及数学模型。针对提升液压元件的响应速度和液压系统工作性能,综述了MSMA在液压流体控制、液压控制阀、微型液压泵等液压领域的应用。提出MSMA在液压元件间隙密封、吸振缓冲、自传感效应方面应用的设想,以期更大程度地提高液压系统的响应性能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对车用液压转向器这个机液助力式伺服系统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它的函数,给出了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指标及计算公式,指出了一个品质优良的液压转向器的最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