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寨上金矿床是近年来黄金部队在西秦岭地区发现的又一个特大型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带,临潭—天水褶皱带新寺—大草滩复背斜西部,岷县—礼县成矿带的西端。矿床分为南北2个矿带,北矿带位于矿区倒转背斜的北翼,矿体呈板状—似板状,规模较大,产状较缓;南矿带位于倒转背斜的南翼靠近核部,矿体呈板状,规模相对较小,产状较陡。矿区与阳山、鹿儿坝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矿床同处在祁连山—龙门山幔坡陡倾弧形带的顶端与EW向构造带的交会部位。区内有良好的化探、物探异常与矿脉相套合,矿脉的延长部位、尤其是西部第三系砂砾岩厚覆盖区,依有零星化探异常和明显物探异常,于160线经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结合秦岭矿床组合研究成果及矿区控矿标高统计情况,认为寨上金矿床具备形成超大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古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矿区区域构造演化和古水文地质条件对成矿的影响以及矿床的古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逐步阐明了矿体的控矿因素以及矿带中心位置的形成原因,对矿床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在泥盆纪本区形成了一套碳、硅、泥质热水沉积,在地下水的参与作用下,印支期区域浅变质过程中不同阶段成矿流体中的金初步富集,与之相关的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运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叠加形成了阳山金矿。  相似文献   

3.
北金山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碧口群和古生界中泥盆统三河口组,其中,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是主要的赋矿地层,与金矿关系密切。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NEE、NWW和NE向3组,其中NEE向断裂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为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区岩浆活动较弱,仅见岩脉零星出露。矿区内1∶5万金、银、铜、铅、锌、砷和锑异常发育。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通过对北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北金山金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湘东曲溪金矿的找矿工作,采用路线地质调查、构造填图、矿床(点)考察、岩石地球化学和遥感解译等方法,对矿区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总结了曲溪金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建立了控矿模式,即认为含金围岩是一套冷家溪群浅变质粉砂岩;区内NNE向深大断裂是导热和成矿的通道,与深大断裂走向夹角较小的次级断裂,是矿区较好的容矿断裂;区内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矿质来源。根据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在矿区深部及其外围圈定了沙埚里、鸡洞坑和1号脉深部3个找矿靶区。尤其是对前人工作认为的沙埚里金锑矿点,本次工作后发现其实际为一金钨矿点,这为本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甘肃寨上金矿床的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寨上金矿区主要出露中泥盆统和下二叠统,中泥盆统分为4个岩性段,下二叠统分为2个岩性段,北矿带分布于背斜北翼下二叠统第一岩性段中,南矿带分布于核部中泥盆统第一岩性段中。地层岩性差异控制矿脉的形成和分布,矿脉产于软硬岩性接触界面且靠近软性一侧地层中,其产状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矿区构造由背斜、主干断裂和容矿断裂3部分组成。扎麻树背斜具有北薄南厚、北缓南陡、北翼正常南翼倒转的特点,走向NW,向西转折为近EW向,呈反"S"形。主干断裂和容矿断裂受控于背斜,伴随背斜的二次变形而成。矿脉夹持于主干断裂之间,分布于背斜南北两侧转折应力集中部位,受地层、背斜和断裂三者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宁芜中段金矿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云 《黄金》1990,11(9):1-6,36
  相似文献   

7.
卡林型金矿是产于沉积岩及浅变质沉积岩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也是广西右江地区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右江褶皱系金矿体赋存层位主要为泥盆系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及陆源碎屑岩,区内构造复杂多样,相互交错叠置,对卡林型金矿的成矿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右江地区具有较高的Sb、As和Hg背景值,该元素异常的重合地段是重要的找矿靶区,Sb、As和Hg也是卡林型金矿产出的重要指示元素。通过分析该区成矿条件,指出右江地区卡林型金矿床赋存的有利场所是台缘断裂与覆盖于碳酸盐孤台之上的含钙杂砂岩层和古土壤层的交切部位,深大断裂的旁侧和大的岩相分界线是最有利的找矿方向。目前,已在矿区内圈定出4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甘肃天水李子园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亚龙  韩要权 《甘肃冶金》2003,25(1):1-4,23
通过对李子园地区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描述 ,对区内金矿成矿条件、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主要地层李子园群和燕山期石英正长岩体。岩体提供主要热源 ,构造提供成矿通道及空间。地层、构造、岩体是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据此提出了“石英正长岩体 +构造 +异常”的找矿思路 ,并提出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依据金的特性及太行山地区的找矿实践,认为在空的成矿控矿诸因素中,构造变形为主导控制因素。根据变形构造特征。提出在太行山中北段地区除继续寻找与变质杂岩核有关的石湖式金矿外,要注意寻找拆离滑脱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依据金的特性及太行山地区的找矿实践,认为在金的成矿控矿诸因素中,构造变形为主导控制因素。根据变形构造特征,提出在太行山中北段地区除继续寻找与变质杂岩核有关的石湖式金矿外,要注意寻找拆离滑脱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工作区位于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区内地层系统发育较为齐全,地层岩性组合多为砂岩和板岩互层,有利于金成矿的运移和保存,叠加褶皱和断裂控制着矿体空间定位及矿床分布。花岗岩体的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脉岩与矿脉空间关系密切。金矿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各类热液蚀变极为发育,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热液蚀变主要为碱质交代作用、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褐铁矿化等。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变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区内已发现矿床的研究成果、区内化探及遥感成果,综合各种有利找矿信息,预测出塔儿里别竜沟和北门沟3个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寨上金矿床现处于普查阶段,开展工作的程度较低,按照《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在勘查工作时,应尽量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并提倡使用多种方法估算资源量。基于上述原因,在编制寨上金矿床北段普查地质报告的过程中,使用了SD储量通和Micromine kantan3D软件系统审核了该地质块段法估算的资源量,计算了12条矿脉的资源量。文章主要通过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讨:①利用软件的校验功能,发现数据错误,审核基础数据;②通过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审核矿体圈定连接的合理性;③应用Micromine kantan3D软件系统的封闭多面体估算法审核矿体体积;④应用Micromine kantan3D软件系统的距离反比法审核矿体品位和金属量;⑤应用SD储量通软件审核矿体金属量和矿石量。在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以上多种资源量计算方法相互配合,确保了资源量计算结果的真实可靠,并就资源量估算方法选择和如何做好人机交互工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寨上金矿床勘查过程中,在南矿带中发现了一定规模的断层泥,其本身也含矿,个别工程品位达到2.78×10-6。从这一典型的地质现象入手,结合地震学研究的进展,探索断层泥与成矿的内在联系。文章简述了断层泥的地质特征,指出断层泥是在浅构造层次条件下发生脆性变形的产物,经历了褶皱—断裂—断层泥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断层泥的发育与成矿的关系,认为断层泥的形成贯穿于成矿的全过程,是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断层泥对于热液成矿有封闭隔挡和促进含矿热液与围岩充分交代沉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海加吾金矿带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吾金矿带处在东昆仑-西秦岭衔接部位,是青海省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武警黄金部队在本区开展工作以来,取得了重大找矿成果。研究得出,该矿床为受构造蚀变带控制、与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截至目前,该矿共探明金矿脉22 条,累计提交金资源量超过20 t。根据已有资料和工作实践,对该区的成矿条件进一步探讨,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滴水山金矿床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滨海—浅海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Au2号矿体不同勘探线钻孔中所采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并利用地质和数学分析方法,对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原生晕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141号勘探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Pb-As)-Au-Cu-Zn-Bi-Hg-Sb-Ag-Mo,175号勘探线分带序列为(Hg-As-Au-Sb-Pb-Cu)-Zn-Mo-Ag-Bi,存在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重叠的现象;通过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认为Au2号矿体中与Au关系较密切的元素为Ag,其次为As和Sb,并确定了Au元素所在的F1主因子元素组合Sb-As-Ag-Cu-Au-(Pb-Zn)为成矿最有利的元素组合。根据元素分布特征,对深部成矿进行了预测,认为Au2号矿体深部仍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段,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文章对寨上金矿的地质、物探和化探等找矿信息进行了总结研究,从而建立了该区找矿综合模型。(1)地质找矿信息:寨上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带的西成-凤太-镇旬拉张裂陷盆地内,成矿受断裂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赋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安家岔组和下二叠统十里墩组下段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体产于NWW向的层间断裂中,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发育,是直接的找矿标志。(2)地球物理找矿信息:大量的电法测量表明,该区金矿脉具有低阻高极化特征,围岩与矿体电性差异较大,因此处于低阻带中的极化率异常、破碎带和金属硫化物同时存在时,找矿的指示意义较大。(3)地球化学找矿信息:该区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与金矿床吻合较好,Au、As、Sb和Hg元素异常套合明显,重现性强,为寨上矿区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指示作用;1∶1万土壤异常对矿区找矿的作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