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采用选择性门奇断流加贲门周围腹膜化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21例。手术方法为脾切除和仅切断进入胃和食管的出血性门静脉分支,对食管、胃外的门奇交通支予以保护,断流后利用胃底部包绕贲门和食管下段,使贲门周围腹膜化以阻止新生血管重新长入和避免再出血。经3个月至3.5a随访,仅1例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提示该方法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术式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采用改良式脾肾分流术,胃内、胃外断流术,选择性门奇断流,贲门周围腹膜化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59例。手术特点分别为腹主动脉前行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胃内、胃外联合断流,完全切断门静脉和奇静脉之间进入胃、食管的分支静脉;选择性门奇断流后将胃底部向上反折包绕贲门部,使贲门周围腹膜化,不易发生胃壁缺血坏死和再出血。经随访提示以上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本组78例获得随访的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止血率100%,再出血率12%,再出血手术率5.12%,近期手术死亡率2.27%。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不失为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之断流手术中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PHT)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7例PHT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采取减流、断流-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例死亡,34例临床治愈。结论减流、断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999-2000)年本科收治的34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人行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其中肝功能Child A组10级,B级18例,C级6例.治疗前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有14例行非手术外科治疗,2例经药物治疗止血;4例行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EVL)止血,效果较好;6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脉硬化剂注射,2例行三腔二囊管止血,疗效不确切,再出血率62.5%(5/8).20便行手术治疗,9例行肠腔分流,2例(2/9)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缝扎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2例,术后均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贲门血管再次离断2例,改良食管下段横断术3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分流水2例,术后有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在非手术止血中效果较好,适合于不不宜手术的病人.手术治疗常选肠腔分流.对前次断流不彻底需再次断流,再次断流门静脉压仍高,则考虑行断流加分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 2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食管下段上半胃切除,特别强调必须切除上半胃,去除胃体胃底病灶。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再出血率0%,其中急诊手术9例,肝功能Child’s分组C级8例,年龄〉70岁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更为合理、彻底和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大出血中的应用和手术后的疗效,回顾分析1989年3月~1990年12月该院7例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外科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显示手术后3年内无1例再出血,4年后2例出现少量出血,4例无再了血,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为14.3%,故认为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病人肝功能影响较小,能明显的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  2 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食管下段上半胃切除 ,特别强调必须切除上半胃 ,去除胃体胃底病灶。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再出血率 0 % ,其中急诊手术 9例 ,肝功能Child’s分级C级 8例 ,年龄 >70岁 3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更为合理、彻底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将1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60例)和胃底静脉断流+脾切除组(65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血液学指标、再出血率、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示治疗后两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情况、血液学指标、因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手术导致的ChildPugh C级患者死亡率及胃黏膜病变所致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8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患者。结果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立即止血,恢复良好,1例术后5a因呼吸衰竭死亡。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吻合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2例门脉高压出血患者,观察手术死亡率、再出血率、食管曲张消除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全部达到止血效果,随访8-36个月无再出血,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2例。[结论]应用吻合器、食管下段切除再吻合术安全、有效、离断更为彻底,从而进一步提高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用吻合器行食管下端部分切除再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1月~2007年5月我院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用吻合器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19例临床资料的疗效,观察食管曲张的消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死亡率、吻合口狭窄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全部进行随访,无再出血,术后死亡1例,吻合狭窄1例。存活18人中食管静脉曲张的治愈率为100%。结论:应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切除再吻合术是安全的,可使离断更为彻底,降低复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29例病人术前均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全部采用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部分消失,少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亦有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再出血。结论 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保留了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预防性断流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7例门脉高压症、肝功能为childA、B级,胃镜提示曲张静脉的直径>3 mm均存在红色征的患者施行择期预防性断流术,并对术后疗效及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进行追踪观察。结果:17例病人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1-7年,均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且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门脉高压症预防性断流术比较安全,疗效好,避免了急症手术死亡率高,合并症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紫色征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 研究对97例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紫色征进行分组,出现紫色征患者为观察组,共32例,未出现紫色征患者为对照组,共65例;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平衡观察组(紫色征组)与对照组(非紫色征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减少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研究结局为ESVD术后再出血率。结果 匹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7.0% vs 36.7%)与6月再出血率(10.9% vs 26.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385);匹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8.2% vs 56.4%)与6月再出血率(5.0% vs 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结论 紫色征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低再出血风险的指标,为此类患者内镜序贯治疗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呕血的手术方法,手术经腹行一期脾切除及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并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贲门离断吻合术的方法。11例中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10例生存者经短期随访无1例出现肝性脑腐和再呕血,食管钡剂检查,曲张静脉显著减轻或消失。此种手术方法是吸取了裘法祖,Sugiura和Vankemmel断流术的优点而设计的。手术优点是操作较容易,危险性较小,止血效果确切,较少发生肝性脑病,能纠正脾功能亢进,并有可能预防十二指肠和应激性溃疡,其疗效可能优于分流术。但本手术解剖比较广泛,创伤面积较大,不能治疗腹水,切开了上消化道有污染膜腔导致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治疗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患者,于出血24 h内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后1、3、6个月行内镜随访,观察再出血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好转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全部止血成功,1个月内再发出血5例,3例为排胶期轻度渗血,2例出血量较大,5例病人重新进镜行内镜下喷洒正肾液后血止;6个月内复查无再出血发生.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6%,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应用内镜组织胶注射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Zhang CQ  Liu FL  Xu HW  Feng K  Zhu Q  Zhang JY  X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8):3389-3393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TH胶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插管将TH胶注射到食管下段曲张静脉、胃底贲门周围静脉和冠状静脉主干,实现曲张静脉及其供血静脉的永久栓塞.本技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92例,术前均有消化道出血病史,18例为急症出血时栓塞.术后胃镜和CT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89例栓塞成功,成功率96.7%(89/92),3例1个月内死亡.余86例根据TH胶栓塞范围,分为食管-胃底型40例;胃底-贲门型栓塞33例;冠状静脉主干型栓塞13例.40例食管-胃底型栓塞者食管静脉曲张均改善(100%),其中29例静脉曲张消失(72.5%);33例胃底-贲门型栓塞者29例明显缓解(87.8%),15例静脉曲张消失(45.5%);而13例主干型栓塞者,仅2例缓解(15.4%),静脉曲张均未消失.随访6~52个月(平均31.5个月),总静脉曲张复发率14.1%(10/71),3种栓塞类型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7.5%(3/40)、17.2%(5/29)和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胃底型栓塞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胃底贲门型及冠状静脉主干型(P<0.01);再出血率16.3%(14/86),食管胃底型再出血率7.5%(3/40),胃底型再出血率15.2%(5/33),主干型再出血率69.2%(9/1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随访期间总病死率24.7.6%(22/89),食管胃底型与胃底贲门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干型栓塞病死率明显较高(P=0.013).8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异位栓塞.结论 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使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及其供血血管永久性栓塞,是防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与TH胶栓塞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6例。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食管静脉曲张,无复发出血。无术后死亡、并发症等。结论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横结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止血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