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头孢他啶结晶产品聚结、晶习差、粒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双股进料结晶工艺,并将结晶环境控制在介稳区,有效避免自发成核,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结晶液初始浓度、料液流加速率、搅拌速率、温度以及养晶时间对结晶产品收率、晶习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晶液初始浓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0.33 g·g-1,料液流加速率0.14 mL·min-1,温度27℃,养晶时间60 min,搅拌速率为250 r·min-1可以得到均匀的片状头孢他啶晶体,晶习完整,中值粒径达到184μm,径距为1.290,收率可以达到8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工业级湿法磷酸净化酸为原料,采用间歇式冷却结晶的方式,制备出食品级及高纯磷酸晶体。通过实验主要考察了搅拌速率、降温速率、助长剂用量、养晶时间对磷酸结晶提纯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搅拌转速为400 r/min、降温速率为4 ℃/h、助长剂用量为0.15%~0.2%、养晶时间为1.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产品达到了GB 3149—2004《食品添加剂 磷酸》食品级磷酸及以上的质量要求,并且产品附加值高。该方法为工业级湿法磷酸净化酸生产高品质磷酸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级混合悬浮混合产品出料结晶器(MSMPR),搭建了头孢拉定连续结晶实验装置。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养晶pH值、晶种添加量、原料液浓度、停留时间、结晶系统温度及搅拌速率等结晶工艺条件对头孢拉定连续结晶产品收率及粒度分布的影响,优化了头孢拉定连续结晶工艺参数。通过实验获得优化结晶工艺参数:结晶温度293.15 K,搅拌速率180 r·min-1,养晶pH=2.85,晶种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头孢拉定原料液浓度11%(质量分数),停留时间33.3 min,此条件下可以获得平均粒径为85.3μm,收率为76.53%的头孢拉定连续结晶产品。  相似文献   

4.
以湿法磷酸为原料直接合成磷酸脲,研究降温速率、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酸与尿素配比、结晶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磷酸脲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降温速率为8℃/h,搅拌速度200 r/min,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80 min,尿素与磷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05,结晶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磷酸脲的收率可达到63.24%。  相似文献   

5.
磷酸二氢钾结晶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实验法研究了pH、降温速率等条件和铁(Ⅲ)、氟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结晶析出温度和结晶析出量均最大,随着pH增加,颗粒聚集明显,表观粒径增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速度逐渐增大,晶体平均粒径减小,介稳区宽度逐渐增大,结晶的成核级数为4;杂质铁(Ⅲ)对结晶影响显著,随着铁(Ⅲ)质量分数的增加,晶体的长径比明显增大,晶形由棱柱状变为针状,介稳区明显变宽,结晶诱导期明显延长;杂质氟对结晶影响较小,随着氟质量分数的增加,介稳区宽度变宽,单晶长径比减小,晶形由长柱状变为方柱状,最后变为短粗状;在有氟存在时,比溶液中只掺杂铁(Ⅲ)时所得晶体的长径比减小,但结晶改善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验结果对磷酸二氢钾的生产过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降温速率、搅拌速率、pH值等因素对磷酸二氢钠结晶的影响,并以诱导期表征晶核形成,以结晶速率表征晶体生长,以粒度分布、长径比衡量晶体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降温速率为0.1~0.15℃/min,搅拌速率为150~200r/min,pH值控制在2.5~3.5时,磷酸二氢钠晶体粒度分布均匀、颗粒大、质量高。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钠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工业级湿法磷酸净化酸浓缩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的正磷酸为原料,采用冷却结晶方式脱除正磷酸中的阴离子硫酸根(SO42-)。考察了降温速率、搅拌转速、助长剂用量、养晶时间对正磷酸中硫酸根脱除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搅拌转速为300 r/min,降温速率为每15 min降温1 ℃,助长剂用量为5 g,养晶时间为 1.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正磷酸中硫酸根去除率达到82.1%,硫酸根质量分数小于20 mg/kg,达到85%食品级磷酸对硫酸根的质量要求,提高了磷酸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该方法为生产低硫酸根含量的正磷酸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结晶法由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钾结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聚氰胺结晶法净化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钾的结晶过程。确定了结晶介稳区 ,测定了搅拌、振动、杂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及不同降温速率对结晶习性的影响 ,并采用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仪测试了结晶产品的脱水特性。  相似文献   

9.
复盐结晶法生产磷酸二氢钾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三聚氰胺结晶法由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钾的结晶动力学过程。考察了搅拌、振动、杂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及不同降温速率对结晶习性的影响,拟合并给出结晶动力学方程,采用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仪测试了结晶产品的脱水特性。  相似文献   

10.
使用熔融悬浮结晶法分离提纯湿法磷酸,研究了全回流稳态操作条件下重力洗涤塔内磷酸的纯化过程,考察了原料质量分数、洗涤塔中搅拌转速等操作条件对塔中产品纯度、杂质质量分数沿塔高分布的影响,并用发汗提纯模型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悬浮结晶装置对湿法磷酸有良好的分离提纯效果;结晶器进料质量分数、洗涤塔搅拌速率对熔融液中杂质质量分数沿塔高的分布有很大影响,进料质量分数增加,则产品纯度增加,适度的搅拌有助于保证洗涤塔的纯化效率,而过高的搅拌速率对分离提纯效果影响不大。在结晶器H3PO4进料质量分数为84%—86%、洗涤塔搅拌速率为10—20 r/min范围内,产品磷酸纯度可达到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发汗提纯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稳态操作时塔内的杂质质量分数分布规律,在半对数坐标中,杂质质量分数沿塔高呈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湿法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反应活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悬浮剂,研究了湿法磷酸直接制备饲料级磷酸脲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湿法磷酸w(P_2O_5)50%,尿素与磷酸摩尔比1.0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冷却结晶时间2.0 h;该条件下制得饲料级磷酸脲晶体产品收率79.75%,产品总磷质量分数19.21%,总氮质量分数17.33%,产品质量达到NY/T 917—2004标准;以制得的磷酸脲和氢氧化钾为原料生产饲料级磷酸二氢钾,产品质量分数为98.56%,达到HG/T 2860—2011饲料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粉煤灰盐酸法提取氧化铝蒸发结晶工序中,由于氯化铝溶液多次循环蒸发,引起蒸发母液中钙、镁、硅、磷等杂质离子的富集,当母液中杂质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需将部分氯化铝蒸发母液外排,这将会造成15%~20%原料铝的损失。利用氯化氢气体盐析结晶技术对蒸发母液进行处理,通过两级盐析结晶和浓盐酸洗涤,不仅实现了回收蒸发母液中氯化铝的目的,还提高了六水氯化铝晶体的纯度,使回收的氧化铝纯度达到99.38%,同时氧化铝中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至2.680×10-5、2.849×10-4、2.051×10-4。提出了蒸发母液回收氯化铝工艺路线,此流程可完全并入现有粉煤灰盐酸法提取氧化铝工艺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硫酸法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二氢铵副产磷石膏的问题,基于硝酸法冷冻母液深度脱硝后的净化液,采用氨中和工艺生产工业级磷酸二氢铵,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磷酸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pH、杂质离子浓度等因素对于氨中和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氨中和过程中杂质离子生成磷酸盐沉淀影响磷收率,且杂质离子之间主要以形成复盐沉淀互相影响。通过对比氨中和后滤液的成分可得出最佳工艺条件:P2O5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85℃、搅拌速率为250 r/min、反应时间为40 min、pH为4.3,最后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磷酸二氢铵产品达到一级产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工业上湿法磷酸生产高纯度磷酸二氢铵(MAP)过程中磷收率低、结晶母液利用困难以及晶体中金属离子含量高等问题,本研究提出螯合法生产高纯度MAP新工艺。在MAP结晶过程中加入螯合剂EDTA-2Na,螯合杂质金属离子,从而降低MAP晶体中杂质含量,提高MAP纯度。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在线颗粒监测技术以及OptiMax全自动反应器的精确控温模块测定了溶解度和介稳区宽度等数据,分析了EDTA-2Na对MAP晶体的弦长分布、形貌和晶胞参数等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在生产过程中EDTA-2Na对MAP连续稳态结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结晶工艺制备高纯度的乙醇酸晶体。详细考察了结晶原液溶质质量分数、陈化时间、降温速率、终点温度、搅拌速率和晶种加入量等对乙醇酸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结晶原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0%,陈化时间为180 min,终点温度为5℃,降温速率为0.3~0.4℃/min,搅拌速率为50 r/min,晶种加入量为0.5%。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乙醇酸晶体纯度高于99%,晶体收率为44%~4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湿法磷酸直接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条件。用湿法磷酸与尿素合成的中间体磷酸脲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备磷酸二氢钾,研究了磷酸脲质量分数、反应温度、氢氧化钾与磷酸脲配比、结晶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磷酸二氢钾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脲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为85℃、氢氧化钾∶磷酸脲为1∶1、结晶温度为3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磷酸二氢钾收率达79.01%。  相似文献   

17.
乙醇胺酯化-磺化法制备牛磺酸工艺分为酯化反应和磺化反应两部分, 用亚硫酸铵代替亚硫酸钠作为磺化反应的原料, 在含氨气体存在下与2-氨基乙醇硫酸酯进行磺化反应, 得到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8℃, 反应时间为12 h, 物料配比(n亚硫酸铵:n)为1.65, 分4批加料, 2-氨基乙醇硫酸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76.43%。对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的分离提纯进行研究。首先用化学沉淀法除去其中的无机盐(NH4)2SO4, 滤出沉淀物硫酸盐后稍微加热母液, 生成的NH3·H2O分解放出的氨气用于磺化反应过程, 此过程的除盐率达到98%以上。采用溶剂结晶法对含有牛磺酸、未反应完的2-氨基乙醇硫酸酯和不到2%的滤液物系进行分离。用均匀实验设计法考察了结晶温度、结晶时间、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对牛磺酸结晶过程的影响, 并用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溶剂结晶较优的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为13.9℃, 结晶时间为1 h, 搅拌速率为低速搅拌(350~450 r·min-1), 降温速率为0.5℃·min-1 。在此条件下, 牛磺酸的一次结晶率可达到67.94%, 纯度接近100%。  相似文献   

18.
尿素包合法富集分离花生四烯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尿素包合法富集花生四烯酸(AA)效率,研究了降温速度、甲醇用量、尿酯比及结晶温度对花生四烯酸(AA)晶体大小、收率及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结晶温度为-7℃,降温速度为10℃/h,m(脂肪酸甲酯)∶m(尿素):v(甲醇)为1 g∶2 g∶20 mL时,AA生成大颗粒晶体。AA的质量分数w(AA)=87.0%,收率为88.7%。杂质主要为亚麻酸(w=9.21%)。产品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大于99%。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形貌规则、粒度分布均匀的磷酸二氢钾晶体颗粒,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搅拌转速、降温方式、养晶时间、晶种加入量、晶种加入时的温度、晶种加入方式以及晶种颗粒大小对结晶产品的形貌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晶过程条件对晶体形貌、颗粒大小、结晶产品量以及粒径分布等具有较大影响,研究得到的最佳结晶工艺参数为:搅拌速率120~150r/min,降温速率0.3℃/min,养晶时间5h,晶种加入量0.5%~0.8%,晶种加入时溶液温度48℃,晶种加入方式选择分两次加入,晶种颗粒大小70目。在此结晶工艺条件下,磷酸二氢钾晶体形貌规则,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mm。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连续逆流萃取对原料湿法磷酸先进行净化,萃取后的有机溶剂相直接用氨反萃取生成磷铵晶体,再沉降使晶体与有机萃取剂分离,实现磷铵直接反萃结晶和萃取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用氨直接固液反萃湿法磷酸生产磷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剂组成为V(磷酸三丁酯)∶V(稀释剂)=1∶1,原料磷酸浓度为w(P2O5)=40%~50%,萃取剂用量为V(萃取剂)∶V(原料磷酸)≈3∶1,萃取搅拌时间约为5 min,氨用量控制为氨反萃结晶后的液相pH≈7,固液反萃-结晶温度为15~20 ℃。最终所得的磷铵晶体中w(氮)>20%、w(五氧化二磷)>50%,原料湿法磷酸中的五氧化二磷一次性利用率接近50%。该法所得磷铵晶体中氮磷含量均接近工业磷酸二铵(98%)标准,远大于国家肥料级农用磷铵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