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内乳淋巴结引流区三种放疗方式在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20例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定位CT资料,设计固定野滑窗调强放疗(dynamic multi-leaf collimator,dMLC)、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therapy,VMAT)和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HT)三种计划,并对剂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HT在术后瘤床(plan targetvolume of tumor bed,PTVtb)的平均剂量(mean dose,Dmean)、D1、适形度(homogeneity index,HI)和全乳及淋巴引流区的计划靶区(plan target volume,PTV)的Dmean、均匀性(conformity index,CI)均优于dMLC和VMAT,并且降低心脏和患侧肺的Dmean、V5、V10、V30。HT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Dmean以及D1比较中剂量最低,但相比VMAT及dMLC,HT增加健侧乳腺的D1和Dmean  结论  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HT对降低心脏毒性和保护患侧肺最有优势,但对健侧肺低剂量控制不如VMAT和dMLC,dMLC对健侧肺及健侧乳腺低剂量控制最佳,但对心脏及患侧肺的高剂量控制最差。在临床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12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4例乳腺小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预后。  结果  94例乳腺小管癌患者中超声检查阳性率为74.5%(70/94),显著高于乳腺X线检查阳性率60.6%(57/9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乳腺小管癌患者ER、PR阳性率较高,HER-2阳性率较低。乳腺小管癌单纯型PR阳性率95.2%(60/63)显著高于混合型的80.6%(25/31),混合型的HER-2阳性率37.9%(11/29)显著高于单纯型的17.7%(11/62),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乳腺小管癌是一种恶性度较低的肿瘤,推荐以保乳治疗为主。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建议肿物较小、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可免除保乳术后放疗,但因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术后影像学随访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华  张著学  鲁亮  魏娜  王楠竹  侯净  倪青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1):1086-108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双向型滑膜肉瘤(bidirectional synovial sarcoma,BSS)多学科协作的诊治流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乳腺BSS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经术前充分讨论与准备,顺利完成右乳房巨大肿瘤姑息性切除、部分胸大肌切除及胸壁组织皮瓣修复整形手术。  结果  患者机体瘤负荷明显减轻,生存质量提高,为进一步延长总生存期提供治疗条件。  结论  原发性乳腺BSS早诊断、早治疗可使预后相对较好,患者的就诊意识对该病的预后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放射治疗能否降低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保乳术后的复发率。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l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手工检索搜集有关放疗辅助治疗DCIS的随机对照试验, 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701例乳腺癌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 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比较, 乳腺导管原位癌复发率较低,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5, 95%CI: 037~0.55)亚组分析均提示辅助放疗可以降低其复发率。  结论  DCIS患者保乳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其复发率, 高危患者可能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李淼  吴万鹏  崔超  邢志珩  王恺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0):1252-1255
  目的  探讨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技术作为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60例肺癌患者拟行肺叶切除术,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术前行胸部CT血管成像检查,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获得肿瘤与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及肺静脉的融合图像,了解上述血管与肿瘤的关系;对照组:30例行常规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  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199±55.7)min vs.(231.5±51.2)min(P=0.02),手术出血量(318.33±99.6)mL vs.(431.7±89.5)mL(P < 0.01)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  结论  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肺叶切除术术前检查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1期整块切除保肢重建后疗效,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价。  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为首发临床表现病例14例,同期发现原发病灶。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数字0~10评分法。术前及术后3个月给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参照MSTS评分系统进行肢体功能评分。  结果  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8.14±1.29)分,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为(1.50±0.65)分,术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t=21.600,P < 0.001)。术前生活质量平均为34.93±11.75,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平均为(65.00±10.81)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t=-15.479,P < 0.001)。术后MSTS评分范围18~27分,平均(22.43±2.38)分。广泛切除和边缘切除的无瘤生存期经Log rank检验分析,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1,P=0.087)。  结论  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患者,1期切除原发病灶,同时按原发骨肿瘤原则行瘤段广泛或边缘整块切除保肢治疗,术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在术前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模拟与规划、术中切除、术后切除效果分析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1(14~60)岁。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12例、尤文肉瘤1例。参照Enneking骨盆分区,累及骨盆Ⅱ区和Ⅲ区6例,Ⅰ区和Ⅱ区6例,Ⅰ区和Ⅳ区8例。按是否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分为3D打印导板组(试验组)10例及常规组(对照组)1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评分、线性距离等情况。  结果  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获得整块切除;试验组手术时间(4.4±1.4)h,与对照组(4.5±1.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980±1158)mL,与对照组(2785±178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试验组线性差距平均(3.8±1.9)cm,与对照组(8.7±1.0)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试验组可指导术中精确截骨,方便操作,简化手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精确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the 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2016年8月共181例半肝切除术HCC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测定肝脏总体积、肿瘤体积、残肝体积、切除的肝体积。术中排水法测定切除标本的体积。按照“50-50标准”分成肝衰竭组(22例)与无肝衰竭组(159例),分析发生PHLF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肝硬化亚组SRLV的临界值及其预测PHLF效能,并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CT分级资料。  结果  术后共发生PHLF 22例,PHLF相关死亡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水平及SRLV是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按照肝硬化病理进行亚组分析,肝硬化组102例(Ⅰ、Ⅱ级肝硬化84例,Ⅲ级肝硬化18例,无Ⅳ级肝硬化),18例发生PHLF,PHLF相关死亡1例。HCC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发生PHLF的SRLV临界值为340 mL/m2(灵敏度94.4%,特异度74.7%,曲线下面积0.861,P<0.01)。  结论  SRLV≤340 mL/m2的HCC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行半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变化(ΔALB)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R0切除,D2或D2+淋巴结清扫)的老年(年龄>65岁)胃癌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鉴定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因素。计算ΔALB,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量ΔALB的截止值并得出诊断精度。ΔALB定义为:(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天白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100%。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ΔALB、C-反应蛋白水平[CRP(POD3)]与联合脏器切除是术前ALB水平正常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并发症情况,计算ΔALB、CRP(POD3)与联合脏器切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0.609与0.614。ΔALB的截止值为17.1%,灵敏度为0.564,特异度为0.805;以17.1%作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ΔALB组(152例)和高ΔALB组(62例)。对于不同级别并发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ΔALB组均大于低ΔALB组(均P < 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低ΔALB的患者相比,高ΔALB的患者短期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P < 0.001)。  结论  对于术前血清白蛋白正常的老年胃癌患者,ΔALB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ΔALB超过17.1%时,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成人肝血管瘤是最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有伴随症状、血管瘤巨大、血管瘤增长迅速为手术切除指征,现报道肝巨大血管瘤成功施行手术治疗1例。  方法  本例肝巨大血管瘤直径达35 cm,重量12.5 kg,应用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先行结扎肝右动脉促使血管瘤自体输血、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以及先处理流入道后处理流出道的前入路等多项外科技术。  结果  按精准肝切除计划手术成功实施,手术时间3 h,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周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体力及血常规恢复正常。  结论  综合应用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低中心静脉压、前入路肝切除及血管瘤自体输血技术切除肝巨大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寻找影响该组患者生存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32例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资料, 分析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并以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 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6岁(22~74岁), 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4~5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化疗疗效(PR, SD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14.5个月, P=0.045)和原发灶是否切除(切除, 未切除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5.5个月, P=0.017)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单一的因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  结论  化疗有效、原发病灶可切除的经过选择的晚期胃癌患者, 可以尝试进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术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三维插植后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阴道定位模板,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设计主要导向针道空间分布,打印出3D微创导向模板。根据预设针道植入插植针,制定治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处方剂量为6 Gy/次,共4~6次。  结果  10例患者共行插植治疗52次,每次插植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58±0.70)次,每次插植治疗从插植针植入至插植针到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0.88±2.94)min,每次治疗插植针的使用针数为(5.69±1.91)根。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为(6.41±0.29)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2 cm3体积的剂量(D2cm3)分别为(4.75±0.37)、(3.93± 0.26)、(4.33±0.24)Gy。10例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8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达部分缓解(par tial response,PR)。  结论  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应用于术后中心型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定位准确,可重复治疗,插植操作时间短,插植针数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而轻,肿瘤缩小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3D打印技术在蝶骨嵴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经头颅MRI及螺旋CT扫描发现的蝶骨嵴脑膜瘤患者5例,利用颅脑螺旋CT增强扫描的DICOM图像,针对颅骨、血管及肿瘤,分别进行数据信息的提取和重建,并在同一坐标系下实现装配融合,建立三维复合虚拟模型,再经3D打印技术制作出3D实体模型,于术前、术中参考。  结果  成功重建5例患者的蝶骨嵴脑膜瘤三维复合虚拟模型,并制作出实体解剖模型,模型清晰显示颅骨、肿瘤及其与毗邻血管的位置关系,将其应用于术前规划与术中参考,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结论  基于3D打印技术的蝶骨嵴脑膜瘤三维复合虚拟模型及其实体解剖模型在优化手术预案、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手术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了解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后糖耐量异常状况。  方法  对121例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或化疗)结束后3个月以上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行OGTT检测, 检测空腹及OGTT餐后2 h血糖值以明确此类患者有无伴随糖耐量异常, 同期6例有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未行OGTT检测。  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年龄为50.4岁, 系统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在121例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中:糖尿病(即未知晓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发生率分别为19.8%(24/121)和45.5%(55/121), 糖耐量相对正常仅占34.7%(42/121);在所有127例系统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中已知晓糖尿病、未知晓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发生率分别为4.72%(6/127)、18.9%(24/127)和43.3%(55/127), 其中糖尿病的未知晓率高达80%。约80%的糖尿病及74.5%糖尿病前期的诊断需经OGTT餐后2 h血糖检测确诊而非空腹血糖检测。  结论  系统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紊乱, 伴有高比例的未知晓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对此类患者建议行OGTT检测, 以利于早期诊断和防治糖尿病的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目标导向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在脊柱肿瘤手术中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行AHHD术中保持SVV≤7%, B组行AHHD术中保持SVV≥13%。记录血液稀释前(T0)、血液稀释后(T1)、出血500 mL时(T2)、出血1 000 mL时(T3)、手术结束后30 min(T4)各时间节点血气分析结果各时间点血气分析结果,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1 d、术后1、3、5 d采用MMSE评分。  结果  术中两组间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总输液量、尿量分别多于B组,输血量、输血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3时间点HR增加、MAP下降、Lac升高、rSO2降低(P<0.05);B组术后1 d的MMSE评分较A组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SVV≤7%目标导向行AHHD能减少脊柱肿瘤手术中的输血量和输血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情况。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33例年龄≤30岁低龄青年乳腺癌病例,及同期117例年龄为31~35岁青年乳腺癌病例,并随机抽取同期年龄>35岁的中老年乳腺癌214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分子分型及预后情况。  结果  低龄青年乳腺癌、31~35岁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和肿瘤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低龄青年乳腺癌更易出现三阴性乳腺癌、复发及远处转移P < 0.001),并且低龄青年乳腺癌与31~35岁青年乳腺癌、中老年乳腺癌相比,有较低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P < 0.05)。  结论  年龄≤35岁青年乳腺癌症状隐匿,预后不佳,与中老年乳腺癌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应重视早期筛查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并进行初步临床验证。  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6 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分级,了解该分级系统的实用价值并验证其是否易于操作。  结果  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结合具体示例应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不同干预措施的复杂程度及对患者的损害严重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及分级高低与肿瘤切除和重建手术的复杂程度显著相关。在6 12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 136/6 120例(18.56%)接受了复杂的重建,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45%,3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0.20%(12/6120),且这些患者均进行了重建。心肺脑血管意外死亡5例,无手术直接死亡。  结论  Clavien 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结合具体示例可初步应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外科评价,复杂的手术更易于发生并发症。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