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信息安全与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带来了倍受关注的信息安全问题。当前信息安全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事业的发展,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特点,提出了"信息安全"与"法学"的复合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并探讨了该类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重庆移通学院通过树立培养“人工智能+X”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理念,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人工智能多元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构架,注重与企业深度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驱动,不断完善知识更新体系。重庆移通学院对“人工智能+X”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应用的爆炸式增长,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在数量和层次结构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根据学院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以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网络攻防相关指导进行实验平台的建设,对主干课程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进行探索.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内外环境分析了智能网络安全攻防对抗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智能网络安全攻防对抗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并分析充分利用智能网络安全攻防对抗实验室开展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实训课程的实用性,适应当前对信息安全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面向当前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而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于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改革需求。基于OBE理念下,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采取以企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目标,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体系。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多学科、多实践的复合型,既要横向增加信息互联网要求,又要纵向延展系统集成的、甚至管理科学的能力要求,最终形成了一个人才培养的多元立体的复合空间。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综合考核等联合培养模式,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时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与都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趋向于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全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针对传统的信息系统与管理理念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并指出其特.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网络安全军事人才培养需求底数不清晰、岗位能力要求不明确等问题,梳理网络安全军事人才培养能力需求,提出网络安全人才岗位能力图谱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按照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实战能力4个维度,以可视化的方式阐述如何构建网络安全专业新型军事人才岗位能力图谱,为网络安全专业军事人才培养提供顶层指导。  相似文献   

7.
关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信息化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状况,研究了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分析我国信息安全人才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蒋华  秦菁 《现代计算机》2009,(6):66-68,74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本质上是专业、人才、社会三方需求的叠加过程。通过对专业需求、人才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和完善教育良性循环模型,有效地调节这三方的主体需求,形成专业、人才、社会互助互利、资源共享的良性耦合,可以提升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整体水平,优化教育体系中主体需求结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信息安全对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影响,以及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鉴于当前信息安全专科层次人才的缺口较大,而且培养体系并不完善,深入研究信息安全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以及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倪林  张帅  瞿志强 《计算机教育》2023,(11):156-160
为了培养符合军队网络安全力量建设的新型军事人才,阐述网络安全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网络安全军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需求,以胜任岗位为落脚点,从校内培养和岗位实习两个阶段提出网络安全军事人才能力全周期提升路径,介绍网络安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实践,以提高网络安全军事人才培养的质效。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安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纷纷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放在了国家战略高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学科的内涵外延还在更新发展,目前缺乏适合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特点的培养模式及评价机制。根据多年的教学研究,参考国外的先进培养模式及评价机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特点的“网安医生”培养模式,该模式覆盖本科培养的全生命周期,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针对网络空间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高校与产业界、科研机构紧密互动构建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以此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最新前沿科技和核心技术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合作方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全面共赢的良好局面,促进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安全己被正式批准列为一级学科,该学科的人才培养与己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值得深入探讨。分析了该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一级学科的关系,给出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知识体系,将其分为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和信息安全等5个大的学科领域。借鉴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该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并提出了涵盖5个方向的模块化参考课程体系。最后,给出了对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分析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人才选拔、课程体系、综合培养平台、实践能力培养、学科竞赛等方面探讨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思路、机制和模式,以期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桂鸿  朱凯 《软件》2021,(1):35-37,63
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逐步推进,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文章从民办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分析了人才培养应用型转型的具体需求,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制度、评价体系以及校企协同育人各方面入手,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基于此,首先介绍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现状;然后分析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需求特点,并提出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措施;最后给出了暨南大学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Ensuring cyber security is a complex task that relies on domain knowledge and requires cognitive abilities to determine possible threats from large amounts of network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knowledge in network op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nfluence the detection of intrusions in a simple network. We developed a simplifi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DS), which allows us to examine how individuals with or without knowledge in cyber security detect malicious events and declare an attack based on a sequence of network even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knowledge in cyber security facilitated the correct detection of malicious events and decreased the false classification of benign events as malicious. However, knowledge had less contribution when judging whether a sequence of events representing a cyber-attack. While knowledge of cyber security helps in the detection of malicious events, situated knowledge regarding a specific network at hand is needed to make accurate detection decisions. Responses from participants that have knowledge in cyber security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cyber-attacks, whereas novice participants were not sensitive to the attack types. We explain how these findings relate to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we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cyber security.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内外联系,并根据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和要求,对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知识流、影响流的构建给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讨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特点不够鲜明、动手能力不足、知识不够全面、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等问题;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自身情况,提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等优化措施。这些优化措施在本校得以实践,对于解决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攻击事件给网络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将知识图谱与网络安全领域相结合,构建安全知识图谱,整合大量的安全数据并挖掘其中潜在的威胁,对于网络攻击的辅助防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网络安全数据海量化、分散化、关系隐蔽化等问题,提出了安全知识图谱的技术架构,从分析威胁数据特点、构建本体模型、实体和关系抽取、图谱构建等方面描述和揭示了网络节点中的实体及其关系,并阐述了基于安全知识图谱的网络节点威胁感知技术框架,对知识图结构和节点属性分别进行编码和解码,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语义信息。在此基础上,探究具有威胁识别、态势理解和辅助决策能力的网络节点威胁感知技术应用架构方法,从而实现对网络安全威胁的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