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闵行区6~13岁在校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特征,为制定在校学生贫血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4年连续2a对闵行区6~13岁所有在校学生共71 743名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其中男生38 469名,女生33 274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资料分析.结果 男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32.4±11.3)(132.6±12.2) g/L,女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31.6±11.0)(131.4±11.8) g/L,男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贫血现患率为5.0%,发病率为5.8%,现患贫血中1a后81.3%恢复正常,人群持续贫血率为0.9%.女生贫血患病率高于男生(P<0.01);女生贫血发病风险是男生的1.20倍;持续贫血风险男女生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贫血患病率和发病风险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6岁组是发病及持续性贫血风险最高的年龄组;女生6岁组,12岁组是贫血患病风险、发病风险及持续性贫血风险最高的年龄组.现患贫血中轻度占81.1%,中度占18.8%,重度占0.1%;16.9%轻度贫血转化为持续贫血,26.6%中重度贫血转化为持续贫血;新发贫血中79.3%为轻度,20.6%为中度,0.1%为重度.男、女生轻度与中重度贫血中持续贫血率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连续性血红蛋白监测,并针对不同年龄开展健康教育,同时需重点关注持续性贫血学生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阿坝州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现况,为贫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阿坝州2014-2017年4个监测县部分城乡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监测资料,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岁、9岁、12岁、14岁和17岁5个年龄组中小学生使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经海拔高度调整后计算出贫血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2 016名中小学生中,共检出贫血人数566人,贫血检出率为28.08%;不同年龄组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0,P0.01)。男生、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5.96%和30.14%(χ~2=4.363,P0.05);城区、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1.79%、34.32%(χ~2=39.19,P0.01)。结论阿坝州中小学生贫血率较高,尤以农村地区、女生为重,特别是农村地区学龄期儿童贫血应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波市区中小学生贫血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个学校中所有7岁、9岁、11岁、14岁、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水平。按照WHO贫血筛查标准进行贫血判定。结果:中小学生贫血率为15.89%。14岁年龄组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17岁年龄组男生贫血率高于女生。贫血程度主要为边缘性贫血,未发现中重度贫血。结论:中小学生贫血率仍较高,主要以边缘性贫血为主。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现状,为制定学生贫血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7,9,12和14岁学生共2 912名,采用改良叠氮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通过学生体检获得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值等数据.结果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中位数为133g/L,贫血患病率为7.0% (95% CI=6.1% ~ 7.9%),男生为6.4%(95%CI=5.5%~7.3%),女生为7.7%(95% CI=6.7%~8.7%).在总人群、男生和女生中,年龄和BMI均对血红蛋白浓度起正向作用(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和12岁组患贫血的风险是14岁组的1.761 (95% CI=1.114~2.782)和1.857倍(95%CI=1.218~2.831).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贫血仍处于“轻度”流行水平,应加强低年龄和青春期学生贫血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特点、趋势变化,为彝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2014和2019年凉山州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项目中,选取7、9、12和14岁年龄组彝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调查对象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患病率及贫血程度,分析7~14岁彝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0、2014和2019年彝族中小学生总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2.58±11.04)g/L、(138.13±11.64)g/L和(132.23±12.79)g/L。各年度男生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女生,消瘦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各年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5.65%,2014年1.89%,2019年5.42%,中度贫血检出率各年分别为2010年0.94%、2014年0.73%和2019年4.29%,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中度贫血比例近年来有较大上升,没有重度贫血。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贫血率分别为2010年6.6%、2014年2.6%和2019年9.7%。2010年彝族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2014、2019年彝族男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人群贫血患病率有所改善,7、9岁是人群中的薄弱环节,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不同营养状况群体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彝族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应高度重视对彝族学生的贫血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贫血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为防治贫血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9月,在大连市抽取部分城乡中小学校,选择部分7、9、12、14、17岁男、女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合计检测1 208名中小学生,共检出贫血者139人,贫血检出率为11.51%,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检出率分别为6.36%、15.81%(P<0.01)。贫血检出率,7岁为19.17%、9岁为10.82%、12岁为8.00%、14岁为11.58%、17岁为9.52%(P<0.05);男生为8.07%、女生为14.85%(P<0.01)。其中城市男生为4.51%,城市女生为8.10%(P>0.05);农村男生为10.94%,农村女生为20.67%(P<0.01)。贫血学生以边缘性贫血为主,占79.86%。[结论]大连市中小学生贫血率较高,尤以农村地区和女生为重。  相似文献   

7.
赵婵娟  易聪  张帆  周静  刘玉梅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94-1696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2016-2017年汉族黎族学生的贫血现况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为进一步制定中小学生贫血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抽取2016年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各4所,汉族黎族学生1 324人,收集基本信息,并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分别采用氰化高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血红蛋白含量、维生素A(视黄醇)水平和血清25-(OH)D水平.结果 贫血检出率为6.6%(87人),黎族(9.6%)高于汉族(3.1%)(x2=22.810,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3,P=0.438).汉族男生、汉族女生、黎族男生、黎族女生4类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7%,2.5%,8.0%,11.3%.小学生与初中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瘦组和维生素A缺乏组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更高的罹患贫血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47,1.701).结论 海南省贫困地区汉族黎族中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较低,BMI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发生存在关联性,未来贫血防治重点应向黎族学生倾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掌握珲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方法]2009年8月,在珲春市抽取部分城乡中小学校,抽取部分7、9、12、14、17岁男、女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检测男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16.44%,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18.71%、13.33%(P〈0.01);检测女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25.33%,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27.11%、22.91%(P〈0.01)。贫血患病率,城区、乡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男生、女生各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生(2 354人)、朝鲜族男生(1 546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53%、16.30%(P〉0.05);汉族女生(2 215人)、朝鲜族女生(1 685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5.64%、24.93%(P〉0.01)。[结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乡镇,汉族与朝鲜族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生贫血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和健康调研的7,9,12和14岁年龄组3 747名回汉族中小学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人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和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评定营养状况.结果 回、汉族学生总体贫血检出率为4.7%,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2.6%)高于回族学生(2.1%),农村学生(5.5%)高于城市学生(3.9%),女生(6.1%)高于男生(3.4%)(x2=4.17,P<0.05).在贫血学生中,回、汉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占3.2%,3.5%;中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1.2%;汉族学生无重度贫血,回族学生重度贫血检出率为0.2%(x2=7.77,P>0.05).不同经济片区中,中等片区回族学生贫血率最高(4.1%),其次为好片区汉族学生(2.1%),差片区回族学生未检出贫血者.汉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42.1%,5.7%,3.6%,回族学生分别为4.4%,32.0%,4.3%,2.4%,不同民族间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P>0.05).各个年龄组中,12岁学生贫血检出率最高,为1.7%,其次为14岁学生.结论 回、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不同,应重视农村学生的贫血防治知识教育,尤其要加强青春期少女的健康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好的片区,进行贫血知识教育,提倡合理膳食;加强学生贫血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的贫血状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0、2005年分别调查2446、4135和5012人,检出贫血人数1236、1103和1559人,贫血率分别为50.53%、26.67%和31.10%,中度贫血者逐次减少,7岁组和14~17岁组贫血率较高、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乡村学生贫血率高于城市学生。结论达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