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中学生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体质的关系,为制定青少年学生提升体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泰州市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泰州市城、乡共2 374名中学生的静态行为及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泰州市中学生学习日静态行为总时间为(8.75±1.56) h/d,周末静态行为总时间为(7.34±1.55) h/d;与学习日或周末屏前行为<2 h/d、周末写作业<2 h/d及周末上文化辅导班<2 h/d相比较(53.5%,49.1%,49.6%,53.4%),学习日或周末屏前行为≥2 h/d、周末写作业≥2 h/d及周末上文化辅导班时间≥2 h/d的中学生体质水平不合格率(63.0%,56.6%,55.0%,55.1%)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43,1.37,1.12,1.43,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周末写作业时间、周末上文化辅导班时间和学习日、周末屏前行为时间均过长,且均与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初中生体力活动行为与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杭州市4549名城区初中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校内外体力活动、静态活动和对体力活动的看法.结果 4549名初中生中仅7.50%每天体力活动时间≥60 min.初中生每日校外做作业约2h,周末约3h,其他坐着活动的时间每日≥30 min和周末约2h的比例最高.初中生每天60 min参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的知晓率仅为24.63%,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对体力活动作用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市城区初中生仍然缺乏体力活动和相关知识,应开展干预活动促进其体力活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了解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体力活动情况,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金山区6 所中学,再从抽取的6 所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 个班级,抽中班级的所有签署知情同意的学生参与此研究.学生分别记录上学日(从当日放学到第2 天上学抵达教室期间) 和双休日(全天时间) 进行静态和动态体力活动内容及时间.结果 初中生上学日和双休日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分别为3.70 和7.85 h,年级越高,学习相关活动时间越长(P<0.01); 乡镇学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间较乡村学生时间长(P<0.01).上学日和双休日中,学生闲暇时间动态体力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9.0 和45.0 min,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14.0 和17.5 min.上学日 36.0%的学生上下学采取主动交通方式,双休日仅有11.4%的学生能达到60 min 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七年级、乡镇、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进行中等到高等体力活动比例较高(P<0.05).结论 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学校、家庭、社区应联合促进学生多参与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北京市流动与本地儿童在学习日与周末的视屏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健康教育和其他干预提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4所普通公立中学所有2014—2015学年初一学生62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学习日和周末平均每天的视屏时间分别为(1.04±1.50)和(2.56±2.45)h,儿童周末视屏时间超过推荐标准,且远高于学习日.流动儿童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符合率(≤2 h)分别为83.70%,48.60%,本地儿童分别为90.10%,43.90%.自我控制差的流动儿童学习日超过推荐视屏时间标准的风险是自我控制好的儿童的2.21倍(95%CI=1.124.36).家庭支持低的本地儿童学习日和周末超过推荐视屏时间标准的风险是家庭支持高的儿童的3.42(95%CI=1.328.89)和2.74倍(95%CI=1.495.03).结论 北京市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视屏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针对影响流动和本地儿童行为的不同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评估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效果,为探索在大城市开展学生体力活动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非随机分组的准实验设计.选取上海市3个区的20所小学中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从个体、社会因素和建成环境3个层面开展学生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体质测试收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常喜欢体力活动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7.9%增加到干预后的50.7%;干预组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从干预前的64 min/d增加到干预后的70 min/d,主要是增加了周末的MVPA时间.干预组女生干预效果更显著;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学生从干预前的53.7%上升到干预后的57.7%(x2=4.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1.22,95%CI=1.02~1.48,P=0.03).结论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可以促进学生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6.
了解学生学习、出行、家务劳动及闲暇时间中的身体活动情况,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从成都市2个区选取8~17岁的中小学生1 4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65%的学生步行到学校,其中小学生步行最多(51.05%);19.90%学生坐公交车到学校,其中高中生坐公交车最多(39.48%).59.34%的学生放学后和周末参加体育锻炼;学习日和周末每天睡眠时间≥8 h的分别占72.96%,88.37%,每天静坐≥2 h的分别占60.41%,67.47%.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减少静态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探索广州市6~12岁儿童夜间睡眠时长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儿童夜间睡眠时长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儿童4 160名,采用父母版困难与长处问卷和自编睡眠问卷测量心理行为问题和夜间睡眠时长.结果 广州市城区学龄儿童日均夜间睡眠时长为(9.07±0.76)h,睡眠时间不足9 h的有1 912人(46.0%),在9~11 h之间的2 193人(52.7%),超过11 h的55人(1.3%).不同睡眠时间型及母亲教育水平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睡眠时间儿童静态行为时间、午睡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夜间睡眠时长与学龄儿童的困难总得分以及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分量表得分呈正向U型曲线关系(P值均<0.05).儿童的困难总得分以及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分量表的夜间睡眠时长拐点值分别为9.65,9.25,9.42和9.30 h.结论 夜间睡眠时长与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非线性关系;夜间睡眠时长在9~10 h之间时,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小学生网课及视屏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视屏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广州市、湛江市、中山市共5 266名6~12岁小学生家长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比较各年级学生网课和视屏行为现状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小学生学习日和周末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检出率分别为42.2%和55.2%;与非疫情的学期相比,娱乐型视屏时间在学习日和周末分别增长了40.31和33.07 min/d。各年级小学生平均单节网课时长为(26.07±9.62)min,单日网课时长为(110.41±51.98)min。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因素是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 与父母陪伴运动锻炼频率较高的儿童相比,父母陪伴运动锻炼频率中等(学习日: OR=1.27,周末: OR=1.40)和较低(学习日: OR=1.86,周末: OR=1.84)儿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P值均 < 0.05);相较于父母限制视屏行为频率较高的儿童,父母限制视屏行为频率中等和较低儿童学习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61,1.32,P值均 < 0.05);父母娱乐型视屏时间≥2 h/d较 < 2 h/d易使儿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增加(学习日: OR=3.09,周末: OR=2.81,P值均 < 0.05);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 1 h/d(学习日: OR=1.31)相较于≥1 h/d,用电子设备学习时间1~2 h/d(学习日: OR=2.65,周末: OR=2.65)、≥2 h/d(学习日: OR=4.05,周末: OR=5.24)相较于 < 1 h/d也增加了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P值均 < 0.05)。  结论  疫情期间,广东省儿童视屏时间水平较高,需加强恢复学校教学秩序后儿童的行为监测以及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了解河北大学学生春季饮水量,并分析其学习日与周末饮水量的差异,为开展饮水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大学156名大学生,采用连续7 d 24 h饮水记录法,记录其连续7 d的饮水量和饮水类型等.采用双份饭结合称重法,称量其连续3d食用的所有食物,并测定食物中水分.结果 大学生学习日食物水分摄入量大于周末(1191,1113 mL)(Z=3.17,P=0.00).大学生学习日和周末总水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总水推荐量的比例仅为21.9%和19.9%;饮水量达到中国居民饮水推荐量的比例分别为17.9%和21.2%.大学生学习日主食、粥和蔬菜中水分均高于周末(Z值分别为2.53,2.70,3.31,P值均<0.01).男生学习日主食中水分比例(28.6%)低于周末(31.1%),学习日粥中水分比例、汤和蔬菜中水分均高于周末(6.8%,141 mL,699 mL;0,0,647 mL).女生学习日主食和蔬菜中水分(256,559 mL)均高于周末(210,536 mL).大学生学习日与周末白水、奶及奶制品和饮料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春季学习日食物水分摄入量高于周末,且食物水分来源存在差异;学习日和周末饮水量不足的现象均为普遍,有必要开展饮水健康宣教,促进其形成健康饮水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低龄学龄儿童课余时间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情况及屏幕时间超时的影响因素,为干预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18所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结果儿童电子产品拥有率为47.4%,46.8%儿童5岁以前开始接触电子产品,15.7%儿童超过2 h/d的建议屏幕时间,34.8%儿童周末屏幕时间>2 h/d。使用以做线上作业为主(60.5%),其次为娱乐/聊天(1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屏幕时间>2 h/d(OR=1.874)、母亲屏幕时间>2 h/d(OR=1.815)是男生屏幕时间超时的危险因素,充足母亲陪伴时间(>2.0 h/d)(OR=0.360、0.244)是其保护因素。父亲屏幕时间>2 h(OR=2.202)、母亲屏幕时间>2 h(OR=2.119)是女生屏幕时间超时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二年级学生普遍使用电子产品,应当引起家长重视,父母应减少自身屏幕时间,增加陪伴时间,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评价健康教育预防农村学龄儿童伤害的干预效果,为儿童伤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恩施市某乡镇小学三、四、五年级,中学七、八年级所有在校学生共1 006人为干预组,另一个乡镇的中小学对应年级的在校学生共1 115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1a的预防儿童伤害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通过对干预前后的伤害问卷对比干预前后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8.1%下降至于预后的10.2%(x2=25.560,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8,P=0.226).干预组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3.5%下降至干预后的11.7% (x2=23.127,P<0.05).干预组学龄儿童的跌落伤和烧烫伤由干预前的7.8%和1.9%分别降至干预后的3.7%和0.8% (x2值分别为16.071,4.864,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减少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尤其是减少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系统评价近10年内应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水平及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线数据.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及静态行为相关的文献.依据基于PICOS原则制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采用基于STROBE声明修订的文献质量评价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MVPA、SB时间等数据资料并应用CMA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6篇文献(2012-2019年)进入Meta分析,样本量范围为96~2 163.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均MVPA时间为37.66 min/d,SB时间为539.61 min/d;男生MVPA高于女生(P<0.01);上学日的MVPA、SB均高于周末(P值均<0.05).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多;女孩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不足,上学日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及静态行为时间均高于周末日.  相似文献   

13.
了解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郑州市4所高职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中抽取6224名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 郑州高职院校大学生静态行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91.23±56.25) (56.25±40.21) min/d,焦虑和睡眠得分为(37.41±7.72)(7.91±1.77)分.大学生体力活动合格率为22.27%,静态行为合格率为51.83%,焦虑检出率为9.22%,睡眠不良检出率为52.81%.女生静态行为合格、焦虑和睡眠不良的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7.16,5.93,39.34,P值均<0.05).体力活动合格男生的焦虑和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不合格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11.25,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均合格者相比,两者均不合格学生发生焦虑情绪和睡眠不良的风险分别为2.45和1.89倍,调整后分别为2.24和1.49倍(P值均<0.01).结论 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长问题严重,是导致焦虑、睡眠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应从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和降低静态行为人手提高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量与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小学生共1 348名,调查年龄、性发育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和日常身体活动情况.结果 女生乳房、阴毛、腋毛的发育水平与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7,-0.074,-0.078,P值均<0.05),男、女生性发育水平与学习日r值分别为0.117,0.134,0.177,0.158,0.137,0.156,0.181,0.156,和周末r值分别为0.085,0.106,0.588,0.115,0.130,0.153,0.157,0.189的静态行为时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和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混杂作用下,男生腋毛和胡须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学习日静态行为时间≥120 min的可能性分别增加了0.79和0.78倍;腋毛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增加了0.49倍;已经月经来潮女生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和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分别是月经未来潮女生的2.11和2.10倍.结论 青少年性发育水平与身体活动量之间存在独立的关联性.应针对不同青春期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视屏行为与学龄儿童运动乐趣的关系,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在视屏行为与运动乐趣间的中介作用,为科学制定学龄儿童运动乐趣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月选取贵州省六盘水市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97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收集学习日和周末的视屏时间,以评价其视屏行为;采用运动乐趣量表收集运动乐趣信息。采用Bootstrap法分析BMI的中介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运动乐趣平均得分为18.42±4.01;BMI平均为(16.90±0.13)kg/m2;学习日和周末分别有88.46%和59.87%的学生视屏行为≤2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80,P<0.001)。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与运动乐趣均呈负相关(r=-0.286、-0.393,P<0.05),与BMI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9、0.462,P<0.01);BMI水平与运动乐趣呈负相关(r=-0.362,P<0.01)。视屏行为可直接影响运动乐趣,还可通过BMI间接影响运动乐趣,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33.84%。结论 视屏行为对学龄儿童运...  相似文献   

16.
王浩  俞敏  胡如英  龚巍巍  陆凤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30-1332
了解浙江省中学生体力活动及参加体育课情况,为评价中学生体力活动及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浙江省30个县(区)318所初、高中学校495个班级19 54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在过去的7d中,调查对象体力活动天数达标率为12.30%,男生为15.30%,女生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67,P<0.01).城市学生体力活动天数达标率为12.77%,农村为1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8,P>0.05).调查对象每周体育课课时达标率为66.23%,其中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达标率分别为50.72%,90.97%和6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5.88,P<0.01).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体力活动天数及体育课课时不足,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儿童视屏时间与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的相关性,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共收集完整父母问卷1 269份,调查儿童幼儿期(0~3岁)、学龄前期(3~6岁)及学龄期学习日与周末视屏时间;采用《学龄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BRIEF-P)评价儿童执行功能指标:行为管理指数(BRI)、元认知功能指数(MI)和总执行功能复合分(GEC),同时开展体格发育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视屏时间与EF各指标的关联.结果 父母报告幼儿期与学龄前期平均视屏时间1~<2 h/d的比例分别为13.1%和24.5%,≥2 h/d的比例分别为4.3%和8.4%.学龄期学习日与周末视屏时间≥2 h/d的报告率分别为15.6%和74.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幼儿期,相对于无视屏暴露组,视屏时间为<0.5,0.5~<1,1~<2,≥2 h/d组儿童BRI T得分增高(OR值分别为1.880,1.894,2.125,3.110,P值均<0.05);视屏时间为0.5~<1和≥2 h/d组儿童GEC T得分升高(OR值分别为1.776,2.344,P值均<0.05).在学龄前期,相对于视屏时间<0.5 h/d组,视屏时间0.5~<1,1~<2,≥2 h/d组儿童BRI T得分升高(OR值分别为1.828,2.304,2.293,P值均<0.05);视屏时间1~<2 h/d组儿童MI T得分增加(OR=2.036,P<0.05);视屏时间0.5~<1,1~<2,≥2 h/d组儿童GEC T得分升高(OR值分别为1.640,2.304和2.109,P值均<0.05).学龄期视屏时间对EF各指标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期儿童周末视屏时间≥2 h/d普遍存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视屏时间超过0.5 h/d与行为管理、元认知和总执行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初中生的周末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余杭区2所初中的1 139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向学生及家长了解周末各类静态行为时间、饮食习惯、身体活动量、睡眠时间和自感学习压力等,根据学生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初中生周末屏前娱乐和做书面作业时间中位数均为3h,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长时间看书刊杂志和用计算机学习(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饮食、身体活动、睡眠和自感学习压力因素后,周末屏前娱乐超过3h是男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7,95% CI=1.439 ~3.445);周末屏前娱乐超过3 h(OR=1.923,95% CI=1.034 ~ 3.577)和用计算机学习超过50 min(OR=2.073,95%CI=1.094~3.928)均是女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余杭区初中生周末静态行为时间长,与屏幕相关的娱乐和学习会增加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时间现状,为指导学龄儿童合理进行身体活动及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3 460名一、三、五及七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和儿童的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等活动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每日课余身体活动(LTPA)时间的中位数为20.0(8.6, 38.6)min,郊区(18.6 min)和七年级儿童(14.3 min)相比城区及其他年级儿童LTPA时间更短(Z/H值分别为5.12,119.11,P值均<0.01)。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8.71±0.76)h,睡眠不足的儿童占比54.7%,随着年级的增加,睡眠不足发生率显著增加(χ2=407.13,P<0.01)。学生每日静态行为时长中位数为195.7(145.0, 255.7)min, 84.5%的儿童每天有超过2 h的静态行为,城区(202.9 min)和肥胖儿童(210.4 min)相比郊区和其他体型儿童静态行为时间更长;且随着年级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山西省小学高年级学生周末屏幕时间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山西省117个县区各随机抽取一所小学,分别从四、五年级中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30名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电子问卷调查学生周末屏幕时间情况。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山西省四、五年级小学生周末屏幕时间时长每天为1.92 h(娱乐性为1.66 h,学习性为0.26 h),屏幕时间过长发生率为41.3%。性别、超重肥胖、近视、周末体育锻炼、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学历会对高年级小学生屏幕时间产生影响。女生屏幕时间过长发生率低于男生(OR=0.734,95%CI:0.684~0.787)。超重肥胖学生屏幕时间过长发生率高于非超重肥胖学生(OR=1.179,95%CI:1.088~1.278)。周末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屏幕时间过长发生率高于周末有体育锻炼的学生(OR=1.136,95%CI:1.058~1.220)。未近视学生的屏幕时间过长发生率高于近视学生(OR=1.143,95%CI:1.065~1.227)。相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