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属世界》2006,(2):59-59
“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冶金发展史翻开了新的篇章。2006年1月16日,伴随济钢1700ASP生产线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由鞍钢负责成套“交钥匙”的中国首项冶金成套技术输出工程全线竣工投入试生产。这是中国冶金行业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成套技术输出工程项目,它改写了我国冶金重大成套装备依靠从国外进口的历史。此举也表明,鞍钢ASP技术具备产业化发展能力,成为全国冶金行业第一个大规模技术输出的钢铁企业。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钢铁冶金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及其格局,并以江苏省钢铁冶金行业为例,简介其现状布局及其存在的问题,列举了激光3D再制造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典型应用,最后对激光再制造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应用的经济性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上海金属》2008,30(5)
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定位于“武器装备用高性能钢材研发基地.钢铁冶金行业的先进钢铁材料技术研发基地.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及产品推广机构”的综合性钢铁材料技术研发机构。半个世纪以来,结构材料研究所长期秉承“求实、创新.诚信.高效”的钢研精神,倡导和保持“面向生产.使用和基层(深入车间)的一竿子插到底”和“行胜于言”的工作作风,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项目.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4.
《金属世界》2009,(6):I0004-I0005
第七届中国钢铁年会于2009年11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钢铁年会是中国金属学会定期举办的综合性冶金学术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自199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六次,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钢铁同行的关注。本次年会主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钢铁科技创新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1999年7月1日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研究领域包括以金属材料为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钢铁生产流程的工艺技术以及分析测试技术。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洲试中心、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和中国冶金企业体系认证中心均设在钢铁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现有职工2505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近1002人,…  相似文献   

6.
《物理测试》2010,(6):30-30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钢铁材料领域的研究,提高钢铁材料科研与检测技术的创新能力,加强钢铁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个经验交流,由上海欧波同仪器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和中国电镜网联合协办的“第一届钢铁材料电镜应用分析技术研讨会”于2010年9月17~18日在鞍山举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属学会定期举办的综合性冶金学术会议——中国钢铁年会,交流钢铁科技最新成果,研讨和展望中国与世界钢铁科技发展前景,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钢铁同行的关注。自2007年起,粉末冶金分会开始了主办中国钢铁年会粉末冶金分会场的工作。第六届到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粉末冶金分会场不仅给粉末冶金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也加深了粉末冶金行业与冶金领域其他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10月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粉末冶金分会场将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欢迎相关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机床电器》2010,37(4):54-54
APT创立于1993年,专门生产按钮、指示灯等低压产品,是中国领先的低压控制部件制造商。其产品广泛服务于中国的电力、机械、钢铁、冶金、石化、交通、水处理、食品、包装、纺织、港口、建筑等几十个行业领域,为2010世博会“世博园”、三峡水电站、青藏铁路机车、神舟五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国家级重点工程所选用,取得了业内用户广泛的好评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钢铁冶炼生产中的原辅材料简称为冶金炉料。它通常包含铁矿石、废钢、生铁、焦炭、铁合金等。“十一五”以来我国钢铁工业蓬勃发展,钢铁产量连年增长,冶金炉料货紧价扬,多数品种供求两旺。  相似文献   

10.
冶金渣深度开发利用进入“十二五”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伴随着钢铁制造要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炼铁工序产生的铁渣、炼钢工序产生的钢渣以及轧钢工序产生的氧化铁渣,各除尘系统产生的冶金尘泥等冶金固废,在业内统称为冶金渣。国家发改委正在制订的各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冶金渣是其中一项。冶金渣的综合利用、深度加工和高附值产品研制,  相似文献   

11.
借助Thermo-calc软件对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所属的Fe-(16~19)Cr-(16~19)Mn-(0.4~0.7)N-(0.04~0.1)C-(0.1~0.4)Si-(0.1~0.4)Ni多元体系在凝固过程中的相变及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Thermo-calc中TCFE9数据库对该体系的垂直截面图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组元对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相变的影响,并得到了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的平衡凝固相变路径图。结果表明:C、N、Si和Ni含量的提高可扩大γ奥氏体区,Cr和Mn具有稳定铁素体作用。平衡凝固相变路径与M23C6相析出温度主要取决于C含量;Cr2N相析出温度主要取决于N含量;σ相析出温度主要受Cr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FactSage软件中的FSstel数据库对53Cr21Mn9Ni4N耐热钢的相图进行计算,分析了氮元素对凝固及冷却过程中相变及析出相的影响,得到了53Cr21Mn9Ni4N耐热钢平衡凝固及冷却相变路径图,并用OM、SEM、XRD、EDS等对53Cr21Mn9Ni4N耐热钢在1200 ℃固溶3、10、20、40和60 min后的显微组织及碳化物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3Cr21Mn9Ni4N耐热钢由1600 ℃平衡冷却至300 ℃的过程中完整的平衡相变路径为:液相+气体→液相→液相+δ铁素体→液相+δ铁素体+奥氏体→液相+奥氏体→奥氏体→奥氏体+M23C6→奥氏体+M2(C,N)+M23C6→奥氏体+M2(C,N)+M23C6+α铁素体→奥氏体+M2(C,N)+M23C6+α铁素体+σ相。M23C6的析出温度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M2(C,N)的析出物温度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升高,M23C6会因M2(C,N)的析出受到抑制。53Cr21Mn9Ni4N耐热钢的铸态组织非常不均匀,奥氏体呈树枝晶状生长,枝晶间析出大量层片状碳化物。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分布在枝晶间的层片状碳化物逐渐变成块状及短棒状,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减少,粗壮的树枝晶也逐渐变得细小。53Cr21Mn9Ni4N耐热钢在1200 ℃固溶后的组织及碳化物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借助Thermo-Calc软件对无磁钻铤用Fe-(15~25)Cr-(15~25)Mn-(0~5)Ni-(0~1)Mo-(0~1)N-(0~0.8)C多元系高氮钢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及析出行为进行研究。使用Thermo-Calc软件中的TCFE9数据库对该钢相图的垂直截面图进行计算,分析了Cr、Mn、Ni、Mo、N及C元素对无磁钻铤用高氮钢凝固及冷却过程中相变的影响,并得到了平衡凝固相变路径图。结果表明,增加Cr、Mn含量可显著提高合金中氮的溶解度,Mo元素可以微弱提高氮的溶解度,Ni、C元素显著降低氮的溶解度。Ni、C和N含量提高可扩大单相奥氏体相区,具有稳定奥氏体的作用,Cr、Mo与Mn元素缩小单相奥氏体相区,具有稳定铁素体的作用。N元素可以促进M2(C,N)相析出,使M23C6相析出受到抑制。Cr、Mn元素可以促进Sigma相析出,C、N元素抑制Sigma相析出。M23C6相的析出主要受C含量的影响,随着C含量的升高,M23C6相的析出温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对Y12Cr18Ni9Cu易切削钢在500~1800℃的析出相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得到了平衡凝固相变路径图。结果表明,Y12Cr18Ni9Cu易切削钢的平衡相主要有MnS、液相、δ-铁素体、奥氏体、M23C6、M2(C,N)、σ相。平衡凝固和冷却相变路径:液相→液相+MnS→液相+δ-铁素体+MnS→液相+δ-铁素体+MnS+奥氏体→δ-铁素体+MnS+奥氏体→MnS+奥氏体→MnS+M23C6+奥氏体→MnS+M23C6+奥氏体+M2(C, N)→MnS+M23C6+σ相+奥氏体+M2(C, N)。随着S含量增加,MnS的析出量逐渐增加,析出温度也逐渐升高,Mn含量变化对MnS相的析出量几乎没有影响,但Mn含量增加会使MnS析出温度升高。Y12Cr18Ni9Cu易切削钢中的硫化物呈球形、椭球形、纺锤形或短棒状并以...  相似文献   

15.
经验证向ZG3Crl8Mn9Ni4Si2N耐热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合金,能大幅度地提高其三项高温性能,接近或相当于1Cr25Ni20Si2耐热铜的高温性能。阐述了钢中微量稀土的作用机理,介绍了此钢种的使用范围。同时,重点讨论和分析了装入吹氧法获得此材料的冶炼工艺,并提供了铸造此钢种价廉实用的造型材料和涂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Nb对00Cr21Ni6Mn9N不锈钢固溶后显微组织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在950、1000、1050、1100、1150和1200 ℃对含Nb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057%和不含Nb的00Cr21Ni6Mn9N不锈钢进行1 h固溶处理,并观察其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在950~1200 ℃时,00Cr21Ni6Mn9N不锈钢的晶粒尺寸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b的加入促进00Cr21Ni6Mn9N不锈钢中混晶组织的出现,提高其完全再结晶温度。不含Nb的试验钢在1000 ℃以上固溶后即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组织,而含0.057%Nb的试验钢则需要在1100 ℃以上才可以获得均匀组织,且其尺寸略大于无Nb钢在1000 ℃时完全再结晶的晶粒。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晶粒尺寸的长大,析出的Z相含量降低,晶粒界面能减小,在1150 ℃和1200 ℃固溶1 h后,Nb对晶粒的细化作用和温度升高造成的晶粒长大程度变得不再明显。两种成分的钢均具有较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含Nb量为0.057%的00Cr21Ni6Mn9N不锈钢其再活化率Ra值较不含Nb的钢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磁致伸缩空蚀实验机研究了1Cr18Mn14N双相不锈钢在3%NaCl和05 mol/L HCl溶液中的空蚀行为.结果表明:在3%NaCl溶液中,低硬度的Cr18Mn14N双相不锈钢的抗空蚀性能优于高硬度的水轮机常规用材0Cr13Ni5Mo.1Cr18Mn14N双相不锈钢的空蚀破坏首先在铁素体相发生,铁素体相的失效方式为脆性失效,而奥氏体相是延性失效.奥氏体相区由滑移和孪生引起的塑性变形耗散了空泡溃灭产生的冲击能量,从而提高1Cr18Mn14N双相不锈钢的抗空蚀性能.在05 mol/L HCl溶液中,1Cr18Mn14N的抗空蚀性能不如0Cr13Ni5Mo,结果与3%NaCl溶液中的正好相反,这是由于阳极溶解和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00Cr22Ni13Mn5Mo2N奥氏体不锈钢的精轧工艺,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00Cr22Ni13Mn5Mo2N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 ℃,变形量为40%、50%、60%,应变速率为5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并对其进行1080、1120、1160 ℃的固溶热处理,观察固溶热处理前后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在800~950 ℃热压缩温度下,随变形量增大,再结晶越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越细小;经固溶处理1 h后,静态再结晶就越充分。在40%~60%变形量下,随热压缩温度升高,再结晶越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越大。热压缩变形试验钢随固溶处理温度升高,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越大。00Cr22Ni13Mn5Mo2N奥氏体不锈钢的精轧最佳轧制温度为800 ℃,压缩变形量为60%,固溶温度为1080 ℃。  相似文献   

19.
WC-(W,Cr)2C-Ni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and C-276 Ni-base Hastelloy by high velocity oxy-fuel(HVOF)spraying.The effect of post heat treatment in air atmosphere on the microstructure,phase composition,microhardness,fracture toughness,and wear resistance of HVOF-sprayed WC-(W,Cr)2C-Ni coating was investigated.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coating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microhardnes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coatings were measured using a microhardness tester and a Vickers hardness tester.Moreover,dry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the coatings sliding against Si3N4 bal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oscillating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and the worn surfaces of the coating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It was found that heat treatment within 500-800°C resulted in crystallization of amorphous phase in as-sprayed coating,generating nanoscale new phases such as NiWO4,CrWO4 and Cr2WO6.Besides,heat treatment led to increase of the microhardness of as-sprayed coating,and the highest microhardness was obtained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800°C.The fracture tough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as-sprayed coating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up to 700°C but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further elevating temperature.In other words,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as-sprayed coatings were worsened owing to excessive growth of oxidation grains and depletion of ductile Ni binder after heat treatment above 700°C.Thus it was suggested that as-sprayed ceramic composite coating should be post heat treated in air at a moderate temperature of 700°C so as to achieve the optimiz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20.
Oxidation behaviour of a 216L austenite stainless steel (Fe–16Cr–6Ni–6Mn–1.7Mo) was evaluated at temperature between 700 and 900?°C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SS 316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combination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oxide scales formed. Replacement of Mn with Ni in SS 316L enhances its oxidation rate. SS 216L exhibits an anomalou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oxidation behaviour. A kinetic inversion was observed at temperature 900?°C. Surface analysis reveals domination of Mn and iron mixed oxides in oxide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