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三个月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效果,作者对该院经治,并有三个月随访资料的145例进行了总结。结果:该组患者术前屈光度为-1.5 ̄-11.5D,裸眼视力有137例在0.1以下占94%。0.5以下8例占6%,术后一个月时裸眼力在1.0及1.0以上者占66%,有98%的患者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平均屈光度为+0.98±0.88D。术后三个月时有72%的患者裸眼视力在1.0以上,93%  相似文献   

2.
为考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效果,作者对该院经治,并有三个月随访资料的145例进行了总结。结果:该组患者术前屈光度为-1.5~-11.5D,裸眼视力有137例在0.1以下占94%,0.5以下8例占6%。术后一个月时裸眼视力在1.0及1.0以上者占66%,有98%的患者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平均屈光度为+0.98±0.88D。术后三个月时有72%的患者裸眼视力在1.0及1.0以上,93%的患者裸眼视力恢复到0.5以上,平均屈光度为-0.13±1.09D。全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PRK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和预测性较好的治疗近视眼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53例(84眼)超高度近视(-10.00~16.00)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显示,术后裸眼视力≥0.5,1.0者分别占81.0%和23.9%;实际矫正屈光度与术前预矫屈光度相差<±2.00D者占75.0%;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2级的发生率占13.1%。  相似文献   

4.
采且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53例(84眼)超高度近视(-10.00 ̄16.00)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显示,术后眼视力≥0.5,1.0者分别占81.0%和23.9%;实际矫正屈光度与术前预矫屈光度相差〈±2.00D者占75.0%;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2级的发生率占13.1%。  相似文献   

5.
柯美魁  张红葵 《九江医学》1996,11(3):156-158
本文报告对53眼白内障用国产人工晶体后房型植入。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矫正视力1.0-1.5者占39.6%,视力0.5-0.9者占45.3%,6眼视力为0.2-0.4,2眼0.1。主要并发症有反应虹膜炎、反囊膜混浊、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术中后囊膜破裂、瞳孔轻度上移、前房出血、暂时性高眼太。着重讨论了术后低视力、后囊混浊、前记离血、暂时性主眼压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21例,结果表明: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多而且较重,经适当处理及密切观察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术后视力最高者1.0,最低者0.1,0.5至0.8者占80%以上。同时讨论了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21例,结果表明: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多而且较重,经适当处理及密切观察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术后视力最高者1.0,最低者0.1,0.5至0.8者占80%以上,同时讨论了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35例35眼,常规囊外白内障摘除术52例52眼。结果,小切口组术后3个月视力达1.0者28眼(80%),≥0.5者34眼(97%),术后角膜散光〈1.0D占97%。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常规手术组视力达到1.0者13眼(25%),≥0.5者(56%),术后角膜散光〈1.0D占4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认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效果明显优于常规  相似文献   

9.
报告728例(80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近期疗效,术后1d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140只眼(17.5%),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450只眼(55.12%),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454只眼(56.75%)。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原有的其它眼病、手术植入人工晶体度数欠矫或过矫及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术后视力恢复快而好,便于大规模开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并总结超声乳化技术及超声乳化仪各项机械参数的合理运用。方法对39例(44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45.4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0.5者分别占68.18%、79.54%和86.36%。角膜散光术后1周≤1.5D占64%,术后1月≤1.5D占7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手术,需要手术者充分了解超声乳化仪的原理及性能才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眼球穿通伤多伴其它复合性眼外伤,常导致视力丧失,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其它手术,可使患者视力得以恢复。我科于1991年1月~1995年4月进行玻切并联合术54例,术后有46例患者视力恢复到0.05以上,脱盲率85.19%,其中视力≥0.3以上者36例,脱残率达66.67%。术中术后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12.96%。并对该联合手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病人32例60眼连续随访半年以上(平均8.9个月)。术前平均等效球面镜屈光度为-5.51D,术后8.9月等效球面镜于均降低-5.32D,术后裸眼视力≥1.0者71.4%,≥0.5者92.06%。  相似文献   

13.
采用RK手术设备和器械,对51例101只近视眼施行了该手术,术前屈光度主-2.00~-11.00D,平均角膜屈光度为43.40D,裸眼视力0.01~0.4;术后屈光度平均降低4.58D,角膜屈光度平均降低3.80D,裸眼视力≥0.5者占76.7%,≥1.0者占55.44%,并发症中角膜微穿孔占5.88%,视力波动占15%,欠矫≥-2.00D占15.45%,过矫11眼,平均+0.68D,占10.87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对术前近视度为-8.00~-25.00D的153眼行LASIK手术,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年裸眼视力≥0.5者127眼(占83.01%),其中≥1.0者62眼(占40.52%)。屈光度回退32眼(占20.91%),过矫5眼(占3.27%),欠矫19眼(占12.42%)。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8眼(占70.59%),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占3.92%)。表明LASIK对高度近视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安全,并发症少。但屈光回退率仍较高,LASIK手术量设计尚无专用程序,有待研究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和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临床效果、特点、并发病及防治措施,对41 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小切口(6mm)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以同期的白内障患者41眼行现代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做对照。结果:术后6个月,视力≥1.0者占43.9%>0.8者占70.7≥0.5者占9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平均散光为1.04±0.81,1,低于对照组(P<0.0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复明效果优于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雷功祖  王凛 《铁道医学》1995,23(5):294-295
自制2只穿刺针头和2根有机玻璃接续管,放射状巩膜半层切口代替三角形巩膜瓣或平行于缘部的水平切口。利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法,为14例16眼进行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5~15个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14眼占87.5%,其中1.0以上者9眼占56.25%,作者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撑无晶体眼的简单,实用方法之一,术中,术后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17.
自制2只穿刺针头和2报有机玻璃接续管。放射状巩膜半层切口代替三角形巩膜瓣或平行于缘部的水平切口。利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法,为14例16眼进行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5~15个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14眼占87.5%,其中1.0以上者9眼占56.25%。作者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撑无晶体眼的简单、实用方法之一,术中、术后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18.
过去曾将糖尿病 ,特别是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列为人工晶体手术的禁忌证。但我科自1997年~1999年来 ,共收治糖尿病伴发白内障者31例 (35眼 ) ,成功地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其护理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确诊糖尿病并发白内障者31例 ,(35眼 )术后视力0.8以上者7眼(20%),视力≥0.5者,25眼(71.4 %),视力>0.1 ,<0.5者8眼(22.7%),视力<0.1者2眼(5.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内皮皱褶角膜小肿 (16例、占45.7 %)及晶体前膜(1例、占2.7%…  相似文献   

19.
王琳珍 《铁道医学》2000,28(3):187-188
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已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71例77眼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矫正视力1.0以上者39眼,占50.7%;0.5以上者69眼,占89.6%;0.5以下者8眼,占10.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经验,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眼轴大于26mm的105例12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0.5者67眼,占55.4%,0.1~0.4者49眼,占40.5%,〈0.1者5眼,占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一般较少。眼底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本方法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患者心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