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我国工业铅中毒研究48年(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49年以前我国工业铅中毒的调查仅有论文6篇。1949年~1982年有论文1220篇,共计调查了459242人。目前在我国重症铅中毒已消灭,印刷行业、造船工业中铅中毒发生得到了控制,但铅冶炼和蓄电池厂仍有铅中毒发生。本文拟就48年来我校及全国完成的主要工作概述于后。1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铅中毒患病率50年代初期,铅作业车间内铅尘飞扬,弥漫全室,旧式熔铅锅上无抽风装置,铅中毒患病率很高,如1950年我们调查上海某油漆厂,腹绞痛者达9.0%、铅线37.5%、尿粪叶啉阳性83.3%,铅中毒患病率竟达58.3%,严重地危害了工人健康。随着1953年…  相似文献   

2.
铅具有广泛的用途 ,然而铅又具有毒性 ,如无良好的防护措施 ,将严重地危害广大工人的健康。工业铅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迄今 ,据不完全统计 ,有关铅中毒的调查研究论文已发表 2 0 0 0余篇 ,调查人数已超过 6 0万人。特别是 1 979~ 1 980年 ,全国开展了铅、苯、汞、有机磷农药和三硝基甲苯 5种职业中毒的普查 (简称 :五毒普查 ) ,全国铅中毒普查首次获得了全国县以上国营和集体企业铅作业环境和铅中毒的确切可靠的数据和发病规律 ,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铅中毒的防治工作。此后 ,各省市又对重点乡镇企业铅作业环境和铅中毒以及环境污染等进行…  相似文献   

3.
工业铅中毒研究三十三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三十三年来,我院以及我院与教学基地或外单位协作完成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论文、调查报告48篇,共计调查了2,504人。三十三年来由于全国各地卫生防疫站的建立和空气中铅的卫生标准的制订以及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报告制度,使车间空气中含铅量由解放初期40.70mg/m~3下降到卫生标准0.03mg/m~3以下。目前我国重症铅中毒已经消灭,但铅冶炼和蓄电池厂仍有铅中毒发生。铅中毒的早期诊断技术不断地获得改进。铅接触的指标可以采用血铅、尿铅、ALAD、FEP及ZPP,但作为预防性监护的过筛指标以ZPP以宜。此外,对铅接触工人可进行行为功能影响的测定以及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的测定。对车间空气铅烟卫生标准0.03mg/m~3的验证,认为是安全的,此值与全国铅作业调查结果相符。此外,尚须对工厂附近的人群和儿童进行监护。  相似文献   

4.
工业铅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 9年以前 ,我国工业铅中毒的调查仅有 6篇论文。 194 9~ 1982年有 12 2 0篇论文 ,共计调查了 4 5 92 4 2人 ,目前在我国重症铅中毒已消灭 ,印刷行业、造船工业铅中毒已得到控制 ,但铅冶炼和蓄电池厂仍有铅中毒发生。现就国内外工业铅中毒研究进展综述于后。1 早期铅中毒检测技术的建立和改进铅接触的指标可以采用血铅、尿铅、ALAD、FEP和ZPP ,但作为预防性监护的过筛指标则以ZPP为宜 ,薛氏对 10 0例的临床观察 ,提出了对铅中毒诊断指标的建议值 :FEP和ZPP 7 2 μmol/L,PbB 1 93μmol/L,CPbU (尿驱铅…  相似文献   

5.
对某蓄电池企业铅中毒发病状况及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某蓄电池厂自建厂以来共发生377人次的铅中毒,铅中毒的患病率为2.99%,经过持续不断的落实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铅中毒得到了有效控制,1992年以来未再发生铅中毒;在工作场所中铅的浓度为0.31 mg/m3(铅烟的浓度为0.12 mg/m3,铅尘的浓度为0.37 mg/m3)时,则可实现铅中毒的患病率为0;在巩固现有的预防控制水平下,有望继续保持消除铅中毒的控制目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某汽车蓄电池厂 336名铅作业工人职业危害情况。结果表明 :该厂车间空气铅浓度与铅作业工人铅中毒患病率呈完全正相关 (r =1.0 0 0 )。隔板、极板、总装车间空气铅污染严重 ,铅烟、铅尘浓度依次为 0 .2 2 6± 0 .32 4 ,0 .4 6 4± 0 .76 6 ,1.92 2± 2 .381mg/ m3和 0 .5 0 2± 1.0 2 9,0 .6 6 9± 1.15 4 ,3.4 18±3.95 2 mg/ m3,铅作业工人铅中毒患病率分别为 1.2 1% ,3.6 2 % ,19.83% ,平均患病率 8.6 3% ,高于全国水平。并扼要讨论了发病机理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4-2008年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常熟市某蓄电池企业生产性铅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2008年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生产环境中大多数检测点的铅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蓄电池制造车间铅烟最高浓度为1.03 mg/m3,铅尘最高浓度为4.80 mg/m3.2004-2008年在岗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尿铅升高255人,异常率达54.4%,其中达到观察对象尿铅水平119人,达到轻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36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多数检测点铅烟、铅尘超标,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尿铅升高明显,铅职业危害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1956-2008年我国蓄电池企业铅接触职业危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956-2008年我国蓄电池企业职业性铅接触危害情况.方法 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3个数据库检索从1980-2009年发表的有关蓄电池企业职业性铅接触、铅危害和铅中毒的相关文献,检索的关键词为铅、铅接触、铅危害、铅中毒、蓄电池.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蓄电池企业的铅烟、铅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均呈现明显下降.1956-1980年我国蓄电池企业铅烟、铅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6、3.32mg/m3,2001-2008年均降为0.22 mg/m3.且我国蓄电池企业各工种的铅烟、铅尘的平均质量浓度也均呈现明显下降.1956-1980年我国蓄电池企业的浇铸、焊接和化成工种的铅烟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37、0.95、3.06 mg/m3,2001-2008年分别下降为0.11、0.15、0.05 mg/m3;1956-1980年我国蓄电池企业磨粉灌粉、涂片、装配、化成工种的铅尘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1、0.74、1.03、2.68 mg/m3,2001-2008年分别下降为0.29、0.13、0.06、0.04 mg/m3.结论 尽管我国蓄电池生产企业的铅烟、铅尘平均质量浓度较过去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仍然超过了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规定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03、0.05 mg/m3),铅污染及危害仍较严重,应继续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源头控制和消除铅危害,并为企业职业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某炼铁厂现场调查、作业场所铅烟检测、接铅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结果1、2、3号高炉炉前铅烟浓度分别为0.64—5.40m/m^3、0.10—5.72mg/m^3、0.273—0.538mg/m^3;在受检的152人中,发现铅中毒83例。结论炼铁高炉前铅烟浓度明显超标,铅中毒检出率达54.6%,该炼铁厂铅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源头控制和消除铅危害,并为企业职业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某炼铁厂现场调查、作业场所铅烟检测、接铅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结果1、2、3号高炉炉前铅烟浓度分别为0.64—5.40m/m^3、0.10—5.72mg/m^3、0.273—0.538mg/m^3;在受检的152人中,发现铅中毒83例。结论炼铁高炉前铅烟浓度明显超标,铅中毒检出率达54.6%,该炼铁厂铅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
铅对女工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 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在铅对女工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工作。迄今,全国已发表论文75篇,共计调查了6,215人。其中包括1987年11月第一届全国妇女劳动卫生学术讨论会13篇、调查2,778人。按论文性质可分为综述性19篇、对女工健康影响9篇、对子代健康影响27篇、动物实验及细胞遗传毒性13篇。生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41名制造红丹(氧化铅工人),工龄在10年以内,其中16名确诊为慢性铅中毒。根据他们的接铅年份和各岗位的年平均铅浓度,分别算出每名患者的累积按铅量D(年·mg/m~3),然后用概率回归法推算。如要求接铅20年,慢性铅中毒患病率不超过5%,车间空气铅浓度应控制在0.01mg/m~3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回收冶炼厂铅污染状况及其对厂内居住儿童血铅的影响。方法对某蓄电池回收冶炼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自制调查表,对该厂内居住的35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对儿童进行血铅检查,同时对工作场所和儿童居住区空气中铅进行检测。结果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尘和铅烟浓度分别为(0.217±0.135)mg/m3和(0.242±0.247)mg/m3,超标率分别为100.0%和87.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7.6倍和27.3倍。厂内儿童居住区空气中铅浓度(18±6)μg/m3,超标率100.0%,最大超标倍数22倍。厂内居住儿童血铅水平(271.64±106.78)μg/L,高铅血症、轻度铅中毒、中度铅中毒、重度铅中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0.0%,28.6%,45.7%,2.8%,男童和女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及轻、中、重度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污染严重,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其整改;厂内居住儿童的血铅水平严重超标,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化工企业铅污染和铅中毒病人发生情况,为治理和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了南京市某化工厂铅危害情况,对该企业连续2a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生产车间351名操作工人和25名其他人员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 连续2a车间空气铅尘浓度范围为0.006~5.540mg/m^3,0.014—6.416mg/m^3,340人的体检中有61人被检出有铅吸收或轻微铅中毒。结论 空气中铅浓度超标与铅吸收或铅中毒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冰铜冶炼生产过程的职业卫生现状,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我们采用国标方法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现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结果显示,冰铜冶炼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铅、粉尘、不良气象条件和噪声。焙烧工段的高温作业分级达Ⅳ级。焙烧工段铅尘平均浓度为0.0575 mg/m3,平均超标0.15倍。配料工段上料处铅尘浓度为0.305 mg/m3,超标5.10倍。诊断慢性铅中毒2例,慢性铅中毒观察对象3例,职业性铅中毒患病率4.26%。提示,冰铜冶炼生产的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以铅中毒为主,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24-1026
目的了解某市蓄电池企业生产性铅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所属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生产环境中大多数检测点的铅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蓄电池制造车间铅烟最高浓度为1.8mg/m^3,平均浓度为0.19mg/m^3;铅尘最高浓度为3.4mg/m^3,平均浓度为0.228mg/m^3,最高超标倍数为67倍。2006年在岗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尿铅异常178人,检出率高达95.19%,其中铅吸收19人,达到轻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58人,达到中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人。最高尿铅含量达13.04μmol/L,超过国家尿铅允许值(0.34μmol/L)38.35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该市蓄电池生产行业的生产车间多数检测点铅烟、铅尘超标,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尿铅异常明显,铅职业危害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1991至2008年国内医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关于我国部分蓄电池企业职业性铅暴露、铅危害和铅中毒情况.方法 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3个数据库检索1991至2009年所发表的有关蓄电池企业职业性铅暴露、铅危害和铅中毒的相关文献,检索的关键词为铅、铅暴露、铅危害、铅中毒、蓄电池.结果 2003至2008年,我国蓄电池企业的铅烟、铅尘浓度均较1991至2002年分别下降了37.14%、24.39%.2003至2008年,我国蓄电池企业铅烟、铅尘CTWA、超标倍数分别为7.3 mg/m3和6.2倍,CSTEL、超标倍数分别为18.7 mg/m3和32.0倍;1991至2002年,我国蓄电池企业铅烟、铅尘平均浓度分别为国家卫生标准的11.7和8.2倍,最大值分别为最高容许浓度的3884.7和5512.8倍.与1991至2002年相比,2003至2008年间各岗位的铅烟浓度均下降,最高为熔铅岗位(83.78%),依次为化成(71.79%)、浇铸(48.57%)、电焊岗位(21.95%);铅尘依次为化成(78.79%)、磨粉灌粉(77.29%)、装配(71.43%)、涂片工种(55.56%).结论 尽管我国蓄电池生产企业的铅烟、铅尘平均浓度较过去有明显下降,但仍然超过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分别为0.03和0.05 mg/m3),铅污染及危害仍较严重,应继续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某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某乡镇蓄电池厂铅危害状况和工人健康情况.方法对其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工人进行健康体格检查.结果测得车间空气铅浓度为0.092~0.885 mg/m3,最高超标4.90倍,检出铅中毒及观察对象占作业工人总人数的57.1%.结论该厂存在严重的铅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毒物普查时,确定尿铅为铅作业人员的化验指标,并规定其标准沿用《铅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中的0.08mg/L。但依此判断标准,对铅作业人员普查结果所作分析,我们感到阳性检出率很低、漏诊率较高,这与实际危害间有较大的距离。 我们知道:人铅负荷与铅中毒有着密切关  相似文献   

20.
陈惠娟 《职业与健康》2004,20(10):27-28
目的 了解蓄电池厂作业环境和工人健康状况 ,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龙岩市 3家蓄电池厂的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 ,对 12 1名接铅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 作业环境各岗位铅烟浓度 :铸球0 0 81mg/m3 ,铸片 0 112mg/m3 ,焊接过桥 0 0 66mg/m3 ,各岗位铅尘浓度 :切片 0 0 2 6mg/m3 ,涂片 0 0 10mg/m3 ,磨粉 0 2 0 5mg/m3 ;接铅工人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疲乏无力、肢体酸痛、神经衰弱综合征等症状 ;尿铅检验结果 ,有 3 8人尿铅测定值高于正常值 (3 1 4% )。结论 做好蓄电池厂的生产环境治理和接铅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