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SDHVD患者24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1级组61例、2级组84例以及3级组95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SDHV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情况,对比不同组别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情况,分析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08%、50.42%、93.75%、81.6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00%、29.00%、68.00%、52.00%(P0.05)。对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的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提高,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升高,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50%-70%以及71%-99%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HVD严重程度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且SDHVD患者多并发基础疾病,临床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年龄大于65岁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86.25%)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其中多发性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了解脑梗死的病情、评价预后,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谭玉莹 《蛇志》1995,7(2):21-23
本文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超声论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田敏  韩晓云  王丽丽  王小艳 《生物磁学》2011,(18):3518-3520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肱动脉FMD对SAP的价值。方法:将选取的65例SAP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肱动脉FMD和颈总动脉IMT,并作Califf危险评分和As积分,分析观察指标间的关系。结果:cati行危险评分和As积分都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且二者呈正相关(P〈0.05);颈总动脉IMT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肱动脉FMD则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无创监测颈总动脉IMT和肱动脉FMD,可指导SAP临床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老年原发退行性瓣膜病超声观察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心动图检查610例老年患者,结果显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相同年龄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总检出率为48.52%,瓣膜病变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未检出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的退行性病变;不同病因中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检出率以高血压和冠心病联合病变时最高,单纯冠心病者瓣膜退行性变检出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病者,无心脏病者未检出退行性瓣膜病病者;本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老年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可能仅是其中一个促发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减少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肱动脉FMD对SAP的价值。方法:将选取的65例SAP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肱动脉FMD和颈总动脉IMT,并作Califf危险评分和As积分,分析观察指标间的关系。结果:Califf危险评分和As积分都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且二者呈正相关(P<0.05);颈总动脉IMT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肱动脉FMD则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无创监测颈总动脉IMT和肱动脉FMD,可指导SAP临床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为老年人常见心瓣膜病。随着年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致使瓣膜功能异常。我们对160例本病患者进行了UCG检测,现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160例,男118例,女42例;年龄为60~82岁。除外风心病、先心病及胶原病所致瓣膜病变。应用仪器为美国HP—77025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仪,探头频率为2.5MHz。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冠心病患者(54例单支病变和60例多支病变)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HDL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D显著降低(P<0.05),多支病变组病变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的回声图像特点将该院53例(59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软斑组(24个)、混合斑组(18个)、硬斑组(17个),比较3组的造影增强率、造影增强程度分级,并对各类型斑块的时间-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9个斑块中有40个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增强率为67.80%,其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超声增强率分别为87.50%、72.22%、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增强程度Ⅰ级和Ⅲ级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硬斑组造影增强程度Ⅰ级个数较软斑组和混合斑组多,软斑组造影增强程度Ⅲ级个数较混合斑组和硬斑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低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斑块峰值强度高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混合斑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低于硬斑组,斑块峰值强度高于硬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无创性地通过造影增强实时反映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情况,提供参数成像与定量分析,正确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超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评价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病变程度,为颈动脉AS动物模型的诊断评估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模型(Model)组,每组9只,模型组饲喂高胆固醇饲料2周后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饲喂6周,建立兔颈动脉AS模型,NC组饲喂常规饲料至8周。造模4周、8周时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并超声检查颈动脉,造模8周时行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行安死术后取右侧颈总动脉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评估颈动脉AS病变。结果与NC组比,模型组兔造模4周时血浆TC显著升高(P 0.05),8周时体重、血浆TC、TG均显著增加(P0.05,P0.01);超声结果显示,模型组兔的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狭窄率、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均随病变程度加深而显著增加(P0.05,P0.01),并可见狭窄和斑块形成; HRMRI结果亦显示,MIP成像可见右侧颈总动脉明显狭窄,3D-TOF成像可见模型组兔有明显的AS斑块且狭窄率显著增加(P0.01);组织病理学证实模型组兔颈总动脉有明显的AS斑块形成,IMT、狭窄率、脂质含量均比NC组显著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声、HRMRI与HE染色的定量分析结果显著相关(P0.01)。结论超声和HRMRI技术均能无创检测诊断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病变,但HRMRI更能清晰、直观地判断血管狭窄及AS斑块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n=26),中度病变组(20分≤Gensini评分40分,n=45)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40分,n=29)。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重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IMT、β、EP、AC、PEVβ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607,0.428,0.532,0.507,0.556,均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4,0.432,0.517,0.521,0.54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78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人群78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中微量元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结果:经过超声检验发现,观察组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41例,无斑块患者37例,对照组人群78例中发现斑块的患者为21例,无斑块患者57例。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Hcy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含量Zn~(2+),Mg~(2+),Cu~(2+),Pb~(2+)的含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Ca~(2+),Fe~(2+),Cr~(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体内锌、铜、铅、镁这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呈负相关,血清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含量、铁、钙、铬元素的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住院的80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年龄、吸烟、血压、饮酒、糖尿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磷脂酶A2等指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43%,对照组为1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是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LP-PLA2水平、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与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有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LP-PLA2和高血压患者要关注其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51人主要为脑梗死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将所有受试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筛选,找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相关的因素。结果年龄及吸烟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6(OR=1.08,95%CI 1.02-1.14)和0.01(OR=5.09,95%CI 1.47-17.61);年龄、吸烟同样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6(ORn=n1.06,95%CI 1.06-1.11)和0.04(ORn=2.97,95%CI 1.04-8.50),收缩压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P=0.04(OR=1.03,95%CI 1.00-1.05),舒张压与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P=0.04(OR=0.96,95%CI 0.92-1.00)。结论随年龄的增大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增加,吸烟者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比率高于不吸烟者;收缩压增加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增加,舒张压增加斑块患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脑梗死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院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显示颈部动脉:经总动脉远端:颈内动脉起始部和颈动脉分叉处,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及管腔是否狭窄狭窄程度.结果:①两组患者内膜增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斑块形成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斑块发生在颈总动脉膨大部,占43.8%;发生在颈总动脉主干,占30.1%;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13.6%;发生在颈内动脉主干,占6.8%;发生在椎动脉,占5.4%;③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轻度狭窄发生率、中度狭窄发生率、重度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是预测脑梗死风险的重要指标,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ro)水平的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入住解放军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50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ntemalcarotidartery,ICA)、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toni或(和)颈动脉斑决定义为CAS。24h内将患者空腹静脉血送检,记录测定后的生化指标及№水平,记录吸烟史、糖尿痛、高血压病等病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强度。结果:按FIB水平分组(FIB≤3g/L组、FIB〉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IB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IB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观察组)176例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斑块形成组(113例)、内中膜增厚组(6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分为不稳定组(106例)、稳定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UA水平,根据UA水平不同分为高UA组(134例)和正常UA组(117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稳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而稳定组和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UA组和高U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可以作为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此外,血清UA的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和不稳定者表达更高,但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20.
胡军  曾慰  胡名松 《生物磁学》2011,(10):1907-190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治疗并发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以及合用格列吡嗪对辛伐他汀的增效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治疗后,测量血脂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活性和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其IMT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辛伐他汀单独治疗相比,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的TC、TG和HDL-C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LDL-C显著减少(P〈0.05),两组间ET-1和TNF-α以及IMT值差异显著(P〈O.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活性,进而对颈动脉粥硬化具有治疗作用,而合并格列吡嗪治疗能够起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