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细管电泳数据工作站由数据采集卡和系统软件二部分组成,由于在软件中采用了最新的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实时、非实时小波分析,样条最小二乘法等)。因此对较大强度的噪声干扰起到了委好的抑制作用。应用了安培检测器的毛细管电泳数据记录结果表明,工作站比常用函数记录仪的信噪比提高近20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通过使用COM/DCOM连接技术、编写Interbus OPC客户端控制程序、编写过程控制级的PLC系统的过程数据、以及使用TCP/IP技术、构建0PC服务器,实现了控制程序与远程网络的通信,实验面板的具体实现主要应用Java语言,利用Java applet小程序嵌入网页中得以实现,从而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虚拟实验室方案即控制系统网络虚拟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随着硬件配置越来越好,很多朋友都希望在当前系统中安装虚拟PC,因为实践表明,我们在虚拟机上做一些操作时比在当前系统中操作更方便,而且虚拟PC与物理PC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如果按照一般的方法安装虚拟PC,那么还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将当前系统中的一些数据和软件移植到虚拟PC中。本文将介绍一种快速将当前系统一分为二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将当前系统快速地移植到虚拟PC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电工测量技术的发展 ,在测控系统中使用PC进行信号测试和分析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测量仪器———虚拟测量仪器。所谓虚拟测量仪器就是以微机为测量平台 ,用虚拟仪器软件模拟实际仪器操作界面 ,通过人机交互完成对信号的采集、调理、分析处理和结果显示输出等功能。实现虚拟测量仪器的关键 ,一个是硬件数据采集设备 ,完成现场信号的采集、调理和缓存 ;另一个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模拟仪器仪表面板的软件。本项目采用了VisualC + +来编制虚拟系统应用程序 ,采集卡的驱动程序用Windows环境下动…  相似文献   

5.
利用Kinect的局部骨骼追踪技术,捕获人体数据、彩色数据和深度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描绘出手的轮廓并且根据深度信息识别出手势的意思,做逻辑处理后,通过Kinect设备将信息发送给PC,形成操作命令映射到虚拟文物上,虚拟文物会进行相应的动作,比如移动、放大、旋转等。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体验者能够通过体感交互技术较好地对虚拟文物进行控制。虚拟文物互动展示系统突破了传统文物的展示方式,使观众积极参与到展览之中。  相似文献   

6.
从自主研发的角度,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数字示波器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对数据采集卡硬件设计和配套软件的开发进行了研究。采用PCI接口,用DMA方式传输数据,使得采样频率可达100MHz,用户可通过软面板设置采样参数,采集的数据先送到系统内存,再直接以波形形式显示到软面板上,或者以数据文件格式存到PC机硬盘。该虚拟示波器已成功运用于弱电信号的采集。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采用Visual Basic6.0研制毛细管电泳专家系统知识库。知识库的构建采用了关系型Access动态数据库和ActiveX数据对象技术(ADO),不仅可大容量收集文献资料,同时支持用户对知识库的即时更新,为分析工作者提供了互动式的在线知识查询和更新平台。对构建知识库所涉及的主要组件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虚拟示波器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虚拟示波器技术的数据采集在电子测量和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讨论了在Win32环境下,用PC机和PCL-1800数据采集卡构成虚拟示波器以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法和思路,该系统实现了信号的自动采集,并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PC的虚拟万用表所涉及的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采用PC104总线的硬件系统整体设计,软件方面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采用Visualc++作为软件设计平台,设计系统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0.
1引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给仪器仪表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70年代将微处理器引人仪器设计中,出现了智能仪器;80年代初期在个人计算机上发展了个人仪器;80年代后期将虚拟实现技术引人到仪器设计中发展成为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是利用软件在微机屏幕上构成虚拟仪器面板,在有足够的硬件支持下对信号进行采样,在离线条件下,经软件处理得到测量结果的测量仪器,它具有结构简单、一机多用、测量精度高等特点。本系统采用虚拟实现技术,以PC机为核心,将自制的电力参数采集卡插人PC机的总线插槽中,直到与PC机的内总线连接,以实现对电力参…  相似文献   

11.
开发了一套基于AD7677和MEGA64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下位机硬件系统主要由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MEGA处理器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组成。它能够实现信号的采集及前端处理,并能通过串口总线与上位机通信。上位机软件系统采用NI公司生产的Lab Windows/CVI 8.0工控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后端处理及显示。重点阐述了系统原理及硬件、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一种基于无线收发芯片nRF905和以Atmega1为主控芯片的无线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铁路站防雷设备及接地电阻。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信号采集、信号无线传输和上位机对信号的处理3个部分。PC监控软件向下位机发出控制指令,下位机接收到指令后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数据回传给上位机软件处理并显示,完成对防雷设备和接地电阻的监测。该系统已在铁路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一种单频GPS软件接收机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PS软件接收机相对于硬件接收机更灵活,在一些特殊应用背景下易于实现更复杂的算法,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性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文章致力于研究一种基于PC的单频GPS软件接收机.GPS信号下变频和对中频信号的采样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由射频前端、数据采集板实现,采样后的数字中频信号在PC中完成捕获、跟踪、导航信息解算,并给出最终定位结果.对数据采集硬件和信号处理算法的具体实现作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系统测试实采数据的处理结果,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正常,静态定位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VB6.0上的MSComm控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PC和PLC之间的通信。通过PC上位机传过来的数据,PLC将采集的限速器速度数据进行处理判断后发送给PC上位机。PC上位机软件在根据PLC传上来的限速器测试数据的自动判断处理显示在界面上,同时将测试数据保存到服务器上共享。经过调试测试,整套系统已经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15.
曾蓉 《自动化信息》2005,(12):36-38
本文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在Windows2000系统环境下对基于单片机的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现场总线的上位机软件。该软件由串口(RS232)信、USB接口、PCI总线、并口及数据处理等5个软件模块组成,主要用来实现测试接口以及数据处理的通用化、测试模块的集成化,它能够顺利连接到各个接口及设备,完成PC机的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内原子层沉积(ALD)控制系统中存在硬件结构兼容性较差、数据交换及数据处理能力较弱等问题。通过分析ALD薄膜生长工艺特点,选定系统硬件配件,确定系统控制结构,设计出基于PC控制的ALD系统。系统采用Beckhoff工业PC作为主控制器,运用EtherCAT现场总线技术进行控制器与I/O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换,利用TwinCAT控制软件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新系统在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实时性强,运行稳定,工艺结果能够达到半导体薄膜工艺标准。基于PC控制的ALD系统,对于实现薄膜生长的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为PC控制应用于薄膜生长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套基于FPGA的微流控芯片的电泳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具有大量控制端口的FPGA作为系统的控制芯片,同时为了节约控制端口,选取串行控制的A/D与D/A芯片;采用USB2.0高速传输接口与上位机通信,满足了实施控制与数据上传的要求;采用VerilogHDL语言对芯片编程后,可同时对30个PCR芯片实施控制,另外还编写了基于Windows XP的驱动程序与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主从式测量系统中传感器的标定问题,提出从上位机软件进行标定的方案,着重分析软件标定的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并根据标定直线及标定常数的数值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原点补偿。实验证明,从上位机软件角度对传感器进行标定更加简单方便,并且降低了对生产线标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该方法适合应用于工业现场对传感器进行标定,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软PLC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软PLC技术是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逐渐兴起的一项基于PC的新型控制技术。软PLC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通讯能力,并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论文介绍了软PLC编辑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的功能,详细说明了开发时所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该系统选用Visual C++作为开发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系统由PLC语言编辑编译器和仿真器组成,能够使用梯形图和指令表两种语言进行编程,并具有软件仿真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多通道ARINC429总线板卡,上位机通过以太网络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ARINC429总线上的组件通信。内部集成多种可通过上位机配置的数据处理功能。给出了系统的整体构成和软件流程,重点阐述了板卡内部数据包定义和数据格式转换等内容。实验结果表明,该板卡可以稳定地实现以太网数据与ARINC429数据字的转换,完全满足航空测控系统数据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