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前置胎盘剖宫产的96例产妇,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了解所有胎盘前置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状况,并探讨胎盘前置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d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剖宫产史、胎盘植入或粘连是导致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高龄、有剖宫产史、有胎盘植入或粘连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影响较大,在临床中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先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因前置胎盘进行生产的产妇40例,按照选择股动脉置管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先经股动脉置管后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的防治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显著相抵产后大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欣母沛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缩宫素20u,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欣母沛能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止血带预防性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前置胎盘患者共99例,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止血带51例为实验组,余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产后出血及术后24小时阴道流血量。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产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阴道流血量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止血带能起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引起难治性产后出血救治经验的总结,提高发生紧急产后出血时的急救能力,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方法对我院3年内发生的1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生原因、治疗方法、输血情况和产后并发症等信息,总结因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引起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救治经验。结果 1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中,有8例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6例为宫缩乏力,1例为子宫内翻。8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中,4例采用B-Lynch缝合,3例宫腔内纱布填塞,1例子宫切除,无孕产妇死亡,急救成功率为100%。结论⑴难治性产后出血发生的首要原因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其次为宫缩乏力,如瘢痕子宫、多胎妊娠和子痫前期等,另有极少见原因如子宫内翻。(2)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引起难治性产后出血应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准确判断,争取抢救时间,可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前置胎盘是产科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剖宫产术为该病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但往往在剖宫产术时 ,胎儿胎盘娩出后 ,子宫下段收缩力差 ,胎盘剥离面出血较多。我们采用术时直肠给米索前列醇加强宫缩 ,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9~ 2 0 0 0年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产妇 4 1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3例 ,对照组 18例 ,实验组平均年龄 2 6 8± 1 2岁 ,平均孕周 37 6± 1 1W ,初产妇 15例 ,经产妇 8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 2 7 3± 0 6岁 ,平均孕周37 5± 1 2W ,初产妇 11例 ,经产妇 17例 ;两组年龄、孕周…  相似文献   

7.
王芬  陆小兰 《现代保健》2009,(25):78-79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有效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因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500ml的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例经有效处理,无一例发生失血性休克、DIC、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2例因合并胎盘大面积植入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前必须做好防止出血和抢救的准备,了解胎盘类型及部位,选择合适切口,胎盘剥离面出血,热盐水局部压迫出血面,“8”字缝扎术,子宫下段压迫缝扎术,均为有效止血方法,如合并胎盘植入,危及生命,子宫全切术是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s高月丹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44-144,146
目的探讨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均采用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结果20例患者球囊压迫止血期间,导尿管引流袋内宫腔出血量约35-100mL。20例患者拔出尿管后阴道流血量少,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宫缩好,恶露正常无异味。20例剖宫产术后2d体温36.5~37.8℃之间,均于手术后3d内恢复正常;无继发宫腔感染及腹部术口感染。6~7d术口拆线,术口愈合好,出院,无一例感染。结论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所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对照组实施缩宫素联用宫腔填纱的治疗,而观察组则实施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的治疗,比较经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出血的状况.结果:经治疗之后,其观察组在2h和24h的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经检验存在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评价意义.结论: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患者而言,实施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较少产生副反应,有效减少了止血的时间,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故在临床上值得被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与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12例剖宫产术前子宫动脉置管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的患者中未出现DIC;术后置管栓塞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生DIC5例,占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管术中栓塞组平均出血量(1124±905)ml,术后置管栓塞组平均出血量(5047±175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管术中栓塞组栓塞失败0例,子宫收缩异常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窒息1例;术后置管栓塞组栓塞失败2例,行子宫切除术,子宫收缩异常7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窒息2例,SUAE手术时间28~45min,平均38min。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常并发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风险大,术前行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置管,做好介入准备,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子宫栓塞术已成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但一旦发生了严重的DIC和休克,则失去了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1.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76例,观察产后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种类、胎盘附着部位、胎盘面积大小、孕产次及孕妇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多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χ2=7.041,P<0.01);产后出血>500mL者胎盘面积显著大于出血≤500mL者(t=4.723,P<0.01);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附着于后壁及侧壁者(t=28.041,P<0.001);流产次数≥2次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流产次数<2次者(t=27.633,P<0.001);产后出血量与年龄无关(r=0.131,t=0.217,P=0.829).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胎盘面积大、流产次数增加(≥2次)是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对于预防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PPH)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因前置胎盘采取剖宫产术分娩的10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产妇剖宫产术分娩后接受预防PPH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5)、B组(n=35)、C组(n=35)。对A、B、C组产妇,于剖宫产术后分别采取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PPH。观察3组产妇PPH量、止血时间、子宫收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产妇PPH量、止血时间进行总体比较;然后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对3组产妇子宫收缩良好率、不良反应率进行总体比较;然后采用调整检验水准法(α′=0.017),进一步两两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3组产妇年龄、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产妇类型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0~2、2~12及12~24 h的PPH量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789、24.826、20.083,P均<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相比于B、C组产妇,A组术后0~2、2~12及12~24 h的PPH量均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vs A组:LSD-t=18.932、29.863、24.653,P均<0.001,C组vs A组:LSD-t=27.630、32.973、23.872,P均<0.001)。③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止血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87,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A组产妇术后止血时间显著短于B、C组产妇,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28.631、30.287,P<0.001)。④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0~2、2~12 h子宫收缩良好率分别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5、P=0.022,χ2=11.167、P=0.004);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A组产妇剖宫产术后0~2、2~12 h子宫收缩良好率显著低于C组,剖宫产术后2~12 h子宫收缩良好率显著低于B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29、P=0.010,χ2=6.873、P=0.009,χ2=9.401、P=0.002)。⑤A、B、C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7.1%(6/35)、45.7%(16/35)、42.9%(15/35),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5,P=0.022);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A组显著低于B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9,P=0.010)。 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前置胎盘产妇予以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具有预防PPH作用。同时,其还具有提高术后止血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的作用,对于预防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术中及产后出血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行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止血,两组均使用缩宫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 098±104.4)m L]、手术时间[(50±14.5)min]、子宫切除率(0)及产后发热率(8.0%)均少于对照组[(1 207±198.6)m L、(65±17.2)min、(24.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腔粘连及月经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导致的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方便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导致选择性剖宫产产妇大出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14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确诊为前置胎盘,并进行选择性剖宫产的10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时出血量将其分为大出血(MH)组(n=47,分娩时平均出血量为2 054 mL)和非大出血(NMH)组(n=58,分娩时平均出血量为540 mL)。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调查研究,统计学比较其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产科史、血红蛋白(Hb)含量、孕期舒张压和收缩压等临床指标差异,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前置胎盘导致选择性剖宫产产妇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 结果①MH组产妇年龄≥34岁比例及胎盘位于前壁发生率均高于NMH组,而孕期最高舒张压和最高收缩压,则低于NMH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其他12项临床指标,包括BMI、首次生育比例、剖宫产史、其他腹部手术史、子宫肌瘤史、孕前Hb含量、孕期吸烟率、单胎妊娠率、住院治疗率、类固醇使用率、剖宫产前Hb含量及分娩时孕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4岁(OR=2.09, 95%CI:1.16~3.71,P<0.05),胎盘位于前壁(OR=2.21, 95%CI:1.21~4.03,P<0.05)是前置胎盘导致选择性剖宫产产妇剖宫产时发生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34岁及胎盘位于前壁的前置胎盘产妇,在进行选择性剖宫产时发生大出血的风险较高,应加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盘前置状态(PPS)孕妇人工终止妊娠术(ATP)后,发生产后出血(PPH)的初步评分模型建立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ATP的142例PPS孕妇为研究对象。导致PPS孕妇发生PPH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与临床经验,对导致PPS孕妇发生PPH的5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影响因素的OR值,对PPH影响因素进行赋分。根据此赋分标准,计算本组孕妇PPH风险总评分,并绘制该评分预测孕妇发生PP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PPH风险总评分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最佳临界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PPS孕妇发生PPH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ATP史(ATP次数≥3次与<3次)、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与<25 kg/m2、剖宫产术分娩史,以及PPS类型(边缘性、部分性、完全性PPS)与胎盘植入情况(无胎盘黏连、胎盘黏连及胎盘植入) 5项因素。②将这5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分娩史(OR=18.865,95%CI:4.013~88.671,P<0.001),完全性PPS(OR=20.148,95%CI:3.387~119.846,P<0.001),以及胎盘黏连(OR=44.045,95%CI:9.772~198.523,P<0.001)与胎盘植入(OR=87.494,95%CI:11.685~655.111,P<0.001),均为PPS孕妇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4项因素的OR值,分别赋予1、1、2及4分。PPH风险总评分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ROC-AUC为0.926(95%CI:0.876~0.975,P<0.001),PPH风险总评分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最佳临界值为3分,其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2.5%,准确率为88.0%。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PS孕妇发生PPH的评分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此类孕妇ATP的PPH风险,利于个体化选择ATP方式。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尚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该评分模型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产科106例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并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术中、术后2h与24h的出血量,产前及产后血清Ca2+、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χ2=5.671, P<0.05)、产后2h与24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818、10.277,均P<0.05);两组产后血清Ca2+浓度均升高,Hb浓度均下降(观察组t值分别为10.255、2.589,对照组t值分别为 11.758、6.572,均P<0.05),而观察组产后血清Ca2+及H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332、1.331,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153, 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可以有效防治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简便、高效、起效快及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见原因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针对性预防相关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5例因宫缩乏力(141例)和胎盘因素(64例)致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种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出血量、出血特征、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相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量多,药物治疗疗效差,输血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率高,子宫切除率高、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出血量大、临床处理复杂;产前、术前重视需相关原因的预防,疤痕子宫者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多次刮宫史预防胎盘因素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0年间剖宫产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为提高产科质量,促进自然分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5周孕产妇资料14 119例,对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剖宫产6 116例,剖宫产率43.3%;自然分娩7 833例,自然分娩率55.6%;产钳助产率1.1%.年度间比较: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19.944,P<O.05),自然分娩率呈上升趋势(x2=33.082,P<0.05),产钳助产率呈下降趋势(x2=39.303,P<0.05).产后出血757例,产后出血发生率5.4%.10年间随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也降低(x2 =20.744,P<0.05).10年间产后出血病例中剖宫产严重产后出血占90.5%(143/158),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2.991,P<0.05).结论 剖宫产导致产后出血增多,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和控制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在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施行B-lynch缝合术和宫腔纱条填塞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为400~<500mL时即预先施行B-lynch缝合术患者35例为预防组;出血量为≥500mL时进行B-lynch缝合术患者20例为治疗组1,进行宫腔纱条填塞18例为治疗组2.观察总体缝合止血效果、平均出血量、输血率、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天数、产后病率、术后子宫复旧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3例患者产后出血均得到预防及满意控制,但预防组效果明显好于两个治疗组,预防组与治疗组1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输血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产后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9、2.99,χ2值分别为4.71、4.71、5.76;均P<0.05);预防组与治疗组2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输血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产后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5、6.08,χ2值分别为8.96、8.16、16.12;均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迅速、有效、安全,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适时实施B-lynch缝合术,其产后出血能得到预防及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