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定压力下遇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承载力显著降低并引起建筑物下沉的黄土叫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尤其在北方地区地基土质的湿陷性很大,不论是房屋还是铁路建设中的接触网支柱、变配电所室外的基础,遇到湿陷性黄土都对工程质量造成威胁,都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方法有强夯、灰土挤密桩和灰土法,前两种方法成本较大。在武嘉铁路房建、接触网、电力、变电专业基础设计采用灰土换填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本文从采用灰土换填地基机械施工新技术层面,阐述施工方法,从而减少劳动力,保证基础质量和建筑物稳定要求,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工效,降低了工程造价。以指导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湿陷性黄土层的地基处理目前比较有效的是运用灰土挤密桩技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能改变湿陷性土层的承载力,该做法目前被广泛采用。本文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相关指标以及灰土挤密桩处理的施工过程,来对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龙城大街道路工程中遇到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和自重湿陷性场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要根据地基湿陷性等级选择处理方法,可供选用的方法有换填法、灰土桩挤密法、预浸水法+强夯法等,施工中一定要把握技术要点和控制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效果有所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面工程,对灰土挤密桩的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并对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工程建设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其中湿陷性黄土就是影响因素之一。现阶段通过采取灰土挤密桩的方式处理湿陷性黄土,能够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灰土挤密桩主要是对土体进行横向的挤密处理,从而能够提高被挤密土体的最大干密度,使其满足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最终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灰土挤密桩为研究对象,对其处理湿陷性黄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各种施工方法对比分析研究,天然气管线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采用强夯法与垫层法较为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对附加应力较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如线路上设置的重点建筑物(阀室),宜优先采用强夯法处理,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垫层法处理,既经济又可满足地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甘肃省黄土地区黄土的一般特性,以灰土挤密桩为对象,重点研分了湿陷性黄土地段高速公路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借助工程实际应用,从施工放样、成孔成桩、材料控制、处治效果等方面总结了成熟经验,以期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不良地质分布的湿陷性黄土,需要有大面积的特殊路基处理,这对公路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在有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不良地质情况下,需要进行特殊路基处理,这对公路建设有重大影响。为了保证公路路基处理的加固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来保证黄土地基湿陷性问题,以有效的提高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本文重点介绍的是强夯法、冲击碾压法、挤密法、预浸水法及化学加固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施工工艺技术、施工环境要求、施工工期要求三个方面对比扩底钻孔灌注桩基础、灰土挤密桩基础、载体桩基础三种主要地基处理方法的优劣,分析了载体桩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对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粉煤灰等量取代石灰的试块进行室内压缩实验 ,得出其压缩变形系数和湿陷变形系数 ,并对掺有粉煤灰和石灰的双灰土的力学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粉煤灰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某电厂主厂房地段地基处理实例,阐述了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加固机理及施工工艺,分析了强夯法在部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可行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进行阐述,介绍了强夯技术处理的主要施工要点,探讨了黄土夯实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了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艺,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湿陷性评价及地基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湿陷机理分析,对黄土湿陷性的评价,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质量检测与控制在施工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振宁 《水泥工程》2021,34(1):80-82
0前言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收水浸润,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黄土在我国分布面积约有64万km2(占国土面积6.7%)。广泛分布于黄河中游的河南西部、山西、陕西和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而以黄土高原的黄土分布最为集中,这些地区的黄土分布厚度大,地层全面而连续,发育较典型。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本工程位于陕西铜川地区,笔者就湿陷性黄土构成、边坡及路基处理措施等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鉴于湿陷性黄土在轨道工程中的影响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太原地铁1号线土建7标为工程依托,开展黄土湿陷性浸水现场试验,在总结分析相关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处置方案,并采用ANSYS对所选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场地为Ⅱ级中等湿陷场地且无剩余湿陷量;经比选,针对车站,部分采用整体下压3 m,主体底板下黄土层采用三七灰土换填,附属基坑采用坑内灰土挤密桩处理,过街通道采用暗挖洞内微型桩处理;针对区间隧道,盾构工法洞内注硅化浆液处理(单液硅化法)为最优处置方案;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微型桩处理方案可以满足要求。所得结论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是宁夏地区十分典型的地质构造。在做好建筑、采煤等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湿陷性的黄土类型,这对性质的土壤对于施工操作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要采用一定措施确保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质量。文章结合了宁夏宁东地区土质特点,阐述该地区地基以及基础处理的方案,说明地基处理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包括之后所要应对的措施。湿陷性黄土会对地基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会因为黄土变形问题而导致后续施工无法开展或造成严重事故,危害性较大。本文将以高原某地区蓄水池工程项目建设为例,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基本情况与危害的介绍,对具体黄土基础处理方式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旨在做好高原地区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保证工程建设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G309固西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通过当地地质条件、地层状况、黄土湿陷性等综合因素,采用素土挤密桩法加固湿陷性黄土路基。对不同深度的桩体土和桩间土钻芯取样进行物理指标检测和承载力测试,试验表明:素土挤密桩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使土体加密,有效提高桩体土的压实系数和桩间土的挤密系数,路基湿陷性消除,复合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该方法在深层处理地基问题上是一种较为提倡且经济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高速的发展的经济持续增长,建筑工程无论是建筑的项目还是数量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增加当中,同时建设的场地也具有多样性,尤其是建设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这样特殊的场地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是无法满足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设计要求与规范,因此,必须要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特点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之后采用科学、合理、恰当、与之相对应的勘察方法,才能确保地基浸水湿陷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任何的影响和破坏。本文主要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的分布,提出了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为施工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安达 《粘接》2022,(5):154-158
针对传统北方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方法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提出素土挤密桩与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以张家口桥东区某小区地基处理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素土挤密桩与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对黄土单个物理指标与湿陷性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对7#地基部分桩基问题采取增加短桩进行补救,补救结果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国土面积中占有相当比例,在这种特殊地质条件敷设管道对基础处理也有着特殊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影响地基的因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以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