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为止,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家庭农场模式被证明是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但是,家庭农场模式并不等于小生产模式,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家庭农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运用经济学均衡理论对发达国家家庭农场规模变化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制造业—农业工资比及劳动—资本价格比的提高是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决定因素。经济发展程度是各国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基础条件;制造业工资高于农业工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前提条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用机械对劳动力的有效替代,使得家庭农场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成为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有效手段。但是,美国的经验表明,当一国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家庭农场规模的变化不再由劳动-资本价格比和制造业-农业工资比决定。  相似文献   

2.
黄祖辉 《农村经济》2023,(12):143-144
<正>《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显示,全球有24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食物不安全状态。为实现全球“零饥饿”的愿景,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生产端的投入,有效提升各类食物产能和供给能力,并优化食物流通和分配环节;另一方面,还需高度重视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减少各类食物的无端损耗,实现更加节约食物。  相似文献   

3.
食物浪费不仅导致食物生产和分销过程浪费大量资源,还增加垃圾处理压力和温室气体排放,挑战粮食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解析了收入增长影响家庭食物浪费的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居民家庭食物浪费量,食物浪费收入弹性为0.26,其中,数量效应表现为收入增长提高谷物类、蔬菜类和肉蛋奶类食物的浪费量,包括通过提高家庭食物浪费率对食物浪费量产生影响;结构效应表现为收入增长降低蔬菜类食物浪费量占比,提高肉蛋奶类食物浪费量占比,但对谷物类食物浪费量占比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增长与家庭食物浪费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显示,2030年前我国人均食物浪费量和食物浪费总量仍会继续上升,有必要制定和实施遏制居民家庭食物浪费的具体干预措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浪费的作用更强,因此干预措施制定应着重关注农村地区家庭食物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规划和市场两种力量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决定作用.研究方法根据城市经济学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建立城市用地规模实证模型,对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中国城市用地规模的决定因素与土地私有化的美国城市的用地决定因素惊人地相似,城市规划中很少考虑的工资收入、通勤成本和临时人口等都对用地规模有显著影响,并且,经济因素随着市场的完善对用地配置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在经济因素作用下城市用地的扩大是有序的,积极地考虑相关经济因素有可能制定出更有效的用地规划.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实现其食物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在内蒙古、甘肃、河南和陕西4省(自治区)中8个国家级贫困县320户农村居民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物不安全风险承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分析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之一。文章对我国家庭农场概念及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家庭农场规模的经济效益、成本降低效益以及风险降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该文通过构建规模效益分类模型,运用经济学均衡理论研究影响农场规模的主要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影响规模效益的因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农场的规模效益进行分类研究,为我国发展家庭式农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盱眙县地处江苏中西部,境内平原良田、低山丘陵、湖滩水网兼备,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种植生产面临生产经营户多、规模小、效益低的尴尬境地。通过土地流转,一批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这种不离乡不离土、种地顾家两不误生产方式充满生机。但是,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和规范。一、盱眙县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现状目前,本地以发展粮食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在170个左右,在本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势态,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其动机和区位策略的极大关注。围绕这些问题的系统性实证研究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投资激励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本文基于传统经济因素和制度视角建立了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区位决策的理论假设,利用2015-2017年1214家境外农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中国在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不同的投资动机和区位决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投资被资源禀赋丰裕的国家所吸引,对高收入国家看重已形成的资源开发能力,对低收入国家则看重资源开发潜力;(2)以市场和战略资产寻求为目标的农业投资更倾向于流入高收入国家;(3)农业投资者不畏惧目标国家的制度风险。目标国家更差的法治力度、更低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或更高的土地权利不安全程度,对中国农业投资者起不到明显的震慑作用。我们的结果对于不同的投资度量方式、估计策略和制度维度均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考虑到中国农业投资强烈的资源寻求动机,并且此类投资更可能流向治理制度薄弱的国家,政府应当督促海外投资者遵守农业多边投资规则,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资源权属权利,以防继续陷入"资源掠夺"的舆论漩涡;投资者也应当增...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就必须了解不同沟通方式对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研究发现:沟通方式显著减少食物浪费行为,发布式沟通可以提高主观规范,进一步减少食物浪费行为,而反馈式沟通则可以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减少食物浪费行为;对于生活方式在沟通方式与主观规范、责任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而言,领导意识弱的个体面对发布式沟通时较容易增强其主观规范,而怀旧意识强的个体面对反馈式沟通时较容易产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食物损失浪费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减少食物损失浪费已成为各国保障食物安全的另一条途径。采用统计分析法及Tobit模型对中国11个区域25个省市的农村家庭食物浪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农村平均食物浪费率为2.4%,长江中游地区的浪费比率最高,为3.69%,京津区的浪费比率最低,为0.14%。薯类的浪费比率最高,为3.92%,蛋类的浪费比率最低,为1.29%。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家庭社会地位越高,食物浪费比率越高;女性做饭的浪费比率明显高于男性;精细化烹饪燃料、良好的储藏条件能显著降低食物浪费率;家庭成员喜欢新鲜饭菜的偏好会提高食物的浪费率。  相似文献   

13.
<正>黑龙江垦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随着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农垦企业相  相似文献   

14.
在对居民家庭食物安全状况的评价中,尽管客观评价方法应用较多,但主观评价方法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基于2006年8月在内蒙古、河南、甘肃和陕西4省区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320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安全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以往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进行了评述。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但笔者发现 ,这些解释都没有将农民的经济行为理解为一种理性行为 ,都没有将农民当作一个追求独立物质利益的市场主体来看待。本文则以此为出发点 ,给出了一个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 ,并依此标准对 199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 ,笔者运用中国 3 1省、市、自治区 2 0 0 1年截面数据 ,对 2 0 0 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外流规模与城乡收入比例、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浪费是危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粮食浪费尤为重要。[方法]文章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运行机制三方面系统梳理了美国和法国减少食物浪费的经验做法。[结果]在法律法规方面,美国的法律法规强调引导激励作用;法国的法律法规双管齐下,兼顾引导激励和处罚遏制。在政策措施方面,美国构建了差异化食物回收等级体系、通过投资教育等方式助力反食物浪费;法国更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引导社会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和反食物浪费。在运行机制方面,美国和法国均通过多部门协作、多领域减少食物浪费,但在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程度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法国。[结论]参考他国经验,基于本国国情,建议:制定法律政策的实施细则,兼顾引导激励和处罚遏制;建立多层次的食物回收等级体系,提升食物回收再利用的效率;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在全过程形成反食物浪费的合力;号召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将反食物浪费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机装备水平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85-2005年中国的分省资料,基于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农机装备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农机装备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其贡献份额最大;其次是土地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对促进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次为产品种植结构.研究中还发现,各地农机装备自然增长率的大小与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家庭农场是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提出的重要命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一个急迫的任务。发展以适度规模为特征的家庭农场,既坚持了我国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基本经营制度,又能够提高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1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及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垦区之一,是典型的北方谷物农场。垦区现有101个农场,总人口158.6万人,其中农场人口143万人,职工75.7万人(其中种植业职工38.2万人)。垦区有耕地294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6亩,种植业工人平均占有耕地77.1亩。垦区现有履带拖拉机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营农场的家庭农场规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营农场系统在当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创造了职工家庭农场的经营形式。这是我国国营农场现行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作为国营农场最基本的经济单位的家庭农场,它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前提下,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随着家庭农场的出现,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问题不能回避:(1)什么是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2)怎样确定适度规模?要回答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必须对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问题作一深入考察。本文试图从生产力系统论观点出发,对家庭农场的规模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和国营农场的广大实际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