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谦  祁虹  王燕  冯国艺  林永增  梁青龙  雷晓鹏  王树林 《农药》2020,59(3):223-225,230
[目的]为明确植物源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对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素等5种常用植物源杀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药后1 d,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0.5%藜芦碱可溶液剂表现最好,防效分别达78.10%和71.09%,速效性较强;药后3 d,各药剂处理对苗蚜表现出最佳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1.5%除虫菊素水乳剂、7.5%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0.5%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但0.3%印楝素乳油防效显著低于其他4种药剂处理;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苗蚜防效略有下降,但仍对苗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除0.3%印楝素乳油外,其他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60.00%;药后14 d,0.3%印楝素乳油防效较之前升高,其他各药剂处理防效下降,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0.5%苦参碱水剂防效分别保持在50.45%和44.24%。药后14 d,施药区与对照区的捕食性瓢虫种群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化学杀虫剂处理。[结论]印楝素对苗蚜防效较低,除虫菊素、藜芦碱、鱼藤酮、苦参碱等4种植物源杀虫剂有效控制了棉蚜种群数量,同时对天敌安全性较高,可作为苗期棉蚜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
3种植物源农药对平菇菌丝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永振  周莉  陈艳露  李子玲  刘斌 《农药》2013,(7):507-508,511
[目的]筛选出可有效用于平菇害虫生物防治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拌药栽培法分别考察3种植物源农药对平菇菌丝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拌药栽培试验中,除虫菊素和印楝素对平菇菌丝生长抑制率极低,其EC50值分别为58655.27、87.33 mg/L,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不受影响。[结论]除虫菊素和印楝素可安全用于拌料栽培以防治平菇害虫。  相似文献   

3.
杀蝗绿僵菌与植物源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杀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分别测定了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苦参碱与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混用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协同致死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与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亚洲小车蝗的防效显著增强,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印楝素和绿僵菌混用与单独施用绿僵菌相比对亚洲小车蝗的LT50缩短了约3.17 d,苦参碱和绿僵菌混用与单独施用绿僵菌相比对亚洲小车蝗的LT50缩短了约1.81 d;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与绿僵菌混合施用的防效都达到90%以上.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混合施用和单独施用绿僵菌的差异显著.因此,植物源农药与绿僵菌可以结合用于防治亚洲小车蝗.  相似文献   

4.
生物农药对南美斑潜蝇的协同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EC、苦参碱EC、除虫菊素 苦参碱EC、印楝素EC、毒死蜱EC、吡虫啉WP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 结果表明:0.3%印楝素EC、0.5%藜芦碱EC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生物农药. 利用高脂膜EC、0.3%印楝EC对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 d后270 mg/L高脂膜EC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 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27%高脂膜ec对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135 mg/L处理药后4 d的产卵抑制率最高,为72.40%,其中135 mg/L的高脂膜处理拒食效果好,4 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150 mg/L,0.3%印楝素EC药后5 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产卵抑制率为30.50%.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8,(12)
[目的]明确印楝素、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B.t.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防除效果。[方法]在菜青虫1~3龄期对甘蓝叶片正反面进行喷雾处理。[结果] 0.6%苦参碱AS 1.67 m L/L防治菜青虫的速效性最好,施药3 d后防效达93.56%,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SC 1.11 m L/L、16 000 IU/mg B.t. WP 8.33 mg/kg、80亿孢子/m L金龟子绿僵菌OD 2 m L/L对菜青虫的防效施药后处于增长趋势,药后14 d防效可达94%以上,持效期较长;0.3%印楝素EC对菜青虫的防效较差,且在各时间段与其他处理均存在差异。[结论]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B.t.、苦参碱对甘蓝菜青虫有较好防效,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理想农药,生产上建议选用以上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邓永振  张肖肖  李永江  李子玲  刘斌 《农药》2012,(10):758-759,766
[目的]筛选出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生物农药,为平菇厉眼蕈蚊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拌料法分别测定药剂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的毒杀作用,采用平板加药法测定药剂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除虫菊素、苦参碱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具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10.4178、20.0953 mg/L;印楝素对平菇菌丝抑制最强,其EC50值为0.4854 mg/L。[结论]除虫菊素、苦参碱可作为防治平菇厉眼蕈蚊的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7.
中国植物性农药开发前景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徐汉虹  张志祥  查友贵 《农药》2003,42(3):1-10
从绿色食品的兴起谈起,分析了国内外农药市场的需求,根据中国实际,提出大力发展的植物性农药,重点介绍了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酯等品种的研究动态和生产需求现状,提出了导向农药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10%苦参碱OL、40%鱼藤酮DP、50%除虫菊素OL、98%蛇床子素DP对尖唇散白蚁的毒杀效果。[方法]农药对白蚁的毒力与实验室药效(NY/T 1153.1—2013)。[结果] 50%除虫菊素OL 250 mg/L及以上质量浓度的触杀处理组,试验第3天白蚁均全部死亡;胃毒处理组白蚁平均死亡率均低于90%。40%鱼藤酮DP 500 mg/L及以上质量浓度触杀处理组试验第3天白蚁平均死亡率均大于95%;胃毒处理组白蚁平均死亡率均低于30%。10%苦参碱OL、98%蛇床子素DP对尖唇散白蚁触杀和胃毒的最大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33±0.67)%、(3.33±0.67)%和(21.33±2.91)%、(4.00±1.15)%。[结论] 4种植物源对尖唇散白蚁胃毒性由大到小排序为50%除虫菊素OL40%鱼藤酮DP10%苦参碱OL98%蛇床子素DP;对尖唇散白蚁触杀性由大到小排序为50%除虫菊素OL40%鱼藤酮DP98%蛇床子素DP≥10%苦参碱OL。50%除虫菊素OL对尖唇散白蚁有较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具有开发为白蚁触杀剂和胃毒剂的潜力,40%鱼藤酮DP对尖唇散白蚁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具有开发为白蚁触杀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吴庆丽  秦刚  黄艳飞  刘玮  阳淑 《农药》2020,59(5):379-381,390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2000 mg/L(制剂用量)对茶尺蠖2龄幼虫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3种植物源农药药后72 h对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5%、91.65%和81.65%。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和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均表现出了对茶尺蠖较高的田间防效,药后7 d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5.62%、94.23%和87.96%;苦参碱混剂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苦参碱单剂。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效均显著高于2.5%溴氰菊酯乳油667 mg/L(制剂用量)。[结论]植物源农药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2%苦参·烟碱乳油对茶尺蠖有较高的防效,可用于该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一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其中,生物制剂和生物天敌包括苏云金杆菌、松毛虫病毒、舞毒蛾病毒、春尺蠖病毒、美国白蛾病毒、茶尺蠖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藤素、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白僵菌、绿僵菌、微孢子虫、除虫菊素及肿腿蜂、赤眼蜂、周氏啮小蜂、花角蚜小蜂、飘虫等寄生和捕食性天敌。引诱剂包括松褐天牛引诱剂、红酯大小引诱剂、白杨透翅蛾引诱剂、松毛虫性引诱剂、美国白蛾引诱剂、沙木蛾引诱剂等。  相似文献   

11.
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5,(7)
[目的]报道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RP-PHPLC),从印楝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并采用NMR和HPLC Q-TOF MS对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HPLC检测,外标法或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10种化合物分别是印楝素A(azadirachtin A,AZ-A)、印楝素B(azadirachtin B,AZ-B)、印楝素D(azadirachtin D,AZ-D)、印楝素H(azadirachtin H,AZ-H)、印楝素I(azadirachtin I,AZ-I)以及nimbin、salannin等,10种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的纯度均9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进样,适用于制备高纯度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该对照品可用作印楝素相关产品、制剂质量控制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等实践中的定性、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0.4%蛇床子素乳油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0.4%蛇床子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2.5%鱼藤酮乳油等3种植物源农药与2%甲维盐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等2种化学农药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0.4%蛇床子素乳油6 g a.i./hm2药后7、10 d,对茶尺蠖的防效均在95%以上,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0.4%蛇床子素乳油适用于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可在无公害茶叶生产特别是有机茶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为瓜实蝇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1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结果]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具有较高毒力,对老熟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0092、0.1961、1.8803、3.2526 mg/L;对蛹的LC50值分别为0.0058、40.598、129.357、122.173 mg/L。[结论]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为瓜实蝇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室内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植物源杀虫剂在椰心叶甲防控中的作用,采用叶片浸渍法和浸虫法测定了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对椰心叶甲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蛹和成虫的毒力没有明显差异,对卵的毒力测定中,烟碱、苦参碱和鱼藤酮对椰心叶甲卵的毒力明显高于印楝素,LC50值分别为8.46、8.59、9.45、14.79 mg/L.对幼虫的毒力测定中,烟碱表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对1~5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7.18、7.74、7.98、9.31、9.59 mg/L.  相似文献   

15.
印楝素的萃取及其杀虫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淑英  宋湛谦  高兴祥  罗万春 《农药》2005,44(6):280-282
采用常规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印楝种仁巾萃取印楝素,以甜菜夜蛾为试虫对其室内杀虫潘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方法不同,印楝素的萃取率不同,其中以微波法萃取率为最高(0.52%);不同方法得到的印楝素的杀虫活性也不同,其中以超临界萃取物的活性最高,用药后7d的LC50为151.0μg/ml;印楝素严重影响试虫的生长发育,对幼虫的生长抑制率最高为89.6%。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21,(5)
[目的]为表征世界和中国印楝农药专利发展特征。[方法]基于Innography、CNIPR专利数据库检索近20年的印楝农药专利,采用OriginPro 9.1软件,通过统计图表示印楝农药专利的专利权人分布、专利技术生命周期;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曲线回归分析,定量表达印楝农药专利数量变量与相应专利出版时序(数值化日期)变量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世界和中国印楝农药专利发展特征。[结果]印楝农药专利主要分布于A01(农林业)、A23(物料及其处理)、C07(有机化学)、C11(植物油)等IPC大类(Class)中;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的印楝农药专利数量占世界印楝农药专利数量的71.37%,印楝农药专利的国家分布呈集中分布;排名前10的专利申请人(机构)的印楝农药专利数量占世界印楝农药专利数量的20.60%,印楝农药专利的专利权人分布呈普遍分布;世界和中国印楝农药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经历了新兴阶段;未来预测分析表明:成长阶段分为渐增期、快增期、渐停期。印楝农药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成长阶段Logistic模型的预测值与对应的观测值有较高的适当性(Reduced Chi-Sqr≤286.82123),预测准确性高(R_(adj)~2≥0.7149)。。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筛选海洋放线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采用显微观察和分子鉴定对生防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菌株YC_3发酵上清液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9.13%,盆栽防效为63.84%,菌株YC_1和YC_3分别为孢淡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raveus)和肉桂地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nensis)。[结论]菌株YC_3发酵液对小麦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防治效果好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开展了蛇床子素、苦参碱以及印楝素3种常见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药后72 h苦参碱、印楝素、蛇床子素的LC50值分别为36.94,99.95,197.07 mg/L。田间试验中,药后21 d,0.3%苦参碱水剂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72.85%、79.54%;0.5%印楝素乳油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69.10%、76.29%;0.4%蛇床子素乳油3 750,2 5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65.14%、70.04%。  相似文献   

19.
张子勇  王金慧  孙旭东 《农药》2012,51(7):504-508
[目的]发展一种环境友好和具有缓释性能的印楝素水分散制剂。[方法]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和羧甲基壳聚糖(CMC)为载体,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制备了负载印楝素纳米粒子水分散液。表征了载药纳米粒子的性能如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值、负载率和形态结构,考察了几种影响性能的因素。[结果]负载印楝素的纳米粒子为球形,尺寸为200~350 nm,PDI约为0.500,药物负载率最高可达55%。[结论]CMC和CS合适的溶液质量浓度和用量是形成纳米子的基本条件。当其固定时,随印楝素质量浓度增加,载药粒子的粒径增大,PDI变宽,负载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李富根  张宏军  李友顺 《农药》2014,(4):304-306,311
印楝素是从印楝中提取的一类植物源农药,具有广谱、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和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已在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登记和应用,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生物农药品种之一。从印楝素的产品化学、作用机理、国内外登记管理现状、质量和残留限量标准制定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