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原癌基因(c-f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Ⅰ组,缺血15min,不灌注;Ⅱ组,缺血15min,再灌注15min;Ⅲ组,缺血15min,再灌注30min。术后分别取缺血-再灌注区及对照区(非缺血-再灌注区)心肌组织进行c-fos,PCNA,Bax,Bcl-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3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c-fos、PCNA、Bax和Bcl-2均有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区均高于对照区(P〈0.01或〈0.05);组间比较:缺血-再灌注区c-fos、Bax和Bcl-2阳性率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且Ⅲ组高于Ⅱ组(P〈0.01),PCNA阳性率Ⅲ组高于Ⅰ组(P〈0.01)。3组缺血-再灌注区Bax/Bcl-2比值均较对照区增高。结论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其增加与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发细胞促凋亡/抗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激活,存在着与增殖基因共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心肌损伤是心脏手术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手术操作、全身炎性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是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轻柔而迅速的手术操作能减轻机械因素对心肌的损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通过调节心脏保护液的温度、成分、灌注方法而增加心肌氧供、降低氧耗、抑制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并使用药物启动心肌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阿魏酸钠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DA、SOD、ET和NO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16只兔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常规治疗组(B组)及缺血于灌注阿魏酸钠治疗组(C组)。结果:与B组比较,C组心肌组织MDA含量,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P〈0.01),心肌组织T-SOD活性及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P〈0.01),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阿魏酸钠可明显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一次或几次短暂重复的缺血/再灌注,能够增强心肌对以后较长时间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对心肌保护作用出现的时间,可将其分为预处理的快速相和延迟相。近几年来人们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相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2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观察了充氧停跳液和异搏定停跳液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并以钾停跳液作为对照。分别在缺血前、再灌注前和再灌注后不同时期测定血清心肌酶(LDH、CPK、GOT),心肌丙二醛(MDA),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并作线粒体比表面测定。结果显示充氧组和异搏定组再灌注后心肌酶释放量和心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轻,线粒体比表面无明显减小。提示充氧或异搏定钾停跳液能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fff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咪唑安定预处理组(MPC组)。观察咪唑安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咪唑安定预处理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CK、LDH的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PO、MDA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保护心功能。结论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具有两重性,多数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使心肌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的结构得到修复。但是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心肌功能恢复,反而加重心脏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ischmia—reperfusion injury)。临床上,心肌再灌注损伤常出现在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动脉搭桥术后,表现为心功能低下、严  相似文献   

8.
吸入麻醉药物预处理对成熟心肌能起到与缺血预适应相同或相似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七氟醚能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目前七氟醚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本研究拟观察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有关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一次或几次短暂重复的缺血/再灌注,能够增强心肌对以后较长时间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对心肌保护作用出现的时间,可将其分为预处理的快速相和延迟相。近几年来人们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相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心肌缺血一次或多次的短暂缺血/再灌注,通过激活内生保护机制,增加心肌细胞对缺血的耐力,砬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其效应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即刻保护效应和延迟性保护效应(或第二窗口效应)。本文就近年来的心肌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纳络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局部血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和再灌注心肌局部血流改变及纳络酮对其的影 响。结果表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缺血区心肌血流量明显降低,靠结扎点越近血流量减少越明 显。再灌注5分钟左右缺血心肌明显充血,其后血流量逐渐减少。纳络酮明显增加正常、缺血和部份再灌 注心肌血流量。提示心肌缺血是一种不完全性缺血,缺血的程度亦不相同,“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有一定 的时间过程。纳络酮可以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缩小“无再流”心肌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上调miRNA-133a表达是否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损害及心脏功能.方法 建立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Sham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3)缺血再灌注损伤+miRNA-133a模拟物agomiR-133a组(I/R+ agomiR-133a组);(4)缺血再灌注损伤+阴性对照序列组(I/R+ scramble组);(5)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生理盐水组(I/R+ NS组).于再灌注24h分别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查心肌内miRNA-133a表达水平;经胸超声心动检查大鼠心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以及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I/R+ agomiR-133a组心肌内mi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组(P<0.01).上调miRNA-133a表达水平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37.0±3.1)%比(58.0±4.4)%,P<0.0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38.4±6.0比15.7±5.2,P<0.01),并改善心脏功能[LVEF:(64.8 ±2.9)%比(52.8±4.0)%,LVFS:(31.1±1.2)%比(25.2±0.8)%,P<0.01].NS与scramble对再灌注后心肌损伤及心脏功能无显著影响.结论 上调心肌内miRNA-133a表达水平可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心肌损害,并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探讨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同时比较了1,6-二磷酸果糖和卡托普利对心肌缺血再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FDP和CP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效果。但FDP仅在缺氧开始给药,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二者联合用药对心肌保护有更好的效果。(2)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着再灌注损伤的 程度,改善缺氧影响是防止再灌注损伤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探讨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同时比较了1,6-二磷酸果糖(FDP)和卡托普利(C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FDP和CP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效果,但FDP仅在缺氧开始给药,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二者联合用药对心肌保护有更好的效果。(2)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改善缺氧影响是防止再灌注损伤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心肌顿抑冬眠心肌和缺血心肌预适应张维君,郭金成综述胡旭东审校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与其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一种“全或无”的关系。近年来认为缺血对心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缺血时间短(<5分钟),心肌处于可逆性损伤,恢复再灌注后缺血心肌迅速恢复正常;(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8只,其中4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IP组、二氮嗪组(DZ组)、5-羟葵酸(选择性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拮抗IP组(5-HD IP组)、5-羟葵酸拮抗二氮嗪组(5-HD DZ 组),每组8只,另外8只用作正常心肌线粒体电镜检查对照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平衡灌注20 min后,30 min预处理期间各组进行以下处理,IP组进行2次缺血再灌注,灌注压8.5 kPa,灌注速率8.5 ml/min。每次IP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DZ组灌注50 μmol ·L-1二氮嗪;5-HD IP组灌注100 μmol·L-1 5-羟葵酸10 min,然后给予2次IP;5-HD DZ组灌注5-羟葵酸100μmol-L-1 10min,再灌注二氮嗪50μmol·L-1 10min。然后各组全心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持续测定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心室发展压(INDP)、左心室舒张末压(INEDP)和冠脉流量(CF)],再灌注末取心肌,提取线粒体,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线粒体Flameng评分。结果与I/R组比较,IP和二氮嗪预处理能明显提高再灌注期间LVDP,降低LVEDP,降低心肌线粒体Flameng评分(P< 0.01),减轻心肌病理学损伤;5-羟葵酸能部分拮抗IP、完全拮抗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调——心肌的自身保护现象李国荣综述朱洪生审校在缺乏再灌注的情况下,持续的缺血终将导致心肌坏死。在及时恢复再灌注后,心肌可最终避免不可逆损伤。然而,在完全恢复正常之前,心肌的各种“行为”异常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恢复期间,心肌的很多代谢特点与...  相似文献   

18.
利用猫体外循环模型观察心肌缺血后温血停搏液再灌注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心肌缺血6Omin时,线粒体功能呈现下降趋势,但与正常组相比,相差不显著。单纯再灌注组恢复正常血供60min后,线粒体功能进一步下降,同正常组或缺血组相比,相差非常显著。而温血停搏液再灌注可保护线粒体功能,同单纯再灌注组相比,两者相差显著表明心肌急性缺血后温血停搏液再灌注可减轻心肌线粒体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心肌保护新策略——缺血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后处理(ischernj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再灌注后对缺血心肌反复进行再缺血处理,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堆积、中性粒细胞黏附、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由于缺血后处理可在不可预见的心肌缺血后进行,且操作方便,因此在临床上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心肌经过一次或多次的短暂缺血/再灌注,通过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加心肌细胞对缺血的耐受力,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其效应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即刻保护效应和延迟性保护效应(或第二窗口效应)。本文就近年来的心肌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