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砂大孔绿化混凝土在河涌整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砂大孔绿化混凝土多孔透水,其上可种植水生植物,用于河涌整治护岸工程,具有护岸、绿化造景、美化环境、改善水体生态平衡和净化水质等功能,是一种建造生态水工的绿色混凝土。试验发现无砂大孔绿化混凝土的最佳水灰比与水泥用量呈线性关系,随水泥用量增大而减小;强度随水泥用量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强度也随水灰比减小、龄期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灰比与砂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设计9组不同水灰比、砂率的配合比方案,分别测定其3、7、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同时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水灰比、砂率、水泥含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砂率时,RAC抗压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抗压强度到达最大值后,随着水灰比的继续增加,抗压强度反而减小;在砂率较高的情况下,抗压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适宜水灰比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比天然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低;水灰比较高时,两者28 d抗压强度相差不大。经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砂率水泥含量水灰比。  相似文献   

3.
绿化混凝土既具有混凝土护岸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能,又具有植物护岸的景观适宜性和生态功能,因而在河流护岸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粒径、龄期等对绿化混凝土力学性能、表观密度和孔隙率的影响,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性。研究表明,当采用最优水灰比时,随水泥用量增加,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表观密度线性增大,孔隙率线性减小;随骨料粒级增大,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孔隙率线性减小,表观密度线性增大;绿化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大,7 d龄期抗压强度为28 d龄期的0.80倍。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红壤区容重对地下滴灌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模拟容重对红壤地下滴灌水分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湿润锋、累计入渗量及入渗率均逐渐减小,但容重越大,减小的幅度越小,且累计入渗量和稳渗率与容重均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在灌水结束及重分布期间,容重对含水率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灌水结束时间越长,容重的影响越弱,在灌水结束及重分布1 d,2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最高,而重分布3 d时,30 cm深度含水率最高。通过Kostiakov入渗模型表明,容重对土壤初渗率及入渗率的衰减速度均有显著影响,土壤初渗率随容重增大而减小,而入渗率的衰减速度随着容重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粉煤灰混凝土的特点,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和灰胶比下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随着水胶比和灰胶比的增大,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加快;基于水胶比、灰胶比和抗压强度,分别建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方程,并对方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基于介电特性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的合适检测频率,并降低温度对介电参数的影响,以陕西关中地区的塿土为对象,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同轴探头技术研究了信号频率(10~4 500 MHz)、土壤含水率(9%~25%)和温度(5~50℃)对土壤相对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数ε″的影响,分析了介电参数变化的原因及频率、含水率和温度对电磁波穿透深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0~4 500 MHz频段内,随着频率的增大,土壤的ε’单调递减,而ε″先增大,后减小,进而再增大;ε’和ε″均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穿透深度随频率、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频率、含水率和温度是影响土壤介电参数及穿透深度的主要因素.50~100MHz是基于介电特性检测土壤含水率的最佳频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采用透氮气性能测试混凝土的渗透性,分别考虑了温度对氮气粘度的影响以及Klinkenberg效应,并进行了校正。在持续升温的过程中利用检测到的渗透性来监测混凝土内部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温度与湿度变化对混凝土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了环境温度单独作用、混凝土内部含水率单独变化,以及温度和湿度耦合状态下的混凝土渗透性演化机理,建立了混凝土内部裂纹扩展和外部环境因素变化(温度和湿度变化)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对水泥基材料的有效渗透率影响显著,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大有效渗透率减少,且随着进气压的增大,低渗水泥基材料的有效渗透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将深梁试样引入压实黏土抗拉强度测试中,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的抗裂特性演化规律,包括荷载-挠度曲线、抗拉强度和能量参数。结果表明:压实黏土破坏模式与含水率密切相关,不受干密度影响;含水率和干密度对压实黏土试样抗拉强度影响显著,抗拉强度含水率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干密度增大呈线性递增;断裂耗散能随含水率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高含水率时裂纹延展耗能更多。弹性储备能和裂缝延展能随试样干密度增大逐渐增大,弹性储备能增幅更大。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碳化的特征。据河北省跃峰渠灌区混凝土工程碳化情况的调查分析,混凝土的碳化程度除了与工程使用时间有关外,还主要与混凝土所处部位、混凝土标号、混凝土受力情况等有关。处在水位变化繁频区、潮湿区及雨水侵蚀区的混凝土碳化较重,深水区、空气干燥区碳化较轻;标号低的混凝土碳化较重,标号高的碳化较轻;混凝土受拉力的部位碳化较重,受压力的部位碳化较轻。 碳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危害。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之所以不锈蚀是由于混凝土对它有保护作用。未经碳化的混凝土,pH值高达13以上,使钢筋表面形成一层很薄但致密的钝化膜(Fe\-2O\-3),所以钢筋不发生锈蚀。但随着碳化反应的进行,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含量降低,pH值逐渐降低。当pH值小于11.5时,钝化膜即开始破坏,从而使钢筋直接接触到水分和氧气而锈蚀。锈蚀产物为氢氧化铁Fe(OH)\-3,体积较原来增大2~3倍,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膨胀应力,混凝土的特性是耐压不耐拉,故保护层沿钢筋产生顺筋裂缝。这样水分、氧气更易进入,加剧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剥落甚至结构物破坏。 防碳化措施。目前,国内水利工程防碳化处理采用涂料封闭法,主要使用环氧厚涂料、呋喃改性环氧涂料、丙稀酸涂料、丙乳水泥涂料等。使用涂料时要考虑涂料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涂料是否抗冻、抗晒、抗雨水侵蚀;涂料的收缩、膨胀系数是否与混凝土接近。如果粘结力差,运行几年后,产生鼓包甚至片状剥落;或因应变能力差,随热胀冷缩循环,涂料层被拉裂或挤出挤皱,不能起到防碳化的作用。 施工方法:将混凝土表面的泥土、灰尘等赃物用钢丝刷清除干净,然后分两次均匀涂上防碳化涂料;混凝土表面老化严重的,首先清除松散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清洗干净,然后用12水泥砂浆压实抹平,精心养护,14天后方可上防碳化涂料。因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永久性的防碳化涂料,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要加强防护,涂料老化后要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相同水灰比、不同水灰比下,选用二次搅拌工艺中的预拌水泥净浆法、预拌水泥砂浆法和水泥裹砂石法3种搅拌工艺分别对混凝土进行拌制,研究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与传统工艺制得的普通混凝土相比,改变搅拌工艺可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其中水泥裹砂石法制得的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最高;当增大水灰比后,预拌水泥砂浆法拌制的混凝土强度与基准混凝土的强度基本接近。由此可看出,采用预拌水泥砂浆搅拌工艺和水泥裹砂石搅拌工艺拌制混凝土,可节约一定水泥,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渗灌用微孔混凝土灌水器制备工艺,详细研究了原料中砂子粒径和水泥含量对微孔混凝土灌水器的抗折强度、开口孔隙率、平均孔径和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优选出了微孔混凝土灌水器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究表明,砂子的粒径变化对灌水器的抗折强度、开口孔隙率、平均孔径和流量的影响不大;随着原料中水泥含量的增加,灌水器的抗折强度逐渐增大、开口孔隙率显著降低、平均孔径变小,继而导致灌水器的流量显著减小,其中水泥质量分数为15%~18%的微孔混凝土灌水器具有适中的抗折强度、开口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可兼顾灌水器的可靠性和流量要求,而且流量稳定,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渗灌灌水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渠道衬砌混凝土存在的收缩裂缝问题,将聚丙烯纤维、粒化高炉磨细矿渣、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加入普通混凝土中以抑制收缩开裂。在龄期1、3、7、142、8 d分别测量混凝土试样的自由收缩值。结果显示,在相同聚丙烯纤维和矿渣含量的情况下,聚羧酸系超塑化剂的剂量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自由收缩影响较大,而在相同水胶比下,0.2%~0.4%含量的聚丙烯纤维和45%~55%含量的矿渣抑制自由收缩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ement content (275–425 kg/m3) and water/cement ratio (0·45 to 0·75) on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exposed to silage effluent. The test facility exposed concrete specimens to a controlled flow of effluent such that the volume of effluent in each 28 day cycle of exposure simulated one year's volume and expected period of effluent flow at the front of a well-drained 200 t horizontal silo.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oncrete mixes was assessed over 10 cycles through measurement of saturated mass loss and surface depth change. The saturated mass loss measurement gave more consistent results. Optimum performance was recorded in concretes of cement content 325 and 375 kg/m3with water/cement ratios of 0·55 and 0·50, respectively. 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water/cement ratio is a more critical variable than cement content. Deterior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exceeded 0·5. Increasing the cement content beyond the minimum recommended value in current national specifications (350 kg/m3) did not lead to a reduction in mass loss rate. The benefits of high cement content concretes is questioned, therefore, not least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risk of early-thermal cracking. It is postulated that specifications should limit the maximum water/cement ratio and both maximum and minimum cement content.  相似文献   

14.
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中环境因子是影响双孢菇的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此,针对双孢菇高效工厂化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开发了控温、调湿装置,设计了多因素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环境温湿度、培养料土温湿度的综合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培养料土温度控制偏差小于0.7℃,温度上升响应速度大于0.4℃/h;环境湿度调控偏差小于3.5%,湿度上升响应速度大于5%/h;喷淋后培养料土各点位均处于最适含水量范围,含水量标准差约为4.04%。所设计环境调控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双孢菇生长所需环境要求。该系统可为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环境自动精准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黄河流域泥沙治理成本,提高砒砂岩的利用价值,在砒砂岩中掺入适量水泥和纤维改善其力学性质及功能性.借助玄武岩纤维(BF)的加筋效应,配制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2%,0.5%,0.7%的BF-砒砂岩水泥土试块,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SEM扫描电镜试验.探究BF掺量、龄期对BF-砒砂岩水泥土强度影响以及BF-砒砂岩水泥土强度形成机理; 建立了玄武岩纤维参与下砒砂岩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结果表明:纤维掺入有效提高了砒砂岩水泥土的强度,其强度随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量为0.2%时达到峰值强度; BF-砒砂岩水泥土后期强度同比砒砂岩水泥土强度提高更明显; BF-砒砂岩水泥土的龄期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表现为正相关,而与其强度增长速率表现为负相关; 水泥掺量10%、纤维掺量0.2%的砒砂岩水泥土在强度指标上完全可以替代水泥掺量15%的砒砂岩水泥土; 建立龄期28 d时,BF掺量0~0.7%的BF-砒砂岩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反映了各纤维掺量下应力-应变变化及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是混凝土质量控制最核心的内容。通过介绍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方法、BP神经网络预测的过程,在主要考虑水灰比、砂率和水泥用量3个因素的情况下,基于MATLAB用BP神经网络预测特细砂混凝土强度。分析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的计算期望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6287,相关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结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不仅克服了单掺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和单掺硅粉混凝土早强但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的缺点,可赋予混凝土高强、抗冲磨、抗空蚀等一系列高性能,使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还能减少单位水泥用量,减轻温控负担。介绍了C70高性能硅粉混凝土在某水电工程中的配制技术及混凝土温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永忠 《农业工程》2014,4(6):71-73
研究了不同粮库的稻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储藏品质指标如脂肪酸值、水分、还原糖、非还原糖和黏度等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储粮品质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较符合稻谷储藏的条件,以此来保证稻谷的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的脂肪酸值是一个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指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脂肪酸值的变化速度加快,在低温低湿的环境则变化缓慢。稻谷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储藏条件的不同,其值变化不是很大。另外,稻谷的非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在逐渐降低,特别是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其值变化越明显,下降速度越快。最后,稻谷的黏度会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新稻的黏度较大,陈稻的黏度较小,且温度和湿度越大,其值下降得也越快。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基常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法进行加固,介绍了某工程水泥加固土室内配合比的试验成果,通过不同水灰比、不同水泥掺量、掺外加剂以及喷粉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水泥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掺量起到主要作用,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土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两者呈线性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水泥土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与无侧限度抗压强度线性回归方程;在同样的水泥掺量和水灰比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大;掺外加剂对水泥土强度影响不大,可以不掺外加剂,喷浆和喷粉的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灌区建筑物完好率评估标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建筑物完好率评估标准,是通过对混凝土现有强度、现有刚度、裂缝渗漏、钢筋锈蚀、沉陷变形、结构破坏、渗透破坏、冻融破坏、气蚀、冲刷和磨损、温度影响、水质分析、风化和碳化深度、氯离子含量测定、建筑物上下游及周边连接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和特性分析,选择混凝土现有强度、混凝土内钢筋锈蚀、混凝土结构老化炭化程度、结构剩余承载能力计算等主要指标估算灌区建筑物完好率,构建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以便国家制定灌区管理规范和区分行政管理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