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PH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变组织及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良性肝组织,采用比色法检测组织中MP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MPO活性和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良性肝组织(P<0.01);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MPO活性显著高于低分化肝癌组织(P<0.01),有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中MPO活性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肝癌组织(P<0.05)。TNF-α在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肝癌组织(P<0.01),有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P<0.01)。结论 MPO活性和TNF-α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PHC发生发展、分化程度及转移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测定血清a-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医院35例PHC住院患者及99例其它恶性肿瘤与72例正常人和42例肝硬化组进行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PHC患者AFU、AFP高于正常人和肝硬化组(P<0.01),其阳性率分别是91.4%和82.9%。也高于其它恶性肿瘤组(P<0.05);而AFU与AFP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U与AFP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30例原发性肝癌、18例肝硬化、13例其它恶性肿瘤和16例妊娠患者血清中α_1-抗胰蛋白酶(AAT)和α_2-巨球蛋白(AMG)含量,结果表明肝癌组血清AAT显著高于妊娠组(P<0.001)、肝硬化组(P<0.01),而与其它恶性肿瘤组无差异(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AMG显著高于其它3组(P均<0.001)。提示血清AMG测定在肝癌诊断方面优于AAT,若与其它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血清AFP、CA125、CA199、CEA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16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129例良性肝病患者和140例正常人血清4种常见标志物(AFP、CA125、CA199、CEA)的水平。结果PHC阳性率为83.95%,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40.31%)和正常对照组(5.71%)(P均<0.01);联合检测在提高PHC诊断敏感性(P<0.01)的同时,特异性有所下降(P<0.01)。结论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正常人、各种肝病患者血清α—L—藻糖苷酶(AFU)的测定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PHC)组血清AFU活力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以AFU≥450nmol/ml·h为诊断界值,对PH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0.6%、86.1%、84.9%,对AFP阴性,低浓度阳性PHC的诊断阳性率为71.4%、100%,与AFP联合检测对PHC总的诊断阳性率为93.5%。在AFP阳性和阴性病例中,AFU阳性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用改良的Troost微量生化分析法对31例正常人,50例原发性肝癌(PHC),23例肝炎后肝硬化,20例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活性(AFU)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HC组的AFU活性(0.6474±0.2205mmol·s~(-1)/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疾病组(P<0.001)。以AFU≥0.4200mmol·s~(-1)/L为判断值,对PHC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90%和95%,对AFP阴性的PHC的诊断阳性率为92%,与AFP联合检测,PHC诊断阳性率达96%。提示AFU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原发性肝癌(PHC)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本文分析了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测定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AFu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指标;转移性肝癌AFu也升高而早胎蛋白(AFP)不高;联合检测AFu与AFP可明显提高PHC的阳性率;急性炎症期AFu也可升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82例原发性肝癌(PHC),48例肝血管瘤(HH)和正常对照者的4种血清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经微机统计分析,求得对PHC和HH的鉴别结果;单独检测的鉴别率:血清胆碱酯酸(SChE)为75.56%,血清α-L-岩藻糖苷醇(SαFU)为78.46%,血清β-葡萄糖醛酸苷酶(Sβ Ga)为65.75%。联合检测的鉴别率:SChE和SαFu为 80.00%;SβGa和SChE为 77.32%;SChE、SαFu和SβGa 3联检测为 84.04%。  相似文献   

9.
α-L-岩藻糖苷酶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43-2644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升高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方法:对PHC组31例及对照组进行AFU活性和AFP检测,比较PHC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PHC组的AFU和AFP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FU和AFP检测能提高对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同时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α-L-岩藻糖苷酶(AFU)和5’-核苷酸酶(5’-NT),以探讨这两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30例正常人及57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清AFU和5’-NT,PHC组的AFU和5’-NT结果比正常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x2检验做AFU、5’-NT、AFU+5’-NT 3组百分率差异显著性检验,P<0.01,且AFU和5’-NT结果不相关。因此联合检测AFU和5’-NT可提高对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胃癌占第二位,能否早期诊断、获得及时治疗极为重要.血清AFP检测是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诊断PHC的主要方法,但一定比例的肝癌患者AFP呈阴性或弱阳性,给PH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造成困难[1].α1-L岩藻糖苷酶(AFU)是近年来新的诊断PHC的肿瘤标志物,尤其对AFP阴性或浓度较低的原发性肝癌更有意义.笔者就AFU﹑AFP联合检测对PHC的早期诊断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常见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1例原发性肝癌(PHC)、100例转移性肝癌(MHC)和93例肝脏良性疾病(BLD)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胰腺癌-胆管癌相关抗原(CA19-9)、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浓度,并比较三组结果。结果 PHC组血清AFP浓度显著高于MHC组和BLD组(P<0.05),MHC组血清CEA、CA19-9浓度显著高于PHC组和BLD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能更好的诊断和鉴别PHC和MHC,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作者对三组不同人群血清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的五项指标,结果PHC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其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1。而PHC组的抗-HBs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三组不同人群的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HC组的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HC组和其它肝病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说明HBV感染是PHC和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α -L -岩藻糖苷酶 (αFU)在原发性肝癌 (PH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转移性肝癌组、其他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的α -L -岩藻糖苷酶水平 ,在原发性肝癌组中同时做血清αFP、αFU测定。αFU、αFP的测定均采用ELISA酶标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αFU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肝病各组 (P <0 .0 1)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αFU检测可弥补αFP低水平的不足 ,是一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血清酶学指标。对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要探讨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在肝癌中的统计分析及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转移性肝癌(MC)组48例、肝炎组57例和正常对照组79例,进行血清 AFP,GGT,AFU检测,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前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检测).结果:PHC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HC组血清GGT、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91.7%、80.9%、69.0%,AFU、AFP联检阳性率92.4%,GGT与AFU、AFP联检阳性率97.1%;AFP阴性的PHC 26例中,血清GGT、AFU阳性率分别为92.3%(24/26)、76.9%(20/26),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血清GGT、AFU和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率,特别是对AFP阴性、低浓度的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PHC患者血清AFP AFU SF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铁蛋白(SF)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标记法对46例PHC患者、52例良性肝病患者、6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P、AFU、SF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HC患者组血清AFP、AFU、SF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联合检测血清AFP、AFU、SF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标志物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SF三项标志物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甲胎蛋白(AFP)升高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但仍有30%左右患者的AFP呈阴性或低浓度,不易作出诊断。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沈鼎明教授等根据国际最新动态,研究了α-L-岩藻糖苷酶(AFU)对PHC诊断的意义,并结合r-谷氨酰转肽酶Ⅱ(r-GTⅡ)、碱性磷酸酶Ⅰ(ALPⅠ)、醛缩酶同功酶A(ALDA),组成四种酶标志物进行同步联合检测。研究结果表明,59例PHC组的AFU值为14.48±5.73u,显著高于正常值3.33±0.72u,并高于重型、急性、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肝硬化、肝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它消化道癌肿对照组;对PHC的诊断敏感性达78.8%,特异性达90.9%;对AFP阴性的PHC诊断阳性率达81.8%,尤其是2例AFP阴性的亚临床肝癌的AFU值为阳性(≥10.5u),提示AFU可能具有早期诊断PHC的意义;其四种标志物联合诊断AFP阴性或低浓度的PHC病例,检出率达87.5%;如四种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则对PHC的诊断阳性率达到93.9%。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104-10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3例PHC患者,采用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PHC诊断及分期标准分为Ⅱ、Ⅲ、Ⅳ期,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VEGF、TNF-α表达的情况。结果:不同分期PHC患者血清中VEGF、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Ⅱ、Ⅲ、Ⅳ期PHC患者VEGF、TNF-α含量逐渐增高;Ⅱ期VEGF、TNF-α含量明显低于Ⅲ期(P<0.05);Ⅳ期VEGF、TNF-α水平显著高于Ⅱ期(P<0.01)。结论:VEGF、TNF-α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PHC发生发展、分化程度及转移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虽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阳性率仅占70%左右,因此十分必要探寻新的检测标记物,以弥补AFP之不足。我们对52例PHC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进行了检测,并同时与其它肝病、胃肠道恶性肿瘤及正常人血清AFU进行了对照,以探讨AFU对PH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3例原发性肝癌(PHC)及110例非PHC患者,同时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结果33例PHC AFU为681.5±393.2nmol/ml·h,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AFU的阳性率为78.8%,AFP为72.7%,两者互补可使PHC的阳性率提高到87.9%。提示AFU可作为PHC的血清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可起互补作用,提高PH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