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引起的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步态异常的运动障碍疾病。张振馨等[1]在北京、上海和西安的分层抽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07%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中医治疗PD有较好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也称震颤麻痹(shaking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脑黑质、蓝斑及迷走神经背核等处色素细胞退行变性,多巴胺递质生成障碍,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系统平衡失调。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铅管样、齿轮样)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近期北京、上海等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帕金森病发病率与欧美相仿。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发病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其主要病变在于大脑黑质-纹状体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含量或纠正多巴胺能神经与胆碱能神经两大系统功能的不平衡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出发点。对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免疫组化和血清药理学等实验方法,对颤复宁治疗帕金森病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结论:颤复宁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颤复宁血清保护组可维持较高的细胞存活率,其保护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主要病理特点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N)严重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1]。  相似文献   

7.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些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一些中药可治疗帕金森病,综述如下。1葛根葛根干燥根中提取并分离出来的葛根素是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预处理PC12细胞,可减轻MPP+诱导产生的神经毒性以及降低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  相似文献   

8.
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帕金森病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中老年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少动、僵直和位置性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我们采用眼针配合体针治疗PD8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是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日渐攀升。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优势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的中药实验研究较多,进展较快,笔者查阅了国内外1988~2006年的大量文献,发现对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主要是从中药的药理学角度进行研究,针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中药汤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对中药治疗神经炎性病变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迫切需要较为贴近实际病理过程且易于复制的神经炎症病理模型,这不仅为深入探讨神经炎症在退行性神经病变中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同时也为针对神经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中药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中枢神经炎症中药实验模型的应用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的中医文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文武  何建成 《新中医》2008,40(1):118-12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及黑质和蓝斑存在Lewy小体为病理诊断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丘脑底核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建立纹状体毁损PD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PD模型大鼠CSH、GSH—Px、SOD、MDA、NOS含量或活性。结果:电针治疗后,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中MDA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稍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GSH的含量明显上升、CSH—Px的活性显著上升、NOS的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针刺后PD模型大鼠抗氧化防御能力得到恢复,神经损伤减轻。说明针刺脑内核团治疗PD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临床治疗PD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进行性加重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和姿势反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相应中药复方,并运用随机对照等研究方法观察临床疗效,证明了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实验中利用具备可重复性的动物模型,为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临床应用、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臻  郑艳 《中医药研究》2010,(6):727-72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动作缓慢、姿势反射障碍四大症状。中医学将该病归属“振掉”“振栗”“颤振”“痉病”和“肝风”等范畴。目前PD病因尚未明确,中医学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理实质在于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16.
电针风府穴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BDNF和CRE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电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6-OHDA)右侧纹状体微量注射法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模型,电针组选取风府穴进行电针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黑质BDNF与CREB的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模型组损毁侧黑质致密部BNDF和CRE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相应指标数值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风府穴可增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BDNF及CREB含量.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PD从诊断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15年。现将中药干预PD动物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和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的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今无根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9):1166-1167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病因迄今尚未明确,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黑质纹体通路变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中毒或长期应用某些药物过程中出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有的还伴有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其他并发症.本病多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病程长.沈宝藩教授从医50余载,临证经验颇丰,尤其擅长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潜心钻研,颇具心得.笔者有幸侍其左右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