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应用他莫昔芬(TAM)促排卵准备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205例,其中TAM促排卵准备内膜组(TAM组)113例,激素替代组(HRT组)92例。比较两组间冻融胚胎(分裂胚及囊胚)移植周期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结果:TAM组内膜明显厚于HRT组。TAM组分裂胚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明显高于HRT组(P0.05,P0.01),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异位妊娠。两组间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推荐使用TAM促排卵及HCG诱导排卵方案准备内膜;薄型内膜患者推荐囊胚优先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3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适合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激素替代组(HRT组)、HMG诱导排卵组(HMG组)和来曲唑诱导排卵组(L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HRT组47例,43个移植周期,HMG组35例,32个移植周期,LE组45例,42个移植周期,3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血清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子宫内膜厚度、复苏后胚胎存活率、平均移植胚胎个数,移植优质胚胎率、周期临床妊娠率、周期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FET周期3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均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来曲唑诱导排卵可作为PCOS患者FET周期内膜准备方案之一,应个体化选择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时自然周期内膜准备中胚胎移植日雌二醇(E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以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的患者110例,进行130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按移植日雌二醇水平分为4组:A组:E2≤183.5pmol/L14周期;B组:E2>183.5pmol/L,≤367.0pmol/L34周期;C组:E2>367.0pmol/L,≤734.0pmol/L74周期;D组:E2>734.0pmol/L8周期。对各组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62.2%和30.9%,明显高于A组(42.9%,23.5%)和B组(52.9%,28.6%),P<0.05。B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与A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临床妊娠率为25.0%(2/8),胚胎种植率为10.0%(2/20)。D组因例数较少未进行统计学比较。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以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时,胚胎移植日雌二醇水平过低或过高都影响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一黄体支持剂量时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采用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并采用相同剂量黄体支持的冻融胚胎移植(FET) 233例患者资料,其中自然周期121例,激素替代周期112例。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比例、ICSI比例、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及活产率等。结果:自然周期组年龄大于激素替代周期组(31. 99岁vs 30. 89岁),BMI(21. 35 kg/m2vs 22. 23 kg/m2)、PCOS/排卵障碍比例(4. 13%vs 19. 64%)小于人工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移植胚胎数、有优胚移植比例、胚胎种植率、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自然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周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57. 85%vs65. 18%)、早期流产率(13. 04%vs 15. 28%)、晚期流产率(1. 45%vs 4. 17%)、早产率(28. 81%vs36. 21%)、活产率(85. 51%vs 80. 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足量黄体支持的情况下,在冻融胚胎移植中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均可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75mg GnRHa降调节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与单纯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25例(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根据内膜准备方式分为激素替代周期组(A组)417例和降调节激素替代组808(B组)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和生殖激素水平。结果:激素替代周期组和降调节激素替代组患者的种植率分别为33.6%和38.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3%和58.8%;两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调节激素替代组的黄体酮注射日、ET前1日和ET后第3日LH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比较,3.75mg GnRHa降调节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式可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而不增加流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在冷冻胚胎复融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冻融胚胎移植的532个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组(97例),补佳乐人工周期组(286例),芬吗通人工周期组(39例),补佳乐联合芬吗通人工周期组(110例)。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转化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个数、冷冻胚胎复苏率、复苏后全部存活胚胎比率,部分存活胚胎比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的差异。结果:自然周期组内膜转化日内膜最厚(10.62±1.99)mm,芬吗通组内膜最薄(7.95±0.97)mm,但无统计学差异;芬吗通组临床妊娠率最低(48.72%),自然周期组早期流产率最低(5.26%),但与其他各组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冻融胚胎移植中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尤其是内膜偏薄者,使用芬吗通可获得与自然周期内膜准备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4个周期共解冻胚胎727个,复苏成活720个(99.0%),临床妊娠144例(44.4%),胚胎植入196例(27.2%)。其中自然内膜准备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内膜准备周期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基础雌二醇(bE2)、复苏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0 kg/m2的肥胖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体质量(BMI=18.5~23.9 kg/m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移植胚胎数组间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内膜准备方案、BMI、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冻胚移植失败PCOS患者再次冻胚移植内膜准备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3年7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冻融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移植失败或因突破性出血取消周期尚有冻存胚胎的162例PCOS患者实施再次冻胚移植。将患者随机分为GnRHa+人工周期(降调节+人工周期组)、人工周期和诱导排卵方案3组,观察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胚胎冻存时间、突破性出血率、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内膜增殖时间、内膜转化日血清雌激素浓度、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降调节+人工周期组和诱导排卵组无一例发生突破性出血。诱导排卵组内膜转化日E2平均水平为(2827.33±1148.49)pg/ml,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9.14±0.90)mm,较其他2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排卵组的B级以下内膜所占比例最低,为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调节+人工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分别为50.94%和22.54%,诱导排卵组分别为53.66%和22.77%,与人工周期组(31.03%,13.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OS患者,初次冻胚移植失败后再次冻胚移植时采用降调节+人工周期方案或诱导排卵方案,可降低突破性出血率,减少周期取消,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 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2枚者为30.2%,3枚者为23.8%;FET组1枚胚胎者15.6%,2枚者为34.9%,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95%CI=0.504~1.10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降调节后激素替代方案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使用垂体降调方案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明原因RIF患者118例的291个冻融周期。其中GnRH-a垂体降调节周期131个周期(A组,118例),非降调周期160个周期(B组,95例)。比较两组基本情况、周期特点及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既往冷冻周期数高于B组(2.40±0.10个vs1.76±0.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BMI、基础FSH、窦卵泡数及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转化日或排卵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流产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明原因RIF不孕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使用垂体降调节方案有望改善此类患者的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自然周期(NC)、激素替代周期(HRT)两种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7mm、行FE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NC组和HRT组,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成功匹配117对,匹配变量为年龄、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数目,比较匹配后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NC组、HRT组的胚胎种植率(36.47%vs. 39.03%)、临床妊娠率(44.40%vs. 52.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FET内膜准备方案中,NC周期与HRT周期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行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中,阿托西班对移植前有子宫内膜异常蠕动波的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72例行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日观察子宫内膜是否有异常蠕动,将有子宫内膜异常蠕动者归为A组(104例),并依据是否移植日使用阿托西班分为治疗组(A1,63例)和对照组(A2,41例),将没有子宫异常蠕动者归为B组(68例);分别比较各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A组和B组在一般资料及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胚胎着床率(41.18%)和临床妊娠率(46.03%)均明显高于A2组(27.42%,2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49);B组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39.82%,45.59%)均明显高于A2组(27.42%,26.83%),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49)。结论子宫内膜的异常蠕动可能会影响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而移植前给予阿托西班治疗能有效抑制内膜的异常蠕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成功的因素.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0年5月行冻融胚胎移植的53例60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个胚胎复苏,成活178个胚胎,3个周期因复苏胚胎卵裂球破裂未移植,宫内移植57个周期,平均每个周期移植胚胎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30%(17/57).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超排卵周期的超排卵方案、卵泡数、获卵数、受精胚胎数、冻存胚胎数及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前的血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子宫内膜状态及复苏胚胎的质量与临床妊娠密切相关,17例妊娠者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均呈三线型,胚胎质量良好率(冻存前83.8%、复苏后76.8%,复苏后成活率82.4%)均明显高于非妊娠者(分别为60.7%、50.0%和6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胚胎形态良好、子宫内膜呈三线型是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成功的保证,均质型子宫内膜不宜行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化冻融人第3天卵裂期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77例130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患者年龄、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等因素分组,比较各分组的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复苏3598个胚胎,存活3462个。周期临床妊娠率24.1%,出生婴儿291个。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组间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准备方案、胚胎的复苏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相同不孕年限亚组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12.0mm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不同FET次数组间,1次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01,OR=0.43)、FET次数(2次组P<0.01,OR=0.30;3次组P<0.01,OR=0.19)、新鲜周期结局(P<0.01,OR=9.01)、移植胚胎质量(P<0.01,OR=3.52)与移植结局相关。结论:年龄、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等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EC)对常规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评估EC能否作为第3日移植胚胎选择的一个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67个新鲜IVF-ET周期,移植胚胎均为第3日优质胚胎,根据移植胚胎中EC胚胎的数目分为A组(移植2枚EC胚胎)、B组(移植1枚EC胚胎+1枚非EC胚胎)和C组(移植2枚非EC胚胎)。分析比较3组之间生化妊娠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卵双胎率和活产率的差异。结果 (1)患者临床及IVF特征各项指标[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质量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组与B组相比,生化妊娠率较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B组与C组相比,生化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A组与C组相比,生化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较高,其中生化妊娠率(1.3%比8.6%,χ~2=4.665,P=0.031)、种植率(42.3%比31.7%,χ~2=4.315,P=0.038)、临床妊娠率(65.4%比49.0%,χ~2=4.834,P=0.028)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51.3%比35.6%,χ~2=4.504,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发生EC的第3日优质胚胎可以获得更高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因此EC应作为第3日移植胚胎选择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促排周期在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内膜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行FET的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两组:LE组(213例),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1934例)。首次HRT周期助孕失败尚有冻胚的241例患者行再次FET,其中35例采用LE周期(35例),206例仍采用HRT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殖相关参数间的差异。结果:LE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9.49±1.97)mm]高于HRT组[(8.85±2.18)mm],胚胎种植率(45.4%)和活产率(42.7%)高于HRT组(37%和35.9%),流产率(11.2%)低于HRT组(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HRT周期助孕失败再次FET患者中,采用LE周期和HRT周期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FET患者LE促排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优于HRT周期;前次HRT周期失败的患者改用LE促排周期未见明显优势,LE促排卵内膜准备可作为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FET内膜准备的有效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使用绒促性素(HCG)诱发排卵后不同胚胎移植时间的临床结局,探讨自然周期FET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自然周期使用HCG诱导排卵的FET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的不同分为卵裂期胚胎(n=522)和囊胚期胚胎(n=251)共773个周期。根据移植日距HCG注射日天数进行分组,以HCG注射日为D0,HCG注射后第3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3-3组;HCG注射后第4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4-3组;HCG注射后第5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5-3组。HCG注射后第5天移植囊胚为D5-5组;HCG注射后第6天移植囊胚为D6-5组;HCG注射后第7天移植囊胚为D7-5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并对妊娠结局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移植卵裂期胚胎的D4-3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D3-3组与D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囊胚期胚胎的D7-5组优胚移植周期率显著低于D5-5组与D6-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移植胚胎数、优胚移植周期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移植卵裂期胚胎的D3-3组、D4-3组、D5-3组相比较,移植囊胚期胚胎的D5-5组、D6-5组、D7-5组相比较,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G诱导排卵的自然周期FET中,HCG注射后3~5天移植卵裂期胚胎,5~7天移植囊胚期胚胎均可取得相似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输卵管积水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合并输卵管积水患者行FET助孕的235个周期。根据移植不同时期胚胎,分为两组:卵裂胚组(n=132);囊胚组(n=10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不孕因素、输卵管积水诊断方式及分布情况、FET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移植次数、移植胚胎数、辅助孵化(AH);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T周期临床资料中,移植胚胎数(1.88±0.33个vs 1.04±0.19个,P0.05)及AH比率(30.30%vs 23.30%,P0.05)卵裂胚组均显著高于囊胚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形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中,临床妊娠率(42.42%vs 47.57%,P0.05)、种植率(30.12%vs 46.73%,P0.05)及活产率(36.36%vs 42.72%,P0.05)囊胚组均显著高于卵裂胚组,而异位妊娠率(8.93%vs 4.08%,P0.05)囊胚组显著低于卵裂胚组,两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校正后,临床妊娠率(OR 1.66,95%CI 1.06~2.52,P0.05)、种植率(OR 1.75,95%CI 1.46~3.18,P0.05)、异位妊娠率(OR 0.40,95%CI 0.01~0.92,P0.05)及活产率(OR 1.87,95%CI 1.49~3.07,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相较于移植卵裂期胚胎,FET周期行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更高,异位妊娠率更低,妊娠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不孕症患者192例,随机分为HCG组(98例)和非HCG组(94例),统计分析其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结果:HCG组和非HCG组的临床特征(年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等)、临床妊娠率(66.3%vs 72.3%,P=0.44)、活产率(58.2%vs 68.1%,P=0.16)以及流产率(10.8%vs 4.4%,P=0.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既往妊娠史将患者分为原发性不孕症(126例)和继发性不孕症(66例)两个亚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中,HCG组(n=35)较非HCG组(n=31)的临床妊娠率(45.7%vs93.5%,P0.001)、活产率(37.1%vs 87.1%,P0.001)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中,HCG和非HCG组的各项临床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周期冻融囊胚移植过程中,使用HCG诱发排卵不影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但对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部胚胎冷冻保存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刺激方案IVF-ET共483个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机不同分为A组(新鲜胚胎移植组,275个周期)和B组[全部胚胎冷冻保存首次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术(FET)组,208个周期],比较组间患者的年龄、基础FSH、不孕年限、扳机日优势卵泡数目、内膜厚度、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结果:A组扳机日内膜厚度和获卵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基础FSH、Gn总量、扳机日优势卵泡数、扳机日雌二醇(E2)和孕酮(P)值、可利用胚胎数、移植周期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微刺激方案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全部胚胎冻存择期进行FET可以改善其助孕结局,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