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环境的微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Matlab的Instrument Control工具箱的serial类对象实现串行数据通信。本系统由性价比较高的单片机AT89S52和ADC0809完成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现有函数,方便地实现串行通信、数据处理和图形显示,简化系统上位机PC软件的编程。另外,利用Matlab的GUIDE工具设计图形用户界面,使该系统具有操作方便,交互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研究的数据需求出发,提出基于双层多Agent系统的元件状态诊断系统,并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为实现电网可靠性在线分析系统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与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鹏立  李春雷 《中国计量》2001,(10):42-42,44
目前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的计量数据采集、传递手段落后 ,不能为生产、经营、核算提供准确快速的数据。尽快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快速传输、高效处理变得日益重要。目前数据采集技术、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特别是无线扩频技术的发展 ,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可靠的方式。1 无线扩频通讯技术扩频技术与常规无线电通信的最大区别在于利用一组速率远高于信号速率的伪随机噪声码(PseudonoiseCode简称PN码)对原信号码进行扩频调制 ,一般是将信号扩展至几兆宽的频带上 ,然后将扩频后的信号调制到空间传输的载频上进行发送。通常发射…  相似文献   

4.
赵晔 《中国科技博览》2012,(30):488-488
本文以远程抄表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一系列流程达到现代化抄表方式。该系统由GPRS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上行传输通道和电力线载波作为下行传输通道。采用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可以将供电范围内分散的数据汇总到数据集中器内,数据集中器接收到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通讯技术上传至主站计算机进行存储和读取。采用远程抄表技术来改善用电管理和电能营销的装备水平、优化电能市场服务的技术手段是电力行业最紧迫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电子测力与称重计量领域数据采集智能化,设计并开发便携式智能无线力值采集系统。提出一种将嵌入式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采用WIFI和蓝牙技术使传感器信号直接与无线网络设备通信,在计算机终端与手机终端对数据进行采集与智能化处理,实现了便携式智能无线数据采集和短距离数据的有效传输。测试结果表明,设计与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是一个集高效性、稳定性、简洁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为一体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研华公司的高速数据采集卡PCL-818HD为硬件平台,采用中断触发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将结果以图形显示;软件设计中运用三级缓存技术确保了数据的町靠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高速可靠采集和实时图形显示.  相似文献   

7.
李图江 《硅谷》2014,(17):14-14
数据采集技术和无线传输系统是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它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采用高性能无线收发模块、AD转换、AT89S52单片机、串行通信等模块实现了一种可靠、高效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该电路简单,性能稳定,测量精度和灵敏度高,成本较低,适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国内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的数据采集分析仪器成本高、实时性差等缺陷,设计了-套实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能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处理、下位机存储和上位机分析.系统整体采用主从结构;下位机采用8051F020单片机作为MCU,数据采用FRAM(铁电存储器)存储,通讯层主要由UART模块组成,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等;上位机软件采用vC++和MATLAB融合技术,主要实现路径设置、数据实时显示、数据处理等功能;同时介绍了在VC++中调用MATLAB引擎实现接口通信的方法.应用实例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国家城市能源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讯过程,介绍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和能源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电子天平对砝码自动检定的控制程序编程系统。叙述了采用VB6.0语言作为软件设计开发平台,用Excel中文版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来处理砝码检定原始记录表数据,设计了MSCOMM控件,用来实现串行通信,通过PC机与电子天平的标准接口命令集信息交换,使带有RS232C接口的电子天平能够简单地集成到PC机或数据采集系统并充分利用其各种性能,通过接口传输命令实现天平自动检定砝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代云洪 《中国计量》2020,(1):42-42,49
一、能源数据的采集能源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接口机、网络传输设备和数据接口服务器。企业能源数据的采集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企业已建成的能源信息化系统,如能源管理系统;二是通过放置于现场的数据采集设备;三是通过企业能源数据报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抛物线堰孔插入排污沟中测量流量,采用无线方式远程采集污水流量数据,实现一个低成本、高精度、远传输距离、低功耗的远程污水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3.
DCS控制系统是由通信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实现对现场设备统一的监视和控制,通过分布式的现场数据采集单元对现场仪表工艺数据进行采集。文章试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重点分析了在电仪表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安如珠  蒋凯  王雨 《硅谷》2013,(4):116-118
本文主要针对我厂近两年来的数字化建设先进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做到信息的共建共享,实现一厂高效性管理。青海油田利用以FOXBORO公司的DCS系统和西门子公司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技术;以通过光纤、双绞线、路由、交换机等设备来实现网络传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以单一油水井为研究对象,实现远程油水井工况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应用国际上成熟的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软件,实现生产指挥中心层面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再利用、办公室桌面层面的实时监控;以油田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撑的办公信息化,开创了油田管理数字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多因素复杂区域存在的数据监测困难、传输数据量小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采用CC2530芯片实现ZigBee标准无线通信,通过模拟开关及AD转换器完成多路数据采集,经FPGA控制实现相应通道数据的编帧及无线传输。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多路不同信号的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为多因素区域数据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中针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的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通讯网络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GPRS方式的Internet互联网接入技术,使检测数据能够在数据采集模块与上位机监控中心主机之间进行传输,在不具备有线宽带传输条件的场合下成功实现了污染源检测数据的无线传输,扩大了污染源检测的覆盖面,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监管部门对环境质量的分析、判断、追踪、执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精细农业”的一部分,联合收割机测产系统负责采集地块中的各种数据(产量,经度,纬度,时间等),并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将数据存储、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通过对现有几种数据存储模块方案的优劣分析,本文提出了通过单片机STC89C58控制SD卡存储、传递数据的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块满足了使用要求,功能良好,适合于野外现场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传输及数据的大容量存储。  相似文献   

18.
论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信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层度越来越高,电力生产中配电自动化、负荷管理、远程抄表乃至调度自动化等对通信通道的需求十分迫切。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用电管理方面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RS485接口采集计量设备的数据,采用多样化的通信方式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远程自动采集和处理统计数据。它集计量、实时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处理以及网络通信于一体,使电力部门对分散的电力用户以实时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为计量监测、营业抄收和线损管理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使电力业务逐步实现配电自动化、用电管理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玻璃液体温度计检测过程中效率低、易出错、数据读取困难等问题,设计玻璃液体温度计示值误差自动采集系统,从硬件系统搭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开发、示值误差可溯源记录系统开发等方面研制智能化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大大提升检测效率、减少劳动成本、降低出错率,实现玻璃液体温度计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VxWorks下PCI总线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VxWorks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VxWorks下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描述了VxWorks下PCI数据采集模块驱动程序的设计过程,即通过PCI总线桥接芯片CY7C09449PV的配置,实现中断和DMA数据传输、完成PCI设备的初始化和驱动接口函数及实现数据采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