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卫丰  石敏娟  丁莹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97-2598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单纯性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营养不良、药物中毒、妊娠等。因此,脂肪肝的成因非常复杂,这为其病理模型的研究和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动物模型在探索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评价诊断方法、筛选防治药物等领域均有重要作用。研究不同方法不同原因造成的脂肪肝动物模型对阐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必然会产生积极影响。对于脂肪肝的基本造模方法在一些实验方法学的论著中有收载,在一些刊物上也有零星的报道。但是,对模型本身影响较大的饲料配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了解不够,构建动物模型进行吻合度评价是其研究基础。现基于脂肪肝中西医病证特点,参照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的脂肪肝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拟定脂肪肝中西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吻合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现有模型主要是非酒精性和酒精性2种模型,非酒精性动物模型主要是西医模型,酒精性主要是中医病证模型。西医治疗处于临床早期阶段,缺乏较好的防治方法;中医治疗时间长久,对于脂肪肝了解透彻。未来应完善酒精性西医模型、非酒精性中医病证模型,为研究新的治病方法,以及新药的开发、疾病早期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鼠、大鼠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的研究选择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昆明小鼠,SD、Wistar两种大鼠,造成高脂血症同时伴有脂肪肝,并对3种动物模型特点进行比较。[结果]SD大鼠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和脂肪肝的模型优于昆明小鼠、Wistar大鼠。[结论]在调脂新药和脂肪肝预防、治疗实验研究中,SD大鼠是较好的模型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介绍几种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综述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主要对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机理进行综述,并评价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可分为化学试剂诱发模型、转基因模型、基因敲除模型等。结论: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进展,为深入探讨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其药物治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重要证候之一,而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中医学界研究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研究方法。为了对这一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导相关实验研究的开展,本文对二十年来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文献做了总结与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造模方法、模型评价与模型应用方面仍存在造模方式局限、评价指标缺乏特异性及对证候本质研究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本质的研究。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采取复合因素造模、增加特异性检测指标、引入多组学分析、完善模型评价体系等等措施,并提供了本团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推动该模型的深入研究,深化对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认识,促进构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标准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标准、辨证标准与技术方法,并为相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物理因素导致急性肺损伤发生的动物模型特点,为非物理因素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为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提供更好的实验基础。方法:通过以“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检索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及PubMed数据库,获取近10年有关于急性肺损伤动物实验文献,归纳出实验动物品种、造模所用药物、造模采用的方式、造模周期、成模标准及检测指标等,应用Excel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文献338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频数分析发现,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多选用SD大鼠、C57BL/6小鼠,造模时多选用雄性鼠;造模药物以脂多糖(LPS)为主;造模周期大多为给药后的6 h;多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作为成模标准;检测指标多选用肺干/湿重比、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改变、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因子,从多方面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论:急性肺损伤动物实验多选用SD大鼠腹腔注射LPS(5 mg·kg-1)或C57BL/6小鼠气管滴注LPS(5 mg·kg...  相似文献   

7.
虎金丸对大鼠脂肪肝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虎金丸抗脂肪肝的超微结构变化,为临床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造成大鼠脂肪肝模型,进行分组实验研究。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脂变严重,细胞内有大量空泡形成,胞浆脂滴大量出现且积聚严重等。经虎金丸治疗,虚金丸组对上述超微结构有显著的改变,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虎金丸对脂肪肝从形态学观察有显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荨麻疹动物模型研究的实验方法、检测指标及评价方法,为后续荨麻疹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模型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数据库,以“荨麻疹”“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2年7月13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来源、动物情况、造模方法、造模时间、检测指标等进行提取,建立数据文件,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6篇,涉及荨麻疹动物实验共计129个,其中中文文献102个、英文文献27个。近3年荨麻疹动物实验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文献来源多为学位论文。荨麻疹模型实验动物多为雌雄各半的KM小鼠和SD大鼠,造模方法以被动皮肤致敏模型为主,造模时间多为14~16 d,造模成功指标多以皮肤蓝斑面积、耳肿胀表观指标为主,其他检测指标侧重于皮肤和血清中的病理指标。结论:目前荨麻疹的实验研究虽然日益增多,但目前研究中使用的造模方法存在造模标准不统一、临床吻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该文对荨麻疹动物模型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适宜于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新药研发及中医方-证对应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和现代临床病理机制的研究,建立适宜于脂肪肝肝郁脾虚证模型评价的证候积分表,并选择联苯双酯滴丸和三七脂肝丸作为模型反证药物,模型组大鼠每天按分组给予不同配比的高脂低蛋白饲料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每周2次腹腔注射猪血清,联苯双酯滴丸组按8.1 mg·kg~(-1)给药,三七脂肝丸组按2.7 g·kg~(-1)给药,连续给药14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日食量、日水量,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日食量、日饮水量增加缓慢,指标ALT,AST,γ-GT,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降低,病理学检查可见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脂肪粒,且行为学观察发现,大鼠出现的主证、次证均符合肝郁脾虚证的证候表现,表明3个模型组均造模成功,其中,模型1组有3只大鼠死亡,模型2组有1只大鼠死亡。反证药物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病变表现。结论:脂肪肝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具有死亡率低、耗时短,可用于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和临床方证相关性研究与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寻求更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式,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通过查阅抑郁症及其动物模型相关的文献,对抑郁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常见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模型复制对象、模型复制方法、中西医临床表现吻合度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通过归纳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法与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最高;其次为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均较高。结论 目前抑郁症模型复制实验动物的选择多为啮齿类,在临床表现的模拟上具有局限性;且中医证型的模型实验较为稀缺,制备方式依旧是以传统的西医方式结合行为学应激刺激为主,缺少中医证候特色。建议重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表现对应的实验动物评价标准,结合中医各证型特点制备更能体现中医“四诊”特点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1.
动物模型的构建是基础研究的基石,不同实验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所选用的动物品系及建模方案多有不同。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心律失常动物模型构建模式呈现多样化,常被采用的建模方案包括药物化学法、机械法、电刺激法、消融法、基因工程法五类,涉及动物品系主要为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绵羊、家猪等。现有方案虽不能模拟临床中心律失常的全部特征,但依然为疾病的病理生理等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及科学依据。该文系统总结并评价现有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将其建模机理加以简述,就各自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对比,以探讨不同心律失常模型的应用现状,为心律失常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进一步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发掘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可能,为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系列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这类疾病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组分关系密切。查阅了近10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AFLD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NAFLD动物模型主要分为营养、药物或毒物等环境因素诱发模型和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诱发模型。由于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文献报道的虚证动物模型包括气虚、血虚、阳虚和阴虚4种类型.在中医证候模型上,以扶正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的干预作用,对于阐述中医从整体出发、调动机体内在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治疗虚证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经过学者们的积极探索,现已建立了40多类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但目前的虚证动物模型既有其特点,又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何使动物模型更接近临床,已经成为当前虚证动物模型研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于反映扶正固本药物的综合干预作用多需要通过2种以上的虚证模型做出综合评价,因此为更全面了解虚证模型的制备及应用情况,就近年来虚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检测指标以及扶正固本药物在虚证动物模型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虚证模型在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西药治疗焦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目前治疗焦虑症的中西药物及中药研究概况、动物模型的应用,为研究治疗焦虑症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方法:参阅文献,按焦虑症的界定、病因、临床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常用的动物模型分别介绍.结果与结论:可以应用有效的焦虑动物模型,进行新型高效的抗焦虑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建立正确的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不可或缺的实验基础。只有以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的模式制备动物实验模型,才能使中医药科学研究更加具有严谨性和可靠性。近年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其造模方法较多,评价指标也不断更新。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评价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稳定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全面检索了近5年有关寒凝血瘀证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实验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寒凝血瘀证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不同干预方法对寒凝血瘀证模型的实验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寒凝血瘀证尚无理想的模型平台,实验动物相对单一,造模方法有待完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干预方法比较局限,因此需要建立符合中医证候和临床实际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平台以促进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眩晕的实验研究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对国内眩晕实验研究的相关动物模型作一文献综述。结果:根据造模方法的不同,眩晕动物模型集中在运动诱发动物眩晕模型、外耳道刺激诱发动物眩晕模型、注射硬化剂造模法和手术造模法等四个方面。结论:眩晕动物模型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在研究眩晕时,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虚寒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虚寒模型的不确定及对其认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对虚寒证实质的深入研究及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系统研究和客观评价意义重大,为虚寒动物模型实质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本课题组5年来研究结果,结合临床观察,采用病理学、药理学、数理分析等手段,对虚寒模型的制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确立虚寒动物模型指标核心圈,建立虚寒状态指标评价体系;继而阐释不同造模方法诱导虚寒动物模型的个性特点;并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相关应用进行展望。文章通过对虚寒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为中药性效研究奠定状态基础,为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从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MOP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