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简介以"椭圆的标准方程"(苏教版数学选修2-1)为例,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笔者在学校推广的高中数学实效课堂"四步九环节"模式.1.实效预习1.1预习目标①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条件.②理解椭圆的标  相似文献   

2.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过程的步骤之一,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中,教师创设合理且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兴趣,并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动机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课堂导入精彩与否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笔者从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问的原则、提问的技巧三方面阐述课堂提问的“窍门”。课堂提问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设计一组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必须对教材了然于胸,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发生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能根据学生回答随时应变修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4.
王琪 《中学数学》2023,(9):95-96
<正>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为了落实“高效”这一目标,教师既要精心做好预设,也要及时捕捉各种生成,巧妙地应用提问、追问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理解和掌握新知.然在复习教学中,尤其在高三复习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若让学生经历“发现—提问—解决—归纳”等过程势必会消耗一定的时间,为了追求“速度”,他们常常在课堂提问的环节,直接将自己的知识、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莉  孙菊贺  杨峥 《大学数学》2023,(3):119-124
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吸引”的雨课堂线上教学设计,包括:“以知识为吸引”的课前预习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直播环节,“学生必做和自选”的课后复习环节,运用雨课堂回放功能进行习题讲解的补充环节,实现对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目标.实现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市大力推广的"活动单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的探索实践,发现在活动单教学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有很多,下面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是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良好药方  相似文献   

7.
本刊将连载"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系列文章.本课题是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数学科的子课题,课题编号:HBGZ—SX001.课题组认为:课堂有效教学由教学的诸多环节组成,若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有效的,则整个课堂教学有效.课题组对课堂有效教学的部分重要环节(如课堂引入、课堂提问、例题设计、作业设计、课堂小结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数学课堂呈现崭新的一面,课堂中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发问、解法出乎教师的预料,或学生行为令教师尴尬等,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意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精彩呢?  相似文献   

9.
陈超 《数学之友》2023,(23):37-3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对于数与式的教学,教师应把握数与式的整体性.在二次根式的加减(1)的教学中笔者以关注数式通性、关注整体教学、关注素养培养为抓手进行教学设计.本文通过导入新知、建构新知、巩固新知、深化新知、回味新知、延伸新知六个环节开展教学,从而有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学教案”之课堂有效提问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11.
刘东升 《中学数学》2012,(20):25-27
一、写在前面笔者有机会于2012年9月15日赴贵阳上了一堂"有理数复习(1)"研讨课并讲学交流,这次复习课中一个生成片断引发笔者深入反思"通性通法"与"技巧解法",本文即是与之相关的个性化思考,供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二、研讨课的课堂生成片断在本课"学情反馈"环节,笔者设计了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3道题,其中第3题仅四分之一的学生做出来了,有以下两种典型的解法.  相似文献   

12.
许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总是习惯于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常以说教者身份自居,而学生则怀着敬畏的心理充当信徒的角色,没有自由的言论,没有主动的参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更新师生观念,转变教育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的研究设计.课堂导入应遵循生动性、简洁性、实效性原则,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课型选取以趣导入、以感导入、以物导入、以观导入的课堂导入方式.  相似文献   

14.
马驰 《数学通讯》2013,(4):38-39
"导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草根教学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小教学差异,有助于"共同进步",因而成了时下打造高效课堂很受热捧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诸多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它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促使教师革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受制于教学理念、理解、经验、能力和习惯,在实践"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高中数学课堂引入"导学案"教学模式值得商榷,期望得  相似文献   

15.
吴晶 《中学数学》2023,(20):36-37
基于旧知引出新知、探究新知,是很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科,新学到一个知识或性质后,在随后的新知探究环节,前一个新知又成为后续新知的旧知.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做出必要的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相机追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赵黎宁 《中学数学》2012,(16):27-28
数学的生态课堂为学生构筑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时刻感受着和谐自然的环境,自由地呼吸和思想.让学生学得自然,是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必要前提.而"小组讨论"犹如教师给学生准备的一道道"美食大餐",把握得好,学生会受益无穷,汲取  相似文献   

17.
陶成龙 《中学数学》2020,(6):96-96,F0003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通过对师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发现阻碍、制约课堂效率的症结所在,以便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生态,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是本校数学组在以师生对话为观察点的基础上,重点观察、分析、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对话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堂观察活动中所记录的课堂教学片段与各位同行交流如何改善师生课堂对话.笔者认为,有效的师生对话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有利于":一、师生对话必须有利于数学问题的发生案例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2013版)第15章分式第1课时,"分式"概念引入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8.
“说理”课堂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之一.“说理”课堂旨在通过有效的数学交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改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会“算”不会“说”的现象,落实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学生会“算”不会“说”的成因、“说理”课堂的内涵与实践意义、“说理”课堂的教学实施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说理”课堂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需要很多资源让学生学习利用,教材是教学中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更多的教学资源其实是在课堂中产生的,即动态生成性资源.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课堂合作中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或者错误的作业等.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源泉.在课堂中,由于学生在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负迁移,所以产生错误是难免的.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开放性课堂,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师掌控课堂,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沉浸式”智慧课堂可以借助VR、AR等技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的内涵.因此,本文采用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当前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沉浸式”智慧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沉浸式”智慧课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度,最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