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叶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兰科石斛属植物细叶石斛Dendrobium hancock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叶石斛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α-二羟基-4,5,3′-三甲氧基联苄(1)、4,3′,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2)、4,4′-二羟基-3,5,3′-三甲氧基联苄(3)、4,3′-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7-羟基-2-甲氧基-1,4-菲醌(5)、2,5-二羟基-4-甲氧基菲(6)、2,5-二羟基-4,9-二甲氧基菲(7)、nobilone(8)和crepidatuol B(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细叶石斛酚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龙血竭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 研究龙血竭Draconis Resin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龙血竭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1’,4"-二甲氧基查尔烷(1)、7-羟基-5,4’-二甲氧基-2-苯基苯并呋喃(2)、紫檀茋(3)、3,4’-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4)、5,7,4’-三羟基二氢黄酮(5)、瑞士松素(6)、7-羟基二氢黄酮(7)、甘草素(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11)、2,4-二羟基苯乙酮(12)、3,4-二羟基烯丙基苯(13)和β-谷甾醇(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2为首次从龙血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向康林  韩庆通  赵琳  戴胜军 《中草药》2019,50(24):5917-5923
目的 研究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粘毛黄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 从粘毛黄芩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白杨素(2)、5,7-二甲氧基黄酮(3)、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4)、5,7,4''-三羟基黄酮(5)、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6)、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7)、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8)、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9)、5,6,7-三甲氧基黄酮(10)、3,5-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11)、5,2''-二羟基-7,8,6''-三甲氧基黄酮(12)、5,2''-二羟基-7,8,6''-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3)、5,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4)、7-甲氧基白杨素(15)、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16)、阿魏酸(17)、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8)、对羟基苯甲醛(19)、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20)、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21)、6,7-二羟基香豆素(22)。结论 化合物13~1618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薄层制备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中药山慈菇来源之一——云南独蒜兰假鳞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二氢菲类5个,联苄类4个,三萜类2个,苯丙酸类3个;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4,7-二羟基-1-(p-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2),(2,3-trans)-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10-methoxy-2,3,4,5-tetrahydro-phenanthro [2,1-b]furan-7-ol(3),pleionesin B(4),blestriarene A(5),山药素Ⅲ(6),3,3’-二羟基-2-(p-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7),3’,5-二羟基-2-(p-羟苄基)-3-甲氧基联苄(8),3,3’-二羟基-2,6-二(p-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9),triphyllol(10),pholidotin(11),对羟基反式桂皮酸(12),反式阿魏酸(13),反式阿魏酸二十六烷基酯(14)。化合物 5,10~14 为首次从独蒜兰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应用硅胶、ODS、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中药山慈菇来源之一——独蒜兰干燥假鳞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 其中菲及二氢菲类10个,联苄类2个,木脂素1个,甾醇1个;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monbarbatain A(1),2, 7, 2'-三羟基-4, 4', 7'-三甲氧基-1, 1'-二聚菲(2),白芨烯 A(3),pleionesin B(4),shanciol H(5),{7-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4-methoxy-9, 10, 7', 8'-tetrahydrophenanthro [2, 3-b]furan-8'-yl} methyl acetate(6),2, 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菲(7),2, 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9, 10-二氢菲(8),赫尔西酚(9),贝母兰宁(10),石斛酚(11),山药素 Ⅲ(12),丁香脂素(13),麦角甾-4, 6, 8(14), 22-四烯-3-酮(14)。其中化合物 1-3,9,13,14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假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杜鹃兰假鳞茎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3′-三羟基联苄(1)、7-羟基-4-甲氧基菲-2-O-β-D-葡萄糖(2)、lignan glycoside(3)、ibotanolide A(4)、3,3′-二羟基-5-甲氧基-2,4-二(对羟基苄基)-联苄(5)、5,4′-二羟基-二苯乙基-3-O-β-D-葡萄糖苷(6)、3′-β-D-glucopyranosyloxy-4,5′-dihydroxy-3-methoxy-1,2-diphenylethane(7)、2,2′,7,7′-四羟基-4,4′-二甲氧基菲-1,1′-二菲(8)、7-羟基-2,4-二甲氧基菲(9)、β-胡萝卜苷(10)、对羟基苯甲醛(11)。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矮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矮石斛Dendrobium bellat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矮石斛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aloifolI(5)、山药素Ⅲ(6)、dendrosinenB(7)、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肉桂酸(10)、阿魏酸(11)、咖啡酸(12)、dendrosinen D(13)、新橄榄树脂素(14)、3-羟甲基-9-甲氧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2,3,6,7-四氢菲[4,3-b]呋喃-5,11-二醇(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朱秀英  周昱彤  晏和贵  付欢  郭洁  杨明惠 《中草药》2020,51(24):6151-6156
目的 研究节茎石仙桃Pholidota articulata全草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光谱数据分析和与标准品对比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节茎石仙桃78%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7-二羟基-9,10-二氢-六氢菲[4,5-环]吡喃(1)、2,6-二羟基-7-甲氧基-9,10-二氢-五氢菲[4,5-环]吡喃(2)、2,7-二羟基-6-甲氧基-9,10-二氢-五氢菲[4,5-环]吡喃(3)、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4)、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5)、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6)、石斛酚(7)、山药素Ⅲ(8)、5,3''-二羟基-3-甲氧基联苄(9)、cirrhopetalidin(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glut-5-en-3-ol(13)、月桂酸(14)、4-(4''-羟基-苄基)苯酚(15)、3-甲氧基苯甲醛(16)、反式桂皮酸(17)。结论 化合物3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01316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千里香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芸  李军  周思祥  屠鹏飞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39-1141
 目的 研究千里香叶及其嫩枝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千里香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千里香叶及其嫩枝中分离鉴定了7个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3′-二羟基-6,7,4′,5′-四甲氧基黄酮(1),5, 4′-二羟基-7, 3′-二甲氧基黄酮(2),5-羟基-7, 3′, 4′-三甲氧基黄酮(3),(2S)-5, 6, 7, 3′, 4′-五甲氧基二氢黄酮(4),5, 6, 7, 8, 3′, 4′, 5′-七甲氧基黄酮(5),5-羟基-6, 7, 3′, 4′-四甲氧基黄酮(6),(2S)-5, 6, 7, 3′, 4′, 5′-六甲氧基二氢黄酮(7)。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九里香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 体积分数85%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和ODS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7,3′,4′-五甲氧基黄酮(Ⅰ),5,7,8,3′,4′-五甲氧基二氢黄酮(Ⅱ),5,7,3′,4′-四甲氧基黄酮(Ⅲ),5,7,3′,4′,5′-五甲氧基黄酮(Ⅳ),5,6,7,3′,4′,5′-六甲氧基黄酮(Ⅴ),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Ⅵ),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Ⅶ),7-羟基-5,3′,4′-三甲氧基黄酮(Ⅷ)。结论 除化合物Ⅲ、Ⅳ、Ⅴ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箭叶淫羊藿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小檗科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 结果 :从箭叶淫羊藿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 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1, 5-dihydroxy-3-methoxy-7-methyl- anthraquinone, 1)、2, 2-二甲基-1-苯并吡喃-6-醇(2, 2-dimethyl-2H-1-benzopyran-6-ol, 2)、淫羊藿素(icaritin, 3)、5, 7, 4'-三羟基-8, 3'-二异戊烯基黄酮(5, 7, 4'-trihydroxy-8, 3'-diprenylflavone, 4)、大黄素(emodin, 5)、苜蓿素(tricin, 6)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7)。 结论 :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系首次从淫羊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刘清茹  李娟  赵小芳  徐博  彭文达  李顺祥 《中草药》2016,47(7):1084-1089
目的研究芦竹Arundo don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芦竹根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芦竹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正二十二烷(2)、十四烷酸甘油酯(3)、3,7-二羟基-5,6-桥氧-8(14),22-二烯麦角甾醇(4)、3,7-二羟基-5,6-桥氧-8(9),22-二烯麦角甾醇(5)、3β-羟基-5,8-桥二氧-6,22-二烯麦角甾醇(6)、3,6-二酮-4-烯豆甾醇(7)、3β-羟基-6,9-桥氧-7,22-二烯麦角甾醇(8)、3,6,9-三羟基-22-烯豆甾醇(9)、3,4,5-三甲氧基-苯酚(10)、2,6-二甲氧基-1,4-苯醌(11)、芥子醛(12)、对羟基肉桂酸(13)、β-谷甾酮(14)、α-细辛醚(15)、4-十二烷基苯甲醛(16)、β-谷甾醇(17)、α-波甾醇(18)、对羟基苯甲醛(19)、熊果酸(20)、N-乙酰色胺(21)、胡萝卜苷(22)、(-)-丁香树脂醇(23)。结论所得化合物中除β-谷甾醇外的2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芦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交趾黄檀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荣华  温新潮  张普照  邵峰  杨尊华  黄慧莲  王艳 《中草药》2015,46(19):2851-2855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以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交趾黄檀心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异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紫苜蓿酮(1)、7-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2)、4,7,2′-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醇(3)、5,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二氢异黄酮(4)、芒柄花黄素(5)、2′-羟基芒柄花黄素(6)、2′,5,7-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染料木黄酮(8)、3′-O-methylviolanone(9)、3-hydroxyvestitone(10)、鹰嘴豆芽素A(11)、后莫弗里素(12)、美迪紫檀素(13)、isodarparvinol B(14)。结论化合物3、4、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1、13~14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川西獐芽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川西獐牙菜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4,7,8-四甲氧基呫吨酮(1)、1,7-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2)、1,3,7-三羟基呫吨酮(3)、1,3,7,8-四羟基呫吨酮(4)、1,3,8-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5)、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呫吨酮(6)、1,5,8-三羟基-3,4-二甲氧基呫吨酮(7)、1-羟基-3,4,5,8-四甲氧基呫吨酮(8)、1-羟基-3,5,8-三甲氧基呫吨酮(9)、(S)-(+)-龙胆内酯(10a)、(R)-(-)-龙胆内酯(10b)、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呫吨酮(11)、1-羟基-3,7,8-三甲氧基呫吨酮(1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13)、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14)、1,3,5,8-四羟基呫吨酮(15)、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呫吨酮(16),芒果苷(17)、齐墩果酸(18).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a和10b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牡荆子中2个木脂素单体化合物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2-萘醛(VB-1)和vitedoin A(VB-2)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FLC-IT-TOF-MS)技术,鉴定大鼠分别ig给予2个木脂素单体化合物后,粪便、尿液、胆汁、血浆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并确证了2个木脂素原型及其11个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存在。通过代谢产物鉴定分析了其主要代谢途径,发现在大鼠体内这2个木脂素成分发生了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羟化、羟化硫酸化、还原葡萄糖醛酸化和还原硫酸化等代谢反应。结论通过对2个木脂素单体化合物代谢产物的分析,基本阐明了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进一步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兴隆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兴隆獐牙菜全草中分离出五个单体。经化学方法、光谱方法鉴定,其中四个分别为齐墩果酸(Ⅰ),1,3-二羟基-4,7-二甲氧基(口山)酮(Ⅱ)、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Ⅲ)和β-谷甾醇(Ⅳ)。其中Ⅱ在该属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7.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薄层纯化,分离川芎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I),4,7-二羟基-3-丁基苯酞(Ⅱ),大黄酚(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酸(V),阿魏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I、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12个二氢黄酮醇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5,3′,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1)、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5-甲氧基-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二氢山柰酚(4)、表儿茶素(5)、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6)、黄颜木素(7)、(2R,3R)-7,3′,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8)、(2R,3R)-5,7,3′-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9)、槲皮素(10)、5,7,4′-三羟基黄酮-8-C-葡萄糖苷(11)、2,7-二甲基-氧杂蒽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皂角刺二氢黄酮醇A;化合物3、8、9和12均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对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1、2、3、7及黄酮类化合物10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3主要作用于肝癌Hep G2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化合物2主要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株,而化合物7则对肝癌、肺癌和胃癌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石心红  徐德然  孔令义 《中草药》2009,40(5):686-689
目的 研究新疆产准噶尔大戟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95%乙醇提取后用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梯度萃取,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纯化等方法 进行分离.结果 对分离得到的8个化合物用波谱方法 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Ⅰ)、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Ⅱ)、秦皮素(Ⅲ)、4-O-β-D-吡喃葡萄糖-3,5-二甲氧基-2E-苯丙烯醇(Ⅳ)、秦皮苷(Ⅴ)、3-甲基鞣花酸-3'-O-β-D-木糖苷(Ⅵ)、3,3'-二甲基鞣花酸硫酸酯(Ⅶ)和(+)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Ⅷ).结论 化合物Ⅶ为一新天然产物,其余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剑叶龙血树中芪类化合物及其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含脂木材进行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TLC进行分离,运用UV、IR、MS、^1H,^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得到2个芪类化合物:4′-羟基-3,5-二甲氧基对苯乙烯(4′-hydroxy-3,5-dimethoxystillben,紫檀芪)和4′,3,5-三羟基对苯乙烯(resveratrol,白藜芦醇)具有抗真菌活性,结论芪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为该植物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