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6例肾结核肾切除术后对侧肾脏积水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蝶形皮瓣乳突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介绍手术方法、手术适应症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结果、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在就诊时已出现慢性肾衰竭,42例是在结核肾切除后3~15个月发生慢性肾衰竭,其余24例在结核侧肾脏切除术后对侧肾积水有不同程度改善。60例在结核肾切除前或后行积水侧肾造瘘;7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拒绝再次手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4例,肠管扩大膀胱术47例,膀胱再生2例,积水侧未行手术干预24例。随访6个月~28年,除肠管膀胱扩大术2例失访外,其余102例获得随访,其中7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中有5例在术后1~14年死于尿路感染,2例分别在术后5年和8年时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膀胱再生2例中1例2年后死于尿路感染,另1例21年发生肾衰竭,肾积水明显,经皮肾造瘘术后2年死于肾盂肾炎。其余经再次手术治疗69例和自然恢复24例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共88例患者存活良好,血尿素氮和肌酐基本正常,并能参加一般工作和体力劳动。结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积水原因采取恰当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96例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96例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3月收治96例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手术53例,逆行插管引流18例,肾造口17例,输尿管膀胱再植4例。结果:开放手术2例,逆行插管引流1例死亡,其余病情明显改善,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根据病因、患者一般情况及技术条件等选 用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微创技术治疗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1999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由于各种原因尿路梗阻导致的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7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病㈧选择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膀胱镜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内置术、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后双J管内置术,经尿道汽化电切等微创技术达到治疗目的。结果 尿石症43例,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12例,神经原性膀胱1例,泌尿系肿瘤1例,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各1例和子宫颈癌术后1例,女性膀胱颈硬化6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治疗60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尿素氮、血肌酐正常。1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但血尿素氮、血肌酐未正常。2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无改善。2例高龄患者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死于晚期恶性肿瘤。结论 尿路梗阻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凶,尽早解除梗阻恢复肾功能,采用腔内微创技术治疗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结核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6例肾结核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尿查抗酸杆茵、尿聚合酶链反应结核茵和血清抗结核特异性抗体的准确率分别为15.7%、50%和44%。B超、静脉肾孟造影、逆行性肾孟造影和CT准确率分别为24.2%、57.9%、66.7%和80.6%。单纯抗结核药物治愈11例。患肾切除32例,患肾造瘘、肾孟输尿管离断成型1例,输尿管膀胱再植入1例。扩大膀胱术1例。结论B超、静脉肾孟造影对肾结核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结核茵、CT在肾结核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肾结核治疗仍以肾切除术为主要方法,同时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6.
中晚期肾结核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43例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治经验,以提高中晚期肾结核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3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腰痛为中晚期肾结核最常见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4%、65.1%、44.2%。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阳性率达90.7%,尿沉渣查抗酸杆菌有一定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中,CT诊断符合率最高(81.4%),同B超或泌尿系平片+静脉肾盂造影(KUB+IV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磁共振水成像(M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抗痨治疗者5例,其中2例用药期间病情好转,但停药后加重,1例肾自截,2例无效。3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术34例,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开放手术32例,腹腔镜手术6例。38例均治愈。结论泌尿系CT检查对中晚期肾结核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中晚期肾结核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方能治愈,如对侧肾功能良好,建议切除患肾,不提倡施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脓肿穿刺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钟小明  熊恩庆  夏旭辉  吕天兵 《重庆医学》2008,37(12):1351-1352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血尿(70.5%)和膀胱刺激症状(38.1%)是肾结核的常见症状。尿抗酸杆菌染色、尿结核杆菌-PCR检查阳性率分别为28.6%、66.7%,静脉肾盂造影、CT、B超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53.3%、77.5%、33.3%;肾积水伴肾内钙化而误诊为肾结石60例(28.6%),利尿肾图检查110例,发现一侧肾功能严重受损100例(90.9%)。所有患者均接受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抗痨治疗,疗程6个月至1.5年,180例患者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结论尿液检查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肾结核的确诊率,抗痨治疗和患侧肾输尿管切除术能够提高肾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附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临床诊治有效方法。方法对本院1993年9月~2004年1月收治的由于各种原因尿路梗阻导致的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病因选择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肤肾穿刺造瘘术、膀胱镜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内置术、输尿管镜弹道碎石后双J管内置术、开放手术达到治疗目的。结果尿石症16例,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21例,神经原性膀胱5例,泌尿系肿瘤5例,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各1例和子宫颈癌术后2例,女性膀胱颈硬化2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盆腔脂肪增多症1例。治疗46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尿素氮、血肌酐正常。5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但血尿素氮、血肌酐未正常。4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无改善。2例高龄患者死于肺部感染,1例患者死于晚期恶性肿瘤。结论尿路梗阻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尽早解除梗阻,选择相应治疗方法,恢复尿流畅通,以挽救和恢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125例肾输尿管结石伴肾功能衰竭的B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B超图像诊断对肾尿管结石伴肾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运用B型超声对125例肾输尿管结石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断结果结合其他临床检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因结石梗阻致肾功能衰竭78例,其中7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应用B超、X线摄片,尿路造影,证实明确诊断,通过分期手术及血液净化治疗。全部肾功能恢复治愈出院;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5例,死亡3例,1侧肾切除或缺如,而对侧结石5例,双肾结石18例,双输尿管结石24例,经血液净化,震波碎石,药物保守等治疗及急诊手术或分期手术,肾盂切开取石,肾实质切开取石,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治疗110例治愈,肾功能好转7例,因液透析5例,结论:早期采用B超检测,并结合X线摄片,尿路造影等诊断对早期手术切开取石,解除梗阻,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俊  孙先禹  赵剑锋  曾定胜  兰玉 《海南医学》2004,15(1):56-56,59
双侧上尿路结石引起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 ,需及时诊断和治疗。我院从 1 999年 2月—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双侧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38例 ,经输尿管插管、血液透析、ESWL及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8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 3例。年龄 1 9— 6 3岁 ,平均 35 .4岁。其中双侧输尿管结石 1 7例 ,双肾及输尿管结石1 0例 ,双侧肾结石并发一侧脓肾 2例 ,一侧肾结石 ,双侧输尿管结石 9例。1 .2 临床表现少尿 32例 ,无尿 6例 ,其中浅昏迷 2例 ,中毒性休克 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2例.均经B超、IVU、膀胱镜、逆行造影等检查予以诊断.其中Ⅰ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7例,先行肾造瘘,Ⅱ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因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对12例患者作1-5年随访,2例保守治疗的病情无明显发展,8例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肾积水减退较快,1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满意.结论: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造影等检查是诊断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检查手段.治疗时应根据肾功能、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健  瞿平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1):56-56,58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原发性输尿管癌20例均经病检,IVU、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CT、MR I/MRU等检查证实。行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16例,行患侧输尿管下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患侧输尿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1例,双肾功能差行患侧输尿管全切,肾造瘘1例。结果:随访3~36个月,死于肺、脑转移各1例,死于肺感染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5~20个月发生膀胱肿瘤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拒绝治疗1例,其余仍健在。结论:联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3年1月14例急性肾后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14例患者术后即进入多尿期,持续4~11d ,平均6d。11例患者在术后3~21d ,其血BUN、Cr值逐步恢复正常。1例输尿管癌、2例直肠癌转移引起梗阻者,术后2周血BUN、Cr分别下降至9.2~18.7mmol/L、185~230μmol/L ,以后复查血BUN、Cr检测值均波动在此水平。结论:输尿管镜下置双J管或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等所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结石等特点,可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等所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9例患者中,4例行息肉切除加基底部电灼,2例行息肉切除输尿管肾盂吻合术,2例行病变段输尿管切除再吻合术,1例行肾切除术。全部病例均获治愈并经病理证实。结论:放射学检查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主要方法,其特征是边缘光滑锐利的充盈缺损。输尿管息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应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部位及肾脏受累程度选择局部切除术,输尿部分切除术和肾盂成形术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输尿管癌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对诊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肉眼血尿、腰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CT、IVP、B超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86.7%、50%、12.5%、12.5%。40例患者中行患肾 全段输尿管?膀肮部分切除术31例,输尿管下段切除术 膀胱吻合术3例,输尿管肿瘤切除 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单纯输尿管肿瘤切除术2例。残余段输尿管 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结论 B超发现肾积水可作为初步筛选检查,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CT是术前诊断输尿管癌的重要手段。患肾 全段输尿管 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治疗输尿管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保肾治疗肾功能不全者输尿管下段肿瘤在临床上是否有可行性.方法 对13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输尿管下段肿瘤患者进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或输尿管腹壁造口术.结果 13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1 1例进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2例因输尿管肿瘤位置较高,不能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而进行了输尿管腹壁造口术.13例患者术后肾功能较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避免了因肾切除造成肾功能进一步损伤而引起的长期透析的风险.随访一年发现13例患者其中4例在膀胱内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肾功能不全或一般状态较差同时合并输尿管下段肿瘤患者可根据病情采取保留肾脏的输尿管肿物切除术,这样可以保护肾功能,避免因长期透析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方法报告17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左侧11例,右侧4例,双侧2例,均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等检查。17例中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肾造瘘2例,1例一个月后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三个月后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工期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3例,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结果1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均减轻,肾功能好转或正常。结论B超、IVP等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是及早手术、去除病因、解除梗阻、保留和恢复肾功能。理想的手术方式是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8年来86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路刺激征和血尿为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92%和49%。尿沉渣涂片查抗酸杆菌的阳性率为38%。尿TB-PCR检测的阳性率是42%。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和MRU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41%、65%、97%和100%。73例进行肾及部分输尿管切除术加抗结核治疗。结论:超声、静脉尿路造影和CT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结核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尿沉渣染色查抗酸杆菌、尿Tb—PCR仍应作为术前肾结核诊断的重要方法,CT诊断晚期肾结核的阳性率高于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必要时结合肾脏及尿路核磁共振水成像检查(MRU)。主要治疗方法为肾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采用异烟肼 复合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联合化疗,疗程1~1.5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了近期72例患者的诊治经验。结果:尿路刺激症状和血尿为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91%和48%。24h尿抗酸杆菌的阳性率为48%。B超、IVU、逆行尿路造影及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60%、39%和43%。59例接受肾及部分输尿管切除术。结论:B超、IVU和逆行尿路造影可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尿沉渣染色查抗酸杆菌仍应作为肾结核诊断的重要方法。必要时结合CT及磁共振水成像检查,首选术式为肾及部分输尿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典型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不典型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尿、腰痛及尿频。其中11例尿常规异常,4例尿沉渣找抗酸杆菌阴性,8例静脉尿路造影患肾不显影,CT确诊率80%(8/10)。3例行药物治疗,10例行手术治疗。13例随访1-4年均未再发症状,亦未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征。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和部分病例起病隐匿,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延误治疗的重要原因。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治疗上对无功能的病肾仍以肾切除为主,术中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