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传统药物治疗副作用的进一步认识,许多学者对传统治疗方案进行了补充与改进,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剂量、用药周期的调整等,同时亦积极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含药物的宫内节育器,芳香化酶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现拟对这些内异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在育龄期妇女中有10 %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80 %的患者有明显的痛经,5 0 %合并不孕,严重地影响青中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但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为此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内异症是卵巢激素依赖性疾病较为肯定,异位内膜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影响,故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一直在探索应用性激类药物治疗此病[2 ] 。2 0世纪6 0年代启用“假孕疗法”,70年代用丹那唑治疗EM,谓“假绝经疗法”,80年代用促性腺激素释放…  相似文献   

3.
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剖腹探查术或腹腔镜术后辅助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及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3个月后安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率.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在中航工业363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孕三烯酮组(n=28)、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组(n=32)及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组(n=20),对比分析各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航工业363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体质量增加,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转氨酶升高明显,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组潮热发生率高,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孕三烯酮治疗、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及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3个月后安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效果是相似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3个月后安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肝功能影响小,可减少潮热的发生,可以长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龙棣 《中国保健营养》2006,(4):62-63,69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以25-45岁女性居多,是引起盆腔疼痛及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妇科难治的常见病,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且趋于年轻化.目前内异症的治疗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自然疗法.具体治疗还要结合患者年龄,婚育状况,妊娠希望,症状及病变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现将内异症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妇科良性疾病,但其临床发生率高及症状体征反复出现的临床特点使之成为困扰妇科医师临床实践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外在对生育期妇女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以发现的内异症病变已达  相似文献   

7.
孙克佳  刘待霞  刘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66-4468
目的:比较单用手术治疗与手术+药物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0年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21例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治愈率为0,术后4年复发率76.19%(16/21);手术+药物综合治疗组98例治愈率为67.35%(66/98),4年复发率为9.18%(9/98),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手术+药物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愈率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方法:选自1994年2月-2004年2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1例。通过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理诊断为依托。结果:10年间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占同期妇产科手术981例的6.32%,其中既往有妇产科手术史者51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2.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引起痛经、不孕、慢性盆腔痛等,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经血逆流为EMs诱因,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生长机制是EMs发病关键。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药物单独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方法,口服避孕药、雄激素合成剂、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已成功用于临床,并以GnRHa最常用。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但不能治愈该病,且因不良反应多,而限制其长期使用。GnRHa的药物作用暂时,恢复排卵后,  相似文献   

11.
徐慧军  王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89-219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该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内分泌激素、多次妊娠、慢性炎症、机体免疫状态、局部组织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特性。目前西医多采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手术治疗等,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反复。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寒热错杂、气血不和、肝脾失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自拟乌梅合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临床观察与西药疗效相当,且基本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玫  曲晶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96-479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是具有临床症状的激素依赖性疾病,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有10%~15%的发生率,其中80%的患者合并有明显的痛经,50%的患者合并不孕[1].以往使用的口服避孕药、雄激素合成剂、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手术治疗都难以根治所有的病灶.而且容易复发,有的药物还能引起雌激素降低,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寻证以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育能力、延缓症状复发、抑制异位病灶而不影响排卵的药物是内异症药物治疗的方向.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内异症的临床用药及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90例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亚文 《中国保健》2009,(21):859-85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以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长为特征,是妇科常见病。为了提高诊治水平,笔者对90例EMT患者进行了治疗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不论在国内及国外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接10%~15%。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及各项临床检查项目的增加,广大女性朋友对此病提高了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气态部位。主要发生在盆腔以内,但亦可出现于远离盆腔的多种组织中,如鼻粘膜,肺,胸部,心包膜以及上下肢的肌肉地等处。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妇科良性疾病,但其临床发生率高及症状体征反复出现的临床特点使之成为困扰妇科医师临床实践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外在对生育期妇女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以发现的内异症病变已达50.00%。内异症最常见的临床主诉是盆腔疼痛和不孕。这一疾病的高临床发生率已使之成为一个受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法本次共选择该院于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手术方案为观察组治疗措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治疗措施,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在两组各20例患者中,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由此可见,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平均1年的随访显示,观察组无复发率发生,对照组为2例,占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手术方案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预防复发,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剖宫产术后和会阴侧切助娩术后引发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简称异位症,是临床较少见的产科并发症,也是异位症最常见病因之一,本文介绍12例。 一、临床资料 1994年10月至1998年2月,收治异位症患者12例。年龄在27岁-39岁之间,平均33岁,均为一胎产后,出现临床症状最短3年,最长14年。剖宫产术1例  相似文献   

18.
劳少华 《现代保健》2011,(9):192-19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腔内膜以外的部位,可形成内膜异位病灶、结节或异位囊肿.多发生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以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和不孕为主要特征.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占10%[1],在痛经的妇女中高达40%~60%,占不孕妇女的20%~3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手术切除可视病灶和分离粘连仍然是目前EMT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治疗可能遗漏比较微小的病灶、部分粘连较重的病灶、腹膜后及盆底较深的异位病灶[2]及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困扰医患双方.因此,减轻疼痛症状及减少复发率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手术辅以药物治疗减少EMT复发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妇女盆腔疼痛及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者行手术治疗,并对其术后妊娠、复发及预防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很多读者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名词,而对不孕症病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它大约占不孕症患者的20%~25%的病因。事实上,即使已经生过一、二胎的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不少见。这里,我们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实质进行一番细致的剖析。 何谓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到底是什么病?病在何处呢?不少人以为病灶在子宫,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说病源来自子宫,但这内膜跑到子宫之外了,所以才称之为“异位”啊!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