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以探求NO和NOS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NOS测定是根据体内L-精氨酸`经NOS催化下与氧反应生成NO和胍氨酸的原理,用每毫升血清每分钟生成1nmolNO为一个酶活力单位来表示。结果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组血清NO和NOS水平明显水高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NO与NOS呈正相关;脑梗死恢复期组NO无明显变化,而NOS降低,NO与NOS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清NO和NOS含量的升高,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多甙(GTW)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灌胃法给药,硝酸银还原法测定NO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GTW能抑制NOS活性的升高,减少NO的产生。结论 GTW可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实验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性的影响,探讨NOS在铅中毒中枢系统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按45mg/kg剂量行醋酸铅灌胃30d;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测定采用NOS催化L-Arg和氧分子生成NO法。结果 与空白对照纽大鼠比较,染铅组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活性明显降低,而iNOS活性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铅可以使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组织器官及培养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合酶(NOS)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及培养细胎NOS活性测定是其主要研究手段之一。NOS活性测定可分为分分光度法和同位素法,前者依反应原理不同又可分为三种.NOS活性测定的样品制备要使用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不使用,则应尽快测定。同位素法规定NOS活性可不制备细胞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碳中毒血浆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含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急性期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检测NO的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来反映NO及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NOS活性,分别测定CO中毒后急性期血浆NO和NOS变化,并行健康对照。结果 26例急性CO中毒病人血清NO及NO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中毒后第1天开始降低,第3天后开始慢慢恢复,至第10天仍低于正常。结论 NO和NOS参与了CO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提示NO可能和CO中毒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W ang法与酶双循环法联合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方法先改良W ang法测定NOS活性的实验条件,再探讨W ang法与酶双循环法偶联的实验条件,比较酶双循环前后检测物性质。结果总NOS(tNOS)测定试剂由20 mmol/L L-精氨酸、25μmol/L还原型辅酶Ⅱ(NADPH H )、50.0μmol/LCaC l2、45.0μmol/L二硫苏糖醇(DTT)、36.0μ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1.8μmol/L苯甲磺酰氯(PMSF)、80μmol/L尼克酰胺、1μg/m l钙调蛋白(CalM)和10μg/m l蛋白酶抑制剂Antipain组成。以上试剂添加诱导性NOS(iNOS)抑制剂NW-硝基-D-精氨酸用于测定结构型NOS(cNOS)。对NOS生成的氧化型辅酶Ⅱ(NADP )采用酶双循环产物6-磷酸葡萄糖酸(6PG)脱氢生成的大量NADPH H ,其放大倍数约为70~80倍。结论酶双循环法提高了测定NOS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HumphreyDavy在1935年研究“笑气”(N2O)时发现了一氧化氮(nitrieoxide,NO)。从此NO一直被视为对生物有毒的简单无机分子,自1992年被CCience杂志评选为该年度明星分子以来,大量NO文章在国内外各有名杂志上争相发表,论述NO在心血管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性行为调节等方面的重要生物作用。NO合成酸是NO生成的关键因素,其活性强弱直接影响NO的生成量,因此它是研究NO生理功能不可分割的指标。但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故NO及NOS成为近几年人们研究的热点,NO及NOS测定则是探讨及研究NO及NOS的生物学作…  相似文献   

8.
宁勇  邹光楣  宋杰  陈鹏  白晶 《检验医学》2006,21(1):35-38
目的运用Wang法与酶双循环法联合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方法先改良Wang法测定NOS活性的实验条件,再探讨Wang法与酶双循环法偶联的实验条件,比较酶双循环前后检测物性质。结果总NOS(tNOS)测定试剂由20mmol/L L-精氨酸、25μmol/L还原型辅酶Ⅱ(NADPH+H^+)、50.0μmol/LCaCl2、45.0μmol/L二硫苏糖醇(DTT)、36.0μ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1.8μmol/L苯甲磺酰氯(PMSF)、80μmol/L尼克酰胺、1μg/ml钙调蛋白(CalM)和10μg/ml蛋白酶抑制剂Antipain组成。以上试剂添加诱导性NOS(iNOS)抑制剂N^W-硝基-D-精氨酸用于测定结构型NOS(cNOS)。对NOS生成的氧化型辅酶Ⅱ(NADP^+)采用酶双循环产物6-磷酸葡萄糖酸(6PG)脱氢生成的大量NADPH+H^+,其放大倍数约为70~80倍。结论酶双循环法提高了测定NOS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血液NO、NOS的改变和丹参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及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平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失血性休克再灌注组(HS-R组)和丹参治疗组(SM组)。分别测定三组血清NO、NOS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较,HS-R组血清NO、NOS含量明显增高(P<0.01)。SM组的血清NO、NOS含量明显低于HS-R组(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时NOS大量激活,使NO产生增多,NO介导了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大量释放的NO参与休克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丹参通过减少NO的生成,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浆中血小板L—arg/NO系统功能的影响。并探讨Hey对血小板机制的损伤。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浆32例,采用放射性核素3H—L—arg标记法,分别测定妊娠晚期孕妇(对_照组)及经同型半胱氨酸孵育过(Hcy组)的血小板内L-arg转运、NOS的活性,比色法测定血小板内N0含量。结果经Hey组的血小板L—arg转运为(3.244-0.82)pmol/108ptunfin-1,对照组的血浆中血小板L—arg转运为(5.12±1.75)pmol/108ptumln—1(P〈0.01);在Aeh刺激下,NOS活性明显提高,但Hey组提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Ach刺激下,NO生成及cGMP含量明显提高(P〈0.01),但Hcy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影响血小板L—arg的转运,使NOS的活性降低,血小板内NO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小板L—arg/NOS/NO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大黄素对鼠脑爆震伤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鼠颅脑爆震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大黄素对伤后NO浓度和NOS活性的影响.方法:模拟鼠颅脑爆炸伤模型,大黄素组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伤后2、4、12、24 h测定脑组织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伤后各组动物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大黄素组各时相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黄素组NO含量和NOS活性动态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黄素可降低颅脑爆炸伤大鼠脑组织中NO浓度和NOS活性,对大鼠颅脑爆炸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阚褚明 《临床医学》1999,19(6):51-52
生物体内的一氧化氮(NO)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合成,可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多种病理、生理效应,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内信使和神经递质,亦是强烈的血管舒张因子。近年研究发现,NO与肝脏疾病存在一定关系。随着对NO研究的不断深入,NO在肝硬化的病理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被揭示。 1 肝硬化时NO在肝脏的诱导合成 NO是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催化L-精氨酸(L-arg)转变成胍氨酸时合成的。NOS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中,它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结构型NOS(CNOS),其活性依赖于钙/钙调节蛋白(Ca~(2+)/CaM),存在于脑、周围神经、血管内皮等处;另一种为诱导型NOS(iNOS),它不依赖于Ca~(2+)/CaM,在内毒素或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活化,产生大量NO,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两种酶均可被L-arg的类似物,如N-硝基-L-精氨酸(NNA),N-甲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 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 Ⅱ A高、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 Ⅱ A 3 d,每天1次.各组于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结果 Tan Ⅱ 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轻于低剂量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Ⅱ 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均降低,高、低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n Ⅱ A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可降低NOS、iNOS活性,减少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O和NOS对缺血性脑中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MCAO)。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20只。均连续灌胃7天后,实施手术。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和假损伤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空白组与假损伤组比较(P〉0.05)。说明栓线法制备MCAO模型对NO含量无影响。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对照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P〉0.05)。说明加减地黄饮子低剂量能降低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NOS活性,使NO生成和释放减少,作用强于西药对照和中药高剂量。结论:加减地黄饮子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NOS活性,减少NO的生成和释放。其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NO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CO染毒组 (CO组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 :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 (P <0 0 5 ) ,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祁文秀 《临床荟萃》1996,11(11):505-506
1 NO生理 NO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半衰期短(几秒)、易扩散、小分子气体;(Lcit—为胍氨酸,NOS为NO合成酶,CaM为钙调蛋白),在体内是这样生成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活化的PPAR-γ对Jurkat T细胞NO/NOS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与调节Th1/Th2细胞失衡之间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检测PPAR-γ mRNA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含量,按照一氧化氮合酶测定试剂盒说明书对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在Jurkat系T细胞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时间依赖的形式增加NO生成,PPAR-γ活化剂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增加NOS活性.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通过NO/NOS途径来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氧(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复发性口疮(RAU)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43例RAU患者,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不同发病阶段的血清NO、NOS浓度。结果:复发性口疮患者发作期NO、NOS水平明显升高(P〈0.01)缓解期NO、NOS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复发性口疮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NO、NOS呈动态变化,过多的NO含量及NOS活性增加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与门脉高压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肝硬化模型成功后,用NADPA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肝组织、腹主动脉中的分布,并比较其活性。结果 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证实NOS主要分布于细胞、肝血管内皮、腹主动脉内皮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实验组总体NOS活性高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实验组总体NOS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 NO参与门脉高压及其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千斤拔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千斤拔总黄酮连续灌胃4周,测定血清中TC、TG、HDL-c、LDL-c、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千斤拔总黄酮能明显降低TC、TG、LDL-c含量,NO含量增加,NOS活性升高。结论千斤拔总黄酮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纠正NO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