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主动脉疾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广泛应用于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该项术式的原理是覆膜支架封闭原发破口从而增加真腔血流灌注量.Szeto等[1]研究资料显示,应用TEVAR治疗B型复杂型夹层,其患者30 d死亡率(2.8%)低于开胸手术.但是,目前在慢性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覆膜支架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Ito等[2]认为,使用裸金属支架可促进支架段假腔血栓化进程.Tsai等[3]研究提示,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患者预后较假腔部分血栓化的患者好,即完全封闭假腔能够改善夹层患者的预后.所以,在夹层患者中联合使用近端覆膜支架及远端裸金属支架可促进真腔扩大及假腔血栓化[4],减少动脉瘤样改变及破裂从而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Borst[1]最早于1983年报道将该技术用于临床,一期手术死亡率达8%~20%[2].该手术难度大,国内报道甚少[3].象鼻手术主要适应症是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病变的动脉瘤,以及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手术是在一期行升主动脉和弓部替换的同时,将一段人造血管即象鼻飘浮于降主动脉中.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1].本病少见,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口中5~10例,但AD起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24h内死亡率高达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2].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并制定出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我科收治12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主动脉夹层作为心脏外科领域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位置的特殊及手术方式的局限,有较高的死亡率[1]。对于A型主动脉夹层,尽管手术及相关器官保护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但死亡及并发症的风险仍居高不下。急性肾功能损伤(AKI)作为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5%,远高于心脏外科的其他手术,术后有2%~8%的患者需行肾脏代替治疗(RRT)[2,3]。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多预示着较差的预后及较高的死亡率[1],台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常造成猝死.如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处理,可使患者度过急性期,为手术提供机会,降低病死率[1].  相似文献   

6.
生伟  池一凡 《心脏杂志》2007,19(4):491-49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预后凶险,急性主动脉夹层48 h内因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心脏压塞等,致死率高达36%~72%,2周内病死率为57%~89%。而在慢性期因破裂致死者明显降低,但起病半年内仍有90%的患者死于动脉夹层破裂[1]。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AD的年发病率平均为0.5~1万/10万[2],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的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式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AD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开展的一项微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管腔内支架替代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12例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无死亡.共放支架12支,胸降主动脉受压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管径,无中转手术.术后3个月、1年随访,行CTA检查未发现与支架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环状或(和)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主动脉夹层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vsm),现多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g 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1].该病急性期病死率很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4 h内病死率高达21%,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病例资料,1例保守治疗,8例行腔内治疗。其中I型3例,行假腔栓塞治疗,II型5例,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一期技术成功率100%,所有腔内治疗的患者夹层假腔均消失。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假腔再次显影,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假腔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临床少见但高危疾病,腔内治疗封闭夹层破口并闭合假腔,是治疗腹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2例,按腔内隔绝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81例)及无并发症组(211例),术后半年、1年、2年随访,观察患者近、中期全因死亡.结果 292例均获临床成功,院内总死亡率1.7%.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6.3%,无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平均随访23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内总死亡率为5.6%,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死亡率分别为10.3%和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HR=3.651,95%CI 1.304~10.220,P=0.014)和降主动脉最大直径(HR=1.528,95% CI 1.237~1.886,P=0.001)为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近中期死亡风险增加.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及降主动脉直径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生率是破裂性主动脉瘤的2倍,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男性易患.如不予以治疗,早期病死率高达每小时1%[1];及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和手术等治疗,生存率可大为提高,病死率降为18%~27%[2,3].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组威胁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一些局限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型主动脉夹层)个案报道中尝试使用;其与外科升主动脉置换联合进行的杂交手术在适宜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获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腔内修复术有望成为替代外科血管置换术的治疗方式。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腔内修复术可能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但有待更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袁军  林英忠  刘伶 《内科》2008,3(5):704-705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行腔内隔绝术的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带膜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CTA随访14例假腔完全血栓化,夹层破裂死亡1例,出现新发破口2例,内漏1例。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前破口定位。术中真腔确认及支架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与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急性事件发生后的前48小时,死亡率高达50%-68%,3个月的死亡率可达到90%^[1]。另外,随着近年高血压等夹层危险因素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进展迅速,发病早期自然死亡率极高。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效果明确,但创伤巨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些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广泛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术创伤及围术期病死率明显下降[1]。但部分复杂病例的TEVAR,比如部位复杂(累及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和形态学复杂(短瘤颈、弓型不佳、迷走锁骨下、右弓右降).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危重症。根据病变范围主动脉夹层分为Debake三型,其中Debake Ⅲ型为夹层累及胸段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由于胸腹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广,病情凶险,围手术期死亡率高。我院于2009年8月对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相似文献   

17.
夹层主动脉瘤(AD)是一种临床预后极差的血管病变,临床诊断48h内死亡率高达36%~72%[1]。如病变累及其分支,死亡率更高;如累及肾动脉,死亡率可达50%~70%;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则死亡率可达85%[2,3]。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用于治疗急、慢性主动脉夹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5]。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策略、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治疗35例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4.9±4.6)岁;男性28例,女性7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14例,Ⅱ型1例,Ⅲ型20例。结果: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8.6%。行降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18例,杂交手术(即先行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同期行主动脉夹层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3例,均无死亡。开胸手术14例,包括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半弓置换5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例),升主动脉置换+支架象鼻术2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3例,降主动脉置换术2例,共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跳骤停及纵隔感染。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采取杂交手术及微创腔内修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灾难性的主动脉疾病,当下其治疗方式多样。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腔内修复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方法。目前,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一般不对夹层远段内膜破口进行处理。但近期研究和随访发现,处理主动脉夹层远段破口,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促进主动脉真腔重塑和加快假腔的血栓化以及改善该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主动脉夹层远段残余内膜破口的腔内修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病变是一类病情凶险、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发生率约为5.9/10万人年,而且仍在逐年上升.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杂交手术是传统开放手术和腔内隔绝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指的是传统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弓置换术合并进行新型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目的和优势是在于减少传统外科治疗的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根据是否行弓部置换术及支架置入的方式,杂交手术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