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40例脑转移瘤的临床及MRI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MRI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经MRI检查并经临床确诊640例脑转移瘤病例,男352例,女288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原发肿瘤以肺癌338例最常见,乳腺癌44例,消化道43例,卵巢癌18例,鼻咽癌14例,原发肿瘤不明123例,其他60例有明确原发肿瘤。591例为散发和多发转移,单发转移49例。结论颅内转移瘤发病率有所上升,其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见,MRI对其有特征性表现,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60例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 60例患者,男46例,女14例,年龄30~75岁。所有病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0例病人144个病灶。增强前发现病灶9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44例。脑转移病灶104个,完全或部分囊变坏死65个。在60例病人中,原发恶性肿瘤肺癌46例,脑内胶质瘤、肾癌、结肠癌、鼻咽癌、淋巴肉瘤共14例。原发恶性肿瘤肺癌占总数的76.7%,因此,我们针对原发恶性肿瘤肺癌进行详细探讨。结论 MRI增强扫描比平扫能发现更多的脑转移瘤病灶,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部分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脑膜转移瘤临床特征及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的早期临床特点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对79例脑膜转移瘤患者的原发病、临床特点、脑MRI和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以原发于肺癌及乳腺癌多见,分别为肺癌30例(37.98%)、乳腺癌18例(22.79%)。早期多出现剧烈头痛(71例,89.87%)和脑膜刺激征(69例,87.34%)。MRI强化检查,52例(69.33%)出现脑膜增厚、结节强化。51例行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细胞学分析显示,出现异型细胞和肿瘤细胞30例(58.82%)。结论脑膜转移瘤患者早期多出现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征,MRI增强检查可明显提高其早期诊断率。脑脊液细胞学可为诊断提供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来源、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52例脑转移瘤进行手术切除、减压加放疗的综合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7例,无变化5例,进展5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期15个月。结论 脑转移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常见,占71.79%,对原发肿瘤较小、无其他部位转移、预测能生存较长时间的患者,应争取行手术切除脑转移灶,术后加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3—2013‐05我院诊治的60例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患者,均进行C T或M RI检查,分析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原发肿瘤部位、K PS全身功能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瘤的数目、部位及不同治疗方式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0例脑转移瘤患者中肺癌43例,乳腺癌5例,肝癌3例,肾癌4例,其他原发癌症5例;脑转移瘤的发生部位有多处,单纯脑膜转移患者较少;颅外器官转移者33例,无颅外器官转移者27例;原发灶发现前呈卒中样表现,多数患者具有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影响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为原发肿瘤部位、脑转移瘤数目、治疗方式、有无颅外器官转移等因素。结论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采用CT检查能够有效反映病理特征,对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临床指导脑转移瘤预后恢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对脑转移瘤的再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1996—2002年间66例确诊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51例(77.3%)脑转移瘤来自肺癌,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瘤体位于幕上,以多发灶为主,瘤周指状水肿显著,且常明显强化。综合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8-5月。结论 CT增强扫描和MRI检查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有效手段,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及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伽玛刀治疗的116例有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肿瘤控制率95%,中位生存期14.8个月,1年生存率63%,2年生存率25%.影像学检查:肿瘤消失57例,肿瘤缩小38例,肿瘤大小无变化15例,肿瘤进展6例.KPS评分在1个月内达到90分以上者占92%.[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位置、治疗剂量及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由于MRI在临床的普及,尤其是MRI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收集我院2004~2005年间MRI检查中有完整资料的脑转移瘤患者28例,就其低场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来源、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52例脑转移瘤进行手术切除、减压加放疗的综合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7例,无变化5例,进展5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期15个月。结论脑转移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常见,占71.79%,对原发肿瘤较小、无其他部位转移、预测能生存较长时间的患者,应争取行手术切除脑转移灶,术后加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不同部位的原发病灶。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脑转移瘤共51例(按原发肿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分为8组,其中肺腺癌15例,肺神经内分泌癌4例,肺鳞癌8例,肺小细胞肺癌6例,乳腺癌10例,肾透明细胞癌4例,胃肠道腺癌2例,黑色素瘤2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法)。结果在不同部位或病理的原发灶中,神经内分泌癌的脑转移瘤呈明显高灌注,与其他7组脑转移瘤的脑血流量(CBF)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乳腺癌、透明细胞癌、胃肠道腺癌、黑色素瘤的脑转移瘤均呈高灌注,肺鳞癌与肺小细胞癌的脑转移瘤CBF值最低,呈等灌注或低灌注。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的脑转移瘤的鉴别,帮助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肿瘤患者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11.
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伽玛刀对肺癌脑转移瘤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及病人生存期。方法 回顾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的37例原发肺癌的脑转移瘤,颅内单个转移灶14例,多发转移灶23例。其中15例在术前或术后接受了全脑放疗。患者术前通过肺部活检明确病理,其中小细胞癌ll例,鳞癌10例,腺癌13例,鳞腺混合癌3例。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变化的情况,生存质量评分(KPS),伽玛刀治疗后生存时间及死亡原因。结果 随访6~26个月,平均14个月。仅2例病人因脑内肿瘤未控制死亡。6个月生存率腺癌69.2%(9/13)、鳞癌60%(6/10)、小细胞癌63.6%(7/11);12个月生存率腺癌38.5%(5/13)、鳞癌20%(2/lO)、小细胞癌27.3%(3/11)。肿瘤局部控制率腺癌87.9%;鳞癌94.1%;小细胞癌100%;鳞腺混合癌94.7%。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肺癌的脑转移瘤安全有效,肿瘤局部控制率高,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提高对脑转移瘤的再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 1996~ 2 0 0 2年间 66例确诊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5 1例 ( 77 3 % )脑转移瘤来自肺癌 ,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瘤体位于幕上 ,以多发灶为主 ,瘤周指状水肿显著 ,且常明显强化。综合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 8 5月。结论 CT增强扫描和MRI检查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有效手段 ,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及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70例。结果:70例脑转移瘤中孤立性转移瘤34例,多发性转移瘤36例。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来源。肿瘤的脑转移不仅发生于肿瘤晚期,也发生于肿瘤早期。结论:①手术加放疗是目前孤立性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多发性脑转移瘤的治疗趋势;②血脑屏障及肿瘤多药耐受性是影响脑转移瘤化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89~2002年收治的2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患的临床表现、影响学检查特点、治疗经过、误诊原因。结果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症状首发以头痛、肢体运动障碍、癫痫样发作、眩晕为常见;肺部症状隐蔽或不表现,容易误诊;MRI、CT检查可见脑梗死样及脑出血样改变、颅内占位性病变,病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结论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肺癌脑转移临床上最易误诊为脑血管病。及时的胸部x线及头颅MRI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肺癌脑转移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90~2005-12收治脑转移瘤55例,可以找到原发病灶42例,其中有32(76.2%)例原发病灶在肺部,现将肺癌脑转移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复习人体颈总动脉正常解剖的基础上自1996年 10月采用头皮针直接穿刺颈总动脉的技术 ,灌注卡铂治疗颅内转移瘤共 14例 ,现将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 11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0~ 76岁 ,平均 6 2 8岁。病例选择 ①肿瘤位于颈内动脉供血区域以大脑中动脉区为主。②全部病人经手术证实或有典型CT征象 ;12例有原发肺癌病史 ;3例肺癌诊断不明确但疑有颅内转移的病员行肺部详细CT扫描结果又发现 2例肺癌病灶存在 ,因此临床对疑脑内转移而又无恶性肿瘤病史的病人应行肺部CT检查以便明确诊断。③病人一般情况尚好 ,…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同步脑转移的治疗(附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积极处理原发灶能否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脑转移患者受益,以寻找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9例NSCLC同步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1年生存率为52.6%,2年生存率为17.5%.肺原发灶的处理不同,患者生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32,P=0.005),其中脑转移瘤术后行肺叶切除+化疗组、化疗组和姑息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生存率高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2,P=.049).结论 NSCLC同步脑转移,尤其是单发脑转移患者,在处理转移灶的同时,积极处理原发肿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68岁男性,以头晕、走路不稳起病,起初考虑脑囊虫病,送检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未检测到脑囊虫,但检测到染色体发生重复改变,表明存在恶性肿瘤DNA,进一步利用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协助诊断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我们联合应用mNGS双组学检测及ctDNA检测,结合全身PET-CT检查,成功诊断了1例脑转移瘤,并指导临床行肿瘤靶向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脑转移瘤数量明显减少。此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的肿瘤诊断方法,本病例为探索脑脊液mNGS双组学检测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敏、感觉障碍为主,无明显头痛、头晕、恶心等高颅压症状。头颅MRI平扫:右侧额颞顶部颅内占位性病变。头颅MRI强化:右侧额叶可见团片状不均匀异常强化信号影,边界较清楚,周围见片状低信号水肿带。手术切除后病理检验提示脑脱髓鞘假瘤。结论脑脱髓鞘假瘤主要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脑内单发肿块,增强扫描病变多呈弥漫性强化或环形强化,酷似脑内原发肿瘤或转移瘤,常被误诊而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活检联合陀螺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肺癌脑转移瘤采用立体定向活检与陀螺刀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8例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在CT导向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并穿刺引流囊液使囊腔缩小,再行陀螺刀治疗。结果 58例患者57例明确了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陀螺刀治疗效果提高。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陀螺刀治疗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有效的肿瘤控制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