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大脑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由神经元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老年斑和缠结的神经纤维导致。现阶段对AD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尚无有效的治疗能预防和阻止AD相关认知功能的进展。微RNA(miRNAs)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通过调节淀粉样蛋白前体或β分泌酶1等基因参与AD发病过程,近年来对miRNAs的研究成为热点。在AD大脑和脑脊液中miRNAs的表达改变,其中miR-132/212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是与多基因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脑组织内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lament tangles,NFTs)和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
  AD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自由基损伤、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以65岁为界,AD 可分为早发型(early-onset AD,EOAD)和晚发型(late-onset AD,LOAD)两种。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RNA水平检测基因的存在、表达状态和分析基因结构变异,认为各年龄阶段的AD发病都有遗传学联系。近年来对AD的发病基因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目前AD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AD(Als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大脑皮层、海马等部出现大量细胞外淀粉样老年斑块、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进行性缺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因而其治疗主要是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假说所采取的各种尝试性的治疗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治愈AD。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AD的病理改变除经典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之外,还有神经元的丢失.近来的研究发现AD神经元的丢失主要表现为凋亡[1].关于AD的细胞凋亡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凋亡发生机制和凋亡调控机制中两关键性蛋白家族Caspases,Bcl-2家族与AD发病机理的关系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AD的病理改变除经典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之外,还有神经元的丢失。近来的研究发现AD神经元的丢失主要表现为凋亡。关于AD的细胞凋亡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凋亡发生机制和凋亡调控机制中两关键性蛋白家族Caspases,Bcl-2家族与AD发病机理的关系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变性性疾病,主要病理学改变是老年斑(SP)、神经纤维缠结(NFT)及脑内神经元的大量丢失.关于A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已证实家族性AD(FAD)与三种致病基因和一种易感基因有关[1],包括APP基因,早老素-1(PS-1)基因以及早老素-2(PS-2)基因,APP基因突变可以产生大量的Aβ沉积,而PS-1、PS-2基因突变则与APP的异常加工有关,从而产生更多的Aβ沉积,神经元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AD发病密切相关,体内与体外实验均证明Aβ可导致多种细胞,尤其是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出现在AD患者或动物模型中。相关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元能量代谢紊乱、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的关系密切,对AD发病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钙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失衡、线粒体DNA异常、线粒体自噬等方面对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D的相关性做一综述,以期为AD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细胞外淀粉样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形成.NFTs是由于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于神经元内高度螺旋化而成.SP是由淀粉样前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β-分泌酶(β-secretase)和γ-分泌酶(γ-secretase)水解作用下形成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Aβ)在细胞外沉积而成.除少数家族性AD外,大部分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关于AD发病机制研究很多,有β-淀粉样蛋白瀑布假说、tau蛋白假说、钙离子失衡假说等.已经有研究证实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与Tau蛋白的磷酸化[1]、突触的可塑性[2]及神经元细胞的凋亡[3]等有关,但CaN在AD中的具体机制还不甚明了.本文就CaN在A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基因是新发现的AD易感基因之一。文章搜索近年来相关高质量文献,结合课题组前期成果,从TREM2基因变异与AD易感风险,TREM2的结构、配体及信号传导,TREM2与AD病理进程,靶向TREM2的AD疗法等4个方面,对TREM2在AD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期望能为后续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分子机制、诱发AD的相关基因及关于AD发病机制的几个学说,报道了AD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多因素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执行力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级联和tau 蛋白异常学说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经后妇女较同龄男性AD 发病率高1.5~3.0 倍,认为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低相关,并且研究表明雌激素有神经元保护作用,雌激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线粒体。除此之外,由于线粒体被视为细胞的能量体、兴奋性毒性期间神经元生存力的关键调节剂,因而AD 线粒体机制也成为AD 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Aβ可直接与线粒体膜结合,从而改变线粒体动力学和功能,导致能量代谢异常,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等一系列链式反应。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加剧Aβ沉积和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而这两种病理反过来又能促进线粒体损伤,通过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该文就AD 情况下,雌激素通过介导线粒体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AD 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AD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预防研究中存在一个缺乏理想研究工具的重要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被权威学者公认为是建立AD相关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AD主要以病人脑部海马和大脑皮层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ules NFT)以及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的形成为病理诊断特征。研究已经证实Aβ蛋白是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成分,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目前关于AD病理机制的学说主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类影响神经元生存和发育、诱导神经元分化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神经元在发育时的生长、分化,以及成年神经元的维持是很重要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理解、判断、定向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减退。研究发现,NGF能有效的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受损伤导致的神经变性、改善空间记忆,成为治疗AD的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对NGF与AD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就NGF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与免疫炎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医学综述》2007,13(16):1250-125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老年斑,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脑内神经元大量丢失。AD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炎性反应与AD的发病及进展有关。本文对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补体等在AD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是目前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残存神经元中出现蛋白包涵体为主要病理特征,该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动作迟缓以及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是当前相关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LRRK2基因日益成为全球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AD的病因很复杂,但年龄老化与遗传因素为众所共识的病因。目前作用明确的与AD发生相关的基因主要有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早老素-1基因、早老素-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这4种基因的遗传特性只能解释很少部分AD发病,这就提示还有其他遗传因素参与AD的发病。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一些主要的AD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张木  王春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93-19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局部,尤其是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42肽段形式(Aβ1-42),研究显示,Aβ的沉积可以增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传导,同时,mTOR信号通路异常与AD的发病机制又有着密切关系,调控这一通路有可能成为防治AD的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mTOR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异常反射(autonomic dysreflexia, AD)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阳性神经元的相关性。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0,3,6,9,12,15d连续观测大鼠的AD和CGRP阳性神经元光密度的变化。结果:在损伤后15d内CGRP阳性神经元密度增高与时间呈二次函数变化,AD与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及相关神经元突触重建部分相关。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GRP阳性神经元密度随时间呈函数变化,并且AD与CGRP阳性神经元的生长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内体-溶酶体系统通过内吞作用介导蛋白质降解。神经元内体-溶酶体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引起的货物蛋白转运途径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 AD风险基因及其变异与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过程有关, 内体-溶酶体系统在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相关AD风险基因在内体-溶酶体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导致AD细胞功能障碍进行综述, 为后续AD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AD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预防研究中存在一个缺乏理想研究工具的重要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被权威学者公认为是建立AD相关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AD主要以病人脑部海马和大脑皮层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ules,NFT)以及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的形成为病理诊断特征。研究已经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