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材新闻     
《聚氨酯》2011,(2):66-67
东丽与戴姆勒成立汽车零部件合资公司日本东丽工业近日与戴姆勒成立了合资公司,生产碳纤维汽车零部件。该合资公司将从2012年起生产碳纤维加固塑料制成的汽车零部件。东丽和戴姆勒分别拥有合资公司50.1%和49.9%的股份,该合资公司位于德国Esslingen。  相似文献   

2.
《纤维复合材料》2010,(4):21-21
<正>戴姆勒日前宣布,与日本东丽集团合作研发的碳纤维零部件计划配装在2012年推出的新款奔驰SL系列车型上,双方决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汽车碳纤维零部件。戴姆勒与东丽的合作,结合两家企业的先进技术,有望大幅缩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形周期。  相似文献   

3.
<正>风力涡轮机是卓尔泰克(Zoltek)公司碳纤维的最大市场。日本东丽工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商,该公司于2013年10月初已达成一项协议,以5.84亿美元收购美国碳纤维生产商——卓尔泰克公司。卓尔泰克公司2012年的销售额为1.86亿美元,东丽工业公司收购卓尔泰克后,使其进入用碳纤维制造风力涡轮叶片及汽车零部件的市场。东丽工业公司大多生产航天级碳纤维,年销售额约为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东丽工业公司于2013年3月18日表示,他已同意在4月从赛车设计商和制造商Dome集团手中购买日本Dome Carbon Magic(DCM)公司的全部股份,以扩大其汽车和其他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业务。东丽计划重新命名该公司为东丽CarbonMagic公司。DCM公司设计和制造碳纤维增强(CFRP)零部件及配件,  相似文献   

5.
<正>东丽工业公司于2013年7月17日宣布,已收购了位于美国密西根州Wixom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分销商——碳复合材料公司(PCC)20%的股权,以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  相似文献   

6.
<正>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丽旗下从事碳纤维加工业务的子公司,其于日本的工厂扩建完成,日本东丽在国内的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将由此提高1倍。东丽Carbon Magic将总公司工厂定位为使用碳纤维零部件的设计、试生产以及少量生产的基地。美国波音公司使用该公司的碳纤维用于飞机制造等。丰田汽车12月起销售的燃料  相似文献   

7.
钱伯章 《国外塑料》2011,29(1):64-64
东丽工业公司与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于2011年1月26日宣布,双方在德国Esslingen组建合资企业,以生产和销售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汽车部件。东丽工业公司在合资企业中将持股50.1%,戴姆勒公司持股44.9%。  相似文献   

8.
钟禾 《国外塑料》2011,(2):77-77
东丽工业公司与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于2011年1月26日宣布,双方在德国Esslingen组建合资企业,以生产和销售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汽车部件。东丽工业公司在合资企业中将持股50.1%,戴姆勒公司持股44.9%。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东丽工业公司于年月日宣布,其目标是到2018年使其全球碳纤维产能增加20%。该公司将专注用于风力涡轮机和其他应用的低价位碳纤维。东丽将花费超过100亿日元,使其墨西哥工厂的产能增加两倍,生产低端碳纤维。东丽看好碳纤维在低端领域的应用,以满足该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东丽目标是碳纤维总能力达5.2万t/a,  相似文献   

10.
正据"www.plasticstoday.com"报道,东丽(Toray)工业公司开发了高拉伸模量的碳纤维和热塑性颗粒,该纤维非常适合进行注射成型。据东丽称,这种热塑性颗粒能高效地生产复杂、坚硬、质轻的零件,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该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推进研发工作,以使纤维和颗粒商业化。东丽的Torayca T系列高强度碳纤维主要面向压力容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2014年推出了Torayca T1100碳纤维,该纤维具有世界领先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东丽实业公司于2012年1月宣布已从阿科玛公司手中购得法国碳纤维制造商索费卡(Soficar)的剩余股份。Soficar是法国一家专门从事碳纤维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公司。此前,东丽拥有该公司70%的股权,阿科玛持有剩余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东邦Tenax、三菱人造丝及东丽3家公司合资组建"碳纤维再生技术开发小组",进行碳纤维再生技术的量产化技术研发。碳纤维再生材料逐渐被飞机和汽车制造商等采用,而且还将用于天然气能源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压缩器马达、风力发电机机翼等。日本从2006年开始进行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从降低树脂和残渣含量、控制纤维长度和除去  相似文献   

13.
正东丽株式会社表示将在2014财年开始的3年间向碳纤维和其它纤维业务合计投资1.3×1011日元(约合7.7×109元人民币)。这两项业务是在整体营业利润中占比60%的核心业务。在碳纤维方面,东丽除了主要供应飞机零部件外,汽车零部件的供货量也将增加,并将继续维持全球最高市场份额。另外,东丽还计划投资约2×1011亿日元(约合1.18×1010元人民币)实施并购。力争3年后销售额比2013财年提高26%,达到2.3×1012  相似文献   

14.
《塑料制造》2011,(10):36
近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在柏林宣布,该公司已签署协议购买INPRO公司股权。INPRO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生产领域合作创新的合资公司。SABIC将作为新的投资股东,偕同戴姆勒、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和大众汽车一起管理INPRO公司。自1983年INPRO成立以来,柏林市政府就一直持有该合资公司的股份。SABIC在汽车工程塑料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东丽公司近日宣布,将收购意大利纤维厂商纱帝(Saati)的碳纤维业务。此次收购预计将耗资数十亿日元。东丽希望借此加强用于高端汽车车体等零部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纱帝在意大利米兰郊外的工厂生产由碳纤维制成的贴膜。东丽将于2015年收购这些工厂,并继续雇用原有工人。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大致分三道工序制成,先由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通报》2012,(3):630
据悉,现在汽车领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增长十分迅速,不少汽车的代工工厂已经在与碳纤维制造商合作研制可用的汽车部件。例如,赢创与江森自控、雅各布塑料(JacobPlastic)以及东邦特纳克斯(TohoTenax)共同研发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轻质材料;东丽与戴姆勒(Daimler)达成共同研发协议,为梅赛德斯-奔驰研发CFRP部件等。  相似文献   

17.
<正>东丽工业公司于2014年3月4日表示,已以5.84亿美元完成对美国碳纤维公司——卓尔泰克(Zoltek)的收购,该公司生产和销售大丝束碳纤维。对卓尔泰克的收购计划于2013年9月27日公布,该交易于2014年2月28日完成。另外,东丽工业公司宣布,其全资的东丽先进材料韩国公司的附属公司以4 300亿韩元完成对韩国熊津集团的附属公司——熊津化学公司56%股权的收购。熊津化学公司成立于1972年,公司生产的产品有高性能纤维、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东丽工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东丽复合材料美国公司(TCA)于2015年9月14日宣布,已与德事隆(Textron)公司旗下的美国贝尔直升机(Bell Helicopter)公司签署供应协议,为贝尔直升机公司提供碳纤维预浸料。TCA为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体育用品生产碳纤维预浸料。TCA最初将为贝尔525 Relentless提供碳纤维预浸  相似文献   

19.
行业动态     
钱伯章 《合成纤维》2008,37(4):54-55
<正>东丽工业公司扩张碳纤维业务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商日本东丽工业公司表示,公司旗下的日本爱媛县碳纤维工厂将于2009年7月完成新增1000t/a的产能,届时公司在爱媛县碳纤维工厂的Torayca品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能将达到8300t/a。该项目还包括新建碳化设施,生产工业用超细碳  相似文献   

20.
《合成纤维》2005,34(3):52-53
据日本主要纺织生产商东丽公司的管理人士透露,公司已开始计划为美国航天飞机零部件生产碳纤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东丽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供应商,其年产量为7.3kt。现在公司计划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加工厂新增一套年产为1.8kt的基础纤维生产装置,加工厂的产能也将扩展到3.6kt。同时,东丽在华盛顿州的复合材料装置产能也将扩至1120万m^2/a。这些装置预计2006年初投入生产,总投资达160亿日元,届时东丽的碳纤维产量有望达10.9k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